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18 14:33

    肺癌三度復發 七旬婦接受微波消融手術保住肺功能

    台南一名70歲陳姓婦人過去曾三度罹患肺腺癌,歷經兩次左肺切除手術後,再度於右肺發現新結節。考量若再開刀恐影響肺功能與生活品質,奇美醫院採用微波消融手術,透過複合手術室精準定位治療,成功保留其肺部結構,術後恢復良好,持續於門診追蹤。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照坤表示,陳女最初因咳嗽半年求診,檢查發現雙

  • 2025-04-18 12:56

    新冠夏季恐再迎來一波升溫 專家示警3族群要小心

    去(2024)年國內新冠疫情最高點落在6月底、7月初,專家示警,今年不排除夏天再有一波疫情可能性,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免疫不全與低下等3大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而目前疾管署已開放這些對象接種第2劑JN.1疫苗,預計6月底之前近80萬人符合資格,呼籲盡快施打。

  • 2025-04-18 05:30

    二尖瓣置換選瓣膜 病因考量比年齡關鍵

    心臟二尖瓣置換手術,過去臨床指引以患者年齡作為主要考量,建議65歲以下選用機械瓣膜,65歲以上選用生物瓣膜,但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發現,不同病因在瓣膜選擇上應有不同策略,是手術成功關鍵。長庚:不同病因應有不同選擇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表示,二尖瓣是左心房與左心室間瓣膜,作用為阻止左心室血液逆

  • 2025-04-17 18:16

    健康網》日本百日咳感染數創新高 嬰兒感染增加

    葉立斌/核稿編輯日本傳出百日咳流行,已連續2周病例數創歷史新高。今(2025)年到4月中,的病例數已超越5千人,超過2024年全年紀錄。同時除了接連傳出嬰兒感染以外,也發現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減弱目前使用的藥物效力。日本現抗藥性 現有藥物療效不佳

  • 2025-04-17 14:16

    5旬男重度心臟衰竭 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救命

    長年吸菸且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50多歲朱先生,今(2025)年年初因胸悶、胸痛及呼吸困難,急性心肌梗塞至急診就醫。當時曾暫時穩定出院,卻在兩週內兩度因急性心衰竭住進加護病房,生命一度垂危,聽從醫師指示,他採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及短效型左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並等待心臟移植,再接受長效型左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

  • 2025-04-17 13:15

    縮短黃金搶救時間 北北桃13家醫院到院前啟動葉克膜

    對於到醫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的病患而言,爭取黃金救援時機可提高存活率。新北市消防局與北北桃13家急救責任醫院合作,推動「院前啟動葉克膜」機制,當救護車抵達現場,救護人員評估患者需要加裝葉克膜輔以治療,立即聯繫醫院提前準備,平均縮短5到10分鐘搶救時間,以台北慈濟醫院為例,約有26.1%OHC

  • 2025-04-17 11:52

    選瓣膜不能只看年齡!長庚:二尖瓣置換「病因」是選擇關鍵

    心臟二尖瓣置換手術,過去臨床指引以患者年齡作為主要考量,建議65歲以下選用機械瓣膜,65歲以上選用生物瓣膜,但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發現,二尖瓣疾病成因多樣且複雜,不同病因在瓣膜選擇上應有不同的策略,是手術成功關鍵。62歲王先生因活動時喘不過氣、雙下肢水腫就醫,診斷為嚴重風濕性二尖瓣狹窄。心臟超音波顯示瓣

  • 2025-04-16 12:25

    提高移植成功率 台大醫院首創心臟無缺血、不停跳移植

    器官移植從取出器官到完成捐贈的過程中,往往面臨器官暫時停止運作、缺血的情況,並因此影響移植後的捐贈器官情況,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首創「台大移動式灌流系統(NTUH OCS)」,讓捐贈心臟從捐贈到完成移植手術期間都能持續跳動、有血液流通,完美保護捐贈心臟。

  • 2025-04-16 10:59

    高膽固醇迷思破解?研究:健康生酮者高LDL未必增心臟風險

    一項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進展》(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dvances)的最新研究,對長期「高膽固醇導致心臟病」的觀念提出挑戰。研究指出,特定代謝健康的族群,即使膽固醇指數極高,其心血管風險未必隨之增加,顛覆了傳統認知。

  • 2025-04-15 17:15

    主動脈瓣膜狹窄置換術 精準全麻加4D心臟超音波降風險

    71歲江先生患有冠心病與心臟瓣膜問題,8年前曾做過冠狀動脈繞道與放支架手術。最近又覺得走路會喘、症狀加劇,就醫檢查仍有冠心病與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併發心衰竭與肺水腫住進加護病房,醫師建議更換人工瓣膜。他到奇美醫院接受部分自費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TAVI)手術,並做全身精準麻醉,僅花50分鐘完成,

  • 2025-04-15 12:56

    健康網》境外PM10襲台 胸腔醫:外出戴口罩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沙塵暴襲台影響持續,環境部今(15)日在空氣品質監測網提醒,戶外空氣品質不佳,金門地區所有族群應減少在戶外活動,西半部、宜蘭地區、馬公、馬祖地區等地之敏感族群,應減少在戶外劇烈活動。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這一波境外移入空氣污染,主要污染物是PM10,而不是PM2

  • 2025-04-15 09:28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首頒「護心獎」 北榮獲團隊獎

    為表彰臨床端在心肌梗塞照護領域的卓越貢獻,台灣心肌梗塞學會(TAMIS)今(2025)年首度設立「護心獎」,分為團隊獎與個人獎兩大類別,13日公開表揚,團隊獎由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肌梗塞團隊獲得,個人獎得主則是雙和醫院個案管理師江婉婷。TAMIS護理委員會主委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教學部醫事副主任郭淑柳

  • 2025-04-14 19:25

    健康網》本土女星自揭肺纖維化 醫籲自體免疫患者做「這檢查」救命

    羅碧/核稿編輯56歲本土女星馬妞去年曾公開分享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多種自體免疫疾病,嚴重影響其生活與工作,並自揭檢查後才發現肺部已纖維化;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是併發肺纖維化的高風險族群。倘若急性惡化導致肺功能急遽下降,恐有致命風險,也是自體免疫族

  • 2025-04-14 15:09

    冠狀動脈嚴重鈣化 氣球震波碎石打通血管

    78歲林姓老翁長期洗腎,近月反覆出現胸悶、胸痛,做心導管檢查發現左前降支血管有重度鈣化阻塞,先後嘗試高壓氣球、刀片氣球與鑽石旋磨術都無法擴張血管,最終由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政翰評估後,患者自費使用冠狀動脈氣球震波碎石術處置,手術不到1小時順利完成,術後血流恢復正常,隔天就出院返家。

  • 2025-04-14 14:10

    吃出肺癌? 研究驚揭飲食與「肺腺癌」意外關聯

    提到肺癌,多數人聯想到的是吸菸或空污等危險因子,但最新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與體內儲存的糖分子「肝醣」(glycogen)可能影響肺癌風險,為預防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據《ScienceAlert》報導,研究團隊分析人類肺部組織樣本,發現「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中肝醣

  • 2025-04-14 13:06

    分析20年百萬筆病例! 國衛院找到「中風」氣溫警戒值

    忽冷忽熱增加中風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分析20年、超過110萬例中風病例發現,日最高氣溫大於35度,或是2日內氣溫驟升6至9度、16度以上,缺血性中風風險上升超過2倍;日最低氣溫小於16度,或是2日內氣溫驟降14度以上,則是出血性中風風險上升超過2倍。

  • 2025-04-14 11:17

    郁方公公半夜呼吸困難驟逝 醫曝5常見原因 小心這些症狀

    相關新聞請見郁方公公土耳其旅遊 半夜呼吸困難驟逝黃宜靜/核稿編輯資深藝人郁方今(14)日上午哀痛在臉書發文說,公公在土耳其旅遊時,半夜突感到呼吸不過來,心臟有點不舒服,之後便再也沒有醒過來。三軍總醫院衛教資料說明,呼吸困難由多種疾病引起,可分為肺因性、心因性、代謝性、血因性及神經精神性類型,應注意臨

  • 2025-04-14 08:31

    健康網》孩子染RSV怎麼吃?「稀飯加油」緩解喘吁吁

    沈莉馨/核稿編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嬰幼兒威脅最為明顯。營養師李婉萍指出,預防RSV病毒首重戴口罩、勤洗手、少接觸。飲食上,則可多吃高維生素C水果如芭樂、維生素A食物如紅蘿蔔、不要只給孩子吃粥,吃稀飯加苦茶油、肉汁拌飯,加點油脂能減緩孩子喘的

  • 2025-04-13 19:55

    健康網》人會斷崖式老化? 研究揭「3關鍵年齡」感受明顯

    沈莉馨/核稿編輯老化是自然的人體反應,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開始在網路上分享自己感受到老化的經驗。有些人認為35歲之後腦力、體力、還有皮膚狀況都不如以往;也有人說自己是「斷崖式老化」。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引述國外研究指出,人體的老化過程其實較像是走樓梯的漸進式反應,而非溜滑梯的斷崖式現象,尤其在3

  • 2025-04-13 12:11

    肥胖助長乳癌轉移 研究揭「高脂飲食」驚人影響

    肥胖不僅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還可能加速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最新研究發現,高脂飲食讓癌細胞利用血小板作為保護盾,躲避免疫系統攻擊,同時改變肺部環境,為轉移鋪路。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