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18 19:38
健康網》改善私密處悶癢不適 醫推「空氣內褲」清爽又透氣
羅碧/核稿編輯女性私密處常受搔癢感、分泌物所困擾,常常跑婦科檢查也查不出病因?台中榮總婦產科醫師謝筱芸指出,原因可能不是感染而是「太悶」,建議在家洗完澡後可以穿棉質睡裙、晚上裸睡、若分泌物偏多可以在床單鋪乾淨毛巾,讓私密處「透透氣」,更舒適不悶熱。
-
2025-04-18 17:19
沒性行為不會感染HPV? 國健署破解3大迷思
子宮頸癌長年名列台灣女性10大癌症前段班,政府自2018年起提供國中女生免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近兩年接種率穩定達9成,保護效益逐步擴大,然而不少民眾仍對疫苗存有疑慮,坊間更流傳「沒性行為不會感染」、「打了疫苗就不用抹片」、「疫苗會影響生育」等錯誤觀念,國民健康署今(18日)澄清3大迷思
-
2025-04-18 14:50
22歲新手媽產後滿月突心肌梗塞 心導管手術保住性命
22歲的小玉(化名)二月底剖腹產下寶寶,原本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卻在產後滿月前突感胸悶、胸痛,甚至一度呼吸困難,送往豐原醫院急診,經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並以氣管內管維持呼吸,住院兩周後,康復出院。小玉初為人母,全家沉浸增添新成員喜悅,但小玉突然倒下,當時送到豐原醫院急診時,
-
2025-04-17 21:47
健康網》有動靜脈瘻管可以抱孫嗎? 醫:小心壓迫致血栓
沈莉馨/核稿編輯動靜脈瘻管(AV fistula)是血液透析的重要通道,對於血液透析患者而言,是他們的「生命線」,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分享,一名苦於動靜脈瘻管無法成熟的阿姨,想要抱剛出生2個月的孫子,並非要剝奪透析患者含飴弄孫的快樂,只是要記得,抱小孩時不要用「有動靜脈瘻管」的手臂抱
-
2025-04-17 20:05
健康網》經痛恐是卵巢在求救 醫揭「巧克力囊腫」5警訊
羅碧/核稿編輯不少女性都有經痛的經驗,但是板橋菡生婦幼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提醒,別以為經痛很正常,但其實背後可能隱藏卵巢在低聲呼喚「嘿,我需要你多注意我一點喔!」的訊息,提醒女性可能要留意是否有巧克力囊腫的問題。嚴絢上在臉書「率直的療癒系女醫 婦產科 嚴絢上醫師|新北板橋 產檢 子宮鏡 微創手術」指
-
2025-04-17 17:48
茄苳國小推動月經平權 讓女性月經不再污名化
八德區茄苳國小為推廣月經平權教育,由5位老師合作自編教材,內容從自身經驗出發,透過情境故事討論、覺察與辨識存在的月經禁忌,進而進行理性分析,思考禁忌的合理性,並反思當中對女性月經的污名化,藉此打破月經偏見,成為月經平權的小推手。校長鄭友泰表示:「課程讓學生自在地討論月經,消除不必要的羞恥感,並建立正
-
2025-04-17 11:16
健康網》好「孕」降臨! 中醫助孕3招調好體質
葉立斌/核稿編輯隨著現代生活壓力逐漸增加,許多準父母在備孕的過程中面臨著不少挑戰。合佗中醫診所醫師於臉書專頁上分享,其實,準備懷孕並不僅僅是等待的過程,身體的健康狀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透過中醫調整體質、改善生活習慣,皆能有效提高受孕機率。
-
2025-04-17 09:51
「舉弱」心臟病男無法吃壯陽藥 靠它重振雄風
台中市一名50多歲的男子,因頻尿、夜尿到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就診,醫師檢查發現有輕微攝護顯肥大,治療一個多月逐漸改善。但他坦言自己曾經做過心臟繞道手術,術後體重破百,胖到生殖器都看不到,在房事上總是提不起勁。經過醫師建議,自費進行體外震波治療,治療4次後,在性事上已能重拾信心,「他笑稱恢復性生活,覺得
-
2025-04-16 21:47
健康網》46歲男行房空包彈! 新式攝護腺手術助拚2胎
沈莉馨/核稿編輯46歲張先生任職於一家科技公司,雖已有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但仍想再拚第2胎,沒想到這時候開始頻繁夜尿、排尿中斷、解尿不乾淨,經檢查確診攝護腺中葉肥大,服藥一段時間後卻出現逆行性射精。張先生為了能再當爸爸,決定自費做水蒸氣消融手術,術後症狀明顯改善,行房也不再是空包彈。
-
2025-04-16 20:52
健康網》愛愛太快收場? 醫揭早洩5原因:「這類人」易中
沈莉馨/核稿編輯「持久力」是許多人於性行為中在意的重點,有時候另一半「來得太快」也會影響彼此的性滿意度。泌尿科醫師施冠偉在臉書專頁「理雞先生 ― 泌尿科施冠偉醫師」發文表示,早洩不一定是男性不努力,很可能是他真的面臨了困難,比如腦內血清素不足、陰莖太敏感、壓力大、硬度不夠及慢性病影響。若本身有精神壓
-
2025-04-16 20:37
健康網》頻尿、腰痠小心子宮肌瘤! 醫示警注意5大症狀
沈莉馨/核稿編輯子宮肌瘤是相當常見的婦產科疾病,雖不會直接危害生命,但可能引發不適症狀,影響生活。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提醒,當出現月經異常、骨盆腫脹或壓迫感、頻尿或排尿困難、腰痠腹痛或性交疼痛,甚至發現有不孕或懷孕困難的情況時,恐是子宮肌瘤徵兆,建議盡速就醫檢查,遠離疾病。
-
2025-04-16 11:39
卵巢早衰+工作、備孕兩頭忙 休養後做試管嬰兒療程喜迎龍鳳胎
一對從事禮儀工作的夫妻,37歲的妻子卵巢早衰、卵巢功能指數過低等多重因素,曾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失敗,求子之路十分艱辛;後再度提起勇氣做試管嬰兒療程;歷經多次挫折,妻子決定暫停工作,專心休養再出發,搭配醫師建議改善作息與蒐集胚胎,歷經6次取卵、3次植入,成功夫妻成功懷孕,幸運地迎接龍鳳胎!
-
2025-04-16 10:27
健康網》10大傷腎職業排行! 夜班者排第3 「它」排第1
葉立斌/核稿編輯小心日常生活、飲食習慣,傷腎卻不自知!洪永祥診所院長洪永祥依照個人20年腎臟科醫師臨床經驗,再參考相關職災醫學文獻所推出的排行榜,排行出10大傷腎職業,1-10名依序為:加油站與工廠勞工、戶外勞動者、夜班工作者、醫護人員、民意代表、電子工程師、家庭主婦、健美運動員、職業司機及廚師,分
-
2025-04-15 21:16
健康網》等了1000多天獲捐腎 3寶爸感謝男大生遺愛
沈莉馨/核稿編輯一名50多歲,3個孩子的父親,因為長年糖尿病控制不良,腎臟逐漸衰竭,開始了透析人生,為了陪伴孩子走得更遠,排隊登記器官移植,這一等就是1000多個日子,終於等到配對成功,順利完成腎臟移植手術。3寶爸非常感謝器捐的男大生,「他不只救了這幾位患者,也救了好幾個家庭。他還年輕,還沒來得及看
-
2025-04-15 20:12
健康網》嬰兒腎能給成人用? 腎臟醫解答:學理上腎元接近成人
沈莉馨/核稿編輯近日中國醫師將疑似強摘早產兒腎臟做器官移植的2例個案,做成論文報告登上知名期刊,掀起網路論戰。對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以腎臟科醫師角度分析,從學理上來看,腎元數量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接近於成人了,因此從文獻上看來,兩側嬰兒腎的腎臟功能理論上能夠補足成人的,但他反對器官
-
2025-04-15 05:30
尿道感染 引起失智症急性譫妄
85歲的陳媽媽罹患阿茲海默症多年,合併糖尿病,平日的生活由女兒照料。陳小姐本身是高中老師,懂得按時服藥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一方面很認真地幫媽媽量血糖、血壓,另一方面也親力親為照顧陳媽媽的生活。日前陳小姐因為陳媽媽變得非常躁動,難以安撫,獨自前來門診諮詢。因為陳媽媽從上個月起,已去急診就醫多次,皆以鎮
-
2025-04-15 05:30
攝護腺數據異常找不到病灶 正子攝影揪出癌細胞
62歲江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又逐漸上升,即使加上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病情,進一步透過正子攝影檢查發現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病灶,所幸經放射治療後,PSA指數接近歸零,追蹤1年半未再復發。
-
2025-04-14 19:59
健康網》規律回診腎功能不見起色? 醫點「這觀念」是元凶
羅碧/核稿編輯55歲患慢性腎絲球炎、慢性腎臟病第3期的家庭主婦,規律回診但腎功能未見起色,醫師詢問後發現,女子沒有按時服藥、也沒有規律運動、攝取適量蛋白質、避開含糖飲與加工食品,甚至也沒有規律睡眠,這樣「隨興」的生活方式,難怪使得腎絲球過濾率一直下滑。醫師建議,為了保護腎臟,應做好5刻意行動,包括:
-
2025-04-14 16:34
中年男攝護腺數據異常 正子攝影揪癌細胞藏身處
62歲江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又逐漸上升,即使加上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病情,進一步透過正子攝影檢查,發現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病灶,所幸經放射治療後,PSA指數接近歸零,1年半追蹤未再復發。
-
2025-04-14 11:23
北市「孕前健檢」擴大補助 未婚男女都適用
為讓更多有生孕計畫的民眾接受健康檢查,台北市今年起不再綁定婚姻關係,並擴大孕前健康檢查補助對象,凡年滿18歲且設籍北市市民或配偶設籍北市的新住民,無論未婚、已婚或有生育計畫者皆可享有終生1次檢查補助,男性最高補助875元、女性最高補助2300元。北市衛生局提醒,有興趣的民眾可至北市58家特約醫療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