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健康網》吃飯順序藏玄機!學者推第一口吃蛋白質:穩血糖、增飽足感

2025/07/25 17:35

學者指出,蛋白質進入口腔的那一刻,會透過味蕾與神經,向大腦傳遞「營養來了」的訊號,啟動代謝與飽足感機制。這樣不僅有助穩定血糖,也較不容易暴食,讓飲食變得更安心、更健康。(圖取自freepik)

學者指出,蛋白質進入口腔的那一刻,會透過味蕾與神經,向大腦傳遞「營養來了」的訊號,啟動代謝與飽足感機制。這樣不僅有助穩定血糖,也較不容易暴食,讓飲食變得更安心、更健康。(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吃飯順序不只是習慣問題,更可能關係到代謝與飽足感!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粉專分享,自己多年實踐「先吃蛋白質」的小習慣,他指出,蛋白質進入口腔的那一刻,會透過味蕾與神經,向大腦傳遞「營養來了」的訊號,啟動代謝與飽足感機制。這樣不僅有助穩定血糖,也較不容易暴食,讓飲食變得更安心、更健康。

洪泰雄提到,吃飯,先讓「蛋白質」進到嘴巴裡,其他的後面再說。不是為了教條式的「一定要照順序吃」,而是希望讓口腔先認識一下今天吃了什麼。蛋白質進到嘴巴的那一刻,會經由舌頭、味蕾、腦神經,把訊號送到下視丘與腦下垂體,就像是先敲個門、讓身體準備開始啟動代謝與飽足感機制。

洪泰雄說明,這一小口,意義很大。它讓身體知道:「今天有吃到營養、你可以安心了。」這樣後面吃菜、吃一點澱粉或水果,不但不容易暴食,血糖也穩穩地上升,整個人比較不會飄飄的。先吃幾口蛋白質(像豆腐、魚、雞肉),再慢慢吃菜、主食,最後才吃水果但其實,只要前面那口蛋白質有先吃,就不需太拘泥後面順序了,吃得開心才重要!

洪泰雄補充,蛋白質不只建構身體組織,它還會刺激「GLP-1」這種讓你產生飽足感的腸道荷爾蒙。也會讓你吃得比較剛剛好,不容易暴衝。吃飯吃的不是順序,是節奏。讓身體先有安全感,再慢慢吃,是最溫柔的對待自己。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