晴時多雲

  • 2024-03-29 12:41

    寶林茶室案》死者妻「擬告醫院疏失」醫界心寒:奮力救人卻被告

    沈莉馨/核稿編輯寶林茶室食物中案持續延燒,目前已累計18例,造成2死,39歲的呂姓死者遺孀認為是新北市聯醫三重院區及台北市馬偕醫院有醫療疏失,不排除提告究責,對此醫界痛批,米酵菌酸的死亡率極高,「努力救治病人的結果,變成家屬討公道的對象」,直呼:「難怪沒人想當重症醫師。」

  • 2024-03-29 12:08

    寶林茶室案》米酵菌酸生長環境條件曝 營養師教2招自保

    沈莉馨/核稿編輯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爆食物中毒案,累計至昨(28)日共有18例通報,造成2人死亡,其中1名死者解剖檢體血液中驗出「米酵菌酸」,成為台灣首例。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溫暖、不要太酸、不要太鹹、有油的狀態最適合米酵菌酸生長,加上遭污染的食品外觀、味道難辨別,所以自保最好的方式就是阻止高風險

  • 2024-03-28 22:13

    寶林茶室案》醫:米酵菌酸讓人體全面性細胞死亡

    羅碧/核稿編輯衛福部今(28日)晚間臨時召開記者會證實,其中1名解剖檢體血液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腎臟科醫師王介立進一步說明,把地球比喻成人體,把國家比喻成細胞,那粒腺體就是國家的發電廠。米酵菌酸的作用,就是對全地球的所有發電廠發起無差別攻擊,等於讓全球直接陷入停電狀態

  • 2024-03-28 20:01

    健康網》米飯室溫待2小時易食物中毒 醫:隔夜菜這樣吃好安心

    羅碧/核稿編輯日前寶林茶室的食物中毒案已通報18名病例,且2名死亡,引發各界關注,同時也讓大家認知到食物保存問題,不管是吃不完留到下一餐,或帶便當的隔夜菜,沒有保存好也有機會食物中毒,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在臉書專頁「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提到,像米飯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以上,容易滋生仙人掌桿

  • 2024-03-28 16:49

    寶林茶室案》粿條疑有米酵菌酸 它常見於「9食物」要小心

    葉立斌/核稿編輯台北市餐廳疑似發生食物中毒案,目前已通報17名病例,其中2人過世,不少專家推測炒粿條等食品,保存不當可能出現米酵菌酸毒素。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容易有高死亡率,小至1–1.5毫克的劑量就可能對人類致命,常見於腸粉、河粉、米線、濕米粉、濕冬粉、久泡木耳、久泡銀耳、涼

  • 2024-03-28 16:40

    寶林茶室案》食物掉地上3秒內可吃? 醫揭6食安迷思

    葉立斌/核稿編輯台北市餐廳疑似發生食物中毒案,目前累計17名通報病例,其中2起為死亡個案;相信大家都記得「病從口入」這四個字,在此同時,不少與飲食相關的迷思也被討論,其中一項是「食物掉地上立刻撿起來還能吃」。醫師提醒,這完全錯誤!聯新國際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尚謙直言,許多人以為食物掉地3秒內可吃,但

  • 2024-03-28 15:32

    寶林茶室案》毒素很耐熱高溫也能活 醫:冷凍庫放3個月就丟

    葉立斌/核稿編輯截至目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釀2死、5人在加護病房,專家不排除跟「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有關;同時因為本案,食物的保存方式引起眾人重視。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指出,有些毒素非常耐熱,即便在100°C的高溫下煮沸,雖然殺死了細菌,但毒素卻仍「屹立不搖」,

  • 2024-03-28 14:56

    寶林茶室風暴懶人包》疑食物中毒案已釀2死! 症狀、預防一次看(不斷更新)

    相關新聞請見寶林茶室食物中毒2死 受害人最新病況一覽(不斷更新)葉立斌/核稿編輯食安問題再掀關注!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28日最新資料顯示已18人中鏢,其中有2起死亡個案,死因均為肝腎衰竭、多重器官衰竭,消息一出,引發各界討論,究竟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日常該如何預防?《自由

  • 2024-03-28 12:10

    寶林茶室案》米酵菌酸釀中毒?陳志金分析4因素

    葉立斌/核稿編輯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據衛福部截至28日掌握到的最新資料,已累積14案例中鏢,其中2人死亡、5人加護病房、1人普通病房、6人在家,個案數仍還在變化中。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於臉書粉專「Icu醫生陳志金」發文指出,為什麼吃這麼久河粉,現在才聽說這「米酵菌酸」(BA)

  • 2024-03-27 18:37

    寶林茶室案》毒物專家:這兩種菌少量即重症

    相關新聞請見寶林茶室案》「米酵菌酸」為疑凶 醫:一中恐器官衰竭 葉克膜也難救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食安風暴頻傳,不僅日本知名味噌品牌傳出被混入蟑螂,遠百信義百貨內的寶林茶室也傳出多人疑似食物中毒的狀況,更釀成2死。北市衛生局同專家首次稽查時,便注意到廚房內有蟑螂排泄物。毒理學家招名威解析,蟑螂會帶進沙

  • 2024-03-27 18:09

    寶林茶室病例中毒發作快且嚴重 毒物科醫推測仙人掌桿菌中毒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擴大,已有2名患者身亡、多人接受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推測,細菌性食物中毒可能最大,由於患者都食用炒粿條,且中毒症狀又快又嚴重,懷疑是仙人掌桿菌感染所致。洪東榮表示,仙人掌桿菌感染會出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嚴重會休克、肝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仙人

  • 2024-03-27 18:04

    「米酵菌酸」1毫克便致死 顏宗海:1天內多重器官衰竭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案已出現2人死亡,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目前外界對於病原體的猜測多樣,包含台灣尚未發生過的「米酵菌酸」,可讓中毒者在1天之內就發生多重器官衰竭,1毫克的量就會導致死亡,致死率在40%至100%之間。不過,這些都只是猜測,詳情仍要以衛生單位調查與檢

  • 2024-03-27 17:53

    寶林茶室案》仙人掌桿菌疑為兇手? 食品最佳保存、加熱溫度一次看

    羅碧/核稿編輯北市寶林茶室疑食品中毒案,累計多人就醫、2人死亡,有專家推測與仙人掌桿菌毒素有關;營養師程涵宇表示,仙人掌桿菌能產生有毒孢子,食品受污染後,外觀上都正常大多沒有腐敗變質的現象,飯、麵、粄條等食物烹調後儘速食用,如果沒有馬上吃,要保溫在60℃以上,另外水煮、燜等有水的加熱方法,孢子需要在

  • 2024-03-27 17:49

    寶林茶室案》一般食物中毒快速重症較少 蘇一峰:可能誤用食材

    相關新聞請見寶林茶室食物中毒2死 受害人最新病況一覽(不斷更新)葉立斌/核稿編輯北市遠百信義A13的連鎖餐廳「寶林茶室」傳出疑似食物中毒案件,並且於27日上午驚傳有另名相關人士搶救不治,目前累計有2人死亡。在檢驗報告出爐前,各界專家提出可能的推測,其中胸腔重症醫師提出一個角度:「食物下毒或者誤用有毒

  • 2024-03-27 15:26

    寶林茶室案》醫:遠離腸胃炎、食物中毒這樣做

    羅碧/核稿編輯日前位於遠百信義A13的餐廳「寶林茶室」傳出疑似大規模食物中毒, 已累計2人死亡,多人送醫治療,衛福部已視為重大食安事件,桃園日康診所兒科主治醫師歐淑娟提醒,遠離腸胃炎、食物中毒,要記得在料理前、進食前確實洗手、該冷藏的食品盡速冰起來,以免食品腐壞造成身體不適。

  • 2024-03-27 14:47

    寶林茶室案》醫推測「出血性大腸桿菌」釀禍 歐洲曾大流行

    相關報導請見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延燒8例送醫 2死2命危葉立斌/核稿編輯北市遠百信義A13的餐廳「寶林茶室」傳出疑似大規模食物中毒案件,目前有多人就醫;且於27日上午驚傳有另名相關人士搶救不治,目前累計有2人死亡。目前台北市府已要求市內寶林茶室分店停業。檢驗報告出爐前,大家都在推測,是什麼菌造成的?不少

  • 2024-03-27 12:38

    寶林茶室案》食物中毒嚴重恐急性腎衰竭 醫曝5就醫時機

    相關新聞請見:寶林茶室案》醫揭常見5細菌:外食族易中標葉立斌/核稿編輯台北市餐廳疑似發生食物中毒案,截至昨(26)晚共接獲9人通報,食安風暴持續擴大。林筱琪診所醫師林筱琪表示,食物中毒嚴重恐致脫水,甚至休克,引發急性腎衰竭,因此就醫時機十分重要,若是出現24小時內6次以上腹瀉、嘔吐物或大便中有血絲、

  • 2024-03-27 11:06

    寶林茶室案》醫揭常見5細菌:外食族易中鏢

    相關新聞請見: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再延燒 累計通報9例葉立斌/核稿編輯台北市餐廳疑似發生食物中毒案,至今已累計9名通報病例;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食物中毒案最常發生於營業場所,其次則是學校、自宅。而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肉毒桿菌,因此應確保食

  • 2024-03-25 19:50

    健康網》台灣沙門氏桿菌引食物中毒1年平均17起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六年來(2017至2022年),食藥署擷取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紐澳、日本等國家及區域的食品安全警訊,發現與微生物相關的警訊約有六成,其中高風險病原微生物的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 spp.)排名高居第二,提醒民眾不可不慎。

  • 2024-02-09 16:50

    「年年有餘」小心食物中毒!醫籲年夜飯安心吃5法則

    傳統年夜飯有「年年有餘」觀念,家家戶戶準備得十分「澎湃」,故意吃完剩一些,之後再將剩菜冷藏重複加熱食用,但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提醒,這種從除夕吃到初三、初四的作法,不只營養流失,萬一加熱不完全有微生物污染風險,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出現急性腸胃炎等不適症狀,尤其海鮮類易腐敗,不太適合隔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