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5-01 06:30

    健康網》中年男早餐天天吃「1物」 血糖、體重飆險患糖尿病

    葉立斌/核稿編輯1名45歲男子,3年來早餐天天吃麵包,從簡單的吐司到甜麵包、肉鬆麵包樣樣不拒。長期下來,體重增10公斤,更在健檢中發現糖尿病指標異常。醫師建議調整飲食習慣,並將早餐改為無糖豆漿加水煮蛋,偶爾搭配1小顆雜糧饅頭,取代過度精製的麵包,且每天超慢跑50分鐘,3個月後,成功減重5公斤,血糖也

  • 2025-04-29 18:24

    健康網》45歲前還來得及! 生命8要素決定未來心血管健康

    沈莉馨/核稿編輯與其等到老了再來養生、補充營養保健食品,不如從年輕的時候,就在日常生活中打好基礎,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在臉書專頁「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發文分享,美國一項長達35年的大型追蹤研究發現,只要18-45歲這段時間,所累積的健康分數越高,到了中年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肌梗

  • 2025-04-28 14:31

    東石國中社團在賣場推減醣飲食 培養正確飲食觀

    為推廣健康飲食觀念與實踐健康生活教育,嘉義縣東石國中健康好漾社社團與在地賣場、大學進行「減卡×減醣」行動,師生實際體驗計算運動與熱量的關聯,協助賣場行銷減醣麵包,介紹減醣飲食優點,營造良好的飲食文化。東石國中校長林子欽、學務主任林巧、衛生組長鄭菀勻帶領健康好漾社學生,與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團隊師長及朴

  • 2025-04-24 09:44

    空腹吃高糖食物 小心「血糖過山車」害你昏沉又嘴饞!

    空腹吃甜點、喝含糖飲料,原本以為是提神補充能量,結果反而越吃越累?初日診所減重專科主治醫師陳威龍指出,這種情況正是「血糖過山車效應」作祟,導致不少人在吃完甜食後不但精神不振,甚至更想繼續吃。陳威龍在「陳威龍醫師|從急診到減重,走過慢病的體能大叔 」發文,表示吃完甜食依舊沒精神,問題出在血糖急降。陳威

  • 2025-04-24 05:30

    糖友新選擇 CGM科技控糖免扎針

    監測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功課,但經常指尖採血不僅麻煩,許多人還怕痛;隨著科技進步,連續血糖監測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問世,糖尿病患者想監測血糖、並進行飲食控制,已有了更輕鬆的選擇。皮下植入感測器 每幾分鐘記錄1次

  • 2025-04-22 10:10

    30年糖尿病患者靠這招 1個月後不用再打胰島素

    已是30年遺傳性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70歲婦人,服用3種血糖藥再加上打兩針的長效的胰島素,刻意控制血糖,甚至都不吃碳水化合物食物,但是糖化血色素值仍達到10;新陳代謝科醫師檢視婦人的藥單,建議她先不做太大更動,搭配24小時血糖監測、觀察自己在飲食上選擇的數值波動變化差異,沒想到,1個月血糖竟然來到正常

  • 2025-04-21 12:35

    中醫大新竹附醫免費健檢 4/26關西、5/3新埔登場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配合縣府衛生局今年度整合性預防保健服務計畫,共同辦理成人健康檢查及整合性篩檢活動,4月26日在關西鎮太和宮和5月3日在新埔鎮下寮里下寮社區發展協會登場,免費替社區民眾健康把關。院長陳自諒表示,今年整篩檢查項目包含肝腎功能、飯前血糖、血脂、尿液檢查和大腸癌篩檢,分別由家醫科醫師

  • 2025-04-20 21:15

    健康網》逾7成糖友過胖! 醫:遠離糖尿病必知5QA

    沈莉馨/核稿編輯糖尿病長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列,若想遠離糖尿病,便須了解「敵人」!初日診所減重專科主治醫師陳威龍解答5點必知問題,包括:何謂糖尿病、症狀、高危險群、併發症及如何預防,其中針對第2型糖尿病高危險群,他特別點名老年人、肥胖以及遺傳因素,並指出,逾7成糖尿病患者都有肥胖問題,因此應減重、

  • 2025-04-17 05:30

    清晨血糖突竄高 小心「索莫奇效應」

    60歲劉先生患有多年糖尿病,必須早晚固定注射混合型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日前早餐前的血糖飆高,雖增加晚上胰島素劑量,隔天血糖依舊高,經諮詢新陳代謝科醫師後,懷疑是「索莫奇效應」,建議改為減低晚上胰島素劑量,果然早餐前的血糖恢復正常,糖化血色素也降到正常值,找回控糖信心及健康。

  • 2025-04-10 08:28

    健康網》血糖陷入失控風暴? 營養師教6招有望逆轉糖尿病

    黃宜靜/核稿編輯後天的血糖問題,很大原因是長期的飲食失控導致;對此,營養師彭逸珊表示,想要逆轉失控風暴,從飲食與生活型態開始,如多吃蔬菜、維持正常體態、吃複合性食物、注意總醣量與種類、餐後適度運動、遵照醫囑用藥,就能讓血糖穩穩的。彭逸珊在臉書專頁「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指出,說到血糖異常,最直覺的就是

  • 2025-04-09 18:13

    高血糖孕媽咪注意! 研究:孩子神經發展障礙風險增

    1項大規模統合分析研究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罹患糖尿病與其子女日後發生神經發展障礙(包含自閉症)風險增加的關聯性,提供了更堅實的證據。這項涵蓋逾5600萬對母子數據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醫學期刊《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學》。《路透》報導,研究團隊整合202項早期研究的數據後發現,相較於母親孕期血糖正常的孩

  • 2025-04-07 18:22

    健康網》逆轉糖尿病! 研究:減重1% 完全緩解機率增逾2%

    沈莉馨/核稿編輯減重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尤為重要!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引述今年1篇研究分析減重多寡與糖尿病緩解成功率關係,再次證明,減重真的能緩解糖尿病,只要體重每下降1%,完全緩解機率就會增加2.17%,部分緩解機率則增加2.74%,因此呼籲各位糖友,若合併肥胖或過重困擾者,及早減重就對了

  • 2025-04-07 05:30

    糖友血糖控制不佳 罹患皮蛇風險增2倍

    1名50歲女性患者,因長期壓力大、飲食不正常造成血糖波動劇烈、免疫力低下而引發帶狀疱疹,導致劇烈疼痛,使她難以正常工作,生活品質大幅下降,經門診調整藥物,血糖及神經痛才得以紓緩。帶狀疱疹又稱「皮蛇」,在台灣相當常見,研究顯示,每3人中就有1人曾感染過。該病由水痘病毒引起,病毒潛伏於神經節內,當免疫力

  • 2025-04-02 18:42

    健康網》3個月無醣類澱粉 學者:糖尿病、自律神經失調有望治癒

    羅碧/核稿編輯無論是要減重、治療糖尿病、自律神經失調,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指出,正確的飮食療法不可少,倘若3個月暫時不均衡飲食不吃醣類澱粉(包括牛奶等),可讓自律神經失調回到正常運作的軌道,而腎上腺素分泌(荷爾蒙),正常不再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不再失序,憂鬱症、恐慌症、躁鬱症、過動症等

  • 2025-03-31 11:51

    6旬糖友血糖控制不佳 確診糖尿病腎病變

    66歲林先生有超過10年的糖尿病病史,控制不甚理想,某次例行健康檢查發現有蛋白尿,經診所建議轉診至衛福部新營醫院腎臟科進一步評估,腎臟內科醫師羅翊中為林先生開立檢查後,確診為糖尿病腎病變,屬慢性腎臟病3a期。因此醫師針對糖尿病、蛋白尿以及慢性腎病進行治療,經妥善治療及生活習慣改變,林先生近1年來病況

  • 2025-03-28 21:43

    健康網》私密處反覆感染恐是糖尿病警訊! 醫點名3婦科症狀

    葉立斌/核稿編輯糖尿病前期症狀不易發現,往往讓許多人忽略。一些看似平常不過的婦科症狀,竟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警訊!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提醒,月經不規律、多毛與上半身肥胖,甚至是反覆陰道或泌尿道感染,可能與血糖升高、胰島素阻抗有關,別忽略這些徵兆,應定期檢測、調整飲食和運動,預防糖尿病的發

  • 2025-03-28 20:23

    健康網》糖尿病初期無症狀 醫:抽血驗「這2指標」可早期診斷

    羅碧/核稿編輯糖尿病是由高血糖引發的疾病,若未能及時控制,長期的血糖過高可能會導致心臟病、中風與腎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醫師許哲綸指出,糖尿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診斷糖尿病的主要指標包括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HbA1c)。若空腹血糖超過126 mg/dL,或糖化血色素超過6

  • 2025-03-28 09:33

    健康網》1天吃2餐或6餐? 研究點「它」助肝臟脂肪降、控糖

    葉立斌/核稿編輯究竟少量多餐、多量少餐哪個更健康?鄰好西醫診所醫師李思賢引述國外研究比較1天吃2餐、6餐區別,發現2者在腰圍、糖化血色素、肝臟脂肪等數值皆有下降,但2餐效果更佳;較特別的是,與血糖波動有關的升糖素上,每天2餐可讓濃度下降,6餐反倒上升,顯示出減少餐次可能適合2型糖尿病、一般人。不過他

  • 2025-03-28 07:31

    健康網》「綠色人參」補鈣調血糖! 醫曝吃秋葵4大好處

    葉立斌/核稿編輯黏黏滑滑的秋葵,高纖低卡又顧胃,是許多家庭的家常菜,簡單汆燙,零廚藝也能上桌!高雄初日診所院長李唐越分享,秋葵富含營養,在日本有著「綠色人參」的稱號,補鈣、護眼外,也有益於血糖、血壓調控,是維持健康的秘密武器。李唐越在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 宋晏仁醫師*Cofit」發影片提到,

  • 2025-03-26 06:30

    健康網》黑咖啡「加1物」更美味! 營養師:還能助減重

    沈莉馨/核稿編輯黑咖啡是許多人早餐的標配,而肉桂是某些人品嘗甜食最愛的口味,它們搭配在一起有著意想不到的功效。營養師劉怡里在臉書專頁「劉怡里 營養師」發影片分享,黑咖啡搭配肉桂,除了豐富口感、提升營養價值外,還能「幫助降低體重」。過去,常有人說黑咖啡搭配「快走」或其他運動能降低體重,但劉怡里表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