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3-11-29 21:00

    健康網》久坐、姿勢不良易致「膏肓」痛 中醫浮針治療助緩解

    辦公長時間久坐、坐姿不良,座椅高度不適合等,都容易造成背後「膏肓」痛的現象,中醫師李俊儀指出,膏肓位於背部肩胛與脊椎的連線附近,而膏肓痛又被西醫稱為「菱形肌筋膜炎」。保持膏肓穴的正常運作,可以調和全身氣血,讓身體循環順利,從而使自身的身體維持健康。並表示,藉由中醫的浮針治療,可改善膏肓痛情形。

  • 2023-11-28 11:36

    健康網》上網買「褪黑激素」恐有害健康 販售更違法

    過去有些時常出國的人,會服用褪黑激素幫助自己調整時差;近期不少人面臨睡眠障礙,也想嘗試褪黑激素。然而褪黑激素屬於醫師處方使用藥品,自行販售屬於違法行為;消費者購買未經安全確認的褪黑激素自用,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衛福部食藥署在「食藥闢藥專區」說明,褪黑激素是大腦松果體所分泌的激素,主要功能是調節人體生

  • 2023-11-28 06:30

    健康網》「維生素D」14項功能大公開 營養師:不僅護腦又顧眼

    維生素D是維持人體正常生長及健康的重要營養素。營養師張語希就分享維生素D的14項功用,包含:可治失眠困擾、對記憶有幫助、避免壓力掉髮、防止關節僵硬,也能避免乾眼症及青光眼等,除可從食物中(如:蛋黃及鮭魚等)攝取外,曬太陽也是一種方式,但建議避開11點至下午2點紫外線最強的時段。

  • 2023-11-25 16:53

    健康網》經前不悅症要吃藥嗎? 醫提「這些」治療方法

    我們總說經期的女生不好惹!這個現象可能是因為「經前不悅症」,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與婦產科醫師陳保仁分享到,經前不悅症(PMDD)跟荷爾蒙的波動有關,有5種核心症狀(情緒相關)與6種非核心症狀(生理相關),只要含1種情緒問題,和4種生理症狀,就可以診斷為經前不悅症,可透過血清素、血管擴張劑等非止痛藥方

  • 2023-11-25 06:31

    健康網》拒當藥罐子! 營養師揭9狀況「這樣吃」對症補營養

    有些人只要一落枕就會吃止痛藥,出現濕疹就吃類固醇止癢,睡不著就吞安眠藥舒緩不適感,一不小心就成了「藥罐子」。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指出,建議先對症補營養,或許就能有效解決身體小病不斷。高敏敏整理出9大症狀的營養補充撇步,提醒如果長期出現症狀,還是要盡快就醫,以免錯過治療時間。

  • 2023-11-22 20:36

    健康網》體溫降低能啟動睡眠訊號 營養師列助眠4招:室內控制這溫度

    不少現代人都有失眠問題,營養師賀菡懿分享,有研究顯示,核心體溫降低是啟動睡眠的訊號,與睡眠品質相關,就會導致失眠是因患者的核心體溫升降和正常日夜節律不同步,也就是說體溫下降的時間點和選擇的就寢時間點不同,建議透過熱水浴、運動、飲食及調節室溫來幫助入睡,她分享適合睡眠的室溫在15.5至21°C內,床上

  • 2023-11-21 15:02

    8旬翁四肢麻木難眠 B12點滴+椎板成型手術助改善

    苗栗縣86歲王姓老翁,深受四肢麻木狀況困擾,尤其睡覺時常因麻痺感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雙手常常要抖一抖才會舒服點,經衛福部苗栗醫院以高劑量維他命B12點滴施打,並接受椎板成型手術後,麻木狀況改善很多。苗栗醫院表示,老翁晚上睡覺時,常因麻痺感醒來而再難以入睡,數月前他經朋友介紹,得知苗栗醫院有高劑量維他命

  • 2023-11-18 09:32

    健康網》李連杰受「甲亢」困擾 醫揭飲食NG榜單:含碘、咖啡因

    近日李連杰因新書發表至台灣宣傳,受訪時提到目前仍因甲狀腺機能亢進服藥治療;對此,初日診所新陳代謝專科與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甲亢會讓新陳代謝異常,導致體重快速下降、嚴重心悸,及骨質疏鬆等問題。因此除了規律服藥習慣外,平時應避免食用食鹽、海帶、紫菜、甲殼類海鮮等含碘食物,以及含有咖啡因食品,避免刺激

  • 2023-11-18 05:30

    夫兒相繼逝》68歲婦穿壽衣不吃不喝 確診重鬱症

    68歲的H女士個性焦慮,去年丈夫因胰臟癌過世,今年大兒子又因鼻咽癌離世,面對2名家人先後驟逝,她出現整天情緒低落、失眠、食慾差、動作遲滯及思考遲鈍等情形,懷疑自己聞不到味道,也罹患了鼻咽癌,雖然女兒帶她到醫院檢查後並無明顯病灶,但她仍堅信自己身染重病,穿著壽衣,不吃不喝,向精神醫學科求診後,確診為重

  • 2023-11-17 20:45

    健康網》缺「鎂」恐有失眠問題! 醫列4大飲食撇步

    若經常覺得頭昏腦脹、渾身疲累,甚至伴隨著緊張、焦慮、失眠、偏頭痛等問題,且諮詢過相關醫師又找不到原因時,就該考慮身體是否缺鎂了!初日醫學-小宙醫學診所醫師吳榛槿提到,鎂可調節新陳代謝、神經傳導、降低血壓、對抗發炎,甚至改善失眠,建議平時可食用菠菜及紅莧菜等深色蔬菜,糙米、五穀等全穀食物,堅果及透過保

  • 2023-11-15 21:32

    健康網》失眠分4型 中醫:考生、上班族多「心脾兩虛」

    失眠於全球的盛行率約26.8%,在台灣則高達28%。五甲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邱雅笙指出,中醫依失眠症狀不同,分為4種證型,包括:心火亢盛型、肝氣鬱滯型、胃氣失和型及心脾兩虛型,其中大量使用腦力的族群,如考生、上班族等多屬心脾兩虛,治療上除了養心安神,更需補益脾氣。

  • 2023-11-11 13:05

    健康網》自律神經失調可檢查心律變異 醫提醒:小心偏方誤病情!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身心科醫師楊仲豪表示,這個詞不是正式的醫學診斷名詞,當你身體出現頭痛、頭暈、胸悶、心悸、喘不過氣、腸胃不適、拉肚子,但又找不出明顯病因的時候,就可能被說成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疾病有高血壓、心臟病、焦慮症、憂鬱症、失眠,可以透過心律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

  • 2023-11-06 19:36

    健康網》頭痛伴肩頸卡卡 中醫推4穴位:開竅醒腦還防失智

    郭先生因為長時間專注低頭工作,自覺脖子非常緊繃,而且有時候會出現頭頂空空,綿綿作痛的感受,有時候吹到冷氣,還會產生抽痛型的頭痛,卻又很難明確指出痛點。對此,中醫師邵禹豪分享4穴位:分別為百會穴、風池穴、合谷穴以及手三里。除了可以緩解頭昏、頭痛,也有預防失智功效。

  • 2023-11-04 21:42

    健康網》失眠怎麼辦? 營養師授3重點找回好睡眠

    台人失眠問題嚴重,每10人就有1人有此困擾。對此,營養師黃楀軒在臉書粉專「黃魚營養師 白袍日記」及部落格發文表示,失眠可以分成3種:入睡困難型、續睡困難型、早醒型,能單獨也能混合存在。想改善失眠,「飲食方面」應多蔬菜、白肉為主、用好油、吃好澱粉,及要吃魚及早餐;「保健食品」選項則包含穀維素、GABA

  • 2023-11-02 21:32

    健康網》睡眠控制在「這時間」最好 中醫推6習慣助入睡

    明明有睡覺醒來卻還是覺得累?其實睡太多、睡太少都不好。對此,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國誌指出,睡太少容易造成反應力、記憶力下降;睡太多則易增失智症、中風及心臟疾病的風險,建議睡眠時間不要短於6小時,也不超過9小時。此外,他也分享,能夠改善睡眠品質的6個習慣,包含:控制睡眠時間及睡前不用3C等。

  • 2023-10-31 13:05

    小心耳鳴!中榮研究:耳鳴障礙 與睡眠品質、憂鬱程度顯著相關

    很多人受耳鳴之苦,台中榮總表示,耳鳴障礙程度與睡眠品質及憂鬱程度顯著相關,在美國約有10%至15%的成人受耳鳴所苦,大約有20%耳鳴患者需要臨床評估與介入治療。一位49歲孫姓女子長年飽受耳鳴之苦,同時出現情緒及睡眠障礙,也讓更年期的燥熱更顯困擾,至中榮藉由耳鼻喉頭頸部耳科與精神部共同照護,患者的耳鳴

  • 2023-10-30 05:30

    甲亢心悸、失眠 中醫辨證降低復發率

    35歲劉小姐工作壓力大,經常感到緊張、不安,容易發脾氣,且愈晚愈亢奮,伴隨失眠與入睡困難,同時手會不自主顫抖、頸部腫大,不定時出現胸悶、心悸,也有腹瀉、掉髮、月經紊亂等狀況,持續約半年,進一步到新樓醫院求診,經檢查確診為甲狀腺亢進。新樓醫院中醫師趙家儀指出,甲狀腺亢進與甲狀腺激素過多有關,激素過高傳

  • 2023-10-29 15:36

    壓力大易亢奮生氣 這機能亢進中西合醫降復發率

    35歲劉小姐就醫主訴工作壓力大,常感到緊張、不安,因想求表現,常超時加班工作,伴隨失眠與入睡困難,愈到晚上精神愈亢奮,變得易發脾氣;不定時常覺得胸悶心悸,手不自主顫抖,常腹瀉、掉髮且月經紊亂,狀況持續約半年,頸部也腫大,到新樓醫院中醫尋求輔助治療,確診是甲狀腺亢進。

  • 2023-10-27 21:53

    健康網》女CEO創業壓力大失眠 醫推按壓3穴位助眠

    有位年輕女執行長因創業出現壓力大失眠問題,剛開始服用褪黑激素效果佳,但隨著服用時間增加,卻漸漸地失效,且出現胃不太舒服的情況。對此,欣華安中醫診所副院長艾莉絲指出,除了針對該類型失眠提供相對的藥飲外,還可以透過按壓百會、安眠、神門穴,並搭配泡澡或足浴,改善失眠問題。

  • 2023-10-27 05:30

    失眠分4類 中醫對症治療讓你好睡

    失眠在臨床上相當常見,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有可能發生,門診中抱怨明明很累卻睡不著的病人至少有三成,中醫辨證論治之後,失眠可以大幅改善。長期失眠 對健康傷害大失眠是指不容易自然地進入睡眠,可能是不易入睡、眠淺易醒或是容易做夢。●白天精神不佳、嗜睡,醒後仍沒有睡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