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痔瘡不會自己好!醫:5情況需及時處理

2025/04/08 20:45

醫師指出,排便時出血較多、排便時痔瘡脫出且無法自行推回、坐著站著都不適、脫垂造成皮膚濕疹、搔癢、潰爛;痔瘡反覆發炎,並合併膿瘍或感染。需與醫師討論處置方式;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醫師指出,排便時出血較多、排便時痔瘡脫出且無法自行推回、坐著站著都不適、脫垂造成皮膚濕疹、搔癢、潰爛;痔瘡反覆發炎,並合併膿瘍或感染。需與醫師討論處置方式;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痔瘡若長期未處理,可能導致一些不適症狀。台北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指出,曾有案例因為沒有太在意痔瘡,逐漸出現慢性貧血的症狀,常感到頭暈、疲倦;某天突然急性大出血,需要當場輸血的狀況。如有下列5種情形需和醫師討論適當處理方式:排便時出血較多、排便時痔瘡脫出且無法自行推回、坐著站著都不適、脫垂造成皮膚濕疹、搔癢、潰爛;痔瘡反覆發炎,並合併膿瘍或感染。

黃郁純在臉書專頁「痔零姊姊 黃郁純醫師 良好生活 I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女醫 痔瘡手術」發文分享,某些痔瘡狀況可能需要及早諮詢醫師進行評估,許多人常認為可以自行緩解,但若延遲處理,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狀況。

以下5種情況,代表痔瘡已對生活品質造成顯著影響,保守治療效果可能有限,建議與醫師討論合適的處理方式:

1.每次排便都會脫出,且無法自行推回。

2. 排便時可能出現較多出血。

3. 劇烈疼痛,無論是坐著、走路都感到不適。

4. 長期脫垂造成皮膚濕疹、搔癢甚至潰爛。

5. 痔瘡反覆發炎,並合併膿瘍或感染。

黃郁純提到,有些類型的痔瘡雖然不一定需要立即處理,但若症狀經常出現、影響日常生活,也可與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

●排便時會脫出,但仍能自行推回。

●發作頻率較高(例如:一週多次)。

●使用藥膏、坐浴等方式效果不佳,仍反覆出現症狀。

●排便時伴隨不適感,已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長期使用藥物效果不理想。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