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3-29 11:50

    健康網》產後搭車被當孕婦讓座 「第五孕期」助找回自信

    葉立斌/核稿編輯許多人以為「坐完月子就沒事」,但產後恢復是長期抗戰!產後女性不僅面臨身體變化,心理與社交壓力更是不容忽視。陳小姐分享,產後6個月,因肚皮鬆弛明顯,搭捷運時竟被誤認為孕婦而被讓座,讓她尷尬又難過。此外,有次跟朋友聚會時,她因聊天笑得太開心而發生嚴重漏尿,從此害怕公開場合,甚至影響自信心

  • 2025-03-24 14:25

    健康網》醫呼籲:別為時辰 要醫師半夜剖腹產!

    葉立斌/核稿編輯許多觀念傳統的人,認為孩子看「時辰」生最好,並要求在指定的時間剖腹產。然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提醒,千萬不能因為時辰的因素,在半夜剖腹產!陳志金在臉書「Icu醫生陳志金」強調,孩子的命運,在出生的關鍵時刻,是掌握在「醫療團隊」的「手」,而不是「算命先生」的「口」。讓孩子安全

  • 2025-03-22 12:57

    健康網》近期產房不平靜 台大醫:產婦常有這狀況

    葉立斌/核稿編輯古語有云「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孕婦生下新生命時,有許多風險須注意。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談到,近期經常遇到孕婦產後出血,幸好所有媽媽都平安度過。「當醫生當久了,我們也是常常會禱告,向上天祈求,祈求孕婦一切平安;最少會得到內心的平靜。」

  • 2025-02-25 14:02

    台中35歲產婦未減痛分娩 驚險催生5小時自然順產

    烏日區陳姓產婦(35歲)因恥骨劇痛,苦撐38週又2天產檢向林新醫院醫師求助,經院方評估當晚催生,陳婦因體溫過低、雙腿發紫,無法施打減痛分娩,甚至差點發生血栓導致癱瘓,經醫療團隊催生5小時順利自然產下3155克健康男寶,陳婦感動表示,迎接新生命到來是此生最美好時刻。

  • 2025-02-07 20:45

    月子中心1個月100萬!護理師揭內幕 網笑:買新房還比較划算

    台灣的高端月子中心到底有多奢華?日前一名護理師在Dcard發文,透露自己近期到「百萬月子中心」工作,驚訝發現這裡的住客幾乎都是超級富豪,甚至有8成的爸爸都是外國人,媽媽則清一色是富家千金、網紅美女或企業家,夫妻間「門當戶對」,就連護理師都能感受到這群貴客的「氣場」。貼文曝光後,立刻引發熱議,有人震驚

  • 2025-01-28 20:32

    健康網》迎接蛇年寶寶! 3大產兆孕媽咪要注意

    沈莉馨/核稿編輯即將迎接蛇年寶寶降臨的幸福時刻,準媽媽們是否知道什麼時候該前往醫院?國民健康署近日於臉書專頁發文提醒,準媽媽應特別留意生產前的3大產兆:陣痛、落紅、破水,並了解處理方式,以免錯失最佳時機。3大產兆沒有固定的出現順序,因此準媽媽們需隨時保持警覺。

  • 2025-01-06 10:40

    中市「好孕專車」補助最高6千 逾1萬名孕婦受惠

    少子化時代,願意生育的婦女都要當寶貝,新的一年,台中市政府推動為準媽媽設計的「好孕專車」,最高享6,000元乘車補助,自孕期起至預產期後6個月,可獲得30趟次,每趟上限200元,預估將有1萬1,200名孕媽咪受惠,由於要結合醫院、計程車及台中通APP系統,社會局預估最快今年7月實施。

  • 2024-11-10 20:38

    健康網》雙胞胎剖腹產傷口較大? 醫解惑:反而較小!

    沈莉馨/核稿編輯有孕婦好奇,自己懷了雙胞胎,那麼剖腹產傷口會比1胎傷口大嗎?對此,婦產科名醫蘇怡寧解答,並不會!因為就算是懷雙胞胎,還是1次只能出來1個嬰兒,且通常雙胞胎寶寶平均體重較輕,因此若為較有經驗的醫師,反而會讓剖腹產傷口更小。蘇怡寧在粉絲專頁「蘇怡寧醫師愛碎念」發文說明,雙胞胎1次還是只能

  • 2024-11-09 14:47

    竹北人努力「增產報國」 台大生醫單月新生兒破百例

    新竹台大分院為提供大新竹地區婦幼族群全方位的醫療服務,將生醫醫院竹北院區4樓的婦幼醫學中心,整合婦產科與小兒科醫師群投入診療服務。近3年來已迎接近2500名新生兒誕生,每月收納的高危險妊娠產婦更占生產人數3到5成,上月(10月)單月新生兒人數首度破100例!

  • 2024-10-16 14:59

    中央擬補助每胎每月3萬 陳時中坦言:補得不夠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今(16)天接受YahooTV《齊有此理》網路節目專訪時指出,日前他曾提出中央擬補助「每胎每月3萬」,他當時是概念性地講,但確實還需要精算,主要原因出在於「補得不夠」,但「砸錢無效論」忽略了讓生兒育女「零負擔」的重要性。

  • 2024-10-10 15:44

    童醫院好熱鬧!上午迎女嬰 預計8名雙十節龍寶寶陸續誕生

    今(10)日雙十節,童綜合醫院有8名龍年雙十節寶寶先後誕生,今(10)日早上6點17分誕生了2024年院內首位雙十節寶寶。27歲的周郁晴產婦昨天陣痛到院待產,直到今天早上才在童綜合醫院婦產部陳緒鵬醫師接生下,以自然產方式生下一名漂亮的小公主,體重為3210公克,原本預產期是10月9日,這是第一胎,新

  • 2024-10-10 13:02

    少子化發威?彰基喜迎5名國慶寶寶 秀傳掛0

    與國家同慶!今天雙十國慶,許多和國家同一天生日的國慶寶寶們也報到,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共有5名國慶寶寶降臨,但彰化秀傳醫院直到下午1點卻罕見的一個都沒有,令醫護直呼「可能與少子化有關」;彰基總院與秀傳醫院分別還有4位、1位孕婦待產中;新生兒父母對於能與國家同一天生日都相當喜悅。

  • 2024-09-03 15:32

    永豐化工復工了! 食藥署:已可開始生產蒸餾水

    國內輸液大廠「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莊工廠」因違反PIC/S GMP規範被勒令停工,導致國內生理食鹽水供應短缺,衛福部透過國內增產、專案進口救急,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3日)表示,經過複查確認相關缺失已部分改善,核准先行恢復製造「2公升滅菌沖洗用蒸餾水」,至於生理食鹽水的生產,希望能在今年12

  • 2024-08-01 12:20

    寶貝不感冒秘訣!許維恩攜女兒忒忒揭育兒關鍵

    台灣新生兒越來越少,每個新生兒都是爸媽的心頭寶,就怕孩子小時候感冒、發燒出問題。藝人許維恩今日與女兒忒忒一同出席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記者會,她提到,忒忒出生後6個月都是喝純母乳,到現在從來沒有感冒、發燒,呼籲媽媽們可以多餵母乳,遇到困難時則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或衛教資源協助。

  • 2024-07-23 19:06

    26週出生體重僅880公克 聖保祿醫院最小早產兒健康出院

    桃園市聖保祿醫院有史以來,照護過體重最輕的新生寶寶平安健康出院了!宋小弟出生時僅26週、體重880公克,相當於一個巴掌大小,在醫院住了88天後,於昨(22)日健康出院返家。院方表示,宋媽媽懷的是龍鳳胎,今年4月26日半夜突然出現規律性下腹部疼痛,立即前往醫院,婦產科醫師內診發現已開了4指,立刻送進產

  • 2024-06-24 12:21

    同卵雙胞胎「輸血症候群」死亡率6成 光田醫院助順利產下雙胞胎

    36歲莊姓婦人去年初懷雙胞胎,原本十分開心,不料,卻被多位醫師告知因懷的是同卵雙胞胎,共用胎盤且在同一個羊膜腔內,有可能出現不良影響,勸她放棄懷孕,莊婦不願放棄,懷孕4個月左右,求助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陳穎中,接手產檢及生產,經過醫療團隊的努力,母子3人均安,雙胞胎「一個都沒少」。

  • 2024-06-21 05:30

    30歲生第5胎大出血 急救挽回一命

    30歲卓姓婦人喜迎第5胎,半夜陣痛急赴豐原醫院待產,不到3小時即產下重達3140公克的健康男嬰,不料,疑因多次生產,產後出現大出血,經院方緊急使用Bakri Balloon(專門用於產後出血時壓迫子宮腔的水球)壓迫子宮腔止血,並會診放射科執行子宮動脈血管栓塞術控制出血,才幸運止血挽回一命。

  • 2024-06-15 20:04

    健康網》產後也可做仰臥起坐 研究:不會惡化腹直肌分離

    沈莉馨/核稿編輯許多婦女在懷孕中或生產後,會發現自己左右兩條腹直肌間的距離增加,這在醫學上稱為「腹直肌分離」。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發文指出,運動是腹直肌分離的主要治療方法,但過去有部分專家認為仰臥起坐會加重腹直肌分離,不過研究顯示,仰臥起坐不會使腹直肌分離惡化,但也不會改善此情形。

  • 2024-06-14 20:26

    健康網》「陰道緊實手術」要照伴侶尺寸做? 醫解4迷思

    羅碧/核稿編輯私密處相關醫美愈來愈盛行,有些女性因產後陰道鬆弛,生活不便,而做「結構式緊實手術」;對此,婦產科專科醫師蕭詠嫻整理4常見錯誤觀念,包括:老了更鬆弛再做;緊實手術前要先量好伴侶尺寸;手術是把鬆掉的皮剪掉、縫一縫;以及產後鬆弛是接生醫師沒縫好等。其中針對第2個迷思,她解釋,陰道是有彈性的,

  • 2024-06-01 19:31

    健康網》陣痛就是寶寶要退房? 一次搞懂真假產兆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孕媽咪到了懷孕後期總是惴惴不安,不知道什麼時候寶寶準備好要退房了?茂盛醫院醫師吳亭鋒指出,足月(37週)以後開始正式邁入待產的階段,此期間準媽媽身體會開始出現「生產前的徵兆(產兆)」,一般而言若出現落紅、破水、規律子宮收縮,就有可能是寶寶要誕生的徵兆。但有些宮縮陣痛,也會讓孕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