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5 09:30
保健食品非仙丹!誤信恐花冤枉錢 「這」查膨風違規案例
坊間保健食品百百種,令人看得眼花瞭亂,並經常出現以誇大不實的廣告用語,吸引消費者購買,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食品本質上不具療效,民眾購買任何保健食品時需睜大眼睛勿受誤導,可善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違規食品、藥物、化粧品廣告民眾查詢系統」,或至「食藥膨風廣告專區」查詢違規案例,避免花冤枉錢
-
2025-04-18 16:32
健康網》保健「鱸魚精」挑選不踩雷 營養師揭4種人不宜
葉立斌/核稿編輯養生風氣盛行,許多人會喝含有高品質蛋白質的「鱸魚精」滋補身體。營養師高敏敏分享,購買前應看清6大指標,選擇足夠蛋白質、總支鏈胺基酸、含胜肽、適量鈉、不含額外添加物、依照需求挑選製作方式。並提醒,痛風和高尿酸患者、腎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對魚類過敏者不建議服用。
-
2025-04-16 18:47
健康網》只吞B群還不夠! 男女不同年齡營養補給全攻略
沈莉馨/核稿編輯覺得營養不均衡,每天只吞維他命就足夠?對此,營養師張語希表示,男女生理結構不同,隨著年齡變化,營養需求也會改變。如年輕男性需要蛋白質增強肌肉組織;中年男性應補充鋅鎂、魚油等,對抗老化不適與減少發炎。年輕女性可攝取鐵、維生素D等,避免貧血、預存骨本;中年女性應補充鈣質、膠原蛋白等,減緩
-
2025-04-10 16:00
小綠人認證進化! 骨保健康食品評估刪動物實驗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10日)公告修正「健康食品之骨質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未來申請骨質保健認證將不得再依賴動物實驗,必須以人體試驗數據作為科學依據,同時人體試驗標準同步升級,受試者人數從15人增加至30人,統計分析也要求更嚴謹。健康食品認證,也就是國人熟知的「小綠人」標章,具有法律效力,允許產品標
-
2025-03-25 13:42
保養關節吃什麼最好? 醫:運動、減重勝於保健食品
坊間常見各類關節保健食品,許多民眾到骨科就醫時,常詢問醫師「吃什麼比較好?」。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羅勝彬表示,最好的方法還是運動、減重,勝過吃保健食品。台南市一名67歲男子,長期左腳踝疼痛,每走一步就嚴重疼痛;就醫後確診為左腳踝退化性關節炎,並伴隨骨刺。由於病情已達晚期,在接受全人工踝關節置換手術
-
2025-03-19 19:27
保健食品卻聲稱療效 「關捷挺固立」連2年登違規廣告榜首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19日)公布113年度10大違規食藥廣告,今年榜首仍為「A.H.A關捷挺固立」,誇張療效被重罰1124萬元,代言人郭子乾也挨罰216萬元;台中市食安處表示,該產品在前(112)年度也遭裁罰1978萬元,其中廣告刊播商聯群國際企業被裁罰1686萬元未繳交,已移送法務部行政
-
2025-03-15 10:26
健康網》孩子需要保健食品嗎? 醫提供4方向
葉立斌/核稿編輯幾乎每位家長到生長門診會問「需不需要給小朋友吃保健食品?」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陳奕成指出,最重要仍是保持均衡飲食,如果真的要選擇保健食品可從4方面著手:評估需求、選擇認證、注意劑量、避免營養素重疊。陳奕成在臉書專頁「兒童內分泌 陳奕成醫師的樂高園地」發文表示,在他看門診時
-
2025-03-06 17:40
健康網》探病「10大NG行為」送花入列 醫:恐有感染風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探病本是一種美德,但用錯方法關心,反而會增加醫護負擔或患者困擾。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在臉書粉專「Icu醫生陳志金」發文彙整探病10大NG行為,其中提到,探病送水果、禮盒、營養品都可以,就是不要送花,抵抗力差者容易黴菌感染。
-
2025-01-03 15:27
澎湖風茹茶清熱解暑 機能性登國際期刊
你喝過澎湖特產「風茹茶」嗎?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跨域合作,研究傳統當地特色作物「香茹」(又稱風茹)熬煮的飲品,並嘗試蒸菁技術製茶,擴大年輕客群,帶動農民收益,更指出研究證實,風茹乾草含有多種綠原酸及類黃酮等成分,機能性已獲科學論證並發表於國際期刊,是清熱解暑的天然選擇。
-
2025-01-01 20:35
健康網》青錢柳泡茶能降血糖? 國健署:別誤信來路不明商品
羅碧/核稿編輯有些去中國旅遊的人,會順手買青錢柳泡茶來服用,因為民間傳說它有降血糖的功效,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受到推崇,不過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提醒,其效果目前尚無充分的科學證據支持,對於糖友來說,應該以醫學證據為基礎的治療為主。國健署也在網頁提醒糖尿病患者,不要輕易相信來路不明的糖尿病治療商品廣告,
-
2024-12-23 20:32
健康網》保健品不能取代健康飲食! 醫:它僅有3助益
沈莉馨/核稿編輯隨著社會養生風氣漸盛,許多人開始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或是定期補充保健品,不少人會好奇,既然有在吃保健品,還需注意飲食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表示,保健品並不是健康飲食的替代品,它僅能補足營養缺口、支持特定健康需求、提升生活品質,搭配飲食才是維持身體健康之道。
-
2024-11-26 20:31
健康網》抗凝血劑危險嗎? 食藥署:看病主動告知用藥史
沈莉馨/核稿編輯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在接受開心手術後,術後需服用抗凝血劑,雖然休養完善、順利重返主持工作,近日卻透露,因為摔倒導致肝臟邊角破裂,造成內出血。對此,醫師指出,若民眾遇到類似情況,因服用抗凝血劑,臨床上處置方式會有不同,應主動告知用藥史。
-
2024-11-25 20:16
健康網》常吃維生素B12易致肺癌? 營養師來解答
沈莉馨/核稿編輯網傳「常吃維生素B12致肺癌」;對此,營養師賀菡懿引述研究指出,高血清維生素B12濃度與癌症風險有正相關,但高血清B12不等於高劑量維生素B12。研究認為3情況會使血清B12過高:先天基因多態性無法有效利用;外源性補充非活性的B12,無法進入細胞被利用;或是循環中的濃度過高,但細胞內
-
2024-11-25 19:52
健康網》薑黃≠薑! 超強抗氧化還防癌是「它」
沈莉馨/核稿編輯天氣漸冷,許多人為了保暖驅寒會喝熱薑茶或吃薑類料理,不過薑、薑黃兩者傻傻分不清楚?營養師陳怡婷說明,薑黃與薑不同,切開呈現橙黃色,常用來製作成薑黃粉當作香料、色素使用。其中,薑黃粉可以再提煉分離出薑黃素製成保健品。許多研究都顯示薑黃素有超強抗氧化、抗發炎作用,能幫助清除自由基,還有抗
-
2024-10-23 10:29
健康網》保健食品與藥品差別? 醫:前者不能宣稱療效
葉立斌/核稿編輯市面上充斥著各種保健食品,但您有注意過保健食品與藥品的差別嗎?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說明,保健食品無須經由處方,可自行食用,不會對人體造成重大、立即性的風險,因此不能宣稱具有療效;反之,吃了馬上有特殊效用,就要稱為藥品,其可能出現副作用,須在一定生命監測、專業人員下使用
-
2024-10-13 12:31
健康網》「肌」不可失! 醫:肌少症影響血流 中風風險增
沈莉馨/核稿編輯別以為肌力不足是正常老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表示,肌力不足會使腿部肌肉變得鬆弛,恐害血液循環下降、血液受阻,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提醒,發現無法久站,走幾步就覺得腿痠腿疼,便是腿部肌耐力不足的表現,40歲後開始肌力訓練運動,從每日萬步、深蹲50下開始,讓健康成為最寶貴資
-
2024-10-06 09:41
健康網》出人頭地不只補鈣、維生素D 藥師教1招最有效
葉立斌/核稿編輯想要孩子「高人一等」,不少家長會考慮補充鈣片和維生素;然而這些補充品並非萬靈丹。藥師馬丁指出,對於身高管理來說,最自然且有效的方式應該是參與戶外運動。不僅能夠幫助身體合成更多維生素D,增強骨骼健康,還可以通過運動促進腸道健康,從而提升身體對維生素K2的產生,對於鈣質的有效利用至關重要
-
2024-10-04 20:28
健康網》果凍、液態類保健品好吸收? 專家揭3點:效果有限
葉立斌/核稿編輯你喜歡吃果凍、液體類的保健食品嗎?營養師林宜嬅在臉書專頁「保健營養師 Anny林宜嬅 」發影片分享,這類的產品很適合不愛吞膠囊錠劑、小孩,以及老人家吃,但有3點要注意,抗氧化成分的有效性、調味是否太重,還要明白果汁粉的行銷訴求只是噱頭。
-
2024-09-28 09:32
健康網》保健品最佳「食」機曝! 營養師:這3種飯後吃
沈莉馨/核稿編輯現代人普遍都有食用保健品的習慣,但您知道嗎,吃保健品也要看時機喔!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常見6大保健品的食用時機,維他命C、葉黃素、魚油飯後吃;膠原蛋白空腹吃;B群依個人習慣服用;益生菌照廠商指示服用。李婉萍提醒,在錯的時間吃保健品,輕則吸收率不高,重則可能傷胃,千萬要留心。
-
2024-09-14 16:30
健康網》逆轉燒烤傷害 營養師:生菜防癌「它」護肝
沈莉馨/核稿編輯中秋節大啖燒烤好過癮,不料隔天一起床全身都好疲憊。營養師林宜嬅表示,由於肝臟加班滅火,導致隔天容易累,建議可以多補充特定食物和保健成分來逆轉傷害,像是食用生菜能減少煙霧致癌物,吃鳳梨能減少腸胃負擔等;若要針對肝臟保健,減少酒精和毒素帶來的負荷,則可以吃薑黃粉,或服用保健品如榖胱甘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