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5-12 05:30

    三高熟女雙腿無力 亂吃偏方延誤病情

    1名40歲女性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近1年多來覺得走路變得蹣跚,雙腿邁不開步伐,甚至最近幾個月,爬樓梯越來越困難,不僅容易喘,還常踢到階梯跌倒,下樓梯幾步就腿軟,必須小心翼翼行走。她也注意到,必須用雙手撐著才站得起來,連洗澡時都不敢再蹲著洗,於是前往醫院求診。

  • 2025-05-09 15:57

    健康網》仙丹或毒藥?食藥署說明類固醇是什麼

    葉立斌/核稿編輯類固醇因抗發炎效果顯著,被譽為「美國仙丹」,廣泛應用於過敏、免疫及發炎相關疾病。然而,長期或不當使用恐帶來副作用,引發民眾疑慮。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藥師蘇柏名,為您說明類固醇到底是什麼?

  • 2025-05-05 05:30

    天熱潮濕黴菌上身 用藥時間大不同

    夏天炎熱、潮濕的天氣,最適合黴菌生長,治療時,該選擇什麼藥物?就有賴於個人的疾病狀況與需求。人體皮膚角質層中的角質蛋白,是黴菌的主要養分來源,加上夏天容易大量流汗,水氣悶在衣著內,會提升整體濕度,適合黴菌生長。依照不同感染部位,可分成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股癬、汗斑,建議要及早使用藥物,才

  • 2025-05-03 10:28

    健康網》爬樓梯、起身時鼠蹊部疼痛 恐是髖關節病變

    羅碧/核稿編輯1名中年婦女有長年酗酒習慣,近1年多來走路疼痛,經就醫檢查發現是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因此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後恢復良好,不再為疼痛所苦,甚至術後第1次回診就跟醫師開玩笑說:「都不痛了,可以跑步了」但被醫師極力勸阻「要等骨頭與人工關節的介面穩定後,才能跑步」。

  • 2025-04-30 19:41

    健康網》「複方藥膏」醫不建議使用 6原因:成分與潛在風險

    羅碧/核稿編輯不少民眾有皮膚相關困擾時,會使用「複方藥膏」,希望能迅速達到消炎、止癢及抗過敏的效果。不過,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烏惟新指出,常有患者拿著複方藥膏主訴「無法有效控制皮膚疾病」,問題就在於複方的設計旨在同時對抗黴菌、細菌及炎症,但成分的侷限性與潛在風險,需要考量。同時他也不建議使用複方藥

  • 2025-04-29 05:30

    久咳不癒 可能是氣喘作祟

    「有喘不知喘」、「無喘非氣喘」是常見迷思,醫師提醒,若久咳不癒就建議就醫診斷,可能是氣喘作祟!此外,「氣喘控制到沒症狀就算康復」也是常見錯誤觀念,無症狀不代表沒有過敏性發炎,仍需長期使用含類固醇吸入劑控制。52歲黃小姐只要溫差大或梅雨季來臨,就會出現間斷性咳嗽、呼吸急促,由於因季節、天候時好時壞,她

  • 2025-04-28 10:19

    熟女天氣變化就咳嗽 流感就醫才揪出氣喘

    「有喘不知喘」、「無喘非氣喘」是常見迷思,醫師提醒,若久咳不癒,就建議就醫診斷,可能是氣喘作祟!此外,「氣喘控制到沒症狀就算康復」也是常見錯誤觀念,無症狀不代表沒有過敏性發炎,仍需長期使用含類固醇吸入劑控制。52歲黃小姐平日只要天氣溫差大或梅雨季來臨,就會出現間斷性咳嗽、呼吸急促症狀,由於狀況因季節

  • 2025-04-23 15:28

    「重症肌無力」治療卡關 難治型病友盼健保納新藥解圍

    「發病時,我就像豬肉掛在欄杆上!」43歲設計師Kathy記得6年前那天,她在浴室裡洗頭,眼睛卻怎麼也閉不起來,洗髮精流進眼裡,刺得她直掉眼淚,原以為只是短暫的神經失調,沒想到竟是她與「重症肌無力」長期抗戰的開始。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分享這名個案,Kathy曾三度因病情惡化緊急住院,接受血漿

  • 2025-04-11 14:31

    健康網》服藥後發聲困難?聲音沙啞? 食藥署:恐是藥品副作用

    葉立斌/核稿編輯吃了藥應該症狀要有改善,怎麼出現發聲困難,甚至有聲音沙啞?食藥署在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表示,像是類固醇吸入劑、抗膽鹼藥品、降血壓藥、思覺失調症用藥、抗憂鬱藥、胃藥與制酸劑,可能影響聲帶功能,導致聲音改變或發聲困難。

  • 2025-03-30 18:37

    健康網》服用類固醇小心骨鬆 醫教4招顧骨本

    沈莉馨/核稿編輯類固醇具有良好的抗發炎及免疫調節功用,是一款能快速且明顯改善症狀的藥物,但很多人擔心副作用;對此,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在臉書發文指出,配合醫師指示用藥,不僅能控制好疾病復發,也能降低副作用。服用類固醇要小心骨質疏鬆,建議多吃含鈣質食品、多運動、曬太陽,或適時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

  • 2025-03-28 13:51

    健康網》異膚兒需擦藥到完全控制 「主動治療」可減少復發

    葉立斌/核稿編輯兒童皮膚科門診最大宗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孩子除了手不夠抓外,指甲與寢具也經常血跡斑斑,這時家長們心急「有類固醇的藥不好,不能一直用」、「怕有類固醇,沒給孩子擦藥,什麼異位性皮膚炎的乳液都買過,但還是很癢很嚴重」,甚至懷疑「擦了藥就好,可是停用又發作,這樣是不是類固醇反彈」?

  • 2025-03-27 09:42

    眼皮下垂手腳無力 竟是「重症肌無力」!洗血助改善

    南投縣鹿谷鄉52歲陳姓婦人,約5年前開始出現左眼皮下垂、手腳無力、說話含糊不清等症狀,經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鄭耕兆診斷重症肌無力,起初陳女對口服藥物的反應良好,就近在社區醫院治療。未料,前陣子症狀惡化,走路要他人攙扶、藥丸吞不下去等吞嚥困難症狀,因脖子肌肉無力,連頭都快抬不起來,如沒電娃娃

  • 2025-03-23 16:20

    生物製劑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 病團籲放寬健保給付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因關節腫脹、疼痛無法正常生活。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指出,雖生物製劑能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但因藥價昂貴、健保給付標準嚴格,鮮有病友能用藥,許多患者因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反而產生其他嚴重共病,呼籲健保放寬給付標準,讓需要的病友得到幫助。

  • 2025-03-05 05:30

    嘴破疼痛未必是口瘡 疱疹也會長在口腔黏膜

    葉先生左側下嘴唇內側靠近牙齦部分出現疼痛性傷口,他覺得是一般嘴破的口瘡(canker sore),於是塗抹口內膏。葉先生之前的經驗,塗抹口內膏大約10天之內,口瘡疼痛感會減輕,嘴破會漸漸癒合。但是這次已經快要2天,傷口疼痛感日趨嚴重,不但沒有癒合,還陸續在周圍出現新的傷口(如圖),於是前來就醫。

  • 2025-02-19 15:20

    被笑「小龍蝦」少年飽受異膚之苦 三總推新療法效果佳

    一名14歲少女長年飽受異位性皮膚炎折磨,病灶常「流湯流水」,且長期用類固醇治療導致身形改變,長年被嘲笑;一名青少年也是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被同學嘲笑是「小龍蝦」,導致自信心低落。三軍總醫院今天(19日)發表異位性皮膚炎的最新治療,三軍總醫院皮膚部醫師陳奕先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過敏

  • 2025-01-20 05:30

    不是濕疹!攤商臉癢不成眠 長期流汗黴菌寄生

    阿瑋是夜市攤商,因為工作的關係,長期流汗潮濕及作息不正常。1個多月前,他的臉部皮膚出現搔癢不適的紅疹,起初,紅疹範圍侷限於鼻翼兩側及額頭,並且伴隨輕微脫屑現象,於是他到住家附近診所就診。醫師診斷為脂漏性皮膚炎(臉部濕疹的一種),並開立外用類固醇藥膏進行治療。

  • 2025-01-14 20:37

    健康網》鈣離子與藥物交互作用 食藥署提醒:注意用藥時機

    羅碧/核稿編輯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鈣質乃國人攝取最不足礦物質,4歲以上民眾的鈣攝取量普遍未達標準。為此,許多人選擇透過飲食或保健品補充鈣質。然而,食藥署近日於官方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提醒,鈣離子與某些藥物可能發生交互作用,影響治療效果,需特別注意服藥時間的安排。

  • 2024-12-17 20:45

    健康網》聲帶瘜肉不一定要開刀! 醫:看大小、位置、影響

    黃宜靜/核稿編輯聲帶長瘜肉了怎麼治療,一定要開刀嗎?輔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在臉書專頁「生涯一筋 胡皓淳醫師-輔大醫院 耳鼻喉科 新莊五股泰山」發文指出,治療聲帶瘜肉需要根據瘜肉的大小、位置及對聲音的影響程度來決定,選擇保守治療、語言治療或手術治療。

  • 2024-12-17 15:00

    氣喘易復發 新型生物製劑助恢復正常生活

    氣喘是國人相當常見的疾病之一,嚴重氣喘病友劉小姐說,她光說話、爬樓梯就會喘到動不了,每天還要面對反覆的過敏症狀,急性發作更是防不勝防,好幾次以為自己「快掛了」,使用生物製劑控制,病況控制大幅改善,呼籲有類似情況的民眾積極與醫師討論,找到合適的疾病控制方式。

  • 2024-12-07 05:30

    怕胖自行停甲亢藥 引發「甲狀腺風暴」送加護搶命

    26歲廖小姐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原本都定期服藥控制,但她服藥後,體重增加3公斤,因此自行停藥,最近身體不適,發燒、精神混亂,家人趕緊送她到急診,診斷為「甲狀腺風暴」,立即轉送加護病房,所幸治療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也讓她得到寶貴的警惕,直說:「下次不敢亂停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