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心房顫動 「脈衝場導管電燒術」安全性高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40歲的徐小姐長期有心律不整問題,就醫確診罹患晚期心房顫動,經心臟整流電擊治療雖恢復正常,但又常在國外工作繁忙忘記服藥,控制不佳,台中榮總心臟內科團隊為她進行衛福部新核準的脈衝場導管電燒手術,矯正心律,心房顫動師未再發作,大幅減少中風及心衰竭風險。
另名63歲林姓婦人因心房顫動頻繁發作,經藥物治療仍發生過腦中風,進行脈衝場導管電燒,及左心耳封堵器置放的複合式心導管手術,3小時內完成手術,康復返回職場。
台中榮總電氣生理科主任李政鴻指出,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症狀包括心悸、胸悶、呼吸急促及頭暈等,且易導致中風,及心臟衰竭等嚴重後遺症,國內盛行率約1.2%,愈年長,發生率越高,65歲以上為2.3%,80歲以上高達10%,併發重症風險也越高。
手術時間減半 不傷健康組織
李政鴻表示,心房顫動的傳統治療方式射頻電燒術和冷凍燒灼術,效果良好,但有手術時間長、併發症風險高等問題。
衛福部今年4月核可脈衝場導管電燒術使用,李政鴻表示,這是一種新型且高度精確的電燒技術,通過釋放多個高振幅電脈衝,能夠快速而有效地電燒異常心臟組織,同時保護周圍健康組織,相較於傳統方法,手術時間縮短一半,並降低了術中併發症的發生率,提升安全性,多數病人術後1至2天即可出院,術後無胸悶等不適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