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30 13:47
破解避孕迷思! 醫:體外射精、安全期都不保險
你以為體外射精就不會懷孕?或是月經剛來、還在「安全期」就不會出事?這些都是常見的避孕迷思。醫師提醒,正確避孕不能靠想像,錯誤觀念可能讓人措手不及,甚至懷孕好幾個月都還渾然不覺。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30日)舉行例行食藥安全管理記者會,邀請台大醫院婦產科講師暨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戴怡芸說明正確避孕觀念
-
2025-04-24 11:55
台中女子肌瘤宛如哈密瓜 術後如願獲麟兒
台中市35歲蔡姓女患者,6年前因罹患子宮肌瘤接受過肌瘤切除手術,術後隔2年肌瘤復發再度接受手術治療;沒想到近2年因想要懷孕進行孕前檢查時,卻再度發現子宮內多發性肌瘤,整體加起來大小約24公分,將整個子宮肌瘤切除後,術後復原良好。進行試管受孕也順利懷孕,去年12月剖腹生產出一名健康可愛的男嬰。
-
2025-04-23 20:59
健康網》從懷孕10週起 4種「胎教」陪寶寶感受世界
羅碧/核稿編輯雖說「胎教」和寶寶的智力發展沒有明確的醫學證明,但板橋菡生婦幼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指出,情緒胎教比想像中更重要,透過飲食胎教、撫摸胎教、聲音胎教和光照胎教,簡單的小互動可以讓寶寶受到媽媽滿滿的愛意。嚴絢上在「率直的療癒系女醫 婦產科 嚴絢上醫師|新北板橋 產檢 子宮鏡 微創手術」指出,
-
2025-04-20 17:49
為癌友「保生機」國健署:凍卵凍精補助拚今年上路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人工生殖機構醫師吳成玄表示,凍卵療程對年輕癌症患者是龐大支出,盼中央接棒補助。國健署回應,醫療性凍精凍卵補助力拚今年順利上路。癌症治療影響生殖功能,衛福部國健署推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計畫,補助女性乳癌凍卵、男性血癌凍精,初期年預算支出約新台幣1億元。國健署長吳昭軍今天告
-
2025-04-18 14:50
22歲新手媽產後滿月突心肌梗塞 心導管手術保住性命
22歲的小玉(化名)二月底剖腹產下寶寶,原本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卻在產後滿月前突感胸悶、胸痛,甚至一度呼吸困難,送往豐原醫院急診,經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並以氣管內管維持呼吸,住院兩周後,康復出院。小玉初為人母,全家沉浸增添新成員喜悅,但小玉突然倒下,當時送到豐原醫院急診時,
-
2025-04-17 12:49
健康網》孕婦肥胖有危機 醫列7風險:血栓上榜
葉立斌/核稿編輯高雄一名43歲體重高達150公斤的孕婦,剖腹產後因肺栓塞離世,其網紅丈夫「蹦蹦爸」在Threads貼文指控醫師醫療疏失,求償800萬,並且引發正反兩方熱烈討論。此篇貼文經媒體報導,讓肥胖孕婦風險成為關注話題。對此,湞媄診所院長王姿允(非新聞當事醫院)提醒,肥胖孕婦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
-
2025-04-14 11:23
北市「孕前健檢」擴大補助 未婚男女都適用
為讓更多有生孕計畫的民眾接受健康檢查,台北市今年起不再綁定婚姻關係,並擴大孕前健康檢查補助對象,凡年滿18歲且設籍北市市民或配偶設籍北市的新住民,無論未婚、已婚或有生育計畫者皆可享有終生1次檢查補助,男性最高補助875元、女性最高補助2300元。北市衛生局提醒,有興趣的民眾可至北市58家特約醫療院所
-
2025-04-11 15:51
醫療性凍卵補助 花蓮縣宣布跟進!最高補助6萬元
生育年齡階段的女性如罹患癌症,進行治療時有可能影響生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研擬推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針對女性乳癌、男性血癌提供凍卵、凍精補助,預計明(2026)年上路,目前全國有7縣市提供醫療性凍卵補助,花蓮縣府今(11)日也宣布跟進,每案最高補助6萬元。
-
2025-04-10 05:30
醫教3招 新手媽媽產後不憂鬱
30多歲的小雲(化名)是新手媽媽,原本就很容易緊張或焦慮。懷孕後,焦慮狀況更加嚴重,對於很多事物都很小心謹慎,加上孕程中,曾有出血需安胎的情況,導致她的情緒起伏很大,易哭泣。小雲的先生以為產婦都有差不多問題,適時地安撫小雲情緒後,就沒特別帶小雲就醫。
-
2025-04-09 18:13
高血糖孕媽咪注意! 研究:孩子神經發展障礙風險增
1項大規模統合分析研究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罹患糖尿病與其子女日後發生神經發展障礙(包含自閉症)風險增加的關聯性,提供了更堅實的證據。這項涵蓋逾5600萬對母子數據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醫學期刊《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學》。《路透》報導,研究團隊整合202項早期研究的數據後發現,相較於母親孕期血糖正常的孩
-
2025-04-09 14:18
「做人」看季節? 研究:天冷受孕 孩子易瘦
在較冷月份受孕,成年後可能更易維持苗條身材。最新發表於《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指出,人類出生前的環境溫度,似乎已預先設定了影響體型的代謝特徵,特別是燃燒脂肪的能力。英國《電訊報》報導,研究團隊分析683名年齡介於20至78歲的成人數據發現,大約在每年10月17日至
-
2025-03-31 05:30
產婦大量落髮 中醫調理不心慌
35歲的翁媽咪因為第一胎產後的大量落髮而擔心不已。原來她在離開產後護理之家後,夜晚哺餵母乳而睡眠不足,情緒有點波動,心力交瘁,連頭髮都有些稀疏。大約2成的婦女在產後第2個月經歷產後落髮的困擾。產後落髮屬於休止期的脫髮,大多集中在前額的髮際線,主要是因為生產前後的荷爾蒙變化而出現。另外,哺育母乳相關的
-
2025-03-30 19:32
人工生殖斬斷罕病基因 色素失調症患者圓當媽夢
今年35歲的葉姓女子患有家族遺傳性罕見疾病「色素失調症」,曾自然懷孕卻2度忍痛引產,在人工生殖技術協助下,懷上健康寶寶,成功斬斷家族罕病基因,正期待二寶誕生。儘管即將晉升二寶媽,葉姓女子今天在衛教記者會中,回想被通知患有家族遺傳罕見疾病,及一路以來求子的心路歷程,依舊忍不住濕了眼眶。她分享經驗,鼓勵
-
2025-03-29 05:30
43歲女身體狀況多 輾轉求診發現有喜啦
43歲「阿真」約半年前開始出現呼吸困難、說話時會喘、消化不良、腹脹及胃食道逆流等各種症狀,她以為是停經引起的併發症,經輾轉諮詢多科及安排相關檢查,依舊無法明顯改善,直到日前到腸胃科問診,並接受超音波檢查後,才赫然發現子宮竟然「有寶寶」,旋即轉由婦產科團隊接手,總算解開困擾已久的謎團。
-
2025-03-23 11:02
健康網》孕媽咪快筆記!懷孕飲食全指南一次看
黃宜靜/核稿編輯懷孕期間的飲食選擇,不僅影響胎兒的當前發展,還可能左右孩子未來的健康狀況。板橋菡生婦幼診所婦產科醫師嚴絢上分享醫學期刊《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所整理出孕期所需要的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鐵、碘、鈣、
-
2025-03-19 07:31
健康網》菠菜顧眼、護骨、解便秘 醫推3種吃法營養加分
羅碧/核稿編輯菠菜是卡通人物「大力水手」的最愛,婦產科醫師說,它也是孕媽咪在懷孕期的超級蔬菜,包括:富含「葉酸」助好孕、「鐵質」強健體質、「葉黃素」顧眼睛、「鈣質」護骨骼,還有豐富「纖維」解便秘,無論煮湯、燙青菜或是搭配番茄、檸檬汁,或炒蛋等吃法,都能讓營養加分。
-
2025-03-14 19:59
健康網》春天增好孕4因素 醫推3類食物:菠菜、堅果上榜
羅碧/核稿編輯春季是溫暖舒適的季節,相較於寒冷的冬天或炎熱的夏天,氣候變化更容易讓身心靈放鬆。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春天也是一個適合備孕的季節,不僅「氣溫適中,壓力較低」、「日照時間變長,有助於激素調節」、「春天食材豐富」,同時「男性的精子品質較好」,建議民眾可多吃富含葉酸、鋅及抗氧
-
2025-03-09 11:16
台澳跨時區路跑 蔣萬安「3寶爸」曝與台安醫院淵源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9)日出席台安醫院70週年路跑活動,致詞中除了肯定台安醫院深耕台北市做出的醫療貢獻,也提及當年求子的一段緣分;在生完大寶後,近10年未能再次懷孕,後來太太在台安醫院調理身體,最終順利懷上2寶,到迎來3寶而成為「3寶爸」,讓他對台安醫院相當感謝。
-
2025-03-07 22:08
懷孕增3倍主動脈剝離風險!長庚研究揭:高血壓孕婦更危險
懷孕除了帶來新生命,也是對身體的一大挑戰,林口長庚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女性在懷孕到產後一年內,發生主動脈剝離或動脈瘤破裂的風險,竟是未懷孕時的近3倍,其中高血壓孕婦與家族病史者更是高危險群。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教授陳紹緯率領的研究團隊回顧台灣20多年、超過470萬次的懷孕紀錄,結果發現,孕期與產後一年
-
2025-02-17 19:32
少婦懷孕16週做全基因檢測 胎兒恐侏儒症 忍痛中止妊娠
29歲少婦首度自然受孕16週在茂盛醫院接受超音波產檢時發現胎兒長骨異常,進一步自費接受全基因檢測發現,第4對染色體上的基因有缺陷,恐是「侏儒症」,夫妻倆最後決定中止妊娠。半年後,少婦再度自然受孕,胎兒正常,等待5月的臨盆。「侏儒症」全台超過400位患者;少婦結婚1年後自然受孕,在懷孕7週時至茂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