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5-08 09:35

    健康網》吃蛋變胖、棕色蛋更營養? 營養師破「蛋」4迷思

    葉立斌/核稿編輯平民超級食物「雞蛋」料理千變萬化,是餐桌必備食材之一。營養師張宜婷解開常見5迷思,包括:不吃蛋就不能補充蛋白質、吃蛋會害變胖、害膽固醇升高、吃生蛋、棕色蛋比較營養等疑問。其中針對吃蛋變胖、棕色蛋比較營養,她解答,蛋殼顏色與營養多寡無關,一樣都很營養,且雞蛋雖含有脂肪與膽固醇,但也富含

  • 2025-05-07 15:31

    健康網》別以為年輕、瘦就不會高血壓 醫揭3大錯誤觀念:鈉太低也有風險

    羅碧/核稿編輯別以為高血壓是中老年人、肥胖者的專利,事實上,年輕人也可能成為隱形患者!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19至44歲族群的高血壓盛行率達8.2%(男性為11.7%、女性為4.7%),相當於每13人就有1位罹患。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指出,民眾常誤以為年輕人、瘦子、少吃鹽就不會高血壓,其實

  • 2025-05-05 20:08

    健康網》改善中年易胖、失眠困擾 醫授4招:運動採「533」原則

    羅碧/核稿編輯不少人感嘆年過40後,明明吃不多,卻體重上升;明明很累,卻出現難入睡、熟睡時間縮短、睡不好等困擾,醫師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逐漸下降,即使飲食習慣沒有改變,也容易出現脂肪堆積、體重增加等情況。睡眠方面也出現熟睡時間縮短、夜間易醒,導致白天精神不濟、體力下滑。這些變化的背

  • 2025-05-02 18:20

    健康網》全家一起「瘦」更快 醫授親子減重5撇步

    羅碧/核稿編輯1名12歲男童體重過重,甚至出現黑色棘皮症,因而媽媽帶他就醫,並告訴醫師,自己曾有妊娠糖尿病,產後雖血糖恢復正常,但因育兒及工作壓力,養成吃消夜習慣,體重逐漸上升。在醫師建議下,母子一起減重。經過4個月的努力,孩子成功減重4公斤,而媽媽最困擾的腹部脂肪也明顯減少,不僅減重7公斤,胰島素

  • 2025-05-01 12:55

    健康網》糖尿病老藥降血糖 研究:或能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葉立斌/核稿編輯二甲雙胍(Metformin)類藥物是1款治療糖尿病的老藥,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引述1項最新臨床試驗顯示,二甲雙胍除了能幫助降血糖,還有機會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緩解疼痛不適。不過,他也提醒,目前針對二甲雙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還不夠多,不能視為正式治療方法,民眾千萬不要自行購

  • 2025-05-01 09:27

    健康網》喝咖啡變胖? 醫列5點駁:研究顯示非禍首

    葉立斌/核稿編輯1名女藝人近日在節目上分享,在西班牙念書時,每天早餐喝超大杯咖啡,1年竟胖了15公斤;對此,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說,這是典型的「把個人經驗當科學」案例,他彙整多項研究指出,適量喝咖啡有著提高代謝率、增加脂肪氧化、短暫抑制食慾、幫助胰島素敏感性及降低內臟脂肪堆積好處,「怎麼看都

  • 2025-05-01 06:30

    健康網》中年男早餐天天吃「1物」 血糖、體重飆險患糖尿病

    葉立斌/核稿編輯1名45歲男子,3年來早餐天天吃麵包,從簡單的吐司到甜麵包、肉鬆麵包樣樣不拒。長期下來,體重增10公斤,更在健檢中發現糖尿病指標異常。醫師建議調整飲食習慣,並將早餐改為無糖豆漿加水煮蛋,偶爾搭配1小顆雜糧饅頭,取代過度精製的麵包,且每天超慢跑50分鐘,3個月後,成功減重5公斤,血糖也

  • 2025-04-30 09:34

    健康網》小學生骨齡超前、中度脂肪肝 靠「1招」甩油長高

    葉立斌/核稿編輯1名國小高年級男童,在內分泌科檢查發現骨齡比實際年齡超前2年,追查後確認是體重、體脂過高及中度脂肪肝所致。醫師建議他飲食控制,並從事喜歡的運動,經過10個月努力,男童身高增加9公分、體脂下降8%、肌肉量增加5.5公斤,脂肪肝也從中度改善為輕度,且骨齡超前情形趨緩,身高成長理想許多。

  • 2025-04-30 08:31

    健康網》想控糖、減重? 醫教「1飲食法」營養均衡有飽足感

    葉立斌/核稿編輯想控糖、減肥,卻不知道從何改變?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醫師許哲綸分享,不管是控制血糖或減重,增加飽足感是飲食最重要的一步,而飲食的飽足感主要來自纖維和蛋白質,2者卻是普遍外食族缺乏的,因此營養學者提出「211餐盤法」,也就是每餐2碗蔬菜、1碗蛋白質、1碗全穀類主食比例,營養均

  • 2025-04-28 05:30

    《健康充電站》健康講座

    台大醫院4月29日下午2時至4時,在該院兒童醫療大樓B1視聽講堂(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8號)舉辦健康講座,分別由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皓翔主講「遠離糖胖危機的健康對策」;物理治療中心治療師賴聖文主講「甩油增肌!跟著老師動ㄗ動」。此活動免報名,自由入座,洽詢電話:(02)2356-2114台大醫院健康教

  • 2025-04-26 05:30

    《健康充電站》肥胖與乳癌講座

    乳癌防治基金會4月30日下午2時至3時,在乳癌防治基金會視聽教室(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4-2號6樓),由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主講「向肥胖說不:如何做好體重管理」。此活動需事先報名,報名電話為(02)2392-4115。

  • 2025-04-24 21:46

    健康網》出國玩暴食怕體重飆 醫授3撇步「別胖太快」

    沈莉馨/核稿編輯出國玩平時一天2-3餐的人,可能在國外大吃特吃,一天5餐起跳,外加各種特色飲料甜點,熱量餐餐爆表,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分享不想「胖很快」的3個小撇步:大餐集中在1餐吃完、先吃膳食纖維、吃飽動一動,像是大步走路、拉行李,邊玩邊消耗熱量。

  • 2025-04-24 19:11

    健康網》年輕男患脂肪肝 「沒服藥+吃1物」甩油降血脂

    沈莉馨/核稿編輯1名上班族3餐不正常,愛喝飲料、吃零食,下班後又愛吃消夜,回家後還熬夜追劇。公司體檢時發現,體重過重,且患有中度脂肪肝、膽固醇過高及肝指數異常,因擔心中風或肝硬化而就診。就醫時男子表示自己不愛吃藥,因此醫師建議,先戒消夜、飲料,早睡早起、規律運動,同時在吃午或晚餐前,先吃點酪梨,6個

  • 2025-04-23 17:26

    201公斤男胖到無法躺著睡 「縮胃+腸繞道」甩肉46公斤

    1名45歲的男子,身高170公分、體重201公斤,BMI高達70,因肥胖導致呼吸困難,每每睡覺時,總因為躺著無法呼吸,而只能坐著睡覺感到困擾而就醫,與多專科醫師討論後,符合健保給付接受縮胃、腸繞道手術,同時配合自主運動及飲食管理,術後1個半月減去46公斤,目前155公斤,仍持續體重管理中。

  • 2025-04-22 17:07

    健康網》肥胖害人笨! 醫教「4招」搶救大腦

    葉立斌/核稿編輯肥胖除了引發慢性病等疾病外,也可能害您變笨!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彙整多項研究指出,肥胖者大腦白質減少、動脈粥樣硬化,使腦部血流減少,進而引發記憶力、專注力變差。所幸經成功減重後,可減少腦結構和認知功能的損害,建議吃得聰明、動起來、管住體重及定期檢查,搶救大腦。

  • 2025-04-20 21:15

    健康網》逾7成糖友過胖! 醫:遠離糖尿病必知5QA

    沈莉馨/核稿編輯糖尿病長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列,若想遠離糖尿病,便須了解「敵人」!初日診所減重專科主治醫師陳威龍解答5點必知問題,包括:何謂糖尿病、症狀、高危險群、併發症及如何預防,其中針對第2型糖尿病高危險群,他特別點名老年人、肥胖以及遺傳因素,並指出,逾7成糖尿病患者都有肥胖問題,因此應減重、

  • 2025-04-20 13:07

    健康網》可樂成分大揭密! 學者曝「4大健康隱憂」

    黃宜靜/核稿編輯您愛喝可樂嗎?喝下1罐可樂的同時,您可能也把多種添加物喝下肚了喔!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可樂是種碳酸飲料,成分有碳酸水、高果糖玉米糖漿、檸檬酸、焦糖色素、人造香料及咖啡因等,過量飲用可能對人體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像是高糖分會帶來蛀牙、高卡路里會造成肥胖、咖啡因導致頭痛、食品

  • 2025-04-19 14:30

    健康網》7成高血壓與肥胖有關! 醫:減重也能穩血壓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年醫學界不斷地強調心臟疾病與體重的關係,美國心臟學會去(2024)年針對心臟專業人士發行的期刊,特別強調高血壓與體重的重要性。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在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指出,目前全世界有11億人罹患高血壓,平均每4位男性和每5位女性中就1位有高血壓,而體重與

  • 2025-04-17 12:49

    健康網》孕婦肥胖有危機 醫列7風險:血栓上榜

    葉立斌/核稿編輯高雄一名43歲體重高達150公斤的孕婦,剖腹產後因肺栓塞離世,其網紅丈夫「蹦蹦爸」在Threads貼文指控醫師醫療疏失,求償800萬,並且引發正反兩方熱烈討論。此篇貼文經媒體報導,讓肥胖孕婦風險成為關注話題。對此,湞媄診所院長王姿允(非新聞當事醫院)提醒,肥胖孕婦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

  • 2025-04-16 16:18

    健康網》「肥胖」不只有慢性病 醫:急救插管時更危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大家多知道肥胖可能引發多種慢性病,包含糖尿病等等;或許很少人知道,肥胖可能在急救時的呼吸道處置引發更巨大的危害。急診科醫師說明,對於呼吸道處置來說,肥胖的人可能在插管與麻醉帶來相當困難的臨床挑戰。急診科醫師在粉專「超級白急診醫師」發文提到,對呼吸道處置來說,「胖」真的不只是體型,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