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4-17 11:38

    健康網》用微波爐加熱? 醫:合格容器仍將「塑膠微粒」入肚

    葉立斌/核稿編輯「叮」的一聲,僅需幾分鐘,微波爐就讓食物變得「熱氣蒸騰」!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發現,相比於冷藏或室溫儲存塑膠容器,合格可微波加熱塑膠容器在微波爐中釋放大量微塑微粒,恐干擾內分泌系統,影響新陳代謝、性發育及生育能力,因此建議使用安全的食物容器,減少加熱時間,甚至做到「東西

  • 2024-04-14 08:25

    健康網》春天養肝護胃助代謝 中醫師推薦6食物

    羅碧/核稿編輯中醫向來重視飲食養生,春天也不例外 ,台北潤中醫診所院長艾莉絲指出,春天適合養陽、養氣、養肝、養脾、養胃、補腎,因此推薦6種相對應食物,分別是豆漿、胡蘿蔔、青花椰菜(或稱青花菜)、山藥、木耳和桑椹。艾莉絲在臉書「艾莉絲學姊 中醫皮膚科專科醫師」指出,很多人問她,春天要吃什麼,才可以養生

  • 2024-04-04 20:05

    健康網》飲食不節、壓力大恐引發「消渴症」 中醫分3型治療

    羅碧/核稿編輯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義守大學暨義大醫院中醫部主任蔡金川指出,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症,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工作壓力、情志失調、氣機不暢、勞欲過度等都可誘發消渴病

  • 2024-04-04 15:24

    地表最堅強動物! 水熊蟲蛋白質暗藏人類永生密碼

    一項由美國懷俄明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人員進行的新研究顯示,一種能夠承受極端輻射、極熱高溫、宇宙最寒冷低溫和數十年沒有食物,幾乎是堅不可摧的生物水熊蟲,其體內隱藏著或能減緩人類細胞老化的秘密蛋白。這項研究結果不僅拓展了人類保健長青之路,更令人期待未來這項技術能應用於

  • 2024-04-01 17:20

    健康網》5成子女會遺傳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 快對照5特徵

    葉立斌/核稿編輯父母患有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孩子恐有遺傳而同樣發病的可能性!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吳書婷表示,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可能因自身基因突變或家族遺傳獲得,往往25歲前發病。不過此類病人自體抗體為陰性,無

  • 2024-04-01 14:15

    中年發福怪誰?大腦神經元纖毛變短是關鍵

    你是不是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食量沒有特別增加,但隨著年齡增長,體重卻逐漸攀升?過去的研究指出,中年肥胖主要歸咎於基礎代謝量下降、肌肉量和活動量減少等因素。然而,導致中年肥胖的生理過程仍未有明確的科學解釋。近日,以名古屋大學為中心的日本研究團隊透過小鼠實驗發現,大腦下視丘神經元產生的變化是導致中年

  • 2024-03-29 09:21

    健康網》「康普茶」喝出健康 營養師曝6功效

    葉立斌/核稿編輯康普茶在超商及網路上隨處可見,有些確實相當好喝;但康普茶是怎麼做出來的?其對身體的益處?這些多數人應當不是很清楚。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陳詩昀在臉書粉專「Samantha珊珊|珊珊營養師」發文表示,近年來康普茶流行旋風席捲市場,除了歐美名人界,在亞洲也不妨多讓,也有人會在家中自製。康

  • 2024-03-28 06:30

    健康網》快戒手搖飲改喝它! 醫:抗老、控油、減肥又紓壓

    葉立斌/核稿編輯綠茶在台灣人的飲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少人每天都會來杯綠茶解渴,可說是國人最愛的飲料之一。桃園新竹聖宜診所醫師吳易儒表示,綠茶不僅風味迷人,它含富含兒茶素、茶多酚、咖啡因和胺基酸,有助於抗老、控油、減肥、紓壓等4大功效。吳易儒在臉書專頁「芳療醫師 吳易儒|新竹雷射微整推薦|醫美 芳

  • 2024-03-18 15:05

    健康網》運動只佔每日消耗熱量的5%! 占比最高竟是「它」

    葉立斌/核稿編輯總是想靠運動把吃進去的熱量排掉?但你知道運動所消耗的熱量,佔一整天消耗總熱量的多少嗎?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在臉書專頁「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發文表示,運動其實只佔5%!因人體每天消耗的能量是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基礎代謝率、攝食產熱效應、非運動活動耗能和運動耗能。而其中消耗熱

  • 2024-03-13 12:33

    澎湖醫院社區健康列車啟動 首站抵達龍門社區

    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社區巡迴健康促進暨篩檢列車,今(2024)年正式啟動,12日由新陳代謝科、營養科、身心科、檢驗科等團隊成員,首站前往澎湖縣湖西鄉龍門社區關懷據點順利展開。健康篩檢活動提供社區民眾血糖檢測、心情溫度計等項目,並且還有新陳代謝科醫師和營養師提供了專業的衛教知識;為了更加完善服務,澎湖縣

  • 2024-03-11 18:03

    健康網》甲狀腺低下變胖率增! 中醫:超過10公斤是它惹的禍

    葉立斌/核稿編輯一名40歲女子自從切除甲狀腺後,體重快速上升,試過許多方法都減不下來就診,經照著醫師的藥物指示和精準的飲食控管,在短短3個半月飆瘦24公斤。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蔡宜政表示,甲狀腺低下變胖機率會提升。但體重增加一般來說「不超過10%」,所以若是暴肥10公斤以上,那大概都是嘴巴惹的禍。

  • 2024-03-06 17:51

    健康網》春天「養肝益脾」中醫推吃9食材 2地雷少碰

    葉立斌/核稿編輯昨(5日)是24節氣中的驚蟄,代表春天到來,萬物復甦、氣溫開始回暖!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曾柏表示,此節氣應注重「養肝益脾」,多吃疏肝解鬱功效的食物來幫助養肝,如春筍、菠菜、芹菜、枸杞、菊花等,及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小米、山藥、大棗、蓮子,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 2024-03-03 10:42

    健康網》哈佛餐盤+原型食物助瘦身 醫:計算熱量「3策略」

    沈莉馨/核稿編輯追求健康或瘦身的人,吃東西前可能都計算著熱量是否超過,但大多數人都吃外食,很難秤重計算熱量,該怎麼辦?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在臉書專頁「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發文分享,可以把電子秤帶到外面去使用,或者用「手掌手指估算法」,最後是「目測法」。但不管是用哪一種估算法,重點還是回到

  • 2024-02-19 19:40

    健康網》遇上減重停滯期魔咒? 中醫授5方法破除

    過新年讓大家減重進化大delay了嗎?翰醫堂中醫師在臉書專頁「翰醫堂中醫診所」分享檢視瘦身停滯期的5方法,讓民眾在過年後可以快速瘦回來,如:飲食檢討、水分攝取,建議每日攝取水分以身高(公分數)+體重(公斤數)再乘10c.c.的飲水量來促進代謝,而控制壓力、睡眠時間、增加運動量,也都是停滯期時可以特別

  • 2024-02-17 14:57

    健康網》吃辣促新陳代謝、抗發炎! 醫:過量恐增3癌風險

    沈莉馨/核稿編輯你喜歡吃辣嗎?很多人都有吃辣椒的習慣、無辣不歡,且適量吃對身體有益。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表示,辣椒中的辣椒素有助促進新陳代謝,並對體重管理產生積極影響;辣椒素也具有抗菌和抗炎特性,有助於調節免疫功能,提高對抗疾病的能力。但要注意,過量食用辣食品可能引起消化不適,如胃灼熱

  • 2024-02-03 12:46

    健康網》最簡單的降血糖秘訣! 研究:3餐飯後各走15分鐘

    沈莉馨/核稿編輯飯後散步是古老的養生之法,但現代醫學證實,這秘方確實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醫師許哲綸指出,研究發現:三餐飯後各走路15分鐘,比起在其他時間連續走路45分鐘,更能顯著降低整體平均血糖。許哲綸在臉書專頁「許哲綸醫師:新陳代謝,內分泌」發文分享,研究刊載於

  • 2024-01-24 17:10

    健康網》吃很少體脂仍狂飆? 醫:元兇是「它」

    葉立斌/核稿編輯體脂肪過高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痛風、三高等疾病,但為何脂肪會增加呢?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李晨瑜表示,胰島素扮演著關鍵角色。胰島素被比喻成一輛小貨車,在血糖過多時,將其運往肝臟和肌肉儲存,但若儲存容量飽和,多餘的血糖轉化為脂肪,儲存於脂肪細胞,導致脂肪增加。特別的是果糖,僅能轉化為脂肪

  • 2024-01-22 11:23

    壓力大心煩久恐罹癌 中醫教每天輕敲膻中穴保養

    現代人工作生活忙碌緊湊,常因求職、工作遇到瓶頸等種種壓力,壓力雖然常是心理層面的,但我們面對心理威脅時,就像過去遠祖們遇上野獸攻擊危險一般,中醫師指此時身體神經內分泌改變,心跳上升、血壓衝高,呼吸變快,瞬間獲得反應緊急狀況的能量。若經常壓力大,有罹癌風險,平日不妨輕敲膻中穴,當作保養。

  • 2024-01-03 13:30

    健康網》眉毛長不代表長壽! 研究:長度主要與4因素有關

    葉立斌/核稿編輯眉毛長就會比較長壽?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表示,眉毛長度其實跟壽命無關,那些都只是民俗傳說,且50歲後,眉毛變長可能和代謝、荷爾蒙、飲食和遺傳有關,所以別以為長得像白眉道人就會長命百歲,照顧身體健康才可能長壽。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

  • 2024-01-02 17:00

    健康網》草莓有助預防失智 增新陳代謝

    葉立斌/核稿編輯新研究指出,每日適量水果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研究發現,食用草莓大約12週以後,可降低晚年認知能力下降風險。這項研究發表於《Nutrients》。外媒《Technology networks》報導,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