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1-18 21:49

    健康網》饗饗驗出仙人掌桿菌 醫:無色無味特愛「1類食物」

    劉力仁/核稿編輯知名吃到飽餐廳「饗饗」爆出集體食物中毒案,環境檢驗結果驗出員工手部有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醫師張家銘指出,仙人掌桿菌偏愛高澱粉質食品,像是米飯、炒麵或馬鈴薯。如果煮好的飯菜在室溫放置超過2小時,細菌便可能大量繁殖,甚至產生毒素,而且被污染的食物從外觀到未到都與

  • 2025-01-17 18:05

    健康網》多吃蔬果仍便秘是缺少「它」 營養師授3招聰明吃

    葉立斌/核稿編輯您是否每天都有喝水、吃蔬菜水果,也有做運動,排便卻還是不順暢?營養師廖欣儀指出,這是「油脂攝取太少」的緣故,缺乏油脂會讓腸道潤滑不足,讓糞便排不出來,導致便秘。她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4-7份油脂,更要選擇像亞麻仁油、橄欖油、苦茶油等好油,最後則是要避免煎、炸等高溫烹調的料理方式,降低

  • 2025-01-17 17:05

    健康網》認識「仙人掌桿菌」 醫:炒飯易成細菌溫床

    相關新聞請見饗饗案驗出諾羅病毒與仙人掌桿菌 毒物專家推測元凶葉立斌/核稿編輯饗饗信義微風店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檢驗結果陸續出爐,除了在人體檢體中檢出諾羅病毒,最新環境檢驗結果也驗出員工手部有仙人掌桿菌,使得仙人掌桿菌再次躍上媒體版面。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表示,煮熟的米飯若未適當保存,在室溫存

  • 2025-01-16 11:18

    健康網》酒、紅肉、加工肉增大腸癌風險 研究:補鈣降17%

    葉立斌/核稿編輯喜歡小酌、吃紅肉或者加工肉品的人要當心,英國一項追蹤超過16年的研究顯示,這3項飲食習慣都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同時發現攝取鈣(特別是來自乳製品)與大腸癌風險呈現顯著負相關,如每日增加約300mg的鈣,風險下降17%。

  • 2025-01-15 20:29

    健康網》術後吃稀飯害胃逆! 醫揭「5菜單」才是溫和食物

    沈莉馨/核稿編輯很多人生病後,尤其消化道開過刀的人,常常會因為術後恢復要吃溫和的食物,便餐餐選擇吃稀飯;對此,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表示,稀飯並非不能吃,而是建議適量吃,1天僅限1餐,或2天1餐就好,吃太多恐造成胃食道逆流。至於所謂的「溫和」飲食,應該是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粗糙纖維,可選擇

  • 2025-01-15 19:41

    健康網》愛喝手搖小心脂肪肝 營養師:1分糖是極限

    沈莉馨/核稿編輯現代人愛喝手搖飲,人手一杯不奇怪。營養師王證瑋表示,飲料中的糖正是造成脂肪肝主因。他分享6招改善脂肪肝,包含控制每日糖分攝取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維持健康體重、定期檢查肝功能和照腹部超音波、並儘量避免甜飲料攝取,若真的要購買手搖飲,應儘量選擇無糖或一分糖。

  • 2025-01-15 18:32

    健康網》尾牙吃刈包「這配料」別丟 中醫:整腸健胃好處多

    沈莉馨/核稿編輯今(15)日是尾牙,人們多會在這一天吃刈包,象徵錢包滿滿、財運滾滾。中醫師王大元提醒,刈包加上滷肥肉、花生粉等配料,容易熱量、鹽分都破表,因此如果是減肥或高血糖者,應儘量忌口。另外,多數刈包會加入少許香菜提味,香菜營養豐富,有助發表透疹、健腸整胃等多功效,對身體很有益處。

  • 2025-01-15 09:54

    60歲婦人菸不酒竟罹食道癌 南投醫院成功治療

    南投60歲陳姓婦人不菸不酒,因為多年前曾被衛福部南投醫院檢查出胃部血管瘤,經手術治療後每年皆定期回診追蹤。前年因為工作忙碌且沒有不適症狀而暫停接受檢查。沒想到去(2024)年10月接受內視鏡檢查時,醫師在她的食道發現一顆2公分大的腫瘤,進一部切片檢查確診為食道鱗狀細胞癌第一期。經接受食道切除與重建手

  • 2025-01-15 07:32

    健康網》雞蛋補腦護眼顧免疫 醫推「2招」烹調友善腸胃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日雞蛋大降價。醫師李柏賢表示,雞蛋擁有延緩腦部老化、護眼、提升免疫力多功效,建議民眾可趁降價潮將其納入每日飲食,成年人每天建議攝取1到2顆。烹調方式上,水煮蛋或蒸蛋因低油脂且易於消化,是胃腸健康的最佳選擇。另,為了預防沙門氏菌感染,應注意衛生,在食用前洗淨雙手、採熟食等。

  • 2025-01-15 05:30

    8旬婦解黑便、頭暈無力 竟小腸出血

    82歲陳女士患有末期腎臟病,每週須洗腎3次。半個月前,因黑便、頭暈、無力等症狀就醫,初步診斷為消化道出血,但胃鏡及大腸鏡檢查均未找到明確出血點,後來透過膠囊內視鏡檢查,發現空腸有出血情形,在接受氣囊式小腸鏡檢查,並止血後,排便及顏色正常,體力也恢復很多。

  • 2025-01-15 05:30

    小腸卡異物脹痛 開刀驚見5公分香菇

    台中一名40多歲的張姓男子,因為牙齒幾乎掉光,將直徑約5公分、對半切的香菇吃下肚,後來他開始逐漸感肚子不舒服、脹氣,到醫院就醫,檢查後發現腸子內卡異物,開刀後取出,醫師才驚覺是切一半的大香菇,患者術後逐漸恢復健康。李綜合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許明賢指出,張男到院時,自述肚子只有輕微脹痛,檢查後沒有腹膜炎、

  • 2025-01-13 19:10

    健康網》飯後NG行為5迷思! 醫闢謠:可以馬上吃水果

    沈莉馨/核稿編輯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好好吃飯已是不容易。但除了好好吃飯很重要外,飯後的行為也要注意,有些行為做了可能會影響消化。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在臉書專頁發影片,針對網路上謠傳飯後不能馬上吃水果、立刻睡覺、喝茶或冷飲、劇烈運動等迷思進行說明。其中,飯後馬上吃水果是可以的,適量即可。

  • 2025-01-13 13:54

    彰基最輕病例! 僅約2千公克女嬰完成疝氣手術

    1名早產雙胞胎女嬰,出生時體重僅590多公克,住院期間出現兒童腹股溝疝氣,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採取「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在女嬰出院前完成手術,出院時體重已是2085公克,是兒童腹股溝疝氣病患案例中,體重最小的1位,不僅傷口小,術後恢復也很好。

  • 2025-01-13 11:48

    健康網》護胃6大類食物! 學者:降低腸化生及胃癌風險

    黃宜靜/核稿編輯您知道胃癌有前兆嗎?像「腸上皮化生」就是常見的胃癌前病變。營養學者洪泰雄說明,腸上皮化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告訴我們胃黏膜已經受到長期刺激或損傷,細胞變成了「類似腸細胞」的樣子,這種改變雖然是身體的自我保護,但如果不理會,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胃癌。若想減少腸化生及胃癌的風險,就要靠均衡攝

  • 2025-01-13 05:30

    小孩食慾差發育慢 中藥對症顧脾胃

    有民眾到診間反映「我家小孩吃飯好慢,一小碗飯都吃不完,每次到了吃飯時間就像打仗,可否讓孩子吃些開脾的中藥? 」台南新樓醫院中醫師趙家儀提醒,家長想為孩子打開胃口、進補中藥,記得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以免揠苗助長,服用不當中藥可能導致性早熟。趙家儀指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是維持孩子生長發育

  • 2025-01-12 15:01

    健康網》「6飲食法」遠離脂肪肝! 學者:避2類食物

    沈莉馨/核稿編輯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經常靠飲食紓壓,透過攝取高糖、高油等食物來獲得心靈滿足,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得到「脂肪肝」。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有脂肪肝的人,需要好好進行飲食調整,務必減少精製糖與飽和脂肪的攝入。他分享6個調整飲食方法,減少多餘熱量攝取、選擇低升糖指數(GI)澱粉

  • 2025-01-12 14:06

    小孩食慾差? 中醫:秋冬培養好習慣顧脾胃

    有民眾到醫院診間反映「我家的小孩吃飯好慢,一小碗飯都吃不完,每次到了吃飯時間就像在打仗!可否吃些開脾的中藥?」家中小孩不想吃飯或小孩的胃口不好,都會影響小兒身高發育,是父母常見擔憂困擾的問題。對此,新樓醫院中醫師趙家儀指,「脾」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是維持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臟腑之一,因此脾虛的小

  • 2025-01-12 13:55

    鈣質是腸癌剋星! 研究:每日1杯牛奶或降14%風險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鈣質攝取與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風險有關。一項針對超過50萬名女性進行的大型觀察性研究,顯示每日攝取足量鈣質,或可降低大腸直腸癌風險,而每日1杯牛奶可能就是個好選擇。科學網站《ScienceAlert》報導, 這項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 2025-01-12 05:30

    嬰兒腹股溝疝氣 別怪寶寶太愛哭

    在許多新手爸媽的育兒過程中,可能聽過一種說法:「寶寶愛哭會容易得疝氣。」這個說法廣為流傳,但真實性如何?什麼是疝氣?臨床上常遇到的是「臍疝氣」和「腹股溝疝氣」2種,其中「臍疝氣」是因為臍帶周圍的腹壁肌肉仍較脆弱,造成腸子從肚臍鼓出成小球狀,大部分的臍疝氣隨著寶寶長大都會自行閉合。因此文章主要討論的是

  • 2025-01-11 21:55

    健康網》激似胰臟癌! 男暴瘦10公斤又腹痛 醫揪1病害的

    吳亮儀/核稿編輯40歲男子上腹部劇痛掛急診,斷層掃描查出胰臟尾部有1顆3公分腫瘤,平常有抽菸,最近又暴瘦10公斤,還被新診斷出有糖尿病,胰臟癌風險因子和症狀「全中」。最後經內視鏡切片檢查才發現是胰臟假性囊腫(Pseudocyst)。屬於良性腫瘤,許多症狀與胰臟癌非常相似,是非常厲害的模仿者。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