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28 19:38

    健康網》手術同意書非形式 3大提醒避免術後爭議

    羅碧/核稿編輯進行手術、麻醉或侵入式檢查前,醫師會提供說明,並請病人簽署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本意是建立治療共識,然而當醫療爭議發生時,同意書也可能成為「呈堂證供」,雙方據以爭論醫師事前是否完整說明、病人是否充分知情同意。藥害救濟基金會請兼具律師身分的醫師吳政航解析,簽署手術同意書時,應注意事項,包括與

  • 2025-04-22 20:04

    澎湖區漁會關懷弱勢 贈鮮魚高湯助當地化療病患與產婦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為落實漁會社會責任,澎湖區漁會展現溫暖關懷行動,特別致贈營養豐富的鮮魚高湯(石斑魚或鱸魚)給癌症化療患者、開刀術後病患及產婦等弱勢族群,盼以實際行動,陪伴他們度過身體復原的重要時刻,也展現澎湖區漁會關懷社會決心。

  • 2025-04-17 11:52

    選瓣膜不能只看年齡!長庚:二尖瓣置換「病因」是選擇關鍵

    心臟二尖瓣置換手術,過去臨床指引以患者年齡作為主要考量,建議65歲以下選用機械瓣膜,65歲以上選用生物瓣膜,但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發現,二尖瓣疾病成因多樣且複雜,不同病因在瓣膜選擇上應有不同的策略,是手術成功關鍵。62歲王先生因活動時喘不過氣、雙下肢水腫就醫,診斷為嚴重風濕性二尖瓣狹窄。心臟超音波顯示瓣

  • 2025-04-16 11:03

    粉領族頸腫瘤近4公分 消融術除病灶保留甲狀腺

    台中一名粉領上班族隱約發現脖子有個腫塊,但恐懼手術又怕會留下疤痕,只能暫時隱忍,直到親友聚會時追問脖子的明顯腫塊,才勸她就醫。經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張展榕透過超音波檢查,確定腫瘤已大到3.5公分,必須移除。最後病人自費選擇僅需局部麻醉的「頭頸腫瘤消融術」,保留甲狀腺組織與功能,一舉數得。

  • 2025-04-08 17:56

    高屏區「主動脈剝離手術」跨院聯防 強化急重症醫療

    急性主動脈剝離致死率高,健保署高屏業務組推動高屏澎地區醫院區域聯防合作機制,5年來可執行A型急性主動脈剝離手術醫院增至8家,具手術能力醫師增至29人,大幅提升緊急醫療照護品質。義大醫院表示,健保署高屏業務組2020年率先運用醫院總額風險移撥款,推動「主動脈剝離及腦中風取栓術區域聯防獎勵計畫」,由於執

  • 2025-03-19 18:23

    婦罹HER2陽性乳癌 手術併用「神奇子彈」藥物治療逾3年未復發

    1名50歲的張女士因罹患HER2陽性乳癌轉移至腦部,出現嚴重頭暈等不適症狀,她擔憂治療效果有限,也開始為臨終做準備。在成大醫院全方位治療策略下,張女接受手術合併部分健保給付的ADC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俗稱「神奇子彈」)治療,用藥超過3年無復發跡象,持續追蹤治療。

  • 2025-01-16 05:30

    高血壓突全身無力 腎上腺瘤釋「高醛固酮」引發

    1名65歲婦人患有高血壓,長期用多種藥物控制病情,最近因全身無力,到成大醫院求診。檢查有嚴重低血鉀,接受鉀補充治療後出院。醫療團隊評估持續性低血鉀的原因,發現婦人血中醛固酮對腎素的比值過高,疑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後續住院檢查確診,確定是左腎上腺良性腫瘤所致。婦人切除左腎上腺,血鉀恢復正常、也減少降血

  • 2024-12-20 16:12

    人工智慧輔助醫療 奇美醫院導入GPT系統為手術安全添保險

    GPT也能協助醫師綜合判斷。75歲的張先生因擔憂麻醉風險而遲遲不敢接受疝氣手術,奇美醫院麻醉部將病患數據導入GPT進行綜合麻醉風險評估,系統快速生成個人化風險報告,大幅提升醫病溝通效率,讓張先生安心接受手術。近期一名婦人因電波拉皮手術麻醉不當導致死亡的新聞,再度引發社會對麻醉安全的關注。在手術量逐年

  • 2024-12-02 12:03

    結合MR技術! 新竹台大分院完成7例冠狀動脈全阻塞手術

    新竹台大分院心臟內科團隊成功運用微軟HoloLens 2混合實境頭戴裝置,結合智捷生醫的AI技術「Anatomy Cloud」,及中華電信的5G網路傳輸,輔助醫師在手術過程中精確定位並操作導絲,縮短手術時間和降低風險,有效提升手術成功率。近期順利完成7例冠狀動脈全阻塞手術,寫下全國創新智慧醫療紀錄,

  • 2024-10-26 09:43

    大同醫院明年起長庚經營 高醫大設「綠色通道」助病患轉診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自2025年1月1日起將換手長庚醫療體系經營,為避免病患因醫療服務經營權移交而受到任何影響,高雄醫學大學設置「綠色通道」,已於高醫體系醫院預告開診期程,同時優化且簡化病患轉診的程序,讓病患能夠透過友善的轉診規劃,繼續留在高醫體系看診。

  • 2024-10-23 05:30

    泰北少年漏斗胸手術 終於可睡好覺

    來自泰北金三角的16歲華僑少年楊以信罹患先天性漏斗胸,由於胸壁內凹狀況日益嚴重,影響心肺功能,在各界幫助下,本月來台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接受手術重拾健康。他說,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迫不及待想回家,吃媽媽煮的綠咖哩,然後痛痛快快地打一場籃球!重拾自信 盼痛快打一場籃球

  • 2024-10-22 14:05

    泰北籃球少年漏斗胸手術 重拾自信

    來自泰北金三角的16歲華僑少年楊以信熱愛籃球,卻因先天性漏斗胸,心肺功能受限,影響生活品質,在社會各界幫助下,今年10月來台,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接受手術後,重拾健康與自信。嘉基胸腔外科醫師甘錦康表示,漏斗胸是一種先天性胸廓畸形,會壓迫心肺,影響呼吸功能;因為患者的胸前會有不正常的凹陷,像是可盛水的漏斗

  • 2024-10-20 15:40

    健康網》草蜢成員蔡一傑罹腦瘤 醫曝常見症狀

    相關新聞請見:驚!57歲草蜢蔡一傑認了腦瘤 剃光頭開刀近照流出沈莉馨/核稿編輯57歲草蜢成員蔡一傑今(20)日在社交平台發文證實罹患腦瘤,並露出開顱手術後的巨大疤痕,讓粉絲們震驚與不捨。亞大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指出,腦瘤症狀會視腫瘤大小和位置而定,常見症狀包括:頭痛、頭暈、步態不穩、癲癇、視覺障礙、噁心

  • 2024-10-17 05:30

    屁股腫痛生紅膿 當心肛門瘻管

    50歲上班族黃先生,大約1年前開始有肛門異物感,偶有腫脹情形,原本以為是痔瘡發作,遂不以為意;後來腫痛情況加劇,並有淡紅色膿樣分泌物,就醫大腸直腸外科後確定罹患肛門瘻管。大部分肛門瘻管的形成,與肛門腺發炎有關。如果發炎嚴重,會形成急性肛門膿瘍;如果持續慢性發炎,會在肛門周邊產生不正常的通道,發炎產生

  • 2024-10-15 17:59

    兒子、父親接連心梗 醫:有家族史風險高

    黎先生父子分別在34歲、64歲發現心肌梗塞,心臟三大冠狀動脈都嚴重阻塞超過75%,加上血管硬化太嚴重,無法打通放支架,接受達文西手臂輔助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不用開胸鋸肋骨,傷口小且術後復原期能行使一般活動,父子術後8年及5年來,定期回診追蹤正常,一同爬山健行也沒問題。

  • 2024-10-13 05:30

    早期舌癌治療 有望恢復舌功能

    6年前,1名年約60歲的男性因為左側舌腫塊就醫(圖1),他本身有吸菸及嚼食檳榔的習慣。就醫時表示,2個多月來,左側舌部長了1個腫塊,原本以為是吃到不潔的食物導致局部發炎腫脹,不料這個腫塊不但沒有消褪,反而越來越大。經切片檢查之後確認是「舌癌」!腫瘤分期檢查結果顯示是舌癌第1期。病患選擇手術治療;手術

  • 2024-10-10 05:30

    3C加速「惡視力」 白內障年輕化

    白內障是老年人視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國健署調查,65歲以上國人有28.4%罹患白內障,相當於每4人就有1人。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醫師提醒,若不及時治療,白內障可能引發青光眼等更嚴重的問題,影響日常生活也會帶來負面情緒。今天是「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昨發表了「國人眼睛老化疾病認知大調查」

  • 2024-10-08 16:05

    健康網》耳殼上方小傷口勿輕忽! 醫籲軟骨膜炎恐致「菜花耳」

    葉立斌/核稿編輯軟骨膜炎(perichondritis)是一種影響耳部軟骨的細菌感染,常因外耳的輕微傷口或穿孔引起。對此,急診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倫在臉書專頁「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發文表示,提醒民眾,尤其是愛美的年輕人,高位耳軟骨穿孔是引發軟骨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忽視不處理,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即俗

  • 2024-10-08 05:30

    飲料罐卡肛門5天 打開拉環順利取出

    1名約50歲男性因肚子痛,3天無法正常排便掛急診,經過X光檢查,患者在肛門塞了1瓶長約13公分、直徑約5公分的罐裝飲料;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徒手取出沒有成功,最後以全身麻醉微創手術,歷經2個多小時打開拉環,才終於把已塞了5天的易開罐取出,病患隔天就出院。

  • 2024-10-05 13:09

    骨折癒合竟變O型腿 保膝手術助找回健走人生

    61歲的藍先生10多年前因車禍左腿骨折,近年左膝疼痛越來越嚴重,甚至變成「O型腿」,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忍了將近2年才決定就醫,北醫附醫骨科部團隊透過客製化的膝關節保留手術和3D列印技術,採取「保膝不換膝」的方式,成功矯正他的膝關節,不僅保住了原本的膝蓋,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