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6 18:29
健康網》疫情後大腦退化 沒染疫也會!研究:男性比女性快
葉立斌/核稿編輯雖然現在離「大疫年」2020年已經很久了,新冠疫情這個「黑天鵝」改變很多事,特別在人們的身心健康上。在疫情後不少人討論長新冠帶來的「腦霧」,好像頭腦被某種東西掐住了;或是時不時地焦慮、憂鬱。實際上不僅是曾經感染新冠的康復者會有這狀況,就連沒感染過的健康者也會!
-
2025-07-26 13:22
健康網》失智年輕化 早預防!醫:「薑黃」防腦生鏽
葉立斌/核稿編輯失智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發生年齡愈來愈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若想預防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只要選對食物,即可改善。有部分研究指出,薑黃具有神經保護潛力,能夠對抗大腦裡的發炎反應與自由基破壞,甚至減緩阿茲海默與帕金森的退化進程。
-
2025-07-26 13:12
被1公分章魚腳噎住險送命!專家:長者嗆咳風險是兒童7倍
一名長者日前吃章魚燒時突然臉色發白、倒地不起,家人驚慌將他送醫,醫師竟從他的氣管中夾出3顆長達1公分的章魚腳,驚險救回一命,新竹台大分院營養室主任鄭千惠說,這個真實案例也顯示高齡進食的潛藏危機。國家衛生研究院今(26日)舉辦「2025長者生活指南 食醫住行面面俱到」科普論壇,聚焦高齡者在食、醫、住、
-
2025-07-26 10:53
健康網》眼睛也要防曬 醫:紫外線致白內障等4疾病
葉立斌/核稿編輯不只有皮膚要預防紫外線,眼睛也需要防曬!高雄五福諾貝爾眼科診所院長粘靖旻指出,紫外線可能導致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紫外線角膜炎、眼翳,眼睛防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戴太陽眼鏡、帽子或遮陽帽,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紫外線最強在外活動,減少紫外線直接照射,保護視力健康。
-
2025-07-25 18:42
健康網》冷泡茶3好處勝熱茶 營養師:還能降低癌症風險
羅碧/核稿編輯夏日消暑來杯冷泡茶清爽又解渴,更具有比熱茶更溫和的特性。好食課營養師林世航於臉書專頁及網頁發文解釋,由於冷泡的萃取率較低,咖啡因含量相對減少;此外,相較熱飲易傷食道、增加口腔癌與喉癌風險,冷泡茶溫度低、溫和不刺激,是更健康的選擇。雖然冷泡方式的營養萃取效率不如熱泡,但若先以熱水沖泡再冷
-
2025-07-25 17:56
健康網》「螺旋藻」護眼、排毒、改善疲勞 營養師列6益處
葉立斌/核稿編輯大家可能聽過「藻類超級食物」,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螺旋藻。營養師王證瑋於臉書專頁「營養小當家_阿罐營養師」發文分享螺旋藻6大營養好處:補充植物性優質蛋白、幫助抗氧化與排毒、改善疲勞與缺鐵狀況、維持能量與穩定神經系統、保護眼睛與皮膚健康及增強防禦力。
-
2025-07-25 15:12
化療痛苦、社會異樣眼光更痛 臉部平權盼打破外貌歧視
「化療過程痛苦,但社會異樣眼光讓頭頸部癌友更痛苦!」49蔡先生從國中開始吃檳榔、抽菸,因工作而作息不正常,6、7年前左臉頰突然長出1個腫塊,就醫後切片檢查確診為口腔癌第4期,手術及同步電、化療後,左臉顏面改變,一度讓他害怕外界異樣眼光,不敢走出來,在家人、朋友、奇美醫院醫療團隊與陽光基金陪伴下,他今
-
2025-07-25 14:58
健康網》普拿疼吃太多恐致命!藥師警告:這3類人要少吃
葉立斌/核稿編輯小心普拿疼吃太多,可能致命!民眾經常使用普拿疼緩解頭痛、肌肉痛、牙痛等,必須注意使用的劑量。藥師洪正憲指出,普拿疼是一種解熱鎮痛藥,它並不能改善疼痛的根源,只是暫時緩解症狀。成人每日最大劑量不應超過4克,也就是1天只能吃8顆,有肝臟問題、營養不良及酗酒問題的人,每日劑量應更低。
-
2025-07-25 13:30
健康網》雨季自帶濾鏡? 5大眼睛不適逾1週快就醫
葉立斌/核稿編輯每到雨季總覺得世界帶有一種「朦朧美」?小心,這不是自帶濾淨,是眼睛出狀況!高雄五福諾貝爾眼科診所院長粘靖旻提醒,如果眼睛乾澀與異物感、溫差大與視力霧化、眼睛發紅與充血、流淚與分泌物增加、眼部搔癢與過敏反應,上述症狀持續超過一週,或出現嚴重疼痛、視力下降,請立即就醫。
-
2025-07-25 13:28
科學家發現2種藥物 可逆轉小鼠阿茲海默症腦損傷
葉立斌/核稿編輯為了戰勝阿茲海默症,美國研究人員正研究能治療該疾病的現有藥物,一項新研究已確定將來曲唑(letrozole,用於治療乳癌)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用於治療結腸癌和肺癌)列為候選藥物。根據《Science Alert》報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和格拉德斯通(Glad
-
2025-07-25 11:01
健康網》青光眼眼壓失控 醫:植入微型導管穩住了
李惠芬/核稿編輯眼壓一直高,門診時哀哀叫!亞東醫院眼科部醫師朱怡靜指出,青光眼最大的挑戰在於早期幾乎沒有症狀,一旦視神經受損就是不可逆,其治療的關鍵在於及早發現、規律追蹤。長期使用多種眼藥水,眼壓控制不理想且仍持續出現視野缺損。經朱怡靜評估後,先接受「選擇性雷射小樑成形術(Selective Las
-
2025-07-24 20:28
健康網》聲音沙啞、常嗆咳? 「聲帶閉合不全」需警覺
羅碧/核稿編輯聲音沙啞超過3個月?喝水或吃東西常嗆到?小心可能是聲帶閉合不全!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指出, 聲帶閉合不全是常見的嗓音問題,但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以及適合進行聲帶閉合不全手術與該如何正確評估,因此提醒5大症狀恐需考慮手術治療。
-
2025-07-24 16:17
夏天也要注意心肌梗塞 醫提醒出現4症狀快就醫
心肌梗塞不是冬天才會發生,雲林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醫師丁革新表示,夏天高溫、室內吹冷氣與戶外溫差過大,加上流汗多水份補充不足,都可能增加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風險,尤其有三高等慢性疾病的高危險群更要注意,出現胸悶、胸痛、呼吸急促或冒冷汗等4項症狀,一定要立即就醫。
-
2025-07-24 15:32
健康網》網紅滴妹自曝過敏驚魂 醫建議3招自保
紀麗君/核稿編輯百萬YouTuber滴妹自曝旅遊過敏驚魂!日前在夏威夷旅遊就在騎馬後突然全身發癢,甚至氣喘到幾乎無法呼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子閔說明,就滴妹情況而言,她對馬過敏也可能對貓過敏,由於找過敏來源非常複雜,不單只靠抽血,還必須從個人的生活細節抽絲剝繭判斷,再加上過敏原
-
2025-07-23 18:10
健康網》長輩吞嚥有困難? 營養師授食材挑選、烹煮全攻略
葉立斌/核稿編輯長輩們因牙口差,不僅享受美食受限,甚至飲食過程中也充滿危機。好食課營養師Anna李宜樺表示,長輩們若吃飯越吃越久、常嗆到或咳不停,可能就是吞嚥困難的警訊。此時應避免吃過於鬆散、黏性高、小而圓的食物;另,五穀雜糧可先浸泡後再烹煮,蔬菜盡量挑選瓜類或將菜梗去除,肉類除應先去除筋膜、骨頭與
-
2025-07-23 14:45
健康網》赴韓醫美風險高 醫示警:這些部位一打錯恐爛臉失明
羅碧/核稿編輯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2024年台灣赴韓旅遊人次達142.9萬人次,其中以20至39歲的年輕族群為主。他們傾向將旅遊與醫美結合,卻忽略了醫美是醫療,而不是商品,淨妍醫美診所醫師李家騏提醒,微整雖看似小型療程,實則對醫師技術要求極高,尤其臉部某些部位更是「高風險區」,施作不當可能導致導致
-
2025-07-23 12:03
體驗正子檢查照出甲狀腺癌 醫師自身經歷籲早期篩檢
天主教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正子造影中心主任門朝陽醫師於15年前體驗醫院新進正子造影掃瞄儀,意外發現罹患甲狀腺癌,隨即接受治療追蹤,這個只是「順便檢查看看」的舉動,救了他一命,現今仍然健康,工作與生活一如往常;他以自身經歷,呼籲民眾正視癌症,盼望更多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2025-07-23 10:36
健康網》夏日戲水當心眼疾纏身 醫曝隱眼族「看不見的風險」
羅碧/核稿編輯炎炎夏日不少人會去海邊戲水或是到泳池游泳清涼一下,但台南澄清眼科院長林昕穎提醒,夏天是細菌滋生旺季,若眼睛接觸到水中細菌或不乾淨的水源,易導致角膜發炎、乾眼症與結膜炎等問題,尤其配戴隱形眼鏡下水,隱形眼鏡具吸附性,更易讓水中微生物及細菌依附在鏡片上,增加罹患眼疾的風險。
-
2025-07-22 17:20
健康網》丹娜絲後 類鼻疽釀2死!疾管署談預防
葉立斌/核稿編輯中颱丹娜絲對台影響減少,然颱風造成多次積水與淹水。疾管署今日公布全國新增6起類鼻疽確診個案,其中2人因此死亡。疾管署表示,污水與環境積水可能孳生病媒蚊,引發類鼻疽等疾病。疾管署衛教資料說明,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於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
-
2025-07-22 15:54
高雄風災後類鼻疽新增6例 2例不幸死亡
高市衛生局今(22)日宣布丹娜絲颱風過後,新增了6例類鼻疽確診個案,其中2例因肺炎及自身慢性疾病不幸過世,死亡個案中有1人有污水接觸史,全市截至昨(21)日共計有24例類鼻疽通報確診。衛生局指出,丹娜絲風災後7月7日迄今,高市新增6例,分布於楠梓區2例、鳳山區2例、左營區2例,年齡介於52至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