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複方藥膏」醫不建議使用 6原因:成分與潛在風險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民眾有皮膚相關困擾時,會使用「複方藥膏」,希望能迅速達到消炎、止癢及抗過敏的效果。不過,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烏惟新指出,常有患者拿著複方藥膏主訴「無法有效控制皮膚疾病」,問題就在於複方的設計旨在同時對抗黴菌、細菌及炎症,但成分的侷限性與潛在風險,需要考量。同時他也不建議使用複方藥膏治療,患者應諮詢皮膚專科醫師,使用針對性更強的單一成分藥物,以免耽誤,甚至惡化病情。
烏惟新在臉書專頁「皮膚專科 烏惟新醫師」以食物比喻,複方藥物像方便的調理包,讓對皮膚疾病診斷治療不熟悉的非專科醫師敢於開藥治療,若是到星級餐廳就不應該吃到調理包加熱的食物。他也認為,若看診得到複方藥膏,就暗示醫師對診斷信心不足,或是不清楚複方藥膏的缺點。受過皮膚專科訓練的醫師應確立診斷給予單方合適的治療。
Triamcinolone Acetonide非第三代低萎縮性類固醇
烏惟新說明,複方中的Triamcinolone Acetonide是一種中效類固醇,具備消炎、止癢及抗過敏作用。然而,它並非第三代低萎縮性類固醇(如Mometasone或Fluticasone),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斑或皮膚變薄等副作用。特別在敏感部位(如臉部、腋下或腹股溝),這些風險更為顯著。皮膚專科醫師通常偏好使用更安全的類固醇或限制使用時間,以降低不良反應風險,而美康複方的設計使得類固醇劑量與使用時機難以精確控制。
Nystatin對皮癬菌無效
烏惟新指出,複方藥膏中的Nystatin是一種抗黴菌成分,主要針對念珠菌(Candida)感染有效。然而,大多數皮膚黴菌感染(如香港腳、股癬)是由皮癬菌(Dermatophytes)引起的,而Nystatin對皮癬菌無效。皮膚專科醫師通常會選擇針對皮癬菌的抗黴菌藥物(如Terbinafine或Clotrimazole),以確保治療效果。複方藥膏的Nystatin成分在治療常見黴菌感染時效果有限,可能延誤正確治療。
類固醇合併抗黴菌藥物易導致紅斑、脫屑
烏惟新說,複方同時含有類固醇(Triamcinolone Acetonide)與抗黴菌成分(Nystatin),這種組合可能導致Tinea Incognito(隱者癬),是指黴菌感染因類固醇抑制免疫反應而掩蓋典型症狀(如紅斑、脫屑),使感染外觀不明顯,延誤診斷並加重病情。
類固醇雖能暫時緩解搔癢與發炎,但可能促進黴菌生長,特別在皮癬菌感染中更為嚴重。皮膚專科醫師通常建議先若要合併類固醇消炎只能短暫使用,待發炎改善,需長時間使用單方抗黴菌藥物,以避免此風險。
Neomycin易引發接觸性皮膚炎
烏惟新提到,複方中的Neomycin是一種抗生素,用於對抗細菌感染。然而,Neomycin是常見的接觸性過敏原,容易引發接觸性皮膚炎,特別在長期或反覆使用時。患者可能出現紅腫、搔癢或皮疹,進一步加重皮膚問題。
皮膚專科醫師通常避免使用含Neomycin的外用藥物,改以其他低過敏性的抗生素或非抗生素治療方案,以降低過敏風險。
外用抗生素效果有限
烏惟新說,該複方藥膏包含兩種抗生素:Neomycin與Gramicidin。然而,外用抗生素在治療皮膚感染中的效果常不如預期,尤其在黴菌或病毒感染中幾乎無效。此外,長期使用外用抗生素可能導致細菌抗藥性,降低未來治療效果。
Gramicidin是一種針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抗生素,但其在皮膚感染中的實用性有限,且臨床研究顯示,其效果不如其他現代抗生素。市場上幾乎沒有單獨使用Gramicidin的藥膏,多以複方形式出現,這也反映其單獨療效的局限性。
烏惟新表示,若需要針對革蘭氏陽性菌的單一抗菌藥膏,皮膚專科醫師可能會推薦其他更常見的單方抗生素藥膏,如Mupirocin(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或Fusidic Acid(同樣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若為較嚴重的深層複雜皮膚軟組織細菌感染,必須使用口服甚至靜脈注射之抗生素,並非外用抗生素可以處理。
複方藥膏使病情診斷更為困難
烏惟新指出,複方的設計(抗黴菌、類固醇、抗生素)雖看似全面,但當治療無效或病情惡化時,會使醫師難以判斷問題根源。例如,症狀未改善可能是因為Nystatin對皮癬菌無效、類固醇掩蓋感染症狀、類固醇強度不足、Neomycin引發過敏,或感染本身對抗生素無反應。這種複雜性可能導致誤診或延誤正確治療。皮膚專科醫師通常偏好單一成分藥物,以便精確評估療效並調整治療方案。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