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經痛吃止痛藥≠傷身! 醫列3迷思:不忍非必要之痛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經痛能忍就忍,不要吃止痛藥。」相信不少女性都聽過這樣的說法,但是否有其依據?禾馨婦產科醫師烏恩慈說明,經痛吃止痛藥「傷身」的說法,根本毫無根據,不需要讓身體忍受這種非必要的痛苦。對此,她列出3個常見的迷思,像是止痛藥會讓經血變少、掩蓋身體原本的問題、吃久了藥效弱擔心是否成癮,並一一解釋。
烏恩慈在臉書專頁「烏烏醫師」發文表示,只要肝腎功能正常,即使從初經到更年期,每次經痛都吃藥,不管吃的是普拿疼(acetaminophen) 還是EVE(ibuprofen),都不會上癮,也不會產生耐藥性。因為這類藥物會在身體代謝後,排出體外。
她無奈地表示,其實這些衛教資訊在診間或網路上都查得到,但民眾卻還是對「止痛藥傷身」的說法,有著根深蒂固的認知。因此,她列出以下3個常見的迷思,希望能讓民眾吸收正確的知識:
迷思1:吃止痛藥會讓經血變少、排不出來
烏恩慈指出,經血會變少是真的,但不是因為「堵住排出口」。NSAIDs類的止痛藥(像 ibuprofen、naproxen)除了止痛,還會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降低子宮過度收縮、促進血管收縮,因此能改善經血過多的問題。
但經血從子宮到子宮頸,再到陰道這條路線,完全不會被止痛藥「卡住」,會流的還是會流出來。所以是流的血變少,不是積在裡面沒排出來。畢竟月經不是排毒,絕對不是越多越好。
迷思2:吃止痛藥會掩蓋身體原本的問題
烏恩慈說,這是把不同情況混為一談的說法。因不明原因的腹痛、膝蓋痛,如果不就醫,只靠止痛藥,當然可能延誤真正的診斷(像闌尾炎、關節積水、腱鞘發炎等)。
但經痛不是這樣。她解釋,超過9成的經痛是常見的生理現象,即使生活作息正常、身體健康的女生也可能很痛。
至於大家熟知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例如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等,這些「病理性的經痛」吃止痛藥,效果通常不好,需要靠「荷爾蒙治療」。也就是說,真正有問題的經痛,藥物也掩蓋不了。如果擔心,可以做子宮超音波,很快能排除這些問題。
迷思3:止痛藥吃久了沒效 擔心成癮
烏恩慈強調,普拿疼和EVE都不是鴉片類止痛藥,不會讓我們產生耐藥性或成癮性。如果覺得藥越吃越沒效,可能不是藥物的問題,而是最近的生活型態、壓力、睡眠、荷爾蒙波動,讓疼痛指數上升。
最後,烏恩慈建議民眾,不需要忍受一些非必要的疼痛,像經痛就是。適時吃止痛藥來緩解身體不適,完全無妨。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