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1 12:55
健康網》糖尿病老藥降血糖 研究:或能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葉立斌/核稿編輯二甲雙胍(Metformin)類藥物是1款治療糖尿病的老藥,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引述1項最新臨床試驗顯示,二甲雙胍除了能幫助降血糖,還有機會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緩解疼痛不適。不過,他也提醒,目前針對二甲雙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還不夠多,不能視為正式治療方法,民眾千萬不要自行購
-
2025-05-01 10:49
健康網》不是越來越低!醫授腎絲球過濾率數值這樣看
葉立斌/核稿編輯人體的各個器官都是會隨著年齡退化的,而腎絲球過濾率也是隨著年齡逐步下降,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實際上腎絲球過濾率(GFR)並非「直直下降」,在糖尿病腎臟病最初5年,GFR會高於正常值,第5-15年從高點回落,第15-20年開始,每年衰退速度倍速增加,直至洗腎。
-
2025-05-01 06:30
健康網》中年男早餐天天吃「1物」 血糖、體重飆險患糖尿病
葉立斌/核稿編輯1名45歲男子,3年來早餐天天吃麵包,從簡單的吐司到甜麵包、肉鬆麵包樣樣不拒。長期下來,體重增10公斤,更在健檢中發現糖尿病指標異常。醫師建議調整飲食習慣,並將早餐改為無糖豆漿加水煮蛋,偶爾搭配1小顆雜糧饅頭,取代過度精製的麵包,且每天超慢跑50分鐘,3個月後,成功減重5公斤,血糖也
-
2025-04-30 12:07
健康網》代糖飲料不升糖?專家:小心影響胰島素又傷腸
葉立斌/核稿編輯有些人會用甜味劑(代糖)來替代糖,認為能減少熱量攝取外,還能兼顧甜蜜口感、不影響血糖。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舉例,蔗糖素(Sucralose)是1種代糖,但根據多項研究顯示,長期食用恐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加重高脂飲食下的胰島素阻抗,還會改變腸道菌相,引發低度發炎,因此代糖雖然是零卡、
-
2025-04-30 08:31
健康網》想控糖、減重? 醫教「1飲食法」營養均衡有飽足感
葉立斌/核稿編輯想控糖、減肥,卻不知道從何改變?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醫師許哲綸分享,不管是控制血糖或減重,增加飽足感是飲食最重要的一步,而飲食的飽足感主要來自纖維和蛋白質,2者卻是普遍外食族缺乏的,因此營養學者提出「211餐盤法」,也就是每餐2碗蔬菜、1碗蛋白質、1碗全穀類主食比例,營養均
-
2025-04-29 19:35
健康網》「1進食習慣」恐代謝失調! 營養師揭3影響
沈莉馨/核稿編輯您是否經常手邊放零食、飲料,沒事的時候就吃一點、喝一口?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在臉書專頁「吳映蓉博士營養天地」發文指出,這種「隨時吃、隨時喝」的習慣,會破壞人體的代謝健康,使脂肪堆積、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差、發炎指數增加。吳映蓉分享,有關代謝的研究發現,就算每天吃的總熱量一樣,如果「不
-
2025-04-29 09:31
健康網》控糖想吃麵包選「這款」 低GI、營養更勝白吐司
羅碧/核稿編輯不少人早餐會吃麵包,但又怕血糖波動,而市售「酸種麵包」似乎提供了另一選擇!藥師簡詩敏指出,「酸種全麥麵包」相較白吐司不僅營養更好、餐後血糖上升幅度更低,還有照顧腸道好菌等優點,並建議挑選發酵時間12至48小時、成分單純(避開酸味劑、膨鬆劑)、外觀孔洞大小不一、些微酸香、組織有彈性者;搭
-
2025-04-28 19:14
健康網》孕期嗜甜擔心糖尿病? 醫:務必定期測血糖
羅碧/核稿編輯「懷孕中特別愛吃甜食,會不會得妊娠糖尿病?」婦產科醫師仇思源說明,兩者沒有絕對關係,但孕婦需要定期檢查血糖,因為荷爾蒙變化可能影響胰島素作用。妊娠糖尿病恐危害媽媽與寶寶的健康,讓寶寶長得過大(巨嬰)、羊水過多,甚至增加胎兒早產、缺氧等風險,因此務必嚴格控制血糖。
-
2025-04-27 13:01
健康網》洛神花茶5好處! 學者:超強降血壓、抗氧化贏綠茶
黃宜靜/核稿編輯洛神花茶是民間養生常見飲品,微酸的果香風味清爽可口。營養學者洪泰雄指出,洛神花茶具5大功效,包含最廣為人知的降血壓,以及抗氧化、護心臟、助消化、穩血糖。並提醒,洛神花雖好,但建議低血壓、孕婦避免或先諮詢醫師;另,洛神花茶酸味較強,過量飲用可能造成腸胃不適,因此每日適量1到2杯為宜。
-
2025-04-27 09:31
健康網》減肥怎麼都沒用?小心「壓力胖」惹禍!醫:應利用非飲食方法紓壓
葉立斌/核稿編輯減肥減不下來?肚子和下半身特別容易囤積脂肪?這很可能不是單純飲食問題,而是「壓力胖」在作怪。台中大里仁愛醫院代謝減重中心主任趙世晃指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在緊張、焦慮時會出現「狂吃」的行為,導致體重失控。他建議應透過非飲食的紓壓方法放鬆心情,如聽音樂、運動、睡覺等。可避免利用飲
-
2025-04-27 05:30
洗腎低血壓 中藥調養緩解頭暈
57歲的陳太太因為糖尿病腎病變已經洗腎4年了,但最近卻因為洗腎過程中的低血壓,頭暈與背痛,致使有幾次必須提早結束透析,讓她對洗腎開始恐懼,即便有升壓藥的幫助,但持續性的背痛與抽筋,卻讓她十分困擾。在血液透析病患中,低血壓是最常見的問題,發生率約25-55%,據研究有75%患者一生至少會發生1次透析低
-
2025-04-26 16:23
健康網》小學生也想瘦?調查:35%日本小一學生想減肥
葉立斌/核稿編輯時序走向夏季,不少人積極減重;加上社群媒體上所有人都在秀水蛇腰。現在就連日本的小學生都想瘦身?日本肥胖學會在17日發出警告,指稱「過瘦的年輕女性」激增。學會警告,過度瘦身恐引發骨質疏鬆症與月經不規則的症狀。同時強調,規律吃早餐、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才能健康減重。
-
2025-04-26 05:30
副作用越強≠效果越好 醫破解「減重藥」迷思
40多歲的杜女士,在體重管理門診與醫師討論後,決定先以藥物輔助控制體重。經過2週治療,她幾乎沒有出現噁心或嘔吐等藥物副作用,因此認為體重應該沒有明顯變化。然而,回診時,她發現自己已經減輕了1.8公斤,讓她不禁疑惑:「不是減重藥的副作用越強,效果才會越明顯嗎?」
-
2025-04-25 11:46
健康網》不只是「胖了點」 醫:代謝症候群是身體內失火
葉立斌/核稿編輯當肚子越來越大、腰圍越來越粗時,才不只是「胖了點」,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這是你的身體裡,正在悄悄上演一場「全身失火」的代謝症候群災難,通常包括:腹部肥胖、高血壓、血糖偏高、好膽固醇(HDL)偏低,以及三酸甘油酯過高,埋下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中風、心臟病的隱患,甚至
-
2025-04-24 09:44
空腹吃高糖食物 小心「血糖過山車」害你昏沉又嘴饞!
空腹吃甜點、喝含糖飲料,原本以為是提神補充能量,結果反而越吃越累?初日診所減重專科主治醫師陳威龍指出,這種情況正是「血糖過山車效應」作祟,導致不少人在吃完甜食後不但精神不振,甚至更想繼續吃。陳威龍在「陳威龍醫師|從急診到減重,走過慢病的體能大叔 」發文,表示吃完甜食依舊沒精神,問題出在血糖急降。陳威
-
2025-04-24 09:41
脂肪肝不只胖才得 「這類人」更應警惕
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不均、缺乏運動,脂肪肝已悄悄成為常見的文明病。初日診所指出,若伴隨高糖高脂飲食,小心迎來的不是幸福感,而是沉默傷肝的脂肪肝。初日診所減重專科主治醫師陳威龍於臉書發文,脂肪肝是指肝細胞中脂肪累積過多,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肝臟發炎、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此外,也與糖尿病、高血壓
-
2025-04-24 05:30
糖友新選擇 CGM科技控糖免扎針
監測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功課,但經常指尖採血不僅麻煩,許多人還怕痛;隨著科技進步,連續血糖監測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問世,糖尿病患者想監測血糖、並進行飲食控制,已有了更輕鬆的選擇。皮下植入感測器 每幾分鐘記錄1次
-
2025-04-22 18:02
健康網》三酸甘油脂vs膽固醇差異一次看 學者曝飲食關鍵
葉立斌/核稿編輯許多人分不清楚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也不知道該怎麼吃才能有效降低兩者。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專頁發文表示,三酸甘油脂的升高通常跟「熱量過剩」有關,膽固醇異常則跟「脂肪肝、肝臟製造、體質」有關。想降低三酸甘油脂,要戒糖、少油少澱粉、忌酒;想降低膽固醇,則是要少吃飽和脂肪、增加植物固醇、補充
-
2025-04-22 17:07
健康網》肥胖害人笨! 醫教「4招」搶救大腦
葉立斌/核稿編輯肥胖除了引發慢性病等疾病外,也可能害您變笨!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彙整多項研究指出,肥胖者大腦白質減少、動脈粥樣硬化,使腦部血流減少,進而引發記憶力、專注力變差。所幸經成功減重後,可減少腦結構和認知功能的損害,建議吃得聰明、動起來、管住體重及定期檢查,搶救大腦。
-
2025-04-22 15:06
高纖飲食救命!研究證實:可溶性纖維助腸道抗致命病菌
巴西與美國研究人員合作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飲食習慣,可能透過促進腸道產生「醋酸鹽」(acetate),進而調節免疫反應,有助於保護身體抵抗一種可能致命的腸道感染。實驗顯示,攝取低纖維飲食的小鼠在感染後出現過度發炎反應,而攝取高纖維飲食的小鼠則免疫反應較為平衡,預後也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