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2 18:02
健康網》三酸甘油脂vs膽固醇差異一次看 學者曝飲食關鍵
葉立斌/核稿編輯許多人分不清楚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也不知道該怎麼吃才能有效降低兩者。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專頁發文表示,三酸甘油脂的升高通常跟「熱量過剩」有關,膽固醇異常則跟「脂肪肝、肝臟製造、體質」有關。想降低三酸甘油脂,要戒糖、少油少澱粉、忌酒;想降低膽固醇,則是要少吃飽和脂肪、增加植物固醇、補充
-
2025-04-22 17:07
健康網》肥胖害人笨! 醫教「4招」搶救大腦
葉立斌/核稿編輯肥胖除了引發慢性病等疾病外,也可能害您變笨!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彙整多項研究指出,肥胖者大腦白質減少、動脈粥樣硬化,使腦部血流減少,進而引發記憶力、專注力變差。所幸經成功減重後,可減少腦結構和認知功能的損害,建議吃得聰明、動起來、管住體重及定期檢查,搶救大腦。
-
2025-04-22 15:06
高纖飲食救命!研究證實:可溶性纖維助腸道抗致命病菌
巴西與美國研究人員合作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飲食習慣,可能透過促進腸道產生「醋酸鹽」(acetate),進而調節免疫反應,有助於保護身體抵抗一種可能致命的腸道感染。實驗顯示,攝取低纖維飲食的小鼠在感染後出現過度發炎反應,而攝取高纖維飲食的小鼠則免疫反應較為平衡,預後也較佳。
-
2025-04-22 11:58
別再只怪卡路里!英研究指「生活型態不穩定」才是肥胖之源
體重增加真是每天多吃幾口、緩慢累積的結果嗎?英國羅浮堡大學科學家在一篇經同儕審查的觀點文章中提出不同看法,認為體重增加可能主要源於生活中的各種干擾事件,這種「生活型態不穩定」或許才是全球肥胖問題持續惡化的關鍵因素。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該研究觀點發表於《國際肥胖期刊》(In
-
2025-04-22 10:10
30年糖尿病患者靠這招 1個月後不用再打胰島素
已是30年遺傳性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70歲婦人,服用3種血糖藥再加上打兩針的長效的胰島素,刻意控制血糖,甚至都不吃碳水化合物食物,但是糖化血色素值仍達到10;新陳代謝科醫師檢視婦人的藥單,建議她先不做太大更動,搭配24小時血糖監測、觀察自己在飲食上選擇的數值波動變化差異,沒想到,1個月血糖竟然來到正常
-
2025-04-22 07:31
健康網》8大糖類健康履歷表!「它」傷肝減重大敵
沈莉馨/核稿編輯在瘦身減糖的道路上,我們常常陷入選擇障礙。天然的糖會胖、會飆血糖,人工的糖怕有問題,到底誰才是減重好朋友?體重管理醫師蕭捷健從血糖影響、肥胖風險到安全性5大面向,評比8款糖類,其中,阿拉伯糖、羅漢果糖、甜菊糖不傷身,而蔗糖是糖尿病+脂肪肝套餐組合,加工食品裡的果糖則是肝臟夢魘。
-
2025-04-21 10:56
禮來口服減肥藥3期試驗報喜! 第2型糖尿病也受惠
製藥公司禮來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口服新型減肥藥「orforglipron」,在三期臨床試驗時傳出喜訊,不僅沒有肝損傷個案,在減肥的同時,還能降低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素(HbA1c)。據《ABC News》報導,禮來的3期臨床試驗找來超過550名成年受試者,他們的HbA1c平均降低
-
2025-04-20 21:15
健康網》逾7成糖友過胖! 醫:遠離糖尿病必知5QA
沈莉馨/核稿編輯糖尿病長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列,若想遠離糖尿病,便須了解「敵人」!初日診所減重專科主治醫師陳威龍解答5點必知問題,包括:何謂糖尿病、症狀、高危險群、併發症及如何預防,其中針對第2型糖尿病高危險群,他特別點名老年人、肥胖以及遺傳因素,並指出,逾7成糖尿病患者都有肥胖問題,因此應減重、
-
2025-04-20 18:42
健康網》壞膽固醇多少正常? 台灣最新「治療指引」給解答
黃宜靜/核稿編輯人人都知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LDL-C)過高不利於健康,那麼LDL-C控制有絕對值嗎?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在臉書「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引述最新發布的《2025年台灣版膽固醇治療共識》解答,LDL-C控制非標準值,而是依照每人的心血管風險程度,而有不同目標,舉例
-
2025-04-20 18:15
健康網》低碳飲食不只吃肉! 營養師推加「減脂神隊友」
沈莉馨/核稿編輯近年流行「低碳飲食」法,透過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來減重,甚至能控制血糖問題、保護心血管等好處。營養師薛曉晶提醒,低碳水飲食不等於高肉飲食,光是透過不吃飯,卻吃進大量加工肉品、起司條、人工香料,反而會負面影響減重及健康。推薦優質蛋白如雞胸肉、健康脂肪如酪梨、高纖蔬菜如菠菜、低GI水果如莓
-
2025-04-18 15:53
健康網》生吐司吃2片就飆血糖 醫教3招吃得更健康
葉立斌/核稿編輯「生吐司」口感濕潤柔軟,帶有淡淡奶香,受到不少人喜愛。不過醫師劉博仁提醒,生吐司容易添加較多奶油與糖份、整體熱量與升糖負荷(GL)偏高,若單吃2片,很容易超過血糖穩定的建議範圍。建議吐司不要單獨吃,可搭配蛋白質(如水煮蛋)或好油脂(如酪梨);選擇膳食纖維較多的全麥吐司、1餐1至2片剛
-
2025-04-17 13:08
10大死因 三高占5項!政院拍板「防治888計畫」
行政院會今(17)日通過「三高防治888計畫」,衛福部指出,盼於8年內將8成三高病患加入照護網、8成加入照護網者接受生活習慣諮商,8成達三高控制目標。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與三高相關者就占5項,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及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病,每年約6.2萬人死於三高相關
-
2025-04-17 05:30
清晨血糖突竄高 小心「索莫奇效應」
60歲劉先生患有多年糖尿病,必須早晚固定注射混合型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日前早餐前的血糖飆高,雖增加晚上胰島素劑量,隔天血糖依舊高,經諮詢新陳代謝科醫師後,懷疑是「索莫奇效應」,建議改為減低晚上胰島素劑量,果然早餐前的血糖恢復正常,糖化血色素也降到正常值,找回控糖信心及健康。
-
2025-04-16 16:18
健康網》「肥胖」不只有慢性病 醫:急救插管時更危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大家多知道肥胖可能引發多種慢性病,包含糖尿病等等;或許很少人知道,肥胖可能在急救時的呼吸道處置引發更巨大的危害。急診科醫師說明,對於呼吸道處置來說,肥胖的人可能在插管與麻醉帶來相當困難的臨床挑戰。急診科醫師在粉專「超級白急診醫師」發文提到,對呼吸道處置來說,「胖」真的不只是體型,而是
-
2025-04-16 15:43
健康網》川普壞膽固醇控制得宜 營養師談控制9小事
相關新聞請見健康網》川普壞膽固醇僅51還吃藥 醫用一圖解答原因葉立斌/核稿編輯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進行健康檢查,並且由外媒披露其健康狀態。結果大家意外發現:熱愛吃速食,喝健怡可樂的他,比很多人還要健康!營養師老辜只看「壞膽固醇」就發現川普透過藥物控制,有效控制壞膽固醇。同時提供控制壞膽固醇的9件小事。
-
2025-04-16 11:22
健康網》川普壞膽固醇僅51還吃藥 醫用一圖解答原因
葉立斌/核稿編輯美國總統川普的健檢報告是除了關稅以外,引人注目的話題之一,現年78歲、經常吃大眾眼裡「垃圾食物」的他,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LDL)竟僅51mg/dL(國健署建議一般人130mg/dl以下),已經控制良好的川普竟然仍持續吃兩款降膽固醇的藥物。對此,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引述國外研
-
2025-04-16 10:59
高膽固醇迷思破解?研究:健康生酮者高LDL未必增心臟風險
一項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進展》(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dvances)的最新研究,對長期「高膽固醇導致心臟病」的觀念提出挑戰。研究指出,特定代謝健康的族群,即使膽固醇指數極高,其心血管風險未必隨之增加,顛覆了傳統認知。
-
2025-04-15 19:18
健康網》看血型找瘦身密碼! 營養師:O型多吃肉、B型少澱粉
沈莉馨/核稿編輯減肥方法百百種,不同血型也有不同的減肥法!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專頁發影片分享美國自然療法「Peter J.D’Adamo」醫師提出的「血型療法」:A型人胃酸分泌不佳,適合多吃植物性蛋白質;B型人避免吃過多澱粉,容易降低代謝力變胖;O型適合高蛋白飲食(肉類、海鮮)及攝取好油;AB型人則是
-
2025-04-15 15:42
120公斤男足底脫皮滲血 竟是嚴重糖尿病足潰瘍險截肢
體重高達120多公斤的林姓男子,平時鮮少關心自身三高狀況,直到去年底出國洽公,隱約發現腳底痛,步行整天回到飯店才赫然發現鞋子「滲血」,脫襪後嚇見腳底板整層皮幾乎脫落,返國就醫才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2%(正常值在6%以下),確診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引發的深層足部潰瘍,所幸經多管齊下治療免於截肢。
-
2025-04-15 10:12
減重新選擇 醫:「4:3斷食法」比每日限制更具優勢
減肥方式百百種,每種方法的效果各異。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表示,根據一項新研究,發現每週三天的「4:3間歇性斷食」比傳統每日熱量限制更有效,不僅減重效果較好,還能改善心臟代謝健康,且更容易堅持。陳威龍近(10)日在臉書粉絲專頁「陳威龍醫師|從急診到減重,走過慢病的體能大叔」分享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