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6 19:33
健康網》遠離尼古丁依賴 戒菸「助攻」心血管健康與生活品質
吸菸,曾被許多人視為紓壓、社交或習慣性的日常行為,然而它對健康造成的傷害,早已在無數醫學研究中獲得明確證實。從肺癌、心臟病到肺阻塞(COPD),香菸中的尼古丁與數百種有害物質正悄悄侵蝕著吸菸者的身體與生命。相對地,戒菸不僅是遠離疾病的開始,更是邁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
2025-05-13 15:11
健康網》站起頭暈非小事! 「姿勢性高血壓」恐增87%死亡風險
羅碧/核稿編輯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就感到一陣頭暈、眼花?多數人會直覺聯想到「低血壓」,但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指出,其實也可能是另一種較少被注意的「姿勢性高血壓」問題。有研究發現,若出現姿勢性高血壓,其死亡風險比沒有此現象的人高出87%。
-
2025-05-12 21:32
健康網》中風後怕跌倒? 醫曝3穴位穩步力、抗頭暈
羅碧/核稿編輯中風後,若不注意,恐怕會發生跌倒等意外事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建議,中風患者可以適當刺激照海穴、耳門穴和梁丘穴3穴位,或是做「扶牆單腳站立訓練」等簡單的平衡促進運動,強化平衡感,抗頭暈、預防跌倒。林舜穀最近在國際期刊《Heliyon》發表以全國資料庫追蹤逾6年
-
2025-05-12 05:30
9旬老農嘴斜疑中風 老伴機警判斷送醫救命
92歲老先生一向身體硬朗,平時還會去田裡務農,日常生活也都能自理,但是有一天晚上準備睡覺時,老伴發現他有些怪異,怎麼問都不會回答,嘴角還有點歪斜,整個人無力地靠著床緣,於是馬上通知其他家屬,並撥打119迅速在中風發作1小時送達急診。急診醫師診視後,高度懷疑老爺爺是「中風」,症狀符合中風3大警訊:臉歪
-
2025-05-07 21:48
健康網》「打呼」是健康警訊! 中醫揭露4大主因
羅碧/核稿編輯許多人出門過夜、陪病或參加露營活動時,最怕遇到的不是蚊子,而是「打呼如雷」的室友。一夜無眠的經驗,不只讓人身心俱疲,也可能是身體健康拉警報的徵兆。翰醫堂中醫診所醫師於臉書專頁提醒,打呼其實可能是身體缺氧的表現,常見原因包含肌肉鬆弛、肥胖問題、鼻塞或過敏、結構異常,絕不能輕忽。
-
2025-05-06 17:01
健康網》預防失智有撇步 研究:規律運動是護腦關鍵
紀麗君/核稿編輯守護腦健康,從生活改變開始。最新研究指出,日常生活習慣與中風、失智症及老年憂鬱密切相關。只要透過改善生活型態,搭配規律運動,有望預防或延緩高達6成的中風病例,並降低失智與憂鬱的風險。佳齡生活健康中心醫療長劉興政在官網指出,最近發表於《神經科、神經外科與精神科期刊》(Journal o
-
2025-05-01 05:30
手麻、肩頸痠痛 健康警訊勿輕忽
手麻、肩頸痠痛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但這些症狀可能是短暫的疲勞,也可能是更嚴重的健康警訊。日前1名50歲男病患因右手部出現麻木與無力的情形,擔心是否為中風的徵兆,前來就醫。原來他前一陣子搬家、搬重物,加上職業是工程師,這種情況可能是過度使用特定肌群,肌肉緊繃肌腱緊張,擠壓神經的空間導致人體感覺無法正常
-
2025-04-29 18:24
健康網》45歲前還來得及! 生命8要素決定未來心血管健康
沈莉馨/核稿編輯與其等到老了再來養生、補充營養保健食品,不如從年輕的時候,就在日常生活中打好基礎,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在臉書專頁「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發文分享,美國一項長達35年的大型追蹤研究發現,只要18-45歲這段時間,所累積的健康分數越高,到了中年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肌梗
-
2025-04-28 12:41
中山大學首創氧化壓力偵測技術 望緩解阿茲海默症病程
阿茲海默症、中風及漸凍人病程減緩有望!國立中山大學生技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孫羽佑與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跨國合作,將原本用於治療漸凍人的藥物,開發為非侵入式探測顯影技術,可偵測大腦中氧化壓力的變化與分布,在腦中風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發展初期及早觀察、發現異狀並介入治療,因而提高治癒率。
-
2025-04-24 00:04
婦吃飯噎到竟變急性腦中風 開刀取出血栓救回一命
桃園市61歲婦人用餐噎到,頭暈、嘔吐,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急診後,婦人意識模糊甚至昏迷,醫師做電腦斷層發現腦部血栓,診斷為罕見的急性腦中風,情況危急,經緊急取栓手術後,取出4毫米的血栓,成功救回婦人1命,目前復健中。聯新國際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景益說,這名患者屬少見的基底動脈阻塞相關後循環急性腦中風,取栓
-
2025-04-23 05:30
嚴重失智患者「最後一哩路」 「安寧緩和醫療」助平安善終
80歲的邱媽媽這半年來為了照顧84歲的邱先生,長期處於焦慮、失眠、憂鬱,整天頭暈而不安的狀態中。邱媽媽說:「我的先生前年中風後,不僅右側肢體乏力,還經常妄想,漸漸地也無法溝通,需要人餵食,我們送到安養機構後,因他不時發燒、感染,需被送到急診就醫,反覆發生多次後,只能送回家臥床,由家人及小孩輪流照顧,
-
2025-04-20 13:58
健康網》長輩便秘別輕忽! 醫:中風與失智風險都增高
黃宜靜/核稿編輯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也退化,因此長輩便秘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典威診所醫師陳志典發文彙整多項研究指出,長者長期便秘可不能輕忽!恐提高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甚至讓失智風險高出1.5倍。建議讓銀髮族規律補水、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多運動,若長期未改善,則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
2025-04-19 17:14
健康網》皮蛇與8疾病、癌症有關 研究:打疫苗降失智中風風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除了明顯的皮膚症狀(單側帶狀紅疹→水泡→結痂→潰瘍)與疼痛外(急性疼痛→疱疹後神經痛),其實與許多慢性疾病相關,如失智症、心血管事件、神經併發症、眼科問題、自體免疫疾病、癌症、慢性腎臟病、抑鬱症,不過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烏惟新指出,目前已有研究顯示,透過施打疫苗
-
2025-04-17 14:42
健康網》廖峻3度中風 健保署教症狀、保命自救步驟一次看
相關新聞請見健康網》廖峻驚傳3度中風 國健署談如何預防葉立斌/核稿編輯72歲資深藝人廖峻自2018年二度中風後,減少出現在螢光幕前。日前與藝人惟毅合作,共同創立新YT平台「歐吉尚」,積極參與外景拍攝,不料,今(17)日傳出廖峻3度中風消息,經紀人也證實此事,希望大家幫廖爸集氣。
-
2025-04-17 13:11
逆轉中風危機!專家教聰明「換食」:少鹽多鉀是關鍵
少鹽、避開超加工食品,多攝取高鉀高纖蔬果、堅果及健康脂肪,是降低中風風險的關鍵飲食策略。專家指出,逐步調整飲食有助控制血壓、膽固醇及發炎反應等中風相關因子。飲食習慣深植健康,其影響反映在血壓、膽固醇、血糖等關鍵指標上,這些指標不僅關乎心臟病,更是中風風險的主要決定因素。無論是腦血管阻塞或破裂,中風都
-
2025-04-14 13:06
分析20年百萬筆病例! 國衛院找到「中風」氣溫警戒值
忽冷忽熱增加中風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分析20年、超過110萬例中風病例發現,日最高氣溫大於35度,或是2日內氣溫驟升6至9度、16度以上,缺血性中風風險上升超過2倍;日最低氣溫小於16度,或是2日內氣溫驟降14度以上,則是出血性中風風險上升超過2倍。
-
2025-04-14 05:30
頸動脈支架術後 家屬陪伴加速康復
1名60歲女性因長期高血壓與動脈硬化,反覆出現頭暈、記憶力衰退及左側肢體無力等症狀。經檢查發現右側頸動脈狹窄達7成,為避免缺血性中風,接受頸動脈支架置放術後,轉入加護病房觀察。此手術雖屬微創,術後仍要嚴密監控生命徵象。加護病房提供即時監測設備,隨時掌握患者心跳、血壓、血氧濃度,確保病情穩定。術後患者
-
2025-04-09 12:10
6旬翁中風復健仍肢體無力 自費靜脈雷射助恢復
65歲陳先生5年前中風送醫,安排緊急開顱手術,術後雖積極復健,仍持續受左側肢體無力與慢性頭痛困擾。就醫後醫師建議接受自費的靜脈雷射治療,不僅頭痛緩解,左側肌力也明顯提升。醫師表示,靜脈雷射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修復與功能恢復,提升中風後的生活品質。
-
2025-03-30 05:30
頸動脈狹窄 天氣驟變易中風
近日天氣變化大,1名年約50歲的男子,在無重大疾病史的情況下突然發生中風。他平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無抽菸或飲酒,然而某天在家中休息時,突然感到右側脖子疼痛,隨後出現頭暈、視力模糊等症狀,並且出現語言不清和左側肢體無力。幸運的是,家人及時將其送醫,並接受治療。
-
2025-03-20 13:42
8旬嬤大動脈阻塞中風 意識不清!取栓術救回
85歲的蕭姓阿嬤腦內大動脈阻塞,造成眼歪嘴斜、意識不清,家人急送彰化醫院,注射血栓溶解劑,再由台大雲林分院支援的醫師蕭又仁進行腦動脈內取栓術(EVT),兩院團隊合力救回病危的阿嬤。蕭阿嬤日前欲午休時突然眼歪嘴斜、全身發抖,想要說話卻聲音薄弱模糊,兒子發現,立即叫救護車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