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8 14:16
健康網》4運動防失智! 醫激推:早上鍛鍊穩血糖助代謝
黃宜靜/核稿編輯多運動護健康,防失智!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彙整多項研究點名4類運動防失智,包括:抗阻運動、小負荷力量練習、複合運動及身心運動,並建議最好早上時間運動,以調節自然代謝節律,包括血糖和脂肪代謝,從而間接降低失智症風險。緩慢走路與失智症風險增加有關
-
2025-05-16 16:44
健康網》跟著體育賽事動起來 中醫授4呼吸法4穴位助力
葉立斌/核稿編輯無論是棒球、足球、滑冰等,在螢幕前看著令人熱血沸騰的精彩賽事,不免會讓人想跟著動起來,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宗昇表示,許多研究已證實,運動可降低血糖、血脂、預防或延緩慢性疾病,而身體活動量不足,會引發身體發炎反應,體內亦會累積內臟脂肪,進而加劇發炎症狀,造成胰島素抗阻、動脈粥狀硬化及
-
2025-05-15 11:23
蹲下時膝蓋卡卡 4招保健延緩關節退化
許多民眾因為膝蓋退化或受傷影響日常生活,膝蓋「喀喀」響,是在跟你打招呼,還是在悄悄求救?專業物理治療師分享4招實用保健原則,讓膝蓋不只撐得久,還能動得穩、動得好。物理治療師張艾箴在「World Gym Blog」中提醒,聽見膝蓋發出「喀啦」的聲音,其實大多數的膝蓋聲音都屬於生理性現象,可能是關節中的
-
2025-05-12 14:37
自體免疫病攀升 醫倡:從飲食運動打疫苗多管齊下
自體免疫疾病在全球盛行率不斷攀升,成為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台南市立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鄭傑夫,近日於「國際風濕病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發表社論,探討自體免疫疾病增加的可能原因,並呼籲民眾從健康飲食、運動、壓力管理到疫苗接種,
-
2025-05-12 09:26
健康網》防骨鬆光補鈣沒用! 新研究給「2處方」護骨顧心肺
黃宜靜/核稿編輯骨質疏鬆是沉默殺手,容易害跌倒骨折。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提醒,很多人面對骨質流失第一件事就是補鈣、曬太陽,但事實是若骨頭沒有壓力刺激,鈣質也只是進得來、用不了,有項最新研究指出,「有氧+阻力」是最佳護骨訓練組合,如透過快走30分鐘,加上10-15分鐘的深蹲、啞鈴或彈力帶訓練,
-
2025-05-11 14:32
健康網》學習前運動20分鐘提升記憶! 研究:8週後仍有效
黃宜靜/核稿編輯小考臨時抱佛腳或許堪用,但面對會考、學測等需長時間準備的大考,如何讓「背過的東西不容易忘」才是關鍵。1項由美、日學者共同參與的研究發現,同樣是背15個單字,先踩20分鐘腳踏車的人,在8週後能比學習前只坐著不動的人,多記得1.2個單字,顯示運動強化學習內容,且深入長期記憶區。研究於20
-
2025-05-10 11:13
健康網》運動瓶頸難突破? 營養師:「1招」騙過大腦更能跑
葉立斌/核稿編輯跑步運動、訓練肌力想要挑戰極限,卻總是力不從心跑不快、舉不動?營養師沈宛徵指出,根據科學研究,發現運動前或運動時,使用含糖飲料漱口,但不要吞下去,糖水的刺激會騙過大腦,以為身體有能量進入,便會感覺輕鬆起來,運動也比較不會感到疲累,還能更專心、更耐操。
-
2025-05-10 09:30
健康網》不只吃對食物防腦霧 混搭4運動提升專注力
葉立斌/核稿編輯現代人生活壓力山大,不但工作忙不完,腦袋還常常不給力。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記性差、腦霧、專注力渙散,以前輕而易舉的事,現在卻開始卡關,都是大腦發出的退化警訊。想讓大腦不退化,除可攝取綠蔬、莓果等食材補腦,維持運動習慣也有助健腦,尤其推薦桌球、羽球、足球、爬山等,可訓練身手矯健靈活、提升
-
2025-05-08 20:51
健康網》結紮術後別硬撐! 醫授「蛋蛋照護6招」不腫不痛秘訣
羅碧/核稿編輯剛做完結紮手術後,可別急著洗澡、「開機」或是騎車、打球等做「想做的事」!民權精睿泌尿科診所院長朱信誠在臉書專頁「冷靜看診溫柔守護泌尿科朱信誠醫師|台北中山男性學增大增粗變硬」提醒,結紮後有6件事一定要做,如果沒做,小心「蛋蛋」直接發炎及腫痛。
-
2025-05-07 14:49
健康網》更年期防三高有撇步 「心、動、舒、食」顧健康
葉立斌/核稿編輯女性更年期不僅生理上出現盜汗、熱潮紅等不適,其實還會因內分泌變化影響健康。國民健康署於臉書專頁和網頁發文表示,更年期女性因荷爾蒙變化易有三高風險,且盛行率隨年齡顯著增加,因此提出保健口訣「心、動、舒、食」:揪友談心、規律運動、放鬆舒緩、均衡飲食,有助更年期女性日常自我照護,預防三高。
-
2025-05-05 20:08
健康網》改善中年易胖、失眠困擾 醫授4招:運動採「533」原則
羅碧/核稿編輯不少人感嘆年過40後,明明吃不多,卻體重上升;明明很累,卻出現難入睡、熟睡時間縮短、睡不好等困擾,醫師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逐漸下降,即使飲食習慣沒有改變,也容易出現脂肪堆積、體重增加等情況。睡眠方面也出現熟睡時間縮短、夜間易醒,導致白天精神不濟、體力下滑。這些變化的背
-
2025-05-05 19:14
健康網》吃太油狂運動? 研究曝「這類運動」反傷心
黃宜靜/核稿編輯吃完大餐超罪惡,趕緊進行高強度運動「贖罪」?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引述1篇小鼠研究指出,不是動得越多、越快,效果越好,中高強度運動反倒會讓不利於心臟健康,只有低強度運動,如慢走等能保護心臟結構和功能。不過他也強調,不代表運動無效於健康,而是健康順序錯了,應該要先調整飲食,並從低
-
2025-05-04 08:31
健康網》無糖豆漿怎麼喝?學者給運動愛好者建議
葉立斌/核稿編輯多數人認為在運動後,最好喝點豆漿補充蛋白質;但是大家對於如何將豆漿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卻是一知半解。像是「運動時喝豆漿,有糖比無糖好嗎?」或是「我可以運動前喝嗎?」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這句話不能一概而論,需視「運動類型」、「時間長短」、「個人健康目標」而定。如長時間進行高
-
2025-05-02 18:20
健康網》全家一起「瘦」更快 醫授親子減重5撇步
羅碧/核稿編輯1名12歲男童體重過重,甚至出現黑色棘皮症,因而媽媽帶他就醫,並告訴醫師,自己曾有妊娠糖尿病,產後雖血糖恢復正常,但因育兒及工作壓力,養成吃消夜習慣,體重逐漸上升。在醫師建議下,母子一起減重。經過4個月的努力,孩子成功減重4公斤,而媽媽最困擾的腹部脂肪也明顯減少,不僅減重7公斤,胰島素
-
2025-05-02 13:35
健康網》別再害怕吃碳水! 醫:「這樣做」穩糖還能抗氧化
葉立斌/核稿編輯許多人害怕血糖飆高,總是害怕吃碳水。對此,內分泌科醫師許哲綸指出,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最直接的能量來源,攝取不足不但易疲累,還可能因此改吃大量蛋白質或脂肪,反而不利心血管。想減少碳水造成血糖波動,只要把握攝取原型碳水、調整進食順序、分配時機與規律運動等原則,不僅能吃到充足膳食纖維,也有助
-
2025-04-30 14:47
癌友動起來! 研究:運動緩副作用、改善生活品質
黃宜靜/核稿編輯迄今最全面的統合分析研究證實,運動能有效抵抗癌症治療帶來的多種不良副作用。這項由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主導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據《衛報》報導,過去雖有研究探討體能活動對癌症患者健康的影響,
-
2025-04-30 09:34
健康網》小學生骨齡超前、中度脂肪肝 靠「1招」甩油長高
葉立斌/核稿編輯1名國小高年級男童,在內分泌科檢查發現骨齡比實際年齡超前2年,追查後確認是體重、體脂過高及中度脂肪肝所致。醫師建議他飲食控制,並從事喜歡的運動,經過10個月努力,男童身高增加9公分、體脂下降8%、肌肉量增加5.5公斤,脂肪肝也從中度改善為輕度,且骨齡超前情形趨緩,身高成長理想許多。
-
2025-04-28 17:07
健康網》拒當行走捕蚊燈! 醫曝蚊子最愛5類人 原因是「它」
黃宜靜/核稿編輯春夏交替,天氣漸暖,蚊子也開始活躍,四處叮咬。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分享,據國外研究指出,蚊子嗅覺受器對於「羧酸」特別敏感,因此,皮膚中羧酸濃度較高者,包括:新陳代謝快、愛運動、易流汗、皮膚菌叢豐富的人與懷孕中的女性,都容易成為蚊子叮咬目標。
-
2025-04-28 05:30
久坐、長時間用3C 五十肩年輕化
42歲李小姐是會計師,平時工作繁忙,經常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半年前因為肩膀疼痛,按照網路上教學運動,想說應該就會好,然而症狀越來越差,進而前來就醫。檢查發現,李小姐的肩膀有多個角度受限制且疼痛,確診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
-
2025-04-27 09:31
健康網》減肥怎麼都沒用?小心「壓力胖」惹禍!醫:應利用非飲食方法紓壓
葉立斌/核稿編輯減肥減不下來?肚子和下半身特別容易囤積脂肪?這很可能不是單純飲食問題,而是「壓力胖」在作怪。台中大里仁愛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任趙世晃指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在緊張、焦慮時會出現「狂吃」的行為,導致體重失控。他建議應透過非飲食的紓壓方法放鬆心情,如聽音樂、運動、睡覺等。可避免利用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