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16 05:30

    嬰腸病毒重症 兒科團隊搶命

    張小姐在懷孕36週又4天時發燒,隔天在台北慈濟醫院剖腹產下男寶寶「安安」,男嬰的狀況原本良好,第4天卻發生2次唇色發紺,兒科醫護團隊檢查後排除先天性心臟病,抽血發現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下,肝功能也異常,檢查確診為新生兒「伊科11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給予免疫球蛋白和支持性療法,1週後平安出院。

  • 2025-04-15 16:03

    腸病毒潛在威脅仍存在 苗縣2至3月有635人次就醫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整體腸病毒疫情處於低點,但今(2025)年2月至3月間,全國嬰幼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已累計4例,為近五年同期新高。苗栗縣尚未出現腸病毒重症個案,但2至3月輕症就醫有635人次;且近四週監測結果則顯示,腸病毒流行型別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伊科病毒11型與克

  • 2025-04-15 10:12

    減重新選擇 醫:「4:3斷食法」比每日限制更具優勢

    減肥方式百百種,每種方法的效果各異。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表示,根據一項新研究,發現每週三天的「4:3間歇性斷食」比傳統每日熱量限制更有效,不僅減重效果較好,還能改善心臟代謝健康,且更容易堅持。陳威龍近(10)日在臉書粉絲專頁「陳威龍醫師|從急診到減重,走過慢病的體能大叔」分享2025年4月1日

  • 2025-04-15 05:30

    車禍撞傷肚子 意外發現肝癌

    77歲的張女士因騎機車發生車禍,肚子撞傷,檢查時竟意外發現有5公分大的肝腫瘤,經治療10個月後,戰勝肝癌,她意外發現肝癌,得以及早治療,人生轉向「彩色」。及早治療 戰勝病魔張女士去年6月時騎機車和汽車擦撞,她被送到急診時,因肚子痛被安排做電腦斷層,發現其肝臟有1個5公分大的腫瘤(圖1),並未向外擴散

  • 2025-04-14 18:31

    健康網》「炸馬桶特調」爆紅! 中醫點名4類人別嘗試

    黃宜靜/核稿編輯號稱能快速促進排便的「炸馬桶特調」在社群媒體間迅速竄紅,成為飽受便秘困擾者眼中的救星,以「添加膳食纖維的綠茶搭配優酪乳」最風行。對此,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陳櫂瑔透過臉書提醒,脾胃虛寒、氣虛型便秘者、年長體弱者與孕婦、對乳製品或綠茶過敏者,則皆應避免飲用;民眾需依體質選擇,勿盲目跟風。

  • 2025-04-14 15:58

    常喊腹痛、嘔吐想逃學? 一查罹患上腸系膜動脈症候群

    14歲謝姓少年,從7歲開始就出現腸胃不適症狀,如腹痛、腹瀉、便秘等,媽媽帶著他四處求醫皆未改善,去年開始出現持續性噁心、嘔吐狀況,使體重明顯下降,再次就醫,確診罹患上腸系膜動脈症候群,還出現出血性胃炎及輕度迴腸炎合併局部結節性增生。經醫師建議,自費使用達文西進行十二指腸空腸繞道吻合手術,少年住院7天

  • 2025-04-14 10:43

    上班族三餐外食長瘜肉 醫:定期篩檢遠離大腸癌

    46歲張姓男子是1名上班族,因三餐幾乎外食,用餐時間也不固定,經親友建議近日至醫院進行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長了早期的瘜肉,經切處恢復狀況良好,醫師提醒,大多數大腸癌從良性瘜肉轉化成惡性,定期接受癌症篩檢,能及早揪出大腸瘜肉與潛在危機。

  • 2025-04-14 05:30

    中醫打通「任脈」 改善腸躁症拉不停

    38歲陳小姐常常反覆腹痛,時不時就想拉肚子,原來是腸躁症作祟;這樣的症狀經常讓她上班遲到,又在社交聚會場合上不斷跑廁所,導致社交孤立,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腸躁症是很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影響腸道,可能引起腹痛、腹脹、脹氣和排便不規律等症狀,所謂的排便不規律就包括腹瀉、便秘或兩者兼有。每年的4月1

  • 2025-04-13 19:39

    大便灰白、尿色變深別輕忽! 醫:當心「無痛性黃疸」癌症前兆

    臉色發黃卻不會痛?當心可能不是小毛病,而是致命警訊!肝膽腸胃科林相宏醫師提醒,臨床最讓他擔心的不是病人肚子痛、黃疸,而是「無痛性黃疸」。他強調,這類病人往往沒有明顯不適,卻可能隱藏著胰臟癌等嚴重病變,千萬不可輕忽。林相宏近(9)日在臉書「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發文分享一名60歲女性病患

  • 2025-04-13 17:38

    健康網》不只吃太油! 醫點名「脂肪肝」5大元凶

    黃宜靜/核稿編輯生活壓力大,許多人習慣透過攝取高糖、高油等食物,獲得心靈滿足,小心害「脂肪肝」上門。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提醒,脂肪肝無症狀,卻影響肝臟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必須了解危險因子,如愛吃精緻碳水化合物、高脂食物、愛喝酒,或是本身有胰島素阻抗、內臟脂肪過多、運動不足,甚至是服用

  • 2025-04-13 07:32

    健康網》養出腸道好菌叢! 營養師揭「5要5不」健康不失衡

    葉立斌/核稿編輯腸道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維持腸道健康也能讓身體機能強健。營養師彭逸珊表示,腸道健康與免疫、大腦健康有關,若腸道菌叢失衡,可能導致免疫力低下等,甚至影響情緒。想要打造健康腸道,建議做到適當食用發酵食物、補充足夠益生質、充足睡眠、規律運動與正常排便等5個好習慣;此外,也要避免高糖、高

  • 2025-04-13 05:30

    清除國病 B、C肝篩檢擬放寬至40歲 國健署:逾百萬人受惠

    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目標,要在2030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雖然台灣不是會員國,但仍積極與國際接軌,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昨透露,國健署正研擬將現行45至70歲的B、C型肝炎篩檢對象,提前至40歲,預計投入約3億元、超過100萬人受惠,力拚今年7月上路。

  • 2025-04-12 18:10

    健康網》大蒜1吃法抗菌更護腸 醫:不會連益生菌通殺

    葉立斌/核稿編輯每次料理切開一瓣大蒜,刺鼻到令人想打噴嚏?遺傳優生科醫師張家銘指出,這代表著大蒜素(Allicin)被釋出,能對抗腸道壞菌如幽門螺旋桿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動物實驗也證明,大蒜具改善消化、抗癌與促進免疫等好處;最推薦將蒜頭切碎,靜置10分鐘後再生吃,或拌進微溫的料理中,這樣才能吃到最

  • 2025-04-12 17:41

    健康網》孩子肚子鼓鼓的不一定是脹氣 醫1招判斷:腹痛、嘔吐需就醫

    葉立斌/核稿編輯「醫師,我的小孩吃完飯肚子都變好大,敲起來像打鼓,是不是脹氣?」愛群兒童成長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如瑩表示,並非所有「肚子大」的情況都是脹氣,若想判斷孩子是否真的腹脹,建議讓孩子平躺觀察。若平躺後肚子仍然隆起,且高過肋骨的平面,才是真正的腹脹。若孩子肚子長時間鼓脹不退,或伴隨明顯腹痛、

  • 2025-04-12 17:03

    健康網》白菜好處多! 學者:高纖低熱量又能降血壓

    葉立斌/核稿編輯白菜滷是許多人喜歡的菜餚,熱熱來一碗,配飯超對味!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白菜口感清甜,也是營養成分豐、高纖低熱量的蔬菜。另,白菜還可降血壓,其中一項原因可能與它含鉀有關。鉀是能調節血壓的礦物質,有助減輕鈉對血壓的不良影響,因含鉀,對腎臟疾病者較不宜。此外,白菜中硫化物和芥子油,也可能具

  • 2025-04-12 07:31

    健康網》高麗菜防便秘、穩糖又防癌! 醫點名2類人別生食

    葉立斌/核稿編輯甘藍(高麗菜)是台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蔬菜,不論是炒菜、加入火鍋中,都超百搭!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表示,高麗菜富含營養,可防便秘、穩血糖,又對預防乳癌、消化道癌症有潛在好處,可謂好處多多。建議烹調時,以清炒、涼拌或蒸煮方式烹調,避免過度加熱以保留營養,至於腸胃敏感或甲狀腺功能低下

  • 2025-04-11 06:30

    健康網》胃不舒服? 營養師推6養胃食物 木瓜、高麗菜入列

    沈莉馨/核稿編輯脹氣、胃堵堵都是身體給的訊號,別再不知不覺讓胃受傷!營養師彭逸珊提醒,不管是脹氣、消化不良還是胃食道逆流,其實很大原因是長期飲食、生活習慣不良造成的,建議可吃高麗菜、木瓜、白蘿蔔、南瓜、秋葵及木耳等6種溫和養胃食物,減少胃部刺激,讓胃好好休息。

  • 2025-04-11 05:30

    吞一顆膠囊 揪出折磨一年腹痛元凶

    1名35歲的男性業務員,過去1年飽受腹痛、腹瀉、腹脹所苦,食慾不振導致體重直直落,嚴重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多次就診查不出病因,直到轉診至馬偕紀念醫院後,靠著膠囊內視鏡,揪出腹痛元凶「克隆氏症」。「這類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從口腔到肛門任何一處都可能發生!」馬偕醫院消化科系胃腸科主任章振旺指出,克隆氏症

  • 2025-04-11 05:30

    孝兒肝太小 2階段移植救癌父

    屏東57歲劉先生被診斷出肝癌,部分肝臟經手術切除,但肝癌仍反覆復發,兒子表達捐贈意願,但評估兒子的左側肝臟體過小,為搶救延續劉先生的生命,高雄長庚團隊完成兩階段活體肝臟移植(LD-RAPID),成為台灣肝臟體積過小的捐贈者捐肝救家人的新曙光。

  • 2025-04-10 13:04

    解謎致命腹瀉!EPEC大腸桿菌毒素傷腸機制 新標靶療法曙光

    澳洲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科學家揭開致瀉性大腸桿菌 (EPEC) 毒素EspC之謎。研究首次解析其3D結構,闡明其如「分子剪刀」般破壞腸道細胞機制,為開發抗嚴重腹瀉的新型標靶療法帶來曙光。此成果發表於《腸道微生物》(Gut Microb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