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大出帶血羊便便以為是痔瘡 醫:真凶恐是「它」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醫師,我這幾天早上排便都有鮮血,屁股有點癢,那幾天水喝得少解出羊便便,用了痔瘡乳膏雖然痛感減輕、排便恢復正常,但還是每天出血,是不是血管老化需要開刀?」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收到患者來訊,根據症狀推論,鮮紅色血跡、羊咩咩硬便(小顆粒狀)、癢癢的不適感更像肛裂而非痔瘡,建議多喝水、補膳食纖維、適當坐浴幫助傷口癒合,除非兩個月後仍反覆裂傷,就需要考慮手術修補。
鍾雲霓於臉書粉專「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發文指出,根據該患者描述症狀,懷疑兩大「嫌疑犯」有犯案可能:
嫌疑犯一號:肛裂
作案手法:通常在硬便、便秘、腹瀉之後,肛門會突然傳來撕裂般的痛感,痛感可能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
現場跡證:排便時傷口疼痛感明顯,帶著拉扯撕裂感;鮮血會流進馬桶、附著在糞便表面,或沾在衛生紙上;可能伴隨疼痛、搔癢感;反覆裂傷,癒合緩慢,可能持續2個月。
嫌疑犯二號:痔瘡
作案手法:當痔瘡血管壁過於脆弱,可能在排便、久坐、運動時破裂。
現場跡證:無痛性出血,蹲下、走路、放個屁,都可能帶出血水;通常不會有痛感,但如果痔瘡發炎或潰瘍,才會產生腫脹與疼痛;出血超過3個月,可能導致慢性貧血,影響全身狀態,如頭暈、心悸、疲倦。
真凶是肛裂 4大症狀一次看
鍾雲霓推理,這場「清晨血案」的元凶應該是肛裂而不是痔瘡,因為病人的敘述符合典型的肛裂特徵:羊咩咩便加上便秘史,是造成肛裂的常見原因;鮮紅色出血發生在排便時,而不是無緣無故滲血;肛門癢的感覺,符合肛裂傷口癒合時的癢感;使用藥膏後疼痛減少,但仍持續出血,因為痔瘡乳膏可能含有止痛成分,能減輕痛感,但對肛裂的傷口修復幫助有限。
平息肛裂血案2大關鍵
讓肛門休養生息:軟化糞便大量喝水、補充膳食纖維,避免讓傷口反覆裂開;適當坐浴,溫水坐浴可幫助放鬆肛門括約肌,減少疼痛與刺激;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酒精可能會加重不適。
給傷口時間癒合:肛裂通常在2週到2個月內會自行癒合,只要排便濕軟,不讓它再裂開;如果兩個月後仍反覆裂傷,才會考慮手術修補。
痔瘡出血長達3個月? 3情況要手術
鍾雲霓補充,雖然這次的案件不是痔瘡出血,但如果遇到以下情況,就該考慮手術了:
●即使是軟便或放屁,還是會無痛性出血。
●蹲下、走路、運動時,都會出血。
●長期慢性出血,導致貧血:頭暈、心悸、疲倦。
鍾雲霓表示,痔瘡出血不像肛裂會讓你痛到想哭,但它就像個關不緊的血龍頭,慢慢消耗你的血液,導致慢性貧血。如果超過3個月的無痛性出血,請不要輕忽它。馬桶裡的鮮血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聽懂它的語言,成為自己的健康偵探,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驚慌。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