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57歲男睡夢中揮拳 枕邊人遭毆!竟是睡眠行為障礙

2025/06/05 10:32

50歲以上的民眾常有睡眠問題,躺在床上反覆難眠。(秀傳醫院提供)

50歲以上的民眾常有睡眠問題,躺在床上反覆難眠。(秀傳醫院提供)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1名57歲林姓男子最近常在睡夢中大吼大叫、拳打腳踢,甚至好幾次揮拳打到枕邊人,還有一次因為動作太大而滾下床,但他卻不記得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打到太太,就醫才診斷出是屬於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在使用適當的藥物後,其發生的頻率大幅減少,但他太太仍然害怕睡覺中被打,決定暫時分房睡。

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首席主任巫錫霖指出,許多人以為睡眠問題是老化的自然過程,尤其是睡眠變淺,其實這些問題背後有更深層的生理與神經機制,與大腦功能變化密切相關。

他指出,根據臨床經驗與研究觀察,造成淺眠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褪黑激素是調節生理時鐘的關鍵激素,年紀越大,分泌越少,使得入睡變得困難、夜間易醒;不論男女,年齡增長都會經歷荷爾蒙波動,如睪固酮或雌激素下降,間接影響睡眠品質;年長者常在晚上8點過後就犯睏,半夜醒來後卻難以再次入睡;最後是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代謝疾病,都可能打亂睡眠結構,造成夜間頻繁醒來或淺眠。

巫錫霖說,不少人一出現睡眠問題就急著使用安眠藥,其實大多數情況不需要馬上進入藥物治療。調整生活習慣與睡眠節奏,是改善淺眠最有效的第一步。建議從以下5個生活習慣著手,每天同一時間上床與起床,有助於身體形成穩定的生理時鐘;睡前3小時避免攝取大量水分,可減少夜尿次數,避免被打斷睡眠;睡前30分鐘內避免使用手機、電視或平板,以降低藍光對腦部褪黑激素的干擾;冥想與深呼吸,幫助身心放鬆,有助於快速進入睡眠狀態;臥室應保持安靜、光線昏暗、溫度適宜,讓身體自然而然進入休息模式。

他進一步表示,若已嘗試調整生活作息,仍出現夜間反覆驚醒、夢境過多、異常動作、呼吸中止或整夜睡不著,就應考慮尋求專業神經內科或睡眠醫學科的協助。對中老年人來說,一夜好眠,不只是精神上的恢復,更是大腦健康的反映。透過睡眠檢查與腦部評估,找出干擾睡眠的真正元凶,對症下藥,才不會讓病情延誤或惡化。

秀傳神經內科首席主任巫錫霖(左)建議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睡眠問題。(秀傳醫院提供)

秀傳神經內科首席主任巫錫霖(左)建議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睡眠問題。(秀傳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