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吃壞肚還是「食物中毒」? 症狀、預防大公開

2025/01/22 16:33

春節將至,聚餐多,擔心食物中毒掃興?醫師教5招遠離;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春節將至,聚餐多,擔心食物中毒掃興?醫師教5招遠離;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春節聚餐多,卻頻傳食物中毒事件,讓人十分擔心。面對腹瀉症狀,究竟是食物中毒,還是只是鬧肚子?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2者症狀相似,但食物中毒通常與近期進食特定食物有關,且伴隨集體感染;腸胃問題除了飲食外,也可能是壓力等引起,症狀較不定。尤其食物中毒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學會辨別症狀、及時就醫並採取預防措施,以保護健康!

如何區分食物中毒與其他腸胃問題?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雖然食物中毒與腸胃炎症狀相似,但有以下幾點可以幫助區分:

食物中毒:因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常見的致病源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毒素。因此通常與近期進食的特定食物有關,且可能伴隨集體感染,如多人同時出現症狀等。

腸胃炎:可能由病毒、壓力或其他非食物相關因素引起,症狀較為分散。

食物中毒常見症狀?

黃軒指出,食物中毒的症狀通常在進食後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具體表現因致病源不同而異,但以下是最常見的症狀:

噁心與嘔吐:胃部不適,可能頻繁嘔吐,無法進食或飲水。

腹瀉:水樣便甚至血便,通常1天內多次排便。

腹痛與痙攣:腸胃道因毒素或感染發炎,導致劇烈疼痛。

發燒與畏寒:部分患者會出現體溫升高,伴隨寒顫。

脫水症狀:包括口乾、尿量減少、頭暈、疲倦等,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神經系統症狀(少見):如視力模糊、四肢麻痺,可能與特定毒素(如河豚毒素)有關。

醫師表示,食物中毒時,可能會有水樣便甚至血便,且通常1天內會多次排便;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醫師表示,食物中毒時,可能會有水樣便甚至血便,且通常1天內會多次排便;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依照發病時間 推測可能致病源

根據進食後的發病時間,可以初步推測可能的致病源。黃軒舉例,若為1小時內發病者,多與化學性中毒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有關;1-8小時後發病,可能是產氣莢膜梭菌或其他細菌毒素;直到8-16小時後發病,可能是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至於超過24小時發病者,則可能是病毒性食物中毒(如諾羅病毒)、寄生蟲感染。

懷疑食物中毒時該怎麼辦?

黃軒建議,懷疑自己食物中毒時,為避免脫水,應立即補充水分,如口服電解質溶液或清淡湯水;再者,為了讓腸胃休息,應避免進食固體食物,可待症狀緩解後,再逐步恢復飲食。此外,也應觀察症狀變化,若出現嘔吐物或大便帶血、高燒不退(超過38°C)、腹瀉超過3天或持續惡化,甚至是嚴重脫水,如無法排尿、極度虛弱者,建議就醫檢查。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要洗手:處理食物前後徹底清潔雙手。

要新鮮:選購新鮮食材,避免過期或腐敗食品。

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使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物。

要徹底煮熟:特別是肉類、海鮮等高風險食材。

要妥善保存:冷藏或冷凍食物,避免長時間放置於室溫。

醫師提醒,為預防食物中毒,處理食物前後應徹底清潔雙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提醒,為預防食物中毒,處理食物前後應徹底清潔雙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