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30 19:41
健康網》「複方藥膏」醫不建議使用 6原因:成分與潛在風險
羅碧/核稿編輯不少民眾有皮膚相關困擾時,會使用「複方藥膏」,希望能迅速達到消炎、止癢及抗過敏的效果。不過,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烏惟新指出,常有患者拿著複方藥膏主訴「無法有效控制皮膚疾病」,問題就在於複方的設計旨在同時對抗黴菌、細菌及炎症,但成分的侷限性與潛在風險,需要考量。同時他也不建議使用複方藥
-
2025-04-29 05:30
久咳不癒 可能是氣喘作祟
「有喘不知喘」、「無喘非氣喘」是常見迷思,醫師提醒,若久咳不癒就建議就醫診斷,可能是氣喘作祟!此外,「氣喘控制到沒症狀就算康復」也是常見錯誤觀念,無症狀不代表沒有過敏性發炎,仍需長期使用含類固醇吸入劑控制。52歲黃小姐只要溫差大或梅雨季來臨,就會出現間斷性咳嗽、呼吸急促,由於因季節、天候時好時壞,她
-
2025-04-28 10:19
熟女天氣變化就咳嗽 流感就醫才揪出氣喘
「有喘不知喘」、「無喘非氣喘」是常見迷思,醫師提醒,若久咳不癒,就建議就醫診斷,可能是氣喘作祟!此外,「氣喘控制到沒症狀就算康復」也是常見錯誤觀念,無症狀不代表沒有過敏性發炎,仍需長期使用含類固醇吸入劑控制。52歲黃小姐平日只要天氣溫差大或梅雨季來臨,就會出現間斷性咳嗽、呼吸急促症狀,由於狀況因季節
-
2025-04-23 15:28
「重症肌無力」治療卡關 難治型病友盼健保納新藥解圍
「發病時,我就像豬肉掛在欄杆上!」43歲設計師Kathy記得6年前那天,她在浴室裡洗頭,眼睛卻怎麼也閉不起來,洗髮精流進眼裡,刺得她直掉眼淚,原以為只是短暫的神經失調,沒想到竟是她與「重症肌無力」長期抗戰的開始。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分享這名個案,Kathy曾三度因病情惡化緊急住院,接受血漿
-
2025-04-11 14:31
健康網》服藥後發聲困難?聲音沙啞? 食藥署:恐是藥品副作用
葉立斌/核稿編輯吃了藥應該症狀要有改善,怎麼出現發聲困難,甚至有聲音沙啞?食藥署在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表示,像是類固醇吸入劑、抗膽鹼藥品、降血壓藥、思覺失調症用藥、抗憂鬱藥、胃藥與制酸劑,可能影響聲帶功能,導致聲音改變或發聲困難。
-
2025-03-30 18:37
健康網》服用類固醇小心骨鬆 醫教4招顧骨本
沈莉馨/核稿編輯類固醇具有良好的抗發炎及免疫調節功用,是一款能快速且明顯改善症狀的藥物,但很多人擔心副作用;對此,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在臉書發文指出,配合醫師指示用藥,不僅能控制好疾病復發,也能降低副作用。服用類固醇要小心骨質疏鬆,建議多吃含鈣質食品、多運動、曬太陽,或適時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
-
2025-03-28 13:51
健康網》異膚兒需擦藥到完全控制 「主動治療」可減少復發
葉立斌/核稿編輯兒童皮膚科門診最大宗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孩子除了手不夠抓外,指甲與寢具也經常血跡斑斑,這時家長們心急「有類固醇的藥不好,不能一直用」、「怕有類固醇,沒給孩子擦藥,什麼異位性皮膚炎的乳液都買過,但還是很癢很嚴重」,甚至懷疑「擦了藥就好,可是停用又發作,這樣是不是類固醇反彈」?
-
2025-03-27 09:42
眼皮下垂手腳無力 竟是「重症肌無力」!洗血助改善
南投縣鹿谷鄉52歲陳姓婦人,約5年前開始出現左眼皮下垂、手腳無力、說話含糊不清等症狀,經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鄭耕兆診斷重症肌無力,起初陳女對口服藥物的反應良好,就近在社區醫院治療。未料,前陣子症狀惡化,走路要他人攙扶、藥丸吞不下去等吞嚥困難症狀,因脖子肌肉無力,連頭都快抬不起來,如沒電娃娃
-
2025-03-23 16:20
生物製劑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 病團籲放寬健保給付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因關節腫脹、疼痛無法正常生活。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指出,雖生物製劑能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但因藥價昂貴、健保給付標準嚴格,鮮有病友能用藥,許多患者因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反而產生其他嚴重共病,呼籲健保放寬給付標準,讓需要的病友得到幫助。
-
2025-03-05 05:30
嘴破疼痛未必是口瘡 疱疹也會長在口腔黏膜
葉先生左側下嘴唇內側靠近牙齦部分出現疼痛性傷口,他覺得是一般嘴破的口瘡(canker sore),於是塗抹口內膏。葉先生之前的經驗,塗抹口內膏大約10天之內,口瘡疼痛感會減輕,嘴破會漸漸癒合。但是這次已經快要2天,傷口疼痛感日趨嚴重,不但沒有癒合,還陸續在周圍出現新的傷口(如圖),於是前來就醫。
-
2025-02-19 15:20
被笑「小龍蝦」少年飽受異膚之苦 三總推新療法效果佳
一名14歲少女長年飽受異位性皮膚炎折磨,病灶常「流湯流水」,且長期用類固醇治療導致身形改變,長年被嘲笑;一名青少年也是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被同學嘲笑是「小龍蝦」,導致自信心低落。三軍總醫院今天(19日)發表異位性皮膚炎的最新治療,三軍總醫院皮膚部醫師陳奕先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過敏
-
2025-01-20 05:30
不是濕疹!攤商臉癢不成眠 長期流汗黴菌寄生
阿瑋是夜市攤商,因為工作的關係,長期流汗潮濕及作息不正常。1個多月前,他的臉部皮膚出現搔癢不適的紅疹,起初,紅疹範圍侷限於鼻翼兩側及額頭,並且伴隨輕微脫屑現象,於是他到住家附近診所就診。醫師診斷為脂漏性皮膚炎(臉部濕疹的一種),並開立外用類固醇藥膏進行治療。
-
2025-01-14 20:37
健康網》鈣離子與藥物交互作用 食藥署提醒:注意用藥時機
羅碧/核稿編輯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鈣質乃國人攝取最不足礦物質,4歲以上民眾的鈣攝取量普遍未達標準。為此,許多人選擇透過飲食或保健品補充鈣質。然而,食藥署近日於官方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提醒,鈣離子與某些藥物可能發生交互作用,影響治療效果,需特別注意服藥時間的安排。
-
2024-12-17 20:45
健康網》聲帶瘜肉不一定要開刀! 醫:看大小、位置、影響
黃宜靜/核稿編輯聲帶長瘜肉了怎麼治療,一定要開刀嗎?輔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在臉書專頁「生涯一筋 胡皓淳醫師-輔大醫院 耳鼻喉科 新莊五股泰山」發文指出,治療聲帶瘜肉需要根據瘜肉的大小、位置及對聲音的影響程度來決定,選擇保守治療、語言治療或手術治療。
-
2024-12-17 15:00
氣喘易復發 新型生物製劑助恢復正常生活
氣喘是國人相當常見的疾病之一,嚴重氣喘病友劉小姐說,她光說話、爬樓梯就會喘到動不了,每天還要面對反覆的過敏症狀,急性發作更是防不勝防,好幾次以為自己「快掛了」,使用生物製劑控制,病況控制大幅改善,呼籲有類似情況的民眾積極與醫師討論,找到合適的疾病控制方式。
-
2024-12-07 05:30
怕胖自行停甲亢藥 引發「甲狀腺風暴」送加護搶命
26歲廖小姐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原本都定期服藥控制,但她服藥後,體重增加3公斤,因此自行停藥,最近身體不適,發燒、精神混亂,家人趕緊送她到急診,診斷為「甲狀腺風暴」,立即轉送加護病房,所幸治療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也讓她得到寶貴的警惕,直說:「下次不敢亂停藥了!」
-
2024-12-03 12:27
50年來突破性進展!氣喘急性發作注射療法問世 COPD治療新頁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名為benralizumab的現有注射藥物(藥品中文名:肺昇朗注射液劑),能顯著降低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發作患者的治療需求。該研究發表於《刺胳針呼吸醫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結果顯示相較於傳統類固醇療法,這款新藥的
-
2024-12-02 15:36
33歲男長期服類固醇致髖關節壞死 人工關節置換助新生
台中33歲林姓男子因腎絲球硬化症須長期服用類固醇,病情雖獲控制,但藥物副作用卻造成他的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讓他痛到無法走而就醫,骨科醫師安排進行健保給付的雙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終結兩側疼痛,術後第1天便可下床活動,第2天練習上下樓梯,1週後就拋下拐杖正常行走。
-
2024-10-27 21:50
健康網》乾癬非傳染病! 擦3類外用藥膏要注意
沈莉馨/核稿編輯乾癬,又稱銀屑病或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疾病。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提醒,患者正確擦外用藥膏非常重要,如類固醇藥物應避免塗抹在非患處;維生素D類似物藥膏則不建議塗抹於臉部或生殖器等敏感部位;A酸應避開敏感部位,塗抹後要防曬,且孕婦或備孕者應避免使用。
-
2024-10-24 05:30
大叔突發水腫誤認發福 快速進展型腎絲球腎炎惹禍
50歲王先生發現連續多日下肢水腫,一開始以為是中年發福,決定每晚跑步減肥,但狀況依舊日益惡化,就醫檢查才發現肌酸酐及蛋白尿數值飆高,初步判定為急性腎衰竭,之後確診是「快速進展型腎絲球腎炎」引起,所幸經過5次血漿置換術及給予大量類固醇藥物後,腎功能逐步恢復,水腫迅速消除,總算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