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23 21:26

    健康網》AI問出血癌係金欸 醫公開「這樣問」就醫更方便

    羅碧/核稿編輯法國一名27歲女子瑪莉因身體不適,將症狀輸入給ChatGPT,結果被推測可能罹患「血癌」,雖難以置信,但仍前往醫院檢查,結果真的被診斷出何杰金氏淋巴癌(不常見,但高度治癒的淋巴結和淋巴系統癌症)。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表示,AI能夠提供線索,但無法取代臨床診斷,如果有問題,希望在就醫前

  • 2025-04-09 05:30

    第4級痔瘡脫垂難復位 多需開刀處理

    痔瘡除了腫脹、脫垂、疼痛與出血外,嚴重還會休克,醫師指出,痔瘡分4級,其中2、3級適合自費微創手術,術後當天下午即可返家休息,告別坐立難安;第4級患者大多需傳統開刀手術處理。郭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楊馥馡表示,隨著生活方式與工作型態改變,年輕人也有痔瘡難言之隱,有些3、40歲的男女上班族因2、3級痔瘡

  • 2025-04-08 20:45

    健康網》痔瘡不會自己好!醫:5情況需及時處理

    羅碧/核稿編輯痔瘡若長期未處理,可能導致一些不適症狀。台北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指出,曾有案例因為沒有太在意痔瘡,逐漸出現慢性貧血的症狀,常感到頭暈、疲倦;某天突然急性大出血,需要當場輸血的狀況。如有下列5種情形需和醫師討論適當處理方式:排便時出血較多、排便時痔瘡脫出且無法自行推回、坐著站著

  • 2025-04-08 16:49

    痔瘡分4級! 2、3級者可用微創手術 告別坐立難安

    對常見的痔瘡病症,郭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指出,據統計國人自述有痔瘡者約6成以上,除了腫脹、脫垂、疼痛與出血外,嚴重還會休克,在4個等級症狀中,2、3級程度適合自費微創手術,術後當天下午即可返家休息,告別坐立難安。郭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楊馥馡表示,隨著生活方式與工作型態改變,年輕人也有痔瘡難言之隱,有

  • 2025-03-30 20:55

    健康網》痔瘡害不舉 研究:切除後勃起功能提升46%

    沈莉馨/核稿編輯痔瘡不只讓人坐立難安,竟然還會影響「性」福!典威診所醫師陳志典在臉書專頁「典威診所-大腸直腸科陳志典醫師」發文說明,痔瘡可能造成血液循環受阻、靜脈發炎與損傷、疼痛與壓力,因此危害男性勃起功能。而一項研究指出,若接受痔瘡切除手術,在術後3至6個月內,勃起功能指數(IIEF)可提升46.

  • 2025-03-30 05:30

    肛門膿瘍羞就醫 手術引流腫痛不再

    65歲劉先生罹糖尿病,日前因肛門腫痛就醫,在診間坐立難安,走路步伐也不太自在,他表示,自己1週前出現肛門腫痛感導致解尿困難,疼痛3-4天後,開始全身不舒服,也燒到39度。肛門檢查發現,他的肛門周圍除了紅腫還化膿!緊急在診間局部麻醉,並將膿瘍切開引流,100毫升的膿液引流出來後消腫,疼痛也改善了。劉先

  • 2025-03-25 14:48

    健康網》大出帶血羊便便以為是痔瘡 醫:真凶恐是「它」

    葉立斌/核稿編輯「醫師,我這幾天早上排便都有鮮血,屁股有點癢,那幾天水喝得少解出羊便便,用了痔瘡乳膏雖然痛感減輕、排便恢復正常,但還是每天出血,是不是血管老化需要開刀?」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收到患者來訊,根據症狀推論,鮮紅色血跡、羊咩咩硬便(小顆粒狀)、癢癢的不適感更像肛裂而非痔瘡,建議多喝水、補膳

  • 2025-03-15 16:11

    健康網》血便未必痔瘡害的 醫列5症狀小心直腸癌

    葉立斌/核稿編輯血便警訊別輕忽,除了痔瘡問題,也可能是直腸癌的早期警訊!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指出,痔瘡與直腸癌的出血特徵有些相似,但其實存在明顯差異,當出現症狀如出血顏色變深、大便中夾帶黏液、體重減輕、大便變細或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腹痛或排便不淨感,有可能是直腸癌警訊,應儘速檢查。

  • 2025-03-02 21:20

    健康網》喝酒傷肝還會「長痔瘡」! 醫揪出3大主因

    沈莉馨/核稿編輯放假紓壓,與朋友相揪小酌是許多人的日常!禾馨醫療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威智在臉書專頁「痔瘡專家 陳威智醫師-微創痔瘡手術」指出,過量飲酒除了導致肝硬化外,還可能使疤痕組織聚集,無法承擔血液回流壓力,讓壓力轉移至肛門處;再者,當血液循環下降,也會壓迫肝門靜脈等,形成痔瘡;最後,酒精利尿

  • 2025-03-02 20:05

    健康網》愛美穿「恨天高」恐惹痔瘡! 醫教3原則減傷害

    沈莉馨/核稿編輯高跟鞋幾乎是所有愛美人士的「標配」,甚至不少人會穿到恨天高。不過,醫師陳威智提醒,長期穿高跟鞋除了傷害足部,還可能對臀部造成壓力,間接提高痔瘡風險。如果真的沒辦法捨棄高跟鞋,至少做到3原則:盡量挑選圓頭粗跟的鞋型、鞋跟高度控制在3到5公分、外出額外攜帶一雙平底鞋替換,藉此減少傷害。

  • 2025-02-16 05:30

    痔瘡分級治療 不再坐立難安

    45歲的陳先生(化名)是上班族,5年前發現排便後有鮮紅色出血情況,曾接受傳統的痔瘡橡皮筋結紮術,但症狀不久後復發,並伴隨腫脹與疼痛,影響情緒和生活品質。最近他就醫,經診斷為第2級痔瘡,接受新型雷射痔瘡消融術治療,術後症狀獲得顯著改善,不再坐立難安。

  • 2025-02-12 21:32

    健康網》每10名成年人就有1人大便失禁 醫列3類型給解方

    沈莉馨/核稿編輯根據2024年肝膽腸胃期刊研究統計指出,成年人中每10位就有一位有大便失禁的問題,高齡族群甚至每4人就有1人會大便失禁!醫師陳威佑指出,大便失禁常見曾生育婦女、失智症、痔瘡患者,如果是骨盆底肌受損,建議每日進行凱格爾運動;神經支配括約肌能力下降,可透過薦神經調節技術治療;痔瘡導致,則

  • 2025-02-05 21:12

    健康網》馬桶沒坐好也會便秘 大腿、身體最佳角度曝

    沈莉馨/核稿編輯飲食均衡、蔬菜水果沒少吃,卻還是受便秘之苦?禾馨醫療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威智表示,有可能是坐馬桶的姿勢不對,並分享日本消化內科名醫大竹真一郎,曾在節目上提到「最佳排便坐姿」,是馬桶前置板凳+大腿和身體呈35度,能達到耻骨直腸肌放鬆、腹肌被加壓的雙重效果,讓腸道與肛門處於最能輕鬆排便

  • 2025-01-24 21:28

    健康網》久坐小心爆痔瘡 醫:3大準則降低可能性

    羅碧/核稿編輯9天超長年假到來,無論是準備出國旅遊、返鄉過節、揪親友打麻將等活動,無一不興致高昂,但對於痔瘡患者來說,長時間久坐、飲食不均衡及缺乏活動都可能加重症狀。禾馨醫療直腸外科醫師林雅慧表示,遵循3大準則,有助於減少痔瘡困擾。避免長時間駕駛 定時休息

  • 2025-01-09 05:30

    血便馬桶「滿江紅」 醫揪出罹直腸癌

    69歲賴姓老翁長期有痔瘡問題,不但每次上廁所要30分鐘,且上完廁所痔瘡就腫起來,整個馬桶「滿江紅」,卻因想到看醫師就緊張,乾脆視而不見。直到最近狀況越來越嚴重,才前往醫院求診。醫師安排大腸鏡檢查赫然發現腫瘤,切片確診直腸癌,目前已完成切除腫瘤、痔瘡2項手術,後續化療追蹤。

  • 2025-01-08 14:00

    6旬翁每次上廁所都要半小時!醫揪出主因:直腸癌

    69歲賴姓老翁長期有痔瘡問題,不但每次上廁所要30分鐘,且上完廁所痔瘡就腫起來,整個馬桶「滿江紅」,卻因想到看醫生就緊張,乾脆視而不見;直到最近狀況越來越嚴重,才前往醫院求診。醫師安排大腸鏡檢查赫然發現腫瘤,切片確診直腸癌,目前已完成腫瘤、痔瘡兩項手術,後續化療追蹤。

  • 2025-01-06 05:30

    長期用力排便 小心痔瘡中風

    從事電子業的劉先生因常加班、作息不正常,已便秘多年。日前洗澡時在肛門口發現痔瘡,擔心可能誘發大腸癌,急忙就醫。肛門長期過度用力引發的外痔血栓又稱為痔瘡中風,門診手術做出切口就可以消腫,但若長期置之不理,可能導致痔瘡變硬、變大,因此一旦形成,應盡早就醫處置,緩解疼痛,也避免痔瘡惡化。

  • 2025-01-04 19:06

    健康網》順腸迎新年全攻略 深綠色「熟菜」更高纖

    葉立斌/核稿編輯新的一年,人生也要順「腸」!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為民眾做腸道健康「總複習」,她衛教指出,想要預防痔瘡與便秘,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才是根本,應該多攝取水溶性纖維如菇類。而熟菜比生菜更容易吸收纖維,建議多選擇深綠色蔬菜如菠菜。此外,像是定期運動、每日喝足水等也是很好的護腸方法。

  • 2025-01-01 20:05

    健康網》新年新挑戰! 醫祭出30天養出健康腸道5招

    羅碧/核稿編輯新的一年給自己一個新的健康挑戰吧!禾馨醫療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威智表示,一開始不要把目標設得太高,先給自己30天的時間,好好培養以下健康的好習慣:多吃蔬果、喝足水分、每天步行30分鐘、遠離油炸與高糖食物、增加益生菌攝取。陳威智在臉書專頁「痔瘡專家 陳威智醫師-微創痔瘡手術」發文分享,

  • 2024-12-29 17:22

    健康網》改善痔瘡好簡單! 中醫分享4妙招遠離困擾

    沈莉馨/核稿編輯痔瘡困擾著不少現代人,但其實透過簡單的日常調整就能改善!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曾柏翰在臉書專頁「翰醫堂中醫診所」分享有效改善痔瘡的方法,包括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維生素C、健康烹調、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喝足水分,幫助民眾告別痔瘡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