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危機!隱形殺手引發中風 929世界心臟日警示早檢查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心臟健康關乎生命,心血管疾病多年來穩居台灣十大死因第2位,常見疾病包含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與心臟衰竭,其中,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對人體最大的威脅就是可能引發腦中風。
彰基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黃宏凱指出,心房顫動不僅讓人心悸、身體不適,還可能導致腦中風,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預後不佳且易復發。要防範中風,關鍵在於早期檢查、風險評估,並及時採用抗凝血治療,才能有效預防心房顫動引發的併發症。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彰基總院長陳穆寬也強調心臟健康的重要性,響應今年「用心行動」的主題,透過兩天的衛教活動,提醒民眾及早發現心房顫動等心臟疾病,特別是高危險群的患者,應該加強認識並及早治療。
除了心房顫動,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心臟疾病是心臟類澱粉沈積症(ATTR-CM)。黃宏凱解釋,這種疾病可能具有遺傳性,也可能自發性發病。隨著治療藥物的進步,目前健保已給付相關藥物,若能早期診斷和治療,該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避免進一步引發心臟衰竭等併發症。
這些年來,心房顫動的發生率不斷上升,成為國內重要的健康議題。心臟心律學會與心臟學會等相關單位也積極推動衛教活動,提升大家對心房顫動的認識,強調早期檢查和控制的重要性。
黃宏凱並提醒,心臟類澱粉沈積症常常被忽略,很多病患在不同醫院間求診卻沒能早期確診,錯過治療良機。因此,早期發現並使用有效藥物控制病情至關重要。
在日常保健方面,黃宏凱建議大家控制飲食,避免高糖、高熱量食物,保持低糖、低熱量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更是關鍵,每週適度運動能幫助心臟健康,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此外,定期檢查心跳、血壓和心律,做基礎心電圖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異常情況,避免嚴重後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