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3-28 12:31

    健康網》氣溫降!國健署:血管易收縮 中風有搶救黃金期

    相關新聞請見健康網》華航董座謝世謙心肌梗塞離世 護心有5招健康網》雨天濕冷健康拉警報! 醫示警4大冬雨危機葉立斌/核稿編輯你一定發現戶外變涼了!中央氣象署指出,今(28)日鋒面通過,東北季風增強,北部與宜蘭氣溫顯著下降,且愈晚愈涼。中央氣象署表示,今(28)日鋒面通過,東北季風接著增強,北部及宜蘭氣

  • 2025-01-10 15:20

    濕冷、乾冷差好多! 氣象署解釋體感溫度差

    強烈大陸冷氣團持續影響到下週一(13日),許多民眾感覺濕冷、乾冷的體感溫度差別大。中央氣象署說明,除了天氣型態的差別,還有一部份是體感,在低溫時潮濕空氣中的小水滴若附著在皮膚上,可以更快帶走人體體表的熱,因此冷感更強,有時甚至連覆蓋衣服都難以幫助體表蓄熱,覺得有種「寒意會穿透衣服」的感覺。

  • 2025-01-02 19:42

    健康網》壞膽固醇偏高是冬日健康隱患! 學者教5招遠離

    黃宜靜/核稿編輯大吃大喝前,先想想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吧!注意壞膽固醇攝入,遠離冬天的健康隱憂。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表示,壞膽固醇就血管裡的「垃圾」,長期下來堆積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會影響血流,甚至引發致命危機。因此提醒,飲食應清淡、多吃膳食纖維,做好保暖、規律運動,並定期檢查血脂,護健康。

  • 2024-12-30 12:27

    健康網》「這些食物」補氣血增免疫! 黑木耳、牛肉上榜

    黃宜靜/核稿編輯天冷溫差大,一不小心就著涼受寒,疾病上身?對此,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張文馨表示,除了保持保暖、運動習慣外,少吃寒涼生冷食物、多食辛溫食材外,也建議吃補氣血食物,如菠菜、黑木耳、番茄、桑葚、牛肉及豬肝等,也能提高抵抗力,強壯身體。

  • 2024-12-24 10:57

    寒流來襲! 彰縣2天90人掛急診 7人OHCA

    天寒地凍!彰化縣在短短48小時內有90人因急性心肌梗塞或其他不適送入急診室急救,其中有7人送到醫院前OHCA(無呼吸心跳)命危通報,年紀最輕的是62歲;醫師呼籲,近來溫差過大,保暖很重要,尤其這幾天清晨、晚間氣溫都會明顯降低,民眾應留意家中長輩及幼兒身體狀況,一旦發現有不適,應儘速就醫。

  • 2024-12-22 14:51

    健康網》咖啡越喝越冷! 營養師點「12保暖食物」紅茶上榜

    黃宜靜/核稿編輯天氣冷颼颼,出門狂發抖?營養師高敏敏推薦12種產熱食物,包括:老薑、辣椒、黑胡椒、薑黃、大蒜、韭菜、熱紅茶、黑巧克力(70%以上)、肉桂、紅棗、地瓜及肉類,把冷冰冰的冬天變成春天。不過,也特別提醒,酒精飲品、濃咖啡易使手腳更冰冷,建議少喝。

  • 2024-12-16 10:43

    最冷「三九天」將至! 中醫三九貼治寒症、增免疫

    每年冬至過後到大寒期間連續3個第9天是1年中最冷的時候,中醫稱為「三九天」。此期間人體陽氣始發、皮膚乾燥、毛孔收縮、血液循環不良,傳統中醫認為這時在皮膚敷貼辛散溫熱藥物,例如元胡、白芥子、附子、乾薑、細辛等,藥物滲入體內的效果會較平時好,這種在特定穴位上敷貼、治療寒症的方法,稱為「三九貼」。

  • 2024-11-28 21:46

    健康網》保暖顧好全身5處! 中醫:「這裡」能強化GG

    沈莉馨/核稿編輯全台冷颼颼,要保持身體暖和,其中以「肚臍、頭頸、腰、背和腳底」的保暖最為重要!中醫師王大元於臉書粉專「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發文表示,腰部一旦受寒,除了容易引發氣喘、咳嗽,還可能產生經痛、腰背痠軟等症狀;而保暖肚臍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強化男性生殖功能。

  • 2024-11-27 11:04

    健康網》「冷死人」是真的! 醫教5招過冬、注意3症狀

    葉立斌/核稿編輯中央氣象署預報,預計今(27)日起一連到週六(30日),全台冷空氣壟罩,部分平地恐下探至10度。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冷死人是真的,若突然胸痛、呼吸困難,或感到異常疲倦、頭暈或冒冷汗等徵兆,應速就醫。平常做好穿著、室內溫度保暖,並透過飲食增熱量及免疫力,搭配適度運動,尤其慢性

  • 2024-02-07 14:53

    健康網》春節恐與寒冷共度 醫師7招助你健康過年

    葉立斌/核稿編輯除夕即將到來,中央氣象署預測,受到大陸冷氣團、華南雲雨區影響,小年夜到除夕濕冷;初一到初三轉為乾冷,初四到初五冷氣團減弱,各地明顯回暖。而最冷時間點為除夕到大年初一。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享7個方法,助讀者健康度假。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在寒冷的

  • 2024-02-06 13:21

    老是手腳冷冰冰!醫:老年人與青年人的原因略有不同

    80歲坐輪椅的李伯伯進診間問醫師:「這個腳好冰冷,有時還會麻麻的。」40歲女兒緊接著說:「晚上我的手腳也都是冰的。」 傳統醫學科診間常有患者述說同樣的困擾;然而,手腳冰冷的原因,老年人與青年人略有不同。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楊文杰指出,老年人以血液循環不良、末梢神經病變為主要原因,常與動脈硬

  • 2024-02-04 15:01

    冬天怕賴床、睡眠破碎?醫師教你「貪睡鬧鐘」聰明用

    「貪睡鬧鐘」是好還是不好?不論是傳統鬧鐘或是手機內建功能,幾乎都有內建貪睡鬧鐘。精神科醫師指當鬧鐘在指定時間大響,按了貪睡鍵後可獲得額外休息時間,是不少上班族依賴的工具,加上冬天易賴床,想必不少人使用貪睡鬧鐘,卻又擔心睡眠品質受影響,建議正確使用這功能。

  • 2024-01-23 12:11

    健康網》寒流來襲 內政部教導民眾起床4步

    葉立斌/核稿編輯在天冷的時刻,不僅讓人很難離開溫暖的被窩。對年長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是有生命危險的。內政部用可愛的貓咪,提醒民眾起床時該怎麼做。同時提醒大眾適當賴床,保護自己的健康。受寒流影響,中央氣象署在今(23)日發布低溫特報。氣象署表示,各地皆有攝氏10度以下氣溫發生可能。今日中部以北

  • 2023-01-26 12:48

    健康網》女性比男性更易感到冷! 研究揭4大原因

    明(27日)初六至初八清晨,又有另一波寒流南下,寒流一來,常常女生手腳冰冷得著厚厚毛襪,男生卻只穿個拖鞋?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享國外研究指出,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冷是因為,女性骨架更小,散熱快;產生體熱的肌肉量較少;荷爾蒙影響以及傳導敏感不同,所以多體貼、珍惜你身邊的女人,真的很重要的,她們不告

  • 2022-12-21 17:26

    健康網》甲狀腺功能從亢進變成低下? 一查是橋本氏甲狀腺炎釀禍

    30多歲女性過去曾有在吃藥治療甲狀腺亢進,而近期就算睡滿8小時仍感覺疲倦,再加上時常覺得冷,因此就醫檢查。經抽血檢查,卻變成是甲狀腺功能低下,醫師診斷為橋本氏甲狀腺炎,並建議補充甲狀腺素以及限制飲食中碘的攝取,最後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回到正常值,容易疲勞以及怕冷的狀況也明顯獲得了改善。

  • 2022-01-20 21:13

    健康網》冷風一吹就頭痛? 中醫:這「5體質」容易好發

    近日氣溫驟降,風澤中醫診所副院長郭懿潔指出,門診不少病患主訴除了頭痛,還有伴隨一些頭暈、脖子緊繃僵硬、血壓升高、腹瀉等症狀。然而,以上這些症狀都是身體來不及應付風邪、寒邪導致的病理變化,常遇風邪、痰濕體質、肝鬱氣滯、陰虛燥熱與氣血不足體質者,在寒流來襲、冷熱交替時更易引發頭痛。

  • 2021-01-08 14:13

    冷到「凍未條」抗寒五花八門? 醫:這些NG行為別做

    冷冽寒風讓人好比置身北國,冷到讓人「凍未條」,為了抗寒,不少民眾紛紛展開抗寒大作戰,正統取暖方式還不夠,民眾竟異想天開,用吹風機、喝酒等錯誤方式取暖,醫師提醒,不當抗寒取暖的NG行為,反而想保溫卻反倒失溫,也容易被高溫燙傷、低溫燙傷,適得其反。

  • 2021-01-08 12:22

    寒流防一氧化碳中毒!新北消防局出動辣媽團宣導

    1月7日周四晚間起霸王級冷氣團報到,台灣各地氣溫驟降,低溫將持續至週六,北部氣溫下探至7度,新北市消防局第5救災救護大隊,為加強防範CO中毒,出動辣媽團前往人潮較多的土城捷運站與鶯歌火車站,進行「快閃CO平安宣導員」防範一氧化碳中毒活動,特別提醒民眾洗澡時,務必注意室內通風,小心惡魔級CO隱形殺手在

  • 2021-01-07 15:04

    健康網》嚇!寶寶手腳出現藍紫斑 兒醫:這種情況快就醫

    冬天小嬰兒細嫩的皮膚常出現紫紫花花的大理石斑,讓父母擔心小孩是不是生病了。兒醫表示,新生兒皮膚的大理石狀斑常對稱出現於四肢(尤其下肢)與軀幹,起因於嬰兒皮膚的微血管調控能力不成熟,對於寒冷而出現的生理反應,一般會漸漸消失不需治療。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陳映庄在臉書粉絲專頁「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

  • 2021-01-07 11:42

    健康網》冬季皮膚要保暖 小心寒冷性蕁麻疹會奪命

    氣象局表示,7日起受東北季風加冷空氣影響,有機會達寒流等級。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粉絲專頁「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提醒,要注意低溫,否則可能會因「寒冷性蕁麻疹」過敏性休克,這通常發生在全身皮膚暴露在寒冷中,例如在冰水中的活動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