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3-11-28 12:33

    擺脫疫情憂鬱!口罩大廠投入公益 藝術治療助千人

    冬天呼吸道疾病流行季,口罩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間是重要防疫工具,而過去3年疫情讓長輩、兒童陷入疫情憂鬱威脅,口罩大廠CSD中衛協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弘毓社會福利基金會」及「台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等3公益團體開辦藝術治療課程,55堂課輔導上千人次,用色彩療癒受

  • 2023-11-28 05:30

    強迫症竟想挖眼球 rTMS治療成功阻自傷

    30歲的鄭先生是強迫症患者,平時有撕扯衣物、啃咬雙手等行為,甚至出現挖眼球等想法,藥物治療效果不彰。經執行重複穿顱磁刺激術(rTMS)療程,患者啃咬雙手情形大幅下降,也打消想挖眼自傷的念頭,定期回診追蹤。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嘉富指出,強迫症可分為強迫思維、重複行為兩大類,強迫思維指不斷重複出

  • 2023-11-28 05:30

    吃對食物 提升心靈免疫力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日增,伴隨情緒低落和心理不適的機率也相對增加。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指出,透過飲食調整可提升心靈免疫力,如ω-3脂肪酸、色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和鎂,這些營養素能促進心情愉悅,增加抵抗生活壓力的能力。ω-3脂肪酸、維生素C等 促心情愉悅

  • 2023-11-27 21:15

    健康網》好友發負面動態別輕忽! 衛福部籲4方法及時救援

    當好友在網路上發表負面言論,可能暗藏輕生警訊與求助訊息!衛生福利部分享,大眾對於自殺者常有錯誤迷思,像是在網路上發表負面言論,只是想引起注意;外表看起來沒事就是走出來了等等;提醒民眾,若看到親友在網路發布負面、自殺訊息時,應主動破解迷思,做到主動關心、陪伴傾聽、同理看待,以及提供對方能獲得即時支持的

  • 2023-11-27 19:55

    健康網》「早期療育」助孩童身心發展! 醫:涵蓋8大面向

    越來越多家長認識到特殊兒童及早介入的重要性,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在臉書專頁「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發文指出,「早期療育」的核心目標是助特殊兒童或身心發展較慢的孩子成長、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種能力,面向可能涵蓋:生活自理、認知學習、社交技能、感覺運動、情緒管理、適應能力、專注力和注意力、語言

  • 2023-11-26 05:30

    擁抱健康生活 遠離鬱鬱寡歡

    憂鬱症是很常見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悶悶不樂,凡事都提不起勁來,嚴重時還會出現妄想、幻覺,甚至有自傷行為,對社會職業功能傷害大。如何有效預防,始終是學界關注的焦點。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自然—精神衛生》(Nature Mental health)的報告就指出,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遠離憂鬱纏

  • 2023-11-25 20:36

    健康網》女性意外懷孕憂鬱症風險增2.5倍! 心理師籲掌握避孕自主權

    愛愛不戴套,讓妳月經遲來容易心神不寧?心理師余佳容提醒,非預期懷孕、人工流產都會導致焦慮及憂鬱症狀,比有生育規劃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高出2.5倍,且約30%女性在流產1個月後,仍會遇到情緒問題,並呼籲不論是身體還是人生規劃,女性都應有完整的自主權,而避孕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 2023-11-25 16:53

    健康網》經前不悅症要吃藥嗎? 醫提「這些」治療方法

    我們總說經期的女生不好惹!這個現象可能是因為「經前不悅症」,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與婦產科醫師陳保仁分享到,經前不悅症(PMDD)跟荷爾蒙的波動有關,有5種核心症狀(情緒相關)與6種非核心症狀(生理相關),只要含1種情緒問題,和4種生理症狀,就可以診斷為經前不悅症,可透過血清素、血管擴張劑等非止痛藥方

  • 2023-11-24 05:30

    ADHD兒童 5招助快樂成長

    5歲的小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動來動去坐不住,一下子要喝水,一下子要吃東西,上課時總是東張西望,需要一直重複提醒,無法安靜玩遊戲或寫功課。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常有行為衝動、活動量過多、難以持續注意力等症狀,需經由鑑別診斷來確立。除了藥物治療外,給予良好的環境與親職教導方法也很

  • 2023-11-23 20:05

    健康網》學會「好好生氣」 心理師授4技巧與情緒和平共處

    過度地壓抑情緒可能會悶出病來,真正有效的情緒管理,是懂得跟情緒「相處」。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指出,壓抑情緒會造成壓力、思緒混亂或者心理疾病等負面影響,提供幾個小技巧幫助處理情緒,包含:理解會生氣才是正常人、學習表達自己的情緒、紓解情緒、保持正向思考。

  • 2023-11-22 20:36

    健康網》體溫降低能啟動睡眠訊號 營養師列助眠4招:室內控制這溫度

    不少現代人都有失眠問題,營養師賀菡懿分享,有研究顯示,核心體溫降低是啟動睡眠的訊號,與睡眠品質相關,就會導致失眠是因患者的核心體溫升降和正常日夜節律不同步,也就是說體溫下降的時間點和選擇的就寢時間點不同,建議透過熱水浴、運動、飲食及調節室溫來幫助入睡,她分享適合睡眠的室溫在15.5至21°C內,床上

  • 2023-11-22 09:21

    健康網》上班易怒恐「職場憂鬱症」作祟 心理師揭6大徵兆

    一上班總會變得敏感、易怒,甚至出現健忘、難以集中精神時,小心可能是「職場憂鬱症」!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所長余佳容解釋,當工作時感到情緒起伏大、疲勞感、對工作及平時喜好失去興趣,出現頭痛、胃痛、肌肉緊張等生理症狀,或是出現社交問題、工作效率下降等,就可能是職場憂鬱症的徵兆。

  • 2023-11-21 20:46

    健康網》難破青少年孩子心防? 心理師:2原則建立良好關係

    常聽說青少年階段最難懂,容易受到同儕等,影響性格發展,這也讓父母十分擔心,不知道如何溝通、相處;對此,好日子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鄭雅方建議,應以理解而非改變的方式看待孩子,試圖了解、尊重對方的感受,並留心孩子分享的事情。可選擇心情輕鬆、沒有忙碌的時間等適當時機互動,或主動安排互動時間,以建立良好關係

  • 2023-11-21 05:30

    喝咖啡預防巴金森氏症? 係金A!

    繼上回彭大姊帶來咖啡跟我分享之後,就有同事問我,喝咖啡能夠預防巴金氏症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我跟他說:「我過去在美國接受過神經流行病學的訓練,而根據各種來源的資料顯示,這個觀察是真的!」每天1-3杯 罹病風險較低最關鍵的一篇論文刊登於2000年的《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來自夏威夷自1960年

  • 2023-11-20 21:07

    健康網》當憂鬱治療無效! 醫點「成人ADHD」4特徵

    「患有ADHD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有過動特質嗎?」對此,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指出,ADHD孩子的確約有5-6成,長大後持續出現成人過動症,不過,症狀會經過社會化,內化成不耐煩、難以集中注意力、易怒、焦慮等心理症狀。臨床上容易被判斷成憂鬱傾向,常見4特徵包含容易情緒化、組織力偏低、缺乏耐心、無

  • 2023-11-20 15:30

    健康網》別擔憂「冬季憂鬱」 你也能幫助自己度過寒冬

    時序即將進入12月,各大景店紛紛擺上聖誕樹。現在理當充滿節慶歡愉氣氛,只是在氣溫走低時,常常發生的「冬季憂鬱」困擾不少人。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表示,「冬季憂鬱」屬於常見的季節性情感疾患,通常在秋冬兩季發生,研究多認為是因為日照時間開始變化有關聯。

  • 2023-11-20 14:46

    大霈談父母離異童年創傷 籲家長「離婚告知」重要性

    今天(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藝人李霈瑜(大霈)出席兒少權心會活動,提到兒時父母離異,卻未清楚向她說明離婚原因,童年創傷連帶影響長大後的親密關係。兒少權心會指出,父母離異若未清楚向孩子進行「離婚告知」,孩子會產生不安全感及罪惡感,呼籲離異父母對子女不要隱瞞含糊,應清楚告知並明確說明未來規畫。

  • 2023-11-19 15:44

    健康網》克服不了「社恐」? 心理師:多練這5招提升EQ

    許多人都有「社交恐懼症」,這樣的情形在與他人溝通、相處時常會遇到諸多困難。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蔡百祥分享5招培養情商(EQ)的方法,包含情緒管理、養成同理心、學會解決衝突、積極與他人溝通並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情感、試著表達自己的想法;透過持續練習,也能擺脫「社恐」。

  • 2023-11-18 13:18

    健康網》同「星」協力轉動愛! 自閉兒自行車環島今日出發

    為響應12月3日聯合國「國際身心障礙者日」,自閉症總會舉辦「2023同星協力轉動愛自閉症自行車環島活動」今(18日)登場,主辦單位表示,「星兒」常因刻板化行為,社交功能不足,可能導致人際關係受阻;在騎車艱辛的旅程中,將考驗自閉兒的容忍力,學會觀察及交流,增加良性互動。也希望讓大眾認識自閉症,減少標籤

  • 2023-11-18 12:10

    過動症不是故意調皮 官方籲「5心5愛」來關懷

    嘉義縣衛生局今天結合梅山鄉社區複合式健康篩檢,舉辦今年「合嘉5心不過動,5愛關懷顧健康」宣導,呼籲民眾以「全心、開心、真心、用心、正心」及「愛同心、愛關懷、愛互動、愛擁抱、愛了解」,關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促進心理健康。嘉義縣衛生局長趙紋華說,現代父母生活忙碌,經常使用3C產品安撫幼兒,大量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