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5-02 16:41

    健康網》女性較易有地震後暈眩症! 中醫:可按5穴位安神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一個月來台灣餘震不斷,許多人分不清楚是頭暈還是真的有地震。中醫師廖芳儀發文表示,地震後暈眩症候群可能出現,暈眩、噁心、頭痛、失眠的狀況,或是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此症候群好發於女性、高齡、還有居住樓層較高者。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養心安神寧靜茶、擴香精油及寧心安神穴位(神門、勞宮、內

  • 2024-05-02 12:34

    美大學研究這助3%受試者遏自殺 精神醫:AI閨密須慎用

    現今科技已進步到能「下載」專屬自己的AI好友,能陪伴為你解憂,且永遠不會嫌你煩。近期美國史丹佛大學發表1篇關於AI聊天機器人的研究,讓近年備受熱議的「虛擬閨密」Replika再獲關注。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張俊鴻表示,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的數位時代,不僅人與人之間關係變得複雜,連人與機器人的關係也變得難以捉

  • 2024-05-02 05:30

    青少年壓力大 親師醫攜手助度難關

    14歲的吳同學,和家人的衝突已經持續好一陣子了,再加上課業的壓力,以及同學的霸凌,因此有情緒低落及食慾不振的問題,雖然有在身心科就診,但是效果似乎有限。就醫當天,在學校有情緒不穩定的狀況,因此被老師帶到本院急診。在急診,先穩定住她的情緒之後,請身心科的醫師與她會談,之後由精神科收治入院治療。在病房,

  • 2024-05-01 21:29

    健康網》數羊不助眠!3改善睡眠放鬆技巧一次看

    葉立斌/核稿編輯在床上翻來覆去遲遲無法入睡時,可能會想到「數羊」協助你找周公下棋,不過研究指出,「數羊助眠」並沒有科學根據,還不一定有效,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享3放鬆技巧,且已經被證實有助改善睡眠:●漸進式肌肉放鬆法:透過有意識地緊張和放鬆身體的不同肌肉群,以達到全身放鬆的目的,從而幫助入眠。

  • 2024-05-01 17:52

    健康網》23歲後就笑不出來 作家談「幽默懸崖」

    葉立斌/核稿編輯回想一下,你最近發自真心地笑,是什麼時候?難道年紀愈大,笑容愈少?外媒提出「幽默懸崖」(humor cliff)一詞,指出人在23歲以後,笑容與笑聲愈來愈難從我們的身上出現,對於小時候或年輕時會發笑的事物再也無感;原因無他,正是因為工作。

  • 2024-05-01 12:03

    健康網》生完好「鬱卒」 情緒低落逾兩週要當心

    葉立斌/核稿編輯儘管新生兒如同天使一般惹人憐愛,但面對半夜餵奶、換尿布等生活劇變,卻可能讓孕媽咪心情好低落。食藥署指出,如果憂鬱情緒持續兩週以上,且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就必須注意是否為產後憂鬱症。若沒有良好的支持與治療,不僅影響到媽咪的身心健康,也可能擴及家庭與寶寶的發展。

  • 2024-04-30 19:25

    健康網》別讓小「心事」成大挑戰 心理師解析兒童常見3大煩惱

    羅碧/核稿編輯父母總希望孩子無憂無慮平安長大,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挑戰,學習克服。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指出,根據調查顯示,兒童心裡常見的3大煩惱,分別是「同儕相處」、「課業壓力」以及「霸凌」,建議父母透過溝通、理解和鼓勵,幫助孩子面對問題,不讓小「心事」成大挑戰。

  • 2024-04-30 17:55

    健康網》痛苦比快樂更「刻骨銘心」? 心理師3層面解析

    葉立斌/核稿編輯即使生活中悲喜參半,但因為痛苦的記憶較為深刻,總給人一種「快樂短暫,而痛苦長久」的感覺。台北同伴心理諮商所所長余佳容指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處理負面情緒時,大腦會激活與情緒處理相關的結構、釋放神經遞質加強神經連接、負面情緒強化生理反應,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 2024-04-30 09:12

    健康網》起床總是疲累? 醫揭3元凶害的:快試這4招改善

    葉立斌/核稿編輯為何早上起床都感覺累累的?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通常會感覺到累得原因,主要是因為睡眠品質不佳、睡前飲食過量和熬夜所致,因此,想改善這種情況,建議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盡量避免晚餐過量,尤其是吃一些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做適當運動、用精油和香薰,來幫助改善睡眠質量。

  • 2024-04-30 05:30

    記憶變差以為「腦霧」 竟是失智症上身

    75歲李姓老翁2年前罹患新冠肺炎後,家人發現他的記憶力和專注力逐漸變差,原以為只是「腦霧」後遺症,但隨著時間過去,連日常小事也變得難以記住,甚至經常搞丟鑰匙、錢包,心覺有異趕緊就醫。經醫師檢查後,高度懷疑罹患失智症,經接受藥物治療和失智個案管理師的幫助下,症狀雖仍未完全康復,但已較為穩定。

  • 2024-04-30 05:30

    老年憂鬱愛抱怨 家屬同理多傾聽

    80歲的王老太太,性格比較容易悲觀思考和愛挑剔。近幾年來,王老太太常常向家人抱怨許多身體疼痛、不舒服,常因此家人需要請假帶老太太去看醫師。然而,王老太太雖然有去看醫師,但經常沒服用藥物,即便家人勸說服藥,老太太仍不一定會按照規定服用藥物,導致身體疾病未有明顯改善,並且又會抱怨怎麼還沒好。

  • 2024-04-29 21:04

    健康網》吵架各持己見難交集? 心理師:靠「這」修復關係

    羅碧/核稿編輯每次吵架、溝通時,總覺得對方都不懂您的想法?好日子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鄭雅方指出,如果吵架可以找出客觀答案就容易了!但有時卻是因為不同角度引起的爭執,因此就需要一方暫時放下自己的位置,搭上溝通橋樑,試著設想對方角度所看見的事情,並將其表達出來。透過同理,讓對方知道「我有聽懂你在說什麼」

  • 2024-04-29 20:54

    健康網》總覺得身體不適卻查不出病因? 小心「罹病焦慮症」

    羅碧/核稿編輯40歲的許小姐近幾年一直非常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三不五時就往診所及醫院跑,頻繁請醫師幫她做各種健康檢查,每次檢查結果都沒有異常,但她還是很擔心自己有潛在疾病沒有被檢查出來,因此每週要到醫院報到好幾次,也看遍醫院各科,甚至焦慮到睡不著覺⋯⋯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到精神科就診,才發現原來是得了

  • 2024-04-29 16:15

    7旬翁記憶變差以為「腦霧」 原來是失智症上身

    75歲李姓老翁,兩年前罹患新冠肺炎後,家人發現他的記憶力和專注力逐漸變差,原以為只是「腦霧」後遺症,但隨著時間過去連日常小事也變得難以記住,甚至經常搞丟鑰匙錢包,心覺有異趕緊就醫。經醫師檢查後,高度懷疑罹患失智症,經接受藥物治療和失智個案管理師的幫助下,症狀雖仍未完全康復,但已較為穩定。

  • 2024-04-29 15:12

    健康網》迎戰AI時代不焦慮 專家揭5方式舒緩壓力

    羅碧/核稿編輯隨著AI人工智慧應用愈普及,近年來企業紛紛轉向數位化工作流程,面對日新月異的數位工具,像是Chat GPT、生成式AI的圖像與影片等應用,根據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對數位化更有自信的工作者其經驗到數位化工作場所焦慮的可能性較小,而具有較高正念態度的員工則更能抵禦壓力、焦慮和倦怠等所有負面的

  • 2024-04-27 14:59

    健康網》好好「愛自己」不難 心理師授3要點

    沈莉馨/核稿編輯大家都知道我們應該愛自己,但怎麽樣才算是「愛自己」呢?台北同伴心理諮商所所長余佳容在臉書專頁「情緒覺察筆記 余佳容心理師 情感關係 禪繞課程 台北心理諮商 陪伴心理體系」發文指出,其實愛自己的重點就是「讓自己感到舒服」,其中包括和善的與自己對話、善待自己的身體、不允許別人糟蹋自己等。

  • 2024-04-27 14:40

    健康樂活遠離失智 嘉市長輩聯誼同歡

    救國團嘉義真善美聯誼會長期推動關懷失智長者,今天上午舉辦「守護記憶~樂活健康公益活動」,結合預防失智的護理衛教、邀請銀髮長輩共餐,提前歡慶母親節;嘉義市長黃敏惠受邀出席,她表示,期待透過社區宣導,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透過早期發現及治療,守護記憶,樂活健康。

  • 2024-04-27 10:25

    健康網》教養方式分4種 心理師揭「這型」最獲推薦

    羅碧/核稿編輯雖說要「因材施教」,但是不少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忍不住會用過往經驗及想法養育孩子。心理師指出,雖說沒有一種正確的養育方式,不過在「民主威望型」、「威權霸道型」、「放任型」和「忽視型」4種教養類型中,美國兒科學會(AAP)及大多數專家仍然推薦以引導自主發展的「民主威望型」教養方法來對待孩

  • 2024-04-27 05:30

    CNN專文報導 北榮研究:頑固型憂鬱症會遺傳 一等親風險增9倍

    台北榮總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頑固型憂鬱症(TRD)」患者的一等親同樣患上TRD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9.16倍,為首篇證實TRD有基因遺傳風險的研究,該成果登上今年4月最新一期的精神領域頂尖國際期刊《JAMA Psychiatry》,同時受到國際媒體CNN專文報導。

  • 2024-04-26 19:30

    健康網》陰雨天鬱卒 營養師:吃這2樣防血清素下降

    沈莉馨/核稿編輯許多人會因為下雨天心情不好,那為什麼陰雨總是使人憂愁呢?好食課營養師Titan林世航在臉書粉專「好食課」發文表示,可能患有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100個人當中,大約就有1.5人有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秋冬及雨季陽光照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