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17 07:29
健康網》喉嚨痛、皮膚乾是「溫燥」 中醫:2種茶別亂喝!
葉立斌/核稿編輯原來秋燥可以細分為「溫燥」和「涼燥」。雲玥中醫診所在臉書專頁「雲玥中醫診所」發文表示,溫燥有口渴、鼻乾灼熱、喉嚨痛、皮膚乾等症狀;而涼燥有鼻塞、怕風怕冷、無汗、咽脣乾等症狀。遇到以上症狀,不建議自行喝涼茶或止咳茶,宜諮詢中醫師,透過辨證論治來對症下藥。
-
2024-11-06 17:54
43歲婦秋燥眼睛乾 中醫調理+針灸改善症狀
彰化43歲張姓婦女,近幾年只要接近秋天,眼睛就開始不舒服,有酸澀、紅目腫脹,有時眼屎多到黏在睫毛上,甚為困擾,她到眼科求診仍不見改善,後來輾轉向中醫求治,服用中藥和接受針灸治療後,不適症狀終於改善。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表示,近期這類因「秋燥」引發眼睛不適的病人大增,平時可飲用枸杞菊花茶或吃富含維他命
-
2024-10-27 19:55
健康網》秋天防乾癢 中醫:血虛3族群要注意
沈莉馨/核稿編輯秋天氣溫變化大,空氣乾燥,倘若又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容易讓人皮膚乾燥、發癢、脫屑,甚至破皮流血。民權馬光中醫診所院長杜哲修指出,秋冬乾癢可分為風寒型及血虛型,尤其是血虛型特別容易發生於老年人、身體瘦弱、常熬夜的人。中醫的肺與西醫不同
-
2024-10-25 15:19
健康網》秋燥來襲!中醫:適當調理提升免疫力
葉立斌/核稿編輯隨著秋季來臨,氣溫逐漸轉涼,日夜溫差明顯增大,合佗中醫診所的中醫師於臉書粉絲專頁「合佗中醫診所」發文提醒,進入秋季後不少人會面臨所謂的「秋燥」症狀。中醫師指出,常見的秋燥症狀包括皮膚乾燥、嘴唇乾裂等,這些現象通常與陰虛和血虛有關。為此,中醫建議民眾在入秋時期加強保養,使用乳液護膚的同
-
2024-10-23 17:27
健康網》霜降吃柿冬天不感冒! 中醫列8食物潤肺防秋燥
葉立斌/核稿編輯今(23)日進入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天氣漸涼,人體狀態也有所改變。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曾柏翰分享養生秘訣,其中提到,飲食上可以多吃新鮮的瓜果蔬菜,如梨、豆芽菜、冬瓜、藕、銀耳、海帶和紫菜等。另,俗話說「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柿子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劑,有助促進消化、潤肺生津。
-
2024-10-23 06:28
健康網》霜降補透透! 中醫推吃6種白色食物養肺潤燥
葉立斌/核稿編輯也許你一覺醒來,已經感覺到天氣變涼了。今(23)日是節氣霜降,代表天氣真的要轉涼,呈現一片深秋冷肅景象。中醫師王大元表示,霜降仍以乾燥為主,可以多吃白色食材生津潤燥、宣肺止咳,如:水梨、蘋果、蘿蔔、木耳、白果、蜂蜜水等白色食材,若有過敏或體質虛冷則減少食用。此外,秋燥容易上火,應減少
-
2024-10-22 18:58
健康網》防秋冬寒氣侵襲 紅棗、薏仁提升免疫力
羅碧/核稿編輯時序入秋,天氣轉涼,需注意保養,以免免疫力下降,出現著涼感冒、疲倦易累等不適。台北潤中醫診所院長艾莉絲指出,秋季飲食應採「潤肺去燥」原則,也要注意「補氣健脾」,可以吃紅棗、薏仁、黃耆等食物,能提升免疫力,防止秋冬季節的寒氣侵襲。
-
2024-10-13 19:38
健康網》秋天淺眠、頭痛樣樣來! 中醫4招來緩解
沈莉馨/核稿編輯秋季日夜溫差大,自律神經容易受其影響。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楊宗翰表示,自律神經負責調節呼吸、體溫、消化、血液循環等系統,容易受到氣壓、溫差變化的影響而紊亂,淺眠、疲勞、暈眩、頭痛等問題也就特別常在這時節產生。對此分享4招緩解:飲食清淡、適度運動、充足睡眠、注意保暖。
-
2024-10-11 08:32
健康網》秋不食薑! 中醫教3招養生:飲食忌辛辣宜多酸
葉立斌/核稿編輯天氣轉涼,許多人習慣喝杯薑茶保暖身體;對此,師大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北溟表示,秋天不適合吃薑!此時好發咳嗽、眼睛乾、皮膚癢、鼻子過敏等現象,都與秋天很「燥」有關,容易耗損體內的津液,而薑的特性,正好加劇體內水分的流失,因此建議少吃薑等辛辣烤炸食物,多吃帶酸味的食物,保留體內的水份。
-
2024-10-08 18:12
健康網》寒露溫差大重養肺! 中醫推3食材:它止咳防秋燥
沈莉馨/核稿編輯今(8)日是24節氣中第17個節氣「寒露」,秋意漸濃,天氣乾燥,早晚溫差顯著增大,是一年中由溫暖向寒冷過渡的關鍵時刻。忠孝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陳怡帆指出,此時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如百合、紅棗、南瓜等食材,既滋陰養肺,又可防治口乾舌燥。其中南瓜性溫,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的作用,適合
-
2024-10-07 11:49
健康網》秋季養生3要點 多吃滋潤食材水梨、蘋果上榜
沈莉馨/核稿編輯秋天是平靜收斂的季節,充滿肅殺的氣息。中醫師邵禹豪表示,此時睡眠應該早睡早起,保持意志收斂,避免受到秋涼之氣危害。他列出養生3要點:除了穿外套防風、塗抹乳液或戴口罩減少皮膚問題、也要多吃滋潤食物,例如百合、銀耳、水梨、蜂蜜、蘋果、蓮藕、蘿蔔等,補充身體的陰液。
-
2024-10-06 06:30
健康網》「秋季進補」吃銀耳、紅棗! 中醫:四神湯健脾胃
葉立斌/核稿編輯秋季要準備進補一下身體。澄品中醫院長劉筱薇於臉書粉專「澄品中醫」發文表示,「秋宜甘潤,潤肺防燥」食物宜滋潤為主,像是銀耳、蜂蜜等;多吃溫食;少辛辣多酸甘,像是多吃紅棗、南瓜、葡萄柚等;秋燥宜養肺,吃白木耳、梨、山藥等。或是喝養肺潤燥茶,可提升免疫力;四神湯健脾胃,可以治療消化不良,也
-
2024-10-01 18:46
健康網》天氣轉涼好發3疾病! 中醫:調理體質溫暖過冬
沈莉馨/核稿編輯入秋調理,溫暖過冬!雲品中醫診所院長彭意雯表示,入秋後,天氣漸涼,手腳冰冷、舊傷及退化性關節炎易復發,若能在入冬前調理好身體,便能安心入冬。其中手腳冰冷可依體質滋陰補陽祛寒,祛除體內痼久陳寒,打造溫暖體質;此外,舊疾及關節退化也容易在天冷時發作,產生疼痛痠麻症狀,秋天積極調理,可望在
-
2024-09-24 06:30
健康網》「3食材」助秋季補養脾胃! 中醫:又能穩定免疫力
葉立斌/核稿編輯秋分已過,明顯感覺到早晚氣溫開始變低。臻觀 / 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提醒,此時注意滋陰潤燥,適當增加食物中的溫潤性,除了吃梨、蜂蜜等食物,能幫助潤燥生津外,平時也能多吃山藥、蓮子、紅棗等食材補養脾胃,又能穩定免疫力。中醫師在「臻觀 / 澄觀中醫診所」發文分享,秋分過後,天氣開始由炎熱轉
-
2024-09-22 16:06
健康網》3款漢方茶解秋分涼燥! 喝它潤肺止咳還美容
葉立斌/核稿編輯今(22)日進入節氣秋分,氣溫下降將會更有感。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曾柏翰於臉書粉專「翰醫堂中醫診所」發文分享3款解燥漢方茶飲,「羅漢茶」清熱潤肺、生津止渴;菊花普洱茶暖胃、清肝明目;蜂蜜梨子茶則具潤肺止咳、養顏美容等效果。體質虛寒、糖友不宜亂喝
-
2024-09-22 07:31
健康網》秋分最怕皮在癢! 多吃「白黏水」打造水潤肌
沈莉馨/核稿編輯今(22)日是節氣秋分,氣候走入涼爽,濕度逐漸下降,「乾燥」也成為秋分後的特色之一。明華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魏子善指出,在秋分前後以「潤燥」為保養重點,飲食上可選擇白色、黏黏或水水的食物,有滋陰潤燥的效果,如白木耳、水梨、麥門冬、玉竹、蓮藕、百合等,都可以適當食用。
-
2024-09-21 08:29
健康網》蜂蜜加熱後有毒? 中醫師解惑:無毒還溫補!
沈莉馨/核稿編輯秋天來臨,許多人會食療應對秋燥,蜂蜜就是好選擇。不過,不少人疑惑,蜂蜜加熱是否會產生有毒物質?對此,中醫師林本庭在臉書專頁「林本庭 中醫師」上發文表示,蜂蜜煮後只會改變性質,從而有溫補效果,並不會中毒;而食藥署則說,目前未有臨床實證加熱蜂蜜對人體具有毒性。
-
2024-09-12 21:49
健康網》秋季養生簡單! 保溫瓶內放「藥材」能潤肺、減過敏!
羅碧/核稿編輯肺氣在秋季最為旺盛,也容易出現相關病變,許多民眾更是容易在秋天出現鼻過敏症狀,像口鼻乾燥、咽喉乾痛等。雲品中醫診所中醫師王敏穎推薦,過敏兒必備的潤肺減敏茶、增強體質,做法超級簡單,只需要把特定藥材放入保溫杯用熱水沖泡,就能飲用。
-
2024-09-10 18:55
健康網》潤陰養燥! 秋天顧肺4招 按「天突穴」能止咳
沈莉馨/核稿編輯到了秋天,天氣逐漸轉涼,部分地區逐漸變得乾燥。台北潤中醫診所院長艾莉指出,此時天氣變化大,容易引起呼吸道問題。對此分享4招養肺方法,其中提到,按摩特定穴位可以幫助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肺部功能,像是按壓位於頸部的天突穴有助止咳、緩解喉嚨痛;另外像是按小腿足三里穴,也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改善
-
2024-09-07 16:16
健康網》白露養生全攻略! 多吃「這些」潤肺防秋燥
沈莉馨/核稿編輯今(7)日正式進入節氣白露,夜晚易有涼意,需慎防著涼。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曾柏翰分享養生重點,涵蓋食、衣、住3層面,其中指出,白露時節,飲食主要以潤肺養陰為主,建議選擇清淡、容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為主的食物,如:銀耳、雪梨、蜂蜜、豆漿、南瓜,以及白色類食物,如蓮藕、蘿蔔等,防秋燥還能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