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7 18:11
健康網》運動對孩子5大益處 心理師:運動強化孩子EQ
紀麗君/核稿編輯近日德國世大運熱烈進行中,傳來多項捷報:包含「柚子」高承睿以4:1逆轉中國小將陳俊崧;以及台灣跆拳道男團奪下銀牌等。許多運動對孩子來說極具吸引力,部分家長憂心孩子花太多時間在運動競賽,會耽誤學業;但心理師許嬰寧呼籲家長們,別小看運動的正向力。
-
2025-07-27 16:52
健康網》ADHD學障、情障、行為障礙 醫:願意治療都來得及
李惠芬/核稿編輯ADHD的黃金治療期常被劃在6歲或12歲以前,恩主公醫院精神科主任蔡芳茹說,臨床經驗顯示,「任何時候只要開始治療,都還來得及改善」。蔡芳茹說,年齡越小,腦部可塑性越高,治療成效越顯著;但即便是青少年或成人,只要透過藥物、合併行為治療與心理諮商輔導,仍能因治療而減少ADHD的核心症狀、
-
2025-07-27 15:16
健康網》寄信到天堂!「天使信箱」用愛思念已故親人
紀麗君/核稿編輯如果你想念已故的親人時,可能也可以寄信給他們表達懷念之情。根據《BBC》報導,墓園信箱有助心理健康,康瓦爾(Cornwall)1座墓園裡設置了1座特別的郵筒,讓人們可以寄信給已經離世的親人,每週都有數百封卡片與信件投遞進去。
-
2025-07-27 13:17
大罷免對立氛圍難解 心理師揭修復關係「3技巧」
首波大罷免昨日劃下句點,但先前的對立氛圍也造成許多民眾與親友關係「非常僵」,如今想修復關係恐怕不太容易。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藍挹丰建議,在與親友修復關係時,可以先從喝咖啡、共進餐點等不相關的事開始,平時也適度的表達關心,但千萬記得保持情緒穩定,不要再讓事態激化。
-
2025-07-27 11:31
健康網》孩子「雞婆」展現存在感 心理師:引導關心不過頭
紀麗君/核稿編輯在學校或團體中,有些孩子,總是熱心提醒大家關燈收玩具、為同學打抱不平,甚至自願當起「小老師」協助秩序。這些行為讓他們特別有存在感,卻也讓父母在欣賞與擔憂間掙扎。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指出,這些「看起來雞婆」的孩子,背後蘊藏的是主動、敏感、堅持原則等珍貴特質,與其壓抑他們
-
2025-07-27 09:26
健康網》共度美好暑假 心理師:家長這言語恐使孩子想逃避
紀麗君/核稿編輯現在正值孩子們的暑假,然與孩子長時間相處,恐怕不只是快樂的相處時光,更有可能因為日常瑣事引發衝突。諮商心理師陳建佑提醒,若時常幫孩子決定好很多事,經常「被做決定」的孩子恐容易出現消極被動的態度。甚至感受到自己不被信任與看重。他建議讓孩子嘗試自己做,
-
2025-07-27 05:30
罷免只是一時 別因成敗否定自我價值
首波大罷免國民黨立委投票昨揭曉,投票結果影響民眾情緒,精神科專家提醒,政治事件起伏確實會牽動情緒,尤其對心理脆弱者影響更大,民眾應避免將罷免成敗與個人價值綁在一起,適時抽離社群、重拾日常節奏,有助穩定身心。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啓斌指出,選舉或罷免等政治活動都可能引發情緒波動,特別是開票當下
-
2025-07-27 01:10
健康網》不管選舉贏和輸 心理師:快回歸日常生活
李惠芬/核稿編輯不管是罷團還是反罷團,選舉結果已經出來,從現在起應該恢復正常生活。若是因過度參與,將大半重心都放在在選舉上,而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出現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適,那就得注意。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楊琬心表示,若持續超過兩週還走不出來,建議尋求專業醫療人士的協助。
-
2025-07-26 21:43
健康網》讓選舉情緒down下來 中醫師:結合芳香療法舒緩
李惠芬/核稿編輯颱風環流擾台,卻澆不息罷免、反罷免擁護者激昂的情緒,投完票還是情緒起伏很大,站前新生堂中醫主治醫師洪慈瑩認為,其成因多與情緒波動、氣血失調、脾胃虛弱與陰陽失衡有關。透過中醫調理結合芳香療法,有助於安定情緒、舒緩壓力,維持身心健康。
-
2025-07-26 16:49
健康網》日滑選舉新聞50則 精神科醫師:快要生病了
李惠芬/核稿編輯全台今天舉行前所未有的罷免同意行動選舉,近期在社群對立、媒體轟炸與未來不確定感交織之下,不少人早已在投票前陷入一場看不見的情緒風暴。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精神科專科醫師王紹丞發現,近兩週以來,因選舉相關焦慮、失眠、心悸、胸悶、情緒低落等症狀前來就診的民眾明顯增加。這類現象在臨床上稱
-
2025-07-26 13:59
緊盯罷免結果 精神科醫:別把結果與自我價值綁在一起
首波大罷免國民黨立委投票今(26日)登場,各界緊盯投票結果。精神科專家提醒,政治事件起伏確實會牽動情緒,尤其對心理脆弱者影響更大,民眾應避免將罷免成敗與個人價值綁在一起,適時抽離社群、重拾日常節奏,有助穩定身心。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啓斌指出,選舉或罷免等政治活動都可能引發情緒波動,特別是在
-
2025-07-25 20:29
健康網》孩子沉默不說學校事? 心理師教4方法助攻面對人際壓力
羅碧/核稿編輯當孩子說出「我不跟你好了」時,或許令人心疼,但這至少是情緒的出口。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分享,更多時候,孩子選擇沉默,不再談論學校與朋友的事,可能正經歷著更隱微的人際壓力與排擠。國小階段的孩子,還在摸索如何與人相處、劃界與交心,這時家長可以同理並釐清事件、引導孩子理解自己
-
2025-07-25 18:51
不用走1萬步! 16萬人數據分析:日行7000步已有顯著健康益處
羅碧/核稿編輯多走路有益健康,不過,根據一份新研究,不需要執著一定要日行一萬步。這份研究彙整共追蹤逾16萬人的57份研究後發現,每天走7000步帶來的健康益處,就接近高峰,以獲得的額外健康益處來看,7000步或許會是比1萬步更務實的目標。《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
-
2025-07-25 17:34
未成年兒少施暴父母 5年暴增8成!7成有身心狀況
孩子不再只是家暴目擊者,有時竟是施暴者!衛福部今(25日)公布最新統計,2020至2024年,未成年人對直系尊親屬施暴的通報案件(Adolescent to Parent Violence, APV)從2358件攀升至4253件,增幅超過八成,保護司司長張秀鴛提醒,這類暴力多非單次衝突,若未及時介入
-
2025-07-24 15:04
健康網》女人最愛這款男人!研究:非愈壯愈好 體脂「這區間」最吸引
葉立斌/核稿編輯許多男性在鍛鍊時會特別追求低體脂,以彰顯自己的肌肉線條。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於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發文引述國外研究指出,對大部分男性來說,體脂維持在13–16%,是既健康又具吸引力的身形。王思恒分享,該研究使用了中國、立陶宛和英國等3個國家一系列共15張的軟組織雙能X射線吸
-
2025-07-24 12:41
健康網》避失智風險有秘招? 醫揭規律運動是保腦「黃金法則」
紀麗君/核稿編輯台灣截至去年已有37萬名失智症患者,其中年輕型(65歲以前)患者已超過1萬人,人人聞失智症而色變。即使目前可以有藥打針,清除失智症患者的類澱粉蛋白,然而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仍建議一般人,藉著穩定運動習慣,例如,快走、慢跑、騎腳踏車等,幫助大腦自我修復,減少大腦垃圾,更有助拉回
-
2025-07-24 11:51
健康網》孩子易炸毛 心理師:家長別帶火氣來點火
紀麗君/核稿編輯孩子情緒爆炸的時候,大人該怎麼辦?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分享,有時候,孩子不是不講理,而是太多情緒一下子湧出來,「我說過不要拿,他還一直動我的玩具!」、「我先排隊,他插隊還推我!」、「他一直亂玩,我不想玩了啦!」,這時應以安全優先、安撫替代要求孩子壓下情緒、引導回顧事件
-
2025-07-24 05:30
「睡眠障礙」新國病 醫:長期用藥恐成癮
現代人生活壓力爆棚,睡眠障礙已成為我國新國病。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睡眠障礙除造成腦袋混沌、注意力下降、判斷力錯誤等情況外,還會增加衰弱、跌倒,甚至於心血管疾病風險,但現行常用安眠藥物多具有成癮風險,患者用藥期間務必同時配合生活習慣調整等,才能慢慢減藥,擺脫惡性循環。
-
2025-07-23 20:45
健康網》孩子打電動 父母別急!研究:玩1小時有正面助益
葉立斌/核稿編輯暑假正是遊戲旺季,不論是新的遊戲機上市,手機遊戲百花齊放,總讓孩子電玩遊戲玩不完;家長們看到小孩玩電玩,可別急著罵人!電子遊戲的興盛,可能對年輕世代產生各種影響,但有時也有正面影響。哈佛網路研究所發表的報告提到,平均每天1小時的電玩時間,對孩子影響甚微;學者提醒若遊玩時間在1小時內,
-
2025-07-23 15:06
睡眠障礙成新國病!安眠藥年用量破11億顆 醫:長期用藥恐成癮
現代生活壓力爆棚,睡眠障礙已成為我國新國病,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睡眠障礙除造成腦袋混沌、注意力下降、判斷力錯誤等情況外,還會增加衰弱、跌倒,甚至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現行常用安眠藥物多具有成癮風險,患者用藥期間務必同時配合生活習慣調整等,才能慢慢減藥、擺脫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