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事情老是記不住? 學者教「4步驟」增強記憶力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是否經常覺得丟三落四記不住日常瑣事,或是熬夜讀書仍事倍功半沒效果?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記憶與大腦密切相關,如前額葉、海馬迴、杏仁核、大腦皮脂等,均影響各種記憶的處理、儲存與形成。想要改善記性,建議採行以下4步驟,包括:用圖像+文字加深刺激;加入情緒有助記得久;睡一覺讓大腦整理記憶;用嘴巴複述,從短期進入長期記憶;有助強化記憶力。
大腦4部位影響記憶力
洪泰雄於臉書專頁發文指出,大腦許多不同部位結構及其功能,均與記憶的形成、處理、儲存相關,並簡略說明如下:
●前額葉(Frontal Lobe):負責執行控制、專注力與短期工作記憶,包括:背書、記行程、邏輯推理時,都需要它幫忙。
●海馬迴(Hippocampus):負責形成新記憶與空間記憶,例如:剛搬家還能記得超市怎麼去,就是海馬迴在運作。
●杏仁核(Amygdala):處理情緒記憶,尤其與驚嚇、快樂、恐懼有關;舉例來說,您可能忘了課本內容,卻永遠記得某次糗事的羞愧感。
●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功能為長期儲存記憶,包括:語言、知識、圖像等,如學會的英文單字、歷史年代、熟記的詩詞等,都存在皮質中。
睡眠幫助記憶的原理
為什麼「睡一覺」可以記得更牢?洪泰雄說,當進入深層睡眠期(slow wave sleep)時,海馬迴會把記憶搬運到大腦皮質,進行「長期儲存」;進入快速動眼期(REM sleep)時,可強化情緒記憶,整合白天學習經驗並激發創意。因此,建議唸書後睡一覺,效果會比熬夜背誦更好。
圖像比文字更易記
洪泰雄說,人類大腦對圖像記憶比純文字強得多,圖像會同時刺激視覺皮質與語意區域,與情境、情緒連結更強烈,也就是圖像優勢效應(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建議最好採用「圖像+關鍵字」一起記,才能學得快、忘得慢。
另,洪泰雄提及,還有一種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意即可以說出來的記憶,又稱為明確記憶。通常可分為記錄知識、事實、定義的語意記憶,以及記錄個人經歷與時間順序的情節記憶;這2種記憶都先經過「海馬迴」形成,再由「大腦皮質」儲存。
牢記事情簡易4步驟
想要牢牢記住一件事,洪泰雄建議,不妨照著以下4步驟做:
1.看清楚:用圖像+文字加深刺激。
2.感受它:加入情緒,有助於記得久。
3.睡一覺:讓大腦幫你整理記憶。
4.說一次:用嘴巴複述,從短期進入長期記憶。
洪泰雄強調,記憶是一場由海馬迴指揮、前額葉演出、大腦皮質記錄、睡眠協調的交響曲,想記得久一點,請牢記:「看進去、講出來、睡一覺、再想起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