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心房顫動害他忘了兒孫名!70歲教授電燒重生 逆轉失智

2024/12/03 16:28

中榮醫療團隊為心房顫動患者進行心導管電燒手術。(記者蔡淑媛翻攝)

中榮醫療團隊為心房顫動患者進行心導管電燒手術。(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心房顫動造成失智!70歲的張姓退休教授罹患心房顫動,用藥失效,已有輕度心竭衰竭,半年前出現胸悶、且記憶力明顯衰退、叫不出兒孫名字,開瓦斯爐也忘了關。檢查排除中風、腦部疾病,診斷是長期心房顫動控制不佳,造成腦部損傷,今年中接受心導管電燒治療,恢復正常心率,並改善腦部血液灌流,術後3個月,記憶力明顯改善,認知功能也恢復正常。

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林彥璋指出,心房顫動心跳不規則,導致血液無法穩定供應腦部,造成間歇性腦部缺血,增加微血管栓塞和腦血管病變的風險,失智失智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7%,其中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15%,整體來說,國內心房顫動患者每年新增失智症比率約0.9%-1%,比一般人0.2%發生率高出許多。

林彥璋表示,研究團隊分析2014到2022年全國6萬多名心房顫動患者,追蹤6.8年,研究發現其中1300人透過電燒手術治療後,清除異常心律的根源,恢復正常心跳後,穩定腦部血流,降低反覆缺血引起的認知損傷,使失智風險下降26%、阿茲海默症風險減少21%,使患者每年的失智症發生率降至0.3%,接近一般人水平。

林彥璋指出,心房顫動心跳不規則,造成間歇性腦部缺血,增加微血管栓塞和腦部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失智風險。(記者蔡淑媛攝)

林彥璋指出,心房顫動心跳不規則,造成間歇性腦部缺血,增加微血管栓塞和腦部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失智風險。(記者蔡淑媛攝)

林彥璋也說,國內心律不整盛行率約為1%,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有40%無症狀,往往出現心悸、胸悶或喘不過氣等症狀時才就診,而心房顫動的最佳治療時機是在初次發病的1年內,降低中風、心臟衰竭效果最好,如有輕度失智,有8成可改善認知功能,因此當有心房顫動,吃藥控制不佳,就要注意失智風險,盡早積極治療,建議可利用智慧手錶監測心跳,及早發現異常就醫。

林彥璋補充說,心房顫動的中風風險增加3倍,主要因不規則心跳形成血栓;心衰竭風險則增加5倍,長期高負荷運作可能導致心肌逐漸無法正常收縮;死亡風險也提高了2倍,此外,心房顫動與周邊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及高血壓等併發症息息相關,對患者生活品質影響重大。

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也提醒40歲以上民眾,終身有25%機率罹患心房顫動,中榮這10年完成逾720例心房顫動射頻電燒術,涵蓋陣發性、持續性及長期性心房顫動,建議有三高等慢性病及生活習慣高風險族群,注意是否有心房顫動,及早檢查治療。

中榮副院長傅雲慶帶領醫療團隊指出,治療心房顫動,有助降低失智症風險。(記者蔡淑媛攝)

中榮副院長傅雲慶帶領醫療團隊指出,治療心房顫動,有助降低失智症風險。(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