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5-02 17:16

    衛生局抽驗茶葉花草茶 玫瑰花、薰衣草皆檢出農業殘留超標

    台北市衛生局今(2)日公布飲用茶葉、花草茶抽驗結果,蝶豆花、玫瑰花、洋甘菊及薰衣草分別檢出1至5項農藥殘留不符合規定,這次共抽驗51件產品,不合格率為17.6%。此外,衛生局也抽驗市售食用油品,查核結果1件葡萄籽油標示不符規定,餘均符合規定;食用生鮮禽畜肉蛋品則抽驗100件,有7件不符合動物用藥殘留

  • 2024-04-26 12:19

    健康網》防食物中毒 「這菌」超猛 手有傷口千萬別做菜

    沈莉馨/核稿編輯近年來,食品中毒事件頻傳,據食藥署統計,2022年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案件數與患者數皆為細菌性食品中毒第一位。食藥署指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布在皮膚、毛髮、鼻腔、咽喉及糞便,尤其大量存在於發炎或化膿的傷口中,易藉由食品操作者的手部,或掉落的毛髮污染食品;當此菌在食品上生長,會

  • 2024-04-24 17:16

    食物中毒病因物質首位 諾羅病毒蟬聯9年

    近日多起腹瀉群聚案檢出諾羅病毒,衛福部食藥署今(24日)表示,近9年食物中毒病因物質首位都是諾羅病毒,以去(2023)年為例,共有187件、1658人遭殃。醫師提醒,諾羅病毒少量就可致病,吸入患者嘔吐物飛沫也會感染,建議落實不生食、不生飲、勤洗手、要消毒,來加以預防。

  • 2024-04-24 12:17

    連鎖美式賣場疑烤雞沒熟、葡萄變質 南市衛局查核轄內分店

    近期連鎖美式賣場傳出發生疑似烤雞未熟及葡萄變質情形,南市衛生局會同消保官前往轄內業者分店,稽查環境與作業衛生情況符合規定,後續將列入不定期稽查對象。南市衛生局表示,4月22日稽查連鎖美式賣場台南分店,針對烤雞未熟及葡萄變質的部份,現場查核烤雞相關作業場所,抽查烤雞熟成無異狀、無血水,以及販售水果處其

  • 2024-04-17 11:38

    健康網》用微波爐加熱? 醫:合格容器仍將「塑膠微粒」入肚

    葉立斌/核稿編輯「叮」的一聲,僅需幾分鐘,微波爐就讓食物變得「熱氣蒸騰」!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發現,相比於冷藏或室溫儲存塑膠容器,合格可微波加熱塑膠容器在微波爐中釋放大量微塑微粒,恐干擾內分泌系統,影響新陳代謝、性發育及生育能力,因此建議使用安全的食物容器,減少加熱時間,甚至做到「東西

  • 2024-04-15 18:41

    健康網》便當別久放! 醫曝關鍵原因「危險溫度」恐助長細菌

    羅碧/核稿編輯近日台灣的食物中毒事件越來越頻繁。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整理出幾個可能原因,並表示,外出用餐頻率增加,不僅帶動餐飲業的繁榮,也意味著更多食品安全風險。在醫學上,有個叫食品衛生的「危險溫度」,就是當買回來的便當,如果介於7到60度又放太久,那麼大部分微生物都容易滋長,如要避開危險溫

  • 2024-04-14 11:23

    健康網》抹布擦桌完接著擦醬料瓶口! 醫:沒洗乾淨比馬桶還髒

    相關新聞請見清查藏壽司新北分店 衛生局:7家分店衛生有缺失限期改正一年爆出2次疑似食物中毒!藏壽司兩家店遭停業 業者回應了葉立斌/核稿編輯食安問題頻傳,日本知名連鎖壽司品牌在台分店爆發多起疑食物中毒案。然而,更被爆料出,員工用同條抹布擦桌子跟醬油罐「瓶口」,消息一出,衛生問題再被質疑。胸腔暨重症專科

  • 2024-04-13 11:08

    健康網》上吐下瀉就是食物中毒? 醫:小心恐是「這」發作

    沈莉馨/核稿編輯食安連環爆,從寶林茶室中毒案,到初瓦、嚮辣、八方雲集、藏壽司等接連傳出問題,民眾用餐後若出現上吐下瀉,直覺會聯想是否食物中毒,不過其實還有別種可能,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臉書發文,教大家如何分辨食物過敏與食物中毒。食物過敏醫師表示,食物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某種食物產生抗體,對抗外來物

  • 2024-04-12 16:10

    把關食安 竹市衛生局免費送「食安簡易試劑」

    新竹市衛生局今天與竹市農會舉辦「食安簡易試劑免費送」活動,透過「過氧化氫」及「工業色素皂黃」2種食品簡易試劑使用教學,讓市民可在家自行檢驗,避免吃到食材中不必要的殘留物。即日起市府免費提供2種食品簡易試劑各300份,民眾有需要可到竹市衛生局及三區衛生所索取,一同為食安把關。

  • 2024-04-12 12:22

    溪山里集體腹瀉》醫:水髒煮沸未必有用 有「這」症狀要小心

    沈莉馨/核稿編輯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因自設水源接的山泉水大腸桿菌群超標,多位民眾連日出現上吐下瀉。醫師姜冠宇表示,雖然相關單位說要把水煮沸再飲用,但假如水真的夠髒,煮沸也不見得有用,若民眾出現嘔吐症狀請提高警覺,「因為有些病原體預先形成的毒素,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腸毒素,或仙人掌桿菌的催吐毒素,這些毒

  • 2024-04-11 19:05

    健康網》防食安問題從調味料下手 營養師授5要1不要

    羅碧/核稿編輯近期食安問題連環爆,不少民眾對於自己吃的食物感到心慌,對此,營養師李立慈表示,欲降低食安風險可以使用天然辛香料取代化學調味料,例如:使用天然香精、用天然水果提味、天然蔬菜引出香味、選擇原型樣貌的香料與中藥材、用糖及白醋等低鹽調味,另建議勿攝取過多鹽分,否則增加腎臟病、高血壓、心臟等相關

  • 2024-04-10 12:14

    健康網》邊境又見「蘇丹紅」! 專家教4招排毒:首推「1蔬菜」

    相關新聞請見:「蘇丹紅」辣椒粉再闖關! 半年來邊境不合格率近2成葉立斌/核稿編輯食藥署昨(9日)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中,又有1批自中國進口的辣椒粉被檢出蘇丹色素3號,已在邊境攔截銷毀。食農專家韋恩指出,當懷疑吃到蘇丹紅,可透過4方式排毒,包括:食用青花菜,加強肝臟解毒酵素活性;選擇維生素C、維

  • 2024-04-09 18:11

    初瓦嚮辣爆食物中毒! 醫憂「它」遭污染 快做1事小心喝到糞水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來食物中毒事件頻傳,其中王品集團旗下「初瓦」韓式料理、「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疑似水管破裂污染,發生多名食物中毒,累計通報達82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表示,食物中毒從來就不是只限於食材性,當然也會有水源性,然而,目前恰逢大地震後,老舊樓層水管恐有滲漏、排便的水

  • 2024-04-04 10:42

    吃潤餅小心澱粉超量 營養師建議1到2小時內吃完

    清明祭祖,許多民眾會準備潤餅,而潤餅內餡豐富,奇美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林姿言提醒,要注意均衡飲食,澱粉類配料建議減半,不論是自己製作或到市場購買現成的潤餅,都建議最好在1至2小時內吃完,祭祖後才吃則要先確認有無異味,確實加熱後再食用。28歲的李先生是外食族,日前到傳統市場買潤餅回家食用,雖然聞到餅皮有一

  • 2024-04-03 15:47

    健康網》維護廚房衛生6大招 營養師曝真相:戴手套竟也錯!

    沈莉馨/核稿編輯餐飲業餐廳須遵守食品衛生安全規範,該如何落實到家裡小小的廚房中呢?營養師薛曉晶於臉書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分享多年在醫院廚房管理經驗,她指出,廚房衛生安全,首重避免交叉污染,有6點注意事項,其中提到,戴上手套容易誤認手是乾淨的,因此忽略掉需要洗手、安全係數等問題,使用雙

  • 2024-04-03 12:42

    高市稽查清明節應景食品 抽驗143件2件不合格

    兒童節、清明節將至,衛生局日前針對傳統市場、春捲攤商、餐飲業、大賣場及超市等,加強抽驗應景食品共143件,其中1件花生粉初驗真菌毒素不符規定,經限期改善後再次抽驗合格,另1件蘿蔔有農藥殘留。衛生局表示,本次抽驗的應景食品,包含肉類及其加工品84件、蔬菜20件、潤餅、油雞等14件、花生粉6件、豆干5件

  • 2024-04-03 12:06

    廣告騙很大!食藥署公布10大違規廣告「它」挨罰1978萬元

    衛福部食藥署今(3日)公布了 2023年10大違規廣告產品名單,這些違規主要涉及廣告違法宣稱療效,其中「A.H.A關捷挺固力」被處1978萬元罰款,是罰款金額最高的案件。十大違規廣告分別為:1.「A.H.A關捷挺固立」、2.「諾貝爾獎Dr.穆拉德懾護威膠囊」、3.「關速樂多國專利新希望強效關鍵組」、

  • 2024-04-02 12:08

    健康網》抗毒5招遠離食安風波! 醫:從每天喝水、纖維開始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日食安風暴延燒,引起社會驚慌;對此,洪永祥診所院長洪永祥分享抗毒5招,包括:少吃加工及外食、多喝水及膳食纖維、吃高抗氧化力食物,增加肝腎排毒、多流汗,以及避開生活毒物。其中喝水可增加代謝,讓身體處在健康且代謝快的體質;而足量膳食纖維可將毒物包覆成大便,減少吸收身體比例。

  • 2024-04-01 12:30

    健康網》憂食物中毒 萬年冰箱開清!認識擺放原則「斷捨離」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食安問題不斷,使得許多人開始重視食品保存,而清理冰箱;對此,中醫師余雅雯分享冰箱斷捨離原則,像是乾的食物往上放,濕的食物往下放;生食往下放,熟食往上放;保鮮室放蔬菜;冰箱門的置物架放調味料等,並適當使用保鮮盒、密封袋,將食物分門別類,寫上保存日期。

  • 2024-03-31 17:17

    健康網》此「米」非彼米 農糧署:國產米未經發酵可安心吃!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尚未停止,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然正因名稱內有個「米」字,部分人士憂心市售的包裝米不能吃。對此農業部農糧署說明,米酵菌酸僅為 Bongkrekic Acid 之中譯名,其名稱與「米」並無直接相關。農糧署表示,國產米加工過程未經發酵,且市售食米多數於收穫後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