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30 14:47

    癌友動起來! 研究:運動緩副作用、改善生活品質

    黃宜靜/核稿編輯迄今最全面的統合分析研究證實,運動能有效抵抗癌症治療帶來的多種不良副作用。這項由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主導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據《衛報》報導,過去雖有研究探討體能活動對癌症患者健康的影響,

  • 2025-04-30 09:34

    健康網》小學生骨齡超前、中度脂肪肝 靠「1招」甩油長高

    葉立斌/核稿編輯1名國小高年級男童,在內分泌科檢查發現骨齡比實際年齡超前2年,追查後確認是體重、體脂過高及中度脂肪肝所致。醫師建議他飲食控制,並從事喜歡的運動,經過10個月努力,男童身高增加9公分、體脂下降8%、肌肉量增加5.5公斤,脂肪肝也從中度改善為輕度,且骨齡超前情形趨緩,身高成長理想許多。

  • 2025-04-28 17:07

    健康網》拒當行走捕蚊燈! 醫曝蚊子最愛5類人 原因是「它」

    黃宜靜/核稿編輯春夏交替,天氣漸暖,蚊子也開始活躍,四處叮咬。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分享,據國外研究指出,蚊子嗅覺受器對於「羧酸」特別敏感,因此,皮膚中羧酸濃度較高者,包括:新陳代謝快、愛運動、易流汗、皮膚菌叢豐富的人與懷孕中的女性,都容易成為蚊子叮咬目標。

  • 2025-04-28 05:30

    久坐、長時間用3C 五十肩年輕化

    42歲李小姐是會計師,平時工作繁忙,經常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半年前因為肩膀疼痛,按照網路上教學運動,想說應該就會好,然而症狀越來越差,進而前來就醫。檢查發現,李小姐的肩膀有多個角度受限制且疼痛,確診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

  • 2025-04-27 09:31

    健康網》減肥怎麼都沒用?小心「壓力胖」惹禍!醫:應利用非飲食方法紓壓

    葉立斌/核稿編輯減肥減不下來?肚子和下半身特別容易囤積脂肪?這很可能不是單純飲食問題,而是「壓力胖」在作怪。台中大里仁愛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任趙世晃指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在緊張、焦慮時會出現「狂吃」的行為,導致體重失控。他建議應透過非飲食的紓壓方法放鬆心情,如聽音樂、運動、睡覺等。可避免利用飲

  • 2025-04-27 07:29

    健康網》運動後別只補蛋白質!營養師:碳水才是增肌減脂的關鍵助攻

    葉立斌/核稿編輯你知道嗎?運動的成效與「怎麼吃」、「什麼時候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營養師陳冠蓉在臉書專頁「蓉媽咪營養師健康寶典」發文分享,近日參加了一場運動營養研習課程,一些增肌減脂的知識整理。增肌方面,只補充蛋白質是不夠的,應結合阻力訓練和適當補充營養兩點。而不少人在減重時會誤把醣類視為大敵,但

  • 2025-04-25 20:57

    健康網》阿嬤手腫如麵龜 吃藥+運動1週順利消一大半

    羅碧/核稿編輯1位阿嬤全身都浮腫的厲害,薄薄的皮膚被撐得發亮,兩隻手臂腫得像發酵過頭的麵龜,水泡鼓得像快要破掉,還透出血水,台南新樓醫院腎臟科醫師王婷翊判斷,這種局部浮腫,單靠藥物往往不夠,因此教阿嬤運動處方,與藥物一起定時定量。1週後回診,阿嬤笑咪咪地伸出手,原本腫脹的手臂幾乎消了一大半,連20c

  • 2025-04-24 14:04

    老師打球突心梗 學生臨危不亂分工搶回一命

    雲林正心中學教師張寶元上月在校打籃球突然倒地、無呼吸心跳。由高三學生劉品寬、楊畯琳等人分工協助校護、教官搶救,送院後張師恢復生命跡象。近1個月治療、修養已回校園教學。今(24)日校方到台大雲林分院感謝醫療團隊,張師更給2名學生擁抱,直說「是生命中的貴人」,場面溫馨。

  • 2025-04-23 20:28

    健康網》鍛鍊別信「很痠」 研究實測:肌肉活性低

    羅碧/核稿編輯許多人在健身時會根據自己的「肌肉感受」來判斷訓練是否有效,例如「感覺肌肉很痠、很有感覺」,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分享最新的研究顯示,這種主觀感受,與實際EMG測得的肌肉活性幾乎沒有任何相關性,即便是有訓練經驗的專業運動員,也無法準確判斷哪些是肌群真正在發力。

  • 2025-04-23 17:26

    201公斤男胖到無法躺著睡 「縮胃+腸繞道」甩肉46公斤

    1名45歲的男子,身高170公分、體重201公斤,BMI高達70,因肥胖導致呼吸困難,每每睡覺時,總因為躺著無法呼吸,而只能坐著睡覺感到困擾而就醫,與多專科醫師討論後,符合健保給付接受縮胃、腸繞道手術,同時配合自主運動及飲食管理,術後1個半月減去46公斤,目前155公斤,仍持續體重管理中。

  • 2025-04-22 05:30

    「肌少症」悄悄上身 半百婦爬沒兩層樓就腿軟

    今年50多歲剛升格當阿嬤的「阿珠姨」,發現自己才爬2樓就氣喘吁吁,甚至「連孫子都快抱不起來」,日前散步時還突然腳軟癱摔在地,子女陪同就醫,才驚覺竟患有「肌少症」,讓她頻問醫師「我真的老了嗎?」,醫師則提醒,肌少症非年長者專利,建議平時多走、多站、健康吃,才能保有良好肌耐力。

  • 2025-04-20 10:31

    健康網》運動後喝「1飲品」! 營養師超推:增肌減脂、抗癌

    黃宜靜/核稿編輯運動後汗水淋漓,總想喝點東西解解渴。營養師科提斯彙整研究指出,在運動後來瓶豆漿,可以補充優質黃豆蛋白修復肌肉,幫助增肌減脂外,還有降低癌症風險、改善血脂、增進運動表現等多樣好處。並提醒,雖然豆漿營養高,仍建議飲食多樣化,以豆漿取代部分動物性蛋白質,讓飲食更均衡健康。

  • 2025-04-18 17:00

    健康網》長肌肉練到痠痛才有效? 研究曝小心反效果

    葉立斌/核稿編輯為了增肌練成「巨巨」,許多訓練者會追求練到肌肉痠痛確保成效。然而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引述研究指出,這個做法可能是錯的!刻意追求損傷(痠痛)甚至有可能拖累進步。真正應該追求的,是適當的機械張力(阻力夠重)、充足的運動單位招募(接近力竭)、適度的代謝壓力(訓練當下痠脹)。

  • 2025-04-18 08:31

    健康網》早、晚運動哪個好? 醫「解答」1關鍵更重要

    沈莉馨/核稿編輯您是早起晨跑派,還是夜晚健身房派?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早上、晚上運動各有好處,首先早上運動燃脂、活力好,尤其以女生而言,早上運動還能穩定血壓;晚上運動則有助於肌力表現、紓壓,因此可依照生活型態與健康目標,選擇運動時間,並強調,比起運動時間,能夠「持之以恆」反而更重要。

  • 2025-04-17 17:06

    健康網》久坐傷身易早逝! 研究曝「做1事」降低死亡風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上班工作幾乎沒有起身走動,下班回家放鬆,又窩在沙發上滑手機,一整天下來幾乎都和椅子「黏」在一起?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珮甄引述國外研究指出,久坐容易增加血壓、血糖異常,影響代謝,導致慢性病上門,增加死亡風險,因此若能每天至少30分鐘活動替代久坐,即使是輕度活動,也能降低風

  • 2025-04-15 21:52

    健康網》勞動≠運動 專家:有壓力的勞動反而難入眠

    沈莉馨/核稿編輯常說「運動後有助於睡眠」,怎麼工作下班後一身疲憊,卻仍頻頻失眠?好夢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吳家碩分享,他去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演講,替照顧員「為什麼勞動一整天卻睡不好」,是因為從心理角度來看,勞動和壓力可能會影響睡眠,有壓力的勞動持續一段時間後,常常會導致更多的焦慮和不安情緒,讓人無法安

  • 2025-04-15 09:32

    健康網》超慢跑燃脂效率是快走2倍! 還能強心、控糖防失智

    羅碧/核稿編輯運動一定要跑得快、跑到喘,最好汗如雨下才夠燃燒脂肪?遺傳優生科醫師張家銘指出,醫學實驗顯示,其實用每小時約4到6公里速度,比快走稍快的速度慢慢跑,每公里燃燒熱量速度可達快走2倍。而且還能打開抗老基因「PGC-1α」,幫助強心、控糖,甚至有助對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與老化等,從專業運

  • 2025-04-14 05:30

    產後媽咪適度運動 強化核心肌群提升活力

    懷孕過程中,女性的身體經歷巨大變化,隨著胎兒成長,媽媽身體重心前移伴隨姿勢改變,如頭部前移、腰椎前凸和骨盆前傾增加;同時腹直肌被往前撐開而出現腹直肌分離的現象;骨盆底肌受壓迫且過度拉伸,可能導致尿失禁問題;腹部壓力影響橫膈呼吸肌的功能,限制呼吸效率及核心啟動。此外,產後媽媽因為哺餵或攜抱嬰兒可能肩頸

  • 2025-04-12 12:16

    健康網》9成女性飽受痛經困擾 日研究:運動習慣是關鍵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乎9成女性有痛經的困擾,有些症狀吃止痛藥也無法緩解,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於2018年針對「促進職場女性健康」的調查發現,因為痛經每年帶來的社會負擔估計高達6828億日圓(約1567.5億新台幣)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為進一步探討改善經痛的可能,日本筑波大學、

  • 2025-04-09 18:37

    健康網》不只雞胸肉 10款優質蛋白曝光! 醫:它還能降血脂

    黃宜靜/核稿編輯蛋白質對於生長發育的學童、孕產婦、長者,甚至素食者及健身運動者等各族群都非常重要;對此,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推薦10種優質蛋白,包括:雞胸肉、雞蛋、鮭魚、天貝、豆腐、牛排、無糖濃厚豆漿、豬里肌、毛豆及蛋白粉。其中,無糖濃厚豆漿中的大豆蛋白,除了提供優質蛋白質來源外,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