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攝護腺癌死亡年增率高達9.2% 淺談治療方式

2025/06/19 17:59

醫師表示,一些人認為攝護腺癌無須積極治療的錯誤觀念,造就台灣攝護腺癌的死亡年增率竟高達9.2%;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內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一些人認為攝護腺癌無須積極治療的錯誤觀念,造就台灣攝護腺癌的死亡年增率竟高達9.2%;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內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文/蔣智宏

衛福部公告111年國人死因統計,驚聞攝護腺癌死亡年增率竟高達9.2%,死亡人數年增8.3% (往生人數自110年的1689快速增加111年的1830位男性長輩),長期觀察發現,攝護腺癌、胰臟癌、卵巢癌是排名快速增加的3種癌症,在在顯示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攝護腺癌在美國是男性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台灣民國111年已經高居國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位(9062位新病人,診斷年齡中位數為72歲;男性癌症死亡率第6位(1830位男性長輩因此往生,往生年齡中位數為82歲),根據衛福部長期觀察,攝護腺癌是台灣快速增加發生率與死亡率的3種癌症之一,值得全國民眾一起好好關心這個健康議題。

「攝護腺癌進展緩慢,不治療也沒關係?」是錯誤觀念,坊間的觀念只針對特定狀況說對了一小部分,但不適合大部分的攝護腺癌,不然攝護腺癌的死亡年增率就不會高達9.2%,1年有1830位男性長輩因此往生。

不同期別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簡介(資料來源:臺灣楓城泌尿學會)

醫師會依病人年齡(預期餘命)與3個很客觀的指標評估腫瘤的惡性度高低跟病人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年紀越大或惡性度越低就會越保守治療,惡性度越高就會越積極治療以免腫瘤迅速惡化。3個客觀的指標包含:原始PSA數值;切片腫瘤惡性度高低(格里森分數高低);原始腫瘤期別(侵犯的遠近),惡性度不同與不同期別的治療方式皆不相同,預後也有極大的差異,簡要介紹如下:

一、局部性(沒轉移)有分低度/中度/高度復發風險的攝護腺癌:

1.低度復發風險:當3個客觀的指標都很低(PSA<10ng/ml+格里森分數3+3=6分+期別T1c-影像學看不到腫瘤),顧名思義就是低度復發風險的疾病,依據不同的預期餘命有不同的標準治療建議如下,積極追蹤是首選,放射線治療與根除手術也是標準的建議之一。

2.高度復發風險:當其中一個客觀指標出現時(PSA>20ng/ml、或格里森分數>=8分、或期別T3a-腫瘤侵犯到攝護腺膜外),就屬於高度復發風險的疾病,建議一定要積極治療不然腫瘤惡性度高短期內很有可能會惡化,治療方式包含放射線治療+全身性荷爾蒙針劑治療與根除手術+淋巴廓清術,如果是極高齡,就會選擇相對保守的治療,根據不同的預期餘命有不同的標準治療建議如下,觀察等待,或全身性荷爾蒙針劑治療,放射線治療。

3.中度復發風險:大致來說介於低度與高度中間就是中度復發風險(PSA 10-20 ng/ml、或格里森分數7分、或期別<T3a-腫瘤侵犯到攝護腺膜外),積極追蹤已經不是首選而是選擇之一,放射線治療+全身性荷爾蒙針劑治療與根除手術+淋巴廓清術也是標準的建議之一,同樣的,針對極高齡的長輩,治療建議也偏向比較保守的方式。

二、局部淋巴侵犯性攝護腺癌:

如果癌細胞明顯侵犯到攝護腺外面的局部淋巴腺,表示疾病又更嚴重了一點。標準治療建議包含放射線治療+全身性荷爾蒙針劑治療與根除手術+淋巴廓清術,如果比較年長的病人,因為歲數已高毋需積極治療,觀察等待或全身性荷爾蒙針劑治療等相對保守的治療才是選項。

三、遠端轉移性攝護腺癌:

這就是第4期攝護腺癌,又分成1.尚未治療過的荷爾蒙敏感性(美國前總統拜登就是屬於此類病人),與2.荷爾蒙治療後又復發的去勢抗性疾病2種。

1.荷爾蒙敏感性:因為從未治療過,所以荷爾蒙治療是敏感有效的,標準治療是長期全身性荷爾蒙針劑治療,再加上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化學治療。

2.去勢抵抗性:如果長期全身性荷爾蒙針劑治療後又復發,除了全身性荷爾蒙針劑治療一定要繼續之外,可再加上二線化學治療,或鐳223核醫治療,或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口服PARP抑制劑,或治療性177Lu-PSMA-617與最後一步的安寧緩和治療。

根據衛福部統計發現,台灣初診斷就是第4期的比例竟高達30.1%(達2435人),延遲診斷再加上有些似是而非攝護腺癌無須積極治療的錯誤觀念,造就了台灣攝護腺癌的死亡年增率竟高達9.2%。

診斷年齡推算預期餘命,的確是攝護腺癌治療選項的重要參考依據,不同年齡、不同期別的治療皆不盡相同,請盡量根據建議指南與您的泌尿科醫師一起詳細討論,正確地找出對自己最適合的方式,才能降低台灣攝護腺癌死亡率。

臺灣楓城泌尿學會的民眾衛教篇章有更詳細的「攝護腺癌症系列介紹」,歡迎民眾參閱。(作者為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教授、台大醫院泌尿部兼任主治醫師、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第24屆教育委員會副主委)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