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6旬男24公分肝癌難手術 台大癌醫多科團隊治療助重生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61歲的葉先生不菸、不酒,也無B型或C型肝炎帶原病史,但去年4月,因體重明顯減輕及右上腹持續不適前往就醫,驚見右肝有1顆長達24公分的巨大肝細胞癌,且伴隨血管侵犯,當時無法手術切除,但在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的多專科團隊合作下,結合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並輔以肝動脈化學治療,三管齊下使腫瘤縮小到可以切除,且術後追蹤8個月無腫瘤復發或轉移跡象。
早期肝癌無明顯症狀 3成確診已晚期
台大癌醫中心腫瘤內科部主治醫師陳柏邑表示,肝癌高風險族群以慢性肝病或病毒性肝炎帶原者為主,然而近年來,無肝炎或肝硬化病史的患者比例逐漸上升。由於肝臟腫瘤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約有3成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出現血管侵犯、遠端轉移或腫瘤體積過大無法手術。
葉先生去年4月發現腫瘤時,24公分大的腫瘤已侵犯到右側肝門靜脈,若未能及時控制,恐將迅速惡化為肝衰竭,甚至可能發生腫瘤破裂導致致命性大出血,因此陳柏邑與葉先生充分討論後,決定採取積極的治療策略。
標靶藥+免疫療法+肝動脈化療 腫瘤變小可開刀
首先由影像醫學部醫師陳柏廷協助置放肝動脈導管,葉先生接受了2次肝動脈化療,並在3個月內完成4次標靶與免疫合併治療。不僅原本的巨大腫瘤明顯縮小,且未受侵犯的左側肝臟亦成功增生,為後續手術創造良好條件。
手術切除肝腫瘤 追蹤8個月無復發、轉移
去年9月,腫瘤外科部醫師魯成岳率領團隊,歷經7小時手術,順利將腫瘤完整切除,並於術後第10天順利出院。至今術後已滿8個月,葉先生持續於門診追蹤,最新電腦斷層檢查顯示無腫瘤復發或轉移跡象,預計將正式退休,邁向健康自在的新生活。
陳柏邑指出,目前針對無法手術的肝細胞癌,主要治療方式為標靶合併免疫治療或雙重免疫療法,並於2023年8月和2025年2月分別納入健保給付,適用於符合條件的病人。然而對於腫瘤直徑超過18至20公分的患者,即便使用上述藥物,能夠成功縮小腫瘤的機率僅約3成,若治療無效,病情進展往往導致肝衰竭,使病人失去進一步治療機會。
因此,他建議,在第一線治療階段即應採用「標靶免疫合併肝動脈化療」的策略,以提升腫瘤縮小的成功率。治療過程中,由影像醫師自左鎖骨下動脈置入導管至肝動脈,進行為期3天兩夜的化療,期間病人可下床活動,療程結束後由影像科移除導管。
根據台大醫院經驗及國際研究數據,這種合併療法可將腫瘤縮小的成功率提升至5-6成,顯著增加存活機會,並為根治性手術提供可能。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