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3-18 05:30

    呼吸困難易喘 恐是冠狀動脈疾病

    一名70多歲務農長者出現呼吸困難、易喘及虛弱無力等症狀,原本以為是自然老化,和新冠後遺症,然而症狀日益嚴重,在子女安排的健康檢查中,除了心房顫動心律不整,也發現冠狀動脈疾病,接受心導管治療後,症狀和體力明顯改善,恢復正常的生活與繼續務農,甚至和子女一同爬山,完成來回11公里的步道健行之旅。

  • 2025-03-15 15:30

    南投心房顫動篩檢 護理師受檢也發現異常

    心房顫動是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南投縣自2022年起推動心房顫動篩檢,篩檢了7萬0370人次,當中發現了1257人次異常,經媒介就醫,最終有449人確診腦中風或心血管相關疾病接受治療,及時挽救了許多家庭的健康危機,包括1名衛生所護理師,衛生局提醒民眾定期檢測,降低罹患腦中風及其他急性心血管疾

  • 2025-02-10 05:30

    腿部靜脈曲張 影響心臟健康

    50歲李先生工作繁忙,久坐辦公室,雖然發現腿部靜脈突出,偶爾有沉重感,但卻不以為意。直到最近他開始感到胸悶、心悸,檢查後發現不僅有靜脈曲張,還有心房顫動的早期徵兆。他驚訝地說:「原來靜脈曲張竟然和心臟有關!」其實靜脈曲張不只是外觀問題,還可能影響全身健康。

  • 2024-12-29 10:08

    南投心房顫動篩檢976人異常 有效預防中風發生

    近日冷氣團來襲,監察院長陳菊傳出二度中風,南投縣衛生局表示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也是引發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患有心房顫動的患者罹患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南投縣自2022年起提供民眾30秒快速心房顫動篩檢,迄今已完成篩檢6萬5544人,初篩異常976人,完成就醫959人,確診心房顫動及心血管疾

  • 2024-12-27 14:56

    心房顫動治療新技術 高雄長庚引進脈衝場消融

    心房顫動患者的麻醉風險高,未妥善治療亦可能造成中風和心衰竭,高雄長庚引進目前治療最新技術脈衝場消融,透過電場能量傳遞,對心律不整之心肌細胞進行消融,顯著降低周邊組織損傷的風險。高雄長庚心臟內科主任陳永隆指出,脈衝場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 PFA)是利用電場能量使心肌細胞發

  • 2024-12-11 11:54

    運動能有效降低心房顫動風險 最新研究數據解析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Health)的最新研究顯示,每週只要多運動一小時,就能降低11%的心房顫動風險。此外,每週運動2.5到5小時的人,風險更能大幅降低60%!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這項研究分析了超過6000人的Fitbit(一種穿戴式活動追蹤

  • 2024-12-04 05:30

    心房顫動傷腦 醫︰失智風險增27%

    70歲的張姓退休教授罹患心房顫動,用藥失效,已有輕度心竭衰竭,半年前出現胸悶且記憶力明顯衰退,叫不出兒孫名字,開瓦斯爐也忘了關,檢查排除中風、腦部疾病,診斷是長期心房顫動控制不佳,造成腦部損傷,今年中接受心導管電燒治療,恢復正常心率,並改善腦部血液灌流,術後3個月,記憶力明顯改善,認知功能也恢復正常

  • 2024-12-03 16:28

    心房顫動害他忘了兒孫名!70歲教授電燒重生 逆轉失智

    心房顫動造成失智!70歲的張姓退休教授罹患心房顫動,用藥失效,已有輕度心竭衰竭,半年前出現胸悶、且記憶力明顯衰退、叫不出兒孫名字,開瓦斯爐也忘了關。檢查排除中風、腦部疾病,診斷是長期心房顫動控制不佳,造成腦部損傷,今年中接受心導管電燒治療,恢復正常心率,並改善腦部血液灌流,術後3個月,記憶力明顯改善

  • 2024-11-22 05:30

    8旬翁心臟亂亂跳 心房顫動作祟

    台南1名80歲阿公罹患糖尿病多年,6年前開始出現心律不整,並伴隨胸悶、呼吸喘,確診為心房顫動併心臟衰竭,最近半年就反覆進出醫院多達5、6次,經醫師檢查左右心房略為擴大,連續性心電圖呈現心房顫動合併心房撲動,在自費接受脈衝場消融電燒手術後,恢復良好,心律穩定,心臟不再亂跳。

  • 2024-11-21 13:59

    心臟狂跳!心房顫動中風機率增5倍 脈衝場消融電燒更安全

    「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房心律不整,中風機率是正常人的3至5倍、死亡率2倍以上,心臟衰竭、失智症風險增加。傳統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可能影響肺靜脈周圍的正常組織,手術時間長,也增加併發症發生機會,新式的脈衝場消融電燒模式,提升安全性,也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

  • 2024-11-20 15:55

    健康網》心房顫動中風機率有5倍 醫:2手術有助控制病情

    葉立斌/核稿編輯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問題,不僅會影響心臟功能,還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因此早期控制和治療對心臟病患者來說相當重要。醫師楊凱文說明,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心房顫動患者,可以考慮迷宮手術,有助減少症狀、改善心臟功能,並顯著降低中風的風險。另,建議同時進行左心耳閉合術,進而降低血栓形成及中風

  • 2024-11-06 05:30

    腳中風變黑、疼痛 取栓手術倖免截肢

    當心腳也會中風!68歲男子阿銘長期有心律不整毛病而不自知,一回其右腳板突然變黑、冰冷又疼痛,忍了3天未見好轉。醫師做電腦斷層發現其右腿動脈阻塞嚴重、有缺血危機,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為他做開刀取栓手術、還切開腳筋膜治療,恢復血流,挽回右腳功能,逃過截肢噩運。

  • 2024-10-26 05:30

    中風機率高5倍 大叔心悸確診心房顫動

    53歲陳先生2年多前感到心臟不適且心悸嚴重,就醫檢查發現他的左心室肌肉較肥厚且心律不整,診斷為心肌病變合併心房顫動,服用藥物舒緩症狀,但去年開始,病患心悸症狀日趨嚴重,就醫後,醫師為陳先生進行冷凍氣球肺靜脈隔離術,手術完成後2天就出院,恢復狀況良好,不再被心悸所困擾。

  • 2024-10-25 09:52

    心房顫動恐中風 冷凍氣球肺靜脈隔離術除病灶

    53歲陳先生兩年多前感到心臟不適且心悸嚴重,就醫檢查發現他的左心室肌肉較肥厚且心律不整,診斷為心肌病變合併心房顫動,服用藥物舒緩症狀,但從去年開始,病患心悸症狀日趨嚴重,生活品質大幅下降,經就醫討論,醫師為陳先生執行冷凍氣球肺靜脈隔離術,手術完成後兩天即出院,恢復狀況良好,不再被心悸所困擾。

  • 2024-10-12 14:42

    AI中風預防篩檢 早期發現即時治療

    高居國人死亡原因第2位的中風因子,現在可以早期發現,並能即時治療。澎湖縣政府攜手國際扶輪3470地區及馬公扶輪社,今(12)在澎湖縣政府辦理「AI中風預防篩檢」服務,利用可攜式心電圖檢測及AI科技,協助找出高風險中風族群。澎湖縣長陳光復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世界平均每6人中有1人因中風

  • 2024-09-25 05:30

    治療心房顫動 「脈衝場導管電燒術」安全性高

    40歲的徐小姐長期有心律不整問題,就醫確診罹患晚期心房顫動,經心臟整流電擊治療雖恢復正常,但又常在國外工作繁忙忘記服藥,控制不佳,台中榮總心臟內科團隊為她進行衛福部新核準的脈衝場導管電燒手術,矯正心律,心房顫動師未再發作,大幅減少中風及心衰竭風險。

  • 2024-09-24 20:10

    心房顫動新療法! 脈衝場導管電燒術 效果好恢復快

    40歲的徐小姐長期有心律不整問題,就醫確診罹患晚期心房顫動,經心臟整流電擊治療恢復正常,又常在國外工作繁忙忘記服藥,控制不佳,台中榮總心臟內科團隊今年7月為她進行衛福部新核準的自費脈衝場導管電燒手術,矯正心律,心房顫動未再發作,大幅減少中風及心衰竭風險。

  • 2024-09-19 11:21

    心房顫動危機!隱形殺手引發中風 929世界心臟日警示早檢查

    心臟健康關乎生命,心血管疾病多年來穩居台灣十大死因第2位,常見疾病包含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與心臟衰竭,其中,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對人體最大的威脅就是可能引發腦中風。彰基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黃宏凱指出,心房顫動不僅讓人心悸、身體不適,還可能導致腦中風,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預後不佳且

  • 2024-08-26 18:19

    健康網》血便當胃痛 「肚子超脹」才就醫 慘切150公分腸子

    葉立斌/核稿編輯1名60歲男子連2天解暗紅色血便,以為只是胃出血,便自行購買胃藥服用,未料症狀未改善,且肚子非常脹,因而就醫。醫師檢查發現是「腸中風」,導致黏膜被破壞,而解出血便,且有段腸子壞死,需切除150公分壞死腸子,還須住進加護病房。醫師直言,「如果他當時感覺胃悶痛不適時,吃了藥隔幾個小時仍沒

  • 2024-08-25 13:58

    腦血管疾病列國人十大死因第4 注意8危險因子

    依據衛福部去(2023)年統計,腦血管疾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4名,共計奪走約1.2萬人生命。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提醒8大危險因子,若符合其中3項即屬腦中風的高風險族群。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表示,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菸及腦中風家族史,民眾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