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分級治療 不再坐立難安
文/陳重均
45歲的陳先生(化名)是上班族,5年前發現排便後有鮮紅色出血情況,曾接受傳統的痔瘡橡皮筋結紮術,但症狀不久後復發,並伴隨腫脹與疼痛,影響情緒和生活品質。最近他就醫,經診斷為第2級痔瘡,接受新型雷射痔瘡消融術治療,術後症狀獲得顯著改善,不再坐立難安。
痔瘡是肛門及直腸末端血管組織異常膨脹或發炎的結果,主要由長期便秘、慢性腹瀉、懷孕、肥胖,以及長時間保持坐姿或站立姿勢所引發。
臨床觀察顯示,便秘是痔瘡最常見的致病原因,因排便時過度用力會增加肛門壓力,導致血管壁受損及發炎反應。某些職業(如長期坐辦公室或站立工作者)、懷孕婦女及老年人,因血液循環較差或壓力增大而屬於高危險群。
◎痔瘡的分級
●第1級:排便時可能出現少量出血,或伴隨搔癢感與分泌物,痔瘡不脫出肛門。
●第2級:除出血外,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肛門,但便後會自動縮回。
●第3級:痔瘡持續增大,排便脫出肛門後,必須用手將其推回肛門。
●第4級:痔瘡長時間脫出,且無法用手推回。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痔瘡的治療選擇除痔瘡切除術、橡皮筋結紮術等傳統方法之外,逐漸向微創化與個人化方向發展。微創治療方式包括雷射痔瘡消融術和微創痔瘡組織凝集儀手術。這2種手術都無需住院,患者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生活。
●雷射痔瘡消融術是利用高能量雷射精確燒灼病變組織,使血管塌陷並促使組織萎縮,具有傷口小、出血量少、術後疼痛輕微的優勢;自費約6-7萬元。
●微創痔瘡組織凝集儀手術則利用高頻凝集儀器鎖定痔瘡血管,通過電能使血管組織凝固、萎縮,手術全程安全快速,對周圍組織損傷極小,也能顯著降低術後併發症的風險;需自費約4-5萬元。
建立健康飲食與良好排便習慣
預防痔瘡的關鍵在建立健康的飲食與良好排便習慣,建議攝取膳食纖維,食用如全穀類、蔬果等食物,並確保足夠的水分攝取,能有效維持腸道健康;規律運動、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久站,則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並減輕肛門壓力。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直腸外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