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濕冷、乾冷差好多! 氣象署解釋體感溫度差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強烈大陸冷氣團持續影響到下週一(13日),許多民眾感覺濕冷、乾冷的體感溫度差別大。中央氣象署說明,除了天氣型態的差別,還有一部份是體感,在低溫時潮濕空氣中的小水滴若附著在皮膚上,可以更快帶走人體體表的熱,因此冷感更強,有時甚至連覆蓋衣服都難以幫助體表蓄熱,覺得有種「寒意會穿透衣服」的感覺。
氣象署說明,許多人冬天有過的經驗,兩次冷空氣南下,預報的低溫明明差不多,感受卻差異很大,這並不是溫度計壞掉了或天氣預報亂報,而是對「乾冷」和「濕冷」的感受有很大的不同。
氣象署說明,進入冬天之後中緯度地區的冷空氣變得活躍,每次冷空氣南下都會伴隨著一股東北季風增強、氣溫下降。有的冷空氣南下影響台灣時大氣中含有的水氣比較豐富,雲、雨也比較明顯,經常在迎風面形成整天陰雨的天氣型態,也就是常在天氣預報上聽到的「濕冷」。
這種情況下,因為全天天空雲量偏多,少了陽光的幫忙,白天溫度不容易回升,因此日夜溫差小,低溫往往持續一整天。有的冷空氣影響台灣時,大氣中含有的水氣稀少,幾乎不下雨,甚至天空晴朗無雲,也就是常在天氣預報上聽到的乾冷。
這種情況下,少了雲層的遮擋,日出之後隨著陽光照射,溫度就會迅速回升,而使得白天冷的感受沒那麼強烈,但是入夜之後氣溫開始下降,若在夜空晴朗的情況下,再加上地表風速微弱,地表有可能會產生明顯的輻射冷卻效應,在局部地區產生非常顯著的低溫,早出晚歸、夜間活動仍會相當有寒意。
氣象署說明,由於白天是大多數人日常活動的主要時間,因此相對於夜晚,白天往往是一般人對氣溫感受最明顯的時段。而乾冷時當日夜溫差大時,低溫往往只在夜間及清晨出現,如果這些時段仍然還在戶外活動,才容易感受到「乾冷的冷」。
氣象署也指出,北部地區由於位處東北季風的迎風面,在冬天時常常濕冷、乾冷反覆交替出現,因此更容易感受到這兩種冷的差異;中南部冬季天氣大致穩定,通常以乾冷的型態居多。
因此在日常的感受上,除了低溫多低,「日夜溫差」也很重要,大家在冬天時,除了關注最低溫的預報之外,也可以多注意最高溫的預報資訊,適時調整穿著。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