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3-11-30 07:32

    健康網》天冷愛喝熱飲當心! 醫示警:太熱恐增食道癌風險

    氣溫驟降,不少民眾喜歡來杯暖呼呼的咖啡或是熱湯,不過肝膽科醫師提醒,高溫食物易造成食道黏膜燙傷,反覆燙傷和結痂恐提升罹癌風險,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也將熱飲(>65°C)視為二級致癌物,建議讓食物在口腔多停留一下,感覺溫度不會太燙再吞下去,保護食道不受傷。

  • 2023-11-29 21:46

    健康網》一躺下就咳嗽火燒心? 中醫教保胃4招

    吃飯愛喝湯及飲料,睡覺時容易夜咳,聲音沙啞有痰,小心是胃食道逆流。超群中醫診所中醫師康智勛表示,過多的胃酸會刺激下食道的副交感神經,引起咳嗽,甚至胸腔的深部會有異物感。所以想保胃,飲食應乾濕分離、飯後散步10分鐘、睡前4小時不進食,以及睡姿採左側躺,幫助胃排空、消化。

  • 2023-11-29 19:38

    健康網》女長期腹瀉伴臉色蒼白 竟是「嗜伊紅性腸炎」作怪

    女子長期受腹瀉所困,出現體重減輕、慢性疲勞、臉色蒼白症狀。經常服用止瀉藥,後掛號就醫,做全腸胃道內視鏡檢查,發現小腸大腸多處黏膜受傷、紅腫,於是進一步黏膜組織切片檢查,結果顯示罹患「嗜伊紅性腸炎」。醫師指出,嗜伊紅性腸炎病因多與過敏反應、寄生蟲感染有關,而患者也的確有過敏過去病史。

  • 2023-11-29 16:05

    健康網》有6症狀別拖! 醫:早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可達90%

    近期國健署發布最新國人癌症登記報告,蟬聯發生人數榜首15年的大腸癌終於「讓位」,但每年仍約有1萬6千多人罹患,約6千人因此喪命,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分享,大腸癌不同期別的5年存活率差異大,如出現腹痛、便秘或腹瀉、大便形狀或顏色改變、大便帶血或黏液、體重減輕、貧血等6症狀,建議盡快做大腸癌檢查。

  • 2023-11-29 05:30

    症狀輕微、檢查耗時 大腸癌陽追率偏低

    截至11月15日,今年國人大腸癌篩檢達120.9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成,「陽性個案追蹤完成率(陽追率)」也提升至78.6%,不過與其他癌篩逾8成以上的陽追率相較,仍有努力空間;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認為有兩大原因,1.大腸癌初期無明顯症狀,2.後續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的程序較長,因此許多篩檢陽性的民眾「能

  • 2023-11-28 18:58

    印尼移工遭阿米巴原蟲感染 併發肝膿瘍

    一名38歲男性印尼籍移工至台灣工作,因有腹痛、後背痛、發燒情形已持續2天,自行至衛福部豐原醫院就醫,肝膽腸胃科醫師陳育佐安排住院,發現移工有「阿米巴原蟲感染」造成的「肝膿瘍」,立即通報疾管署,並立刻安排「經皮穿肝膽道攝影及引流術」放置引流管與抗生素藥物治療。治療20多天後,已順利出院,之後只須持續回

  • 2023-11-28 16:33

    大腸癌「陽追率」偏低 國健署曝兩原因

    今年截至11月15日國人大腸癌篩檢達120.9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一成,「陽性個案追蹤完成率(陽追率)」也提升至78.6%,不過與其他癌篩逾8成以上的陽追率相較,仍有努力空間,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認為有兩大原因,一是大腸癌初期無明顯症狀,二是後續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的程序較長,因此許多篩檢陽性的民眾「能拖

  • 2023-11-27 19:15

    健康網》6旬婦疑「闌尾炎」急診! 醫一查:腹痛竟是壓力作祟

    一名60歲婦人因「右下腹痛」掛急診,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指出,當時第一時間推測為「闌尾炎」,但做了各項檢查,闌尾、婦科都沒問題,卻壓痛明顯;一問得知她曾有闌尾炎病史,當時沒開刀、僅吃藥壓了下去;但後來每每工作壓力大,右下腹便開始痛,因而認為她是「心理壓力造成生理疼痛」,透過抗焦慮改善

  • 2023-11-27 14:40

    嘉基完成首例換肝 下階段目標3年後活肝移植

    肝硬化患者陳先生必須換肝,幸運等到腦出血患者大愛捐贈肝臟,上月經嘉義基督教醫院器官移植團隊手術後獲得重生,明天即將出院。今天是陳先生生日,歷經生死考驗,黑白人生翻轉成色彩,他在院方舉辦「新肝新生」記者會感謝捐贈者及醫護團隊,「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重生之日,格外有意義。」

  • 2023-11-27 14:12

    健康網》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元兇 醫揭4種檢測方法

    幽門螺旋桿菌為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致癌因子,若無妥善治療,恐引起胃癌等腸胃道疾病。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表示,想確認這種細菌是否存在體內,建議可做尿素呼氣測試、胃鏡直接取樣、糞便抗原採檢及血液抗體檢測等,在選擇檢測方法時,除考慮身體狀況、年齡、和其他疾病,還應該考慮接受程度和經濟能力。

  • 2023-11-27 11:18

    健康網》香魚片竟也能有河豚毒!專家提中毒3原因

    不吃河豚也可能中河豚毒?毒理學家招名威表示,中毒原因包括吃到含河豚毒素的非河豚水產品;料理的時候內臟毒素污染到魚肉;加工業者誤把台灣產河豚製成香魚片等,症狀重則產生複視、無法發聲、瞳孔擴大、眼肌無力,死亡率約為61%,無解毒劑,所以盡量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少食內臟,降低中毒機率。

  • 2023-11-27 07:34

    健康網》「這飲食法」能改善腸胃不適 中醫:避免豆漿推調製豆奶

    腸胃不適是許多現代人的困擾,如腹痛、腹脹及胃食道逆流等。中醫師邵禹豪表示,「低-發酵性碳水化合物(Low-FODMAP)」飲食被證實可改善腸躁症的腹痛、腹脹與排便習慣(腹瀉、便秘),應避免花椰菜與豆漿等,因為以整顆大豆製作的豆漿,較易引起脹氣,建議改攝取調製過的豆漿製品(如豆奶),可能有較少纖維量降

  • 2023-11-26 21:34

    健康網》硬硬的血栓痔爆痛! 醫授一招緩解症狀

    最近天氣多變化,是血栓痔好發的季節。醫師鍾雲霓指出,常見的原因和燥熱、辛辣飲食、飲酒有關,而懷孕時骨盆腔的血會增多1.5倍,血灌進來多了,血栓的機率也會增高。血栓痔有時可自行溶解,也可由醫師挑去血栓,但太深層的則不能挑,以免對組織傷害太深,患者可在家頻繁溫熱水坐浴,協助瘀血融化,緩解症狀。

  • 2023-11-26 05:30

    腹痛高燒上吐下瀉 高中女感染沙門氏菌

    16歲的李同學是高中女生。就醫前5天,出現下腹痛。之後,開始高燒、嘔吐和腹瀉,雖然曾去診所就醫,但是情況不見好轉,因此診所醫師建議她至本院治療。在急診室,她虛弱到連站起來都覺得有點困難。因此給予靜脈輸液與血液生化檢查。檢驗結果顯示,她的白血球和發炎指數都很高,可能有嚴重的感染。因此給予經驗性抗生素和

  • 2023-11-25 14:47

    健康網》大腸坑坑疤疤疑罹癌 手術前才發現是「憩室炎」

    50多歲的女子因排便不順就醫,做大腸鏡發現在乙狀結腸黏膜坑坑疤疤,醫師懷疑是大腸癌,但切片結果均顯示只是發炎而已,經抗生素治療,病人仍感覺腸子不通,醫師也決定進行手術,然而,手術前夕腸胃不通的情形突然改善,遂再次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患者其實是大腸憩室發炎,因為反覆發炎而形成類似癌症的現象。

  • 2023-11-24 16:54

    健康網》6旬婦糞便潛血陽性 鏡檢發現大腸滿滿瘜肉確診罹癌

    60多歲婦人因糞便潛血陽性,進一步做首次大腸鏡檢,結果竟發現大腸滿滿瘜肉,大部分多為一般瘜肉。不過,在乙狀結腸發現一個1.2公分瘜肉,表面飽滿且不平滑,外觀看似有菱角,細微的表面構造喪失,加上該瘜肉周圍有明顯雞皮,診斷屬於早期大腸癌。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腸胃科醫師葉秉威提醒,糞便潛血的風險真的很高,千萬

  • 2023-11-23 06:35

    健康網》14款養肝食材曝 營養師:多吃「這類」蔬菜助排毒

    肝是沉默的器官,如果常虛累累、感冒、口臭等都可能是要養肝的警訊。營養師高敏敏分享14種養肝排毒食材,想要排毒可多喝水、多吃柑橘及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等);想肝臟修復則可多吃豆腐、鮭魚等;另,平時也可多吃原型食材、少吃加工品、油炸及甜食等高熱量食物,因為過多的糖也會使肝臟脂肪堆積。

  • 2023-11-22 22:44

    健康網》小雪養生宜養腎護脾 中醫推足浴+2穴位按摩促循環

    今日進入小雪節氣,代表冬天正式來臨,保暖工作不可少。翰醫堂中醫師發文分享,這時可以用漢方中藥材進行足浴,能有效改善血液、淋巴循環,泡腳後,按摩1-3分鐘可增強抵抗力、調理脾胃;而每天睡前按壓3分鐘三陰交穴,也能幫助調補肝補腎,健脾益血。中醫師在臉書專頁「翰醫堂中醫診所」發文指出,隨著氣溫的下降,會使

  • 2023-11-22 18:47

    健康網》12種顧胃食物一次看! 醫:「這物」易消化又護黏膜

    腸胃常常鬧脾氣,一暴飲暴食就胃食道逆流?對此,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分享顧胃食物指南,建議胃弱者可多攝取菇類、山藥、秋葵、茴香、皇宮菜、海帶、川七、青木瓜、白蘿蔔、高麗菜、瘦肉蛋白、洋甘菊茶,其中,菇類不僅纖維豐富,容易消化,還含有多醣體可以保護胃黏膜,是非常好的選擇。

  • 2023-11-22 12:59

    瀉藥主要分5種 機轉效果不同 便秘使用要注意

    工商社會發展,加上各種因素導致不少人作息不穩定、壓力大,導致出現排便問題,而便秘更是讓有相關問題的民眾困擾,也有人會採用藥物解決。不過,苗栗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選擇便秘藥物時要注意主要5種不同瀉藥。衛生局表示,排便不順暢似乎是家常便飯,一般人遇到便秘問題,除了調整飲食生活作息還可透過瀉藥暫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