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8 16:18
健康網》內臟脂肪甩不掉? 研究:每餐吃「它」能減7.4%
紀麗君/核稿編輯內臟脂肪好頑固,怎麼減都減不掉?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在臉書專頁「減重醫師 蕭捷健」發影片引述國外1項研究,每餐只要吃10克「可溶性纖維質」,如菇類、秋葵、花椰菜、毛豆、蘋果、燕麥等食物,內臟脂肪就能減少7.4%。
-
2025-05-15 13:01
健康網》看見鹹酥雞、麵包就想買?研究授1招 實測有效
葉立斌/核稿編輯您是否曾經路過鹹酥雞攤、麵包店,一聞到香味就忍不住掏錢買?別擔心,此情況有解!營養師高敏敏引述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指出,當人們看見高油炸、精製澱粉食物而嘴饞時,只要聞超過2分鐘,嘴饞的感覺就會下降,反而會選擇健康食物。高敏敏在臉書專頁分享,飲食購物有分2類型,衝動型的人很可能會順
-
2025-05-15 12:38
餐後快走15分鐘即刻見效 專家:數十年健康保護
葉立斌/核稿編輯養成並維持健身習慣的關鍵在於找到能持之以恆的健康方法。對於多數人而言,一項省時又不費力的15分鐘訣竅便能輕鬆達標,那就是「餐後活動」。美國阿拉巴馬大學運動科學助理教授、步態研究專家艾阿吉亞爾博士(Dr. Elroy Aguiar)建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就是餐後進行中等強度的快走。
-
2025-05-15 11:06
多元整合減肥治療奏效 患者3月後減重、逆轉健康風險
68歲王先生身高164公分、體重92公斤、BMI 34.5,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大腸癌病史。因活動時容易喘、體力差與疲勞感,在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團隊評估下,他開始使用控制食癮的減重藥,並搭配每日注射腸泌素類藥,3個月後體重降至81.7公斤、BMI降到30.4,血糖與代謝指標皆有改善,整體健康
-
2025-05-14 16:27
瘦瘦針強敵出現?「胃繞道神藥」挑戰Ozempic地位
葉立斌/核稿編輯一款能模擬胃繞道手術效果的口服新藥正露曙光,被部分人士視為減重領域的潛力之星,未來或能提供比現行減重注射劑更安全、便利的長期體重管理方案。這款由美國生技公司Syntis Bio研發的藥丸,能在腸道形成暫時塗層,阻斷食物吸收同時刺激飽足感荷爾蒙,相較於Ozempic(胰妥讚)和Moun
-
2025-05-12 20:51
健康網》不只是血糖過高 罹糖尿病恐「被偷走」6-16年壽命
羅碧/核稿編輯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過高的問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提醒,長期高血糖會對全身血管造成嚴重影響,根據統計,假如現在確診糖尿病,會減少6年壽命;假如是糖尿病加上心血管疾病,會減少12年壽命;假如糖尿病造成腎臟病變,會減少16年壽命,別以為糖尿病不痛不癢,其實,糖尿病是萬惡的源頭
-
2025-05-11 10:30
健康網》加班、滑3C手腳麻 醫示警:小心4類疾病前兆
紀麗君/核稿編輯隨著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或加班工作,手腳麻痺的情況日漸普遍。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提醒,這些麻痺感可能不僅僅是疲勞的表現,還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表示末梢神經可能受損,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恐有某些嚴重疾病的前兆,例如壓迫性神經病變、代謝性疾病引起的神經病變、自體免疫性神經病變、
-
2025-05-11 08:30
健康網》「全麥、低脂」未必好健康 4食物被點名升糖大魔王
葉立斌/核稿編輯控制血糖不只少吃甜點,還要小心日常飲食中那些「假健康、真升糖」的陷阱!營養師薛曉晶提醒,飲食如全麥麵包、低脂優格為了口感,加工過程常加入大量精製澱粉與糖分;而米粉、冬粉這類食物外觀清淡,卻因去除膳食纖維也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建議要避開。
-
2025-05-10 20:24
健康網》可樂竟能「洗大腸」 醫曝急診3妙用:還救低血糖
葉立斌/核稿編輯「可樂能拿來洗大腸」這句許多長輩的說法,沒想到竟在急診室獲得了某種程度的驗證。急診醫師翁梓華指出,雖然可樂在多數人眼中是高糖、不健康的飲品,與肥胖、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但在特定臨床情境下,卻能派上用場,像是救急低血糖、溶解糞石、促進腸胃蠕動。
-
2025-05-10 05:30
睡兩天沒吃沒喝 糖尿病嬤急性腎衰竭
82歲獨居的廖阿嬤罹患糖尿病,平時仍可自行打理三餐,家人早晚也會抽空探視,碰巧連二天家人都因工作繁忙,忘記主動聯繫,結果阿嬤居然沒有進食喝水,直到家人探視時,才發現阿嬤精神萎靡、意識模糊,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緊急送醫後,確認是急性腎衰竭合併高血鉀症,所幸處置後恢復正常,讓家人鬆了一口氣。
-
2025-05-06 11:21
健康網》跑步當作血糖藥? 醫:養出肌力才能遠離糖尿病
紀麗君/核稿編輯常聽吃完東西散散步可減緩血糖上升,是否只要這樣做,就可遠離糖尿病威脅?對此,鄰好西醫診所醫師李思賢發文指出,慢跑和走路像是急性穩定血糖的藥物,短時間內的確很有效,但若肌肉量沒有同時增加,身體沒地方儲存葡萄糖,很容易發生沒運動就血糖飆高,反而造成血糖波動大的問題。
-
2025-05-06 10:34
健康網》控制血糖更聰明! 學者:GI、GL值要一起看
紀麗君/核稿編輯面對現代人愈來愈重視的血糖管理問題,營養學者洪泰雄於臉書發文,深入解析「GI值(升糖指數)」與「GL值(升糖負荷)」的差異與應用,提醒民眾別再只看一項數據就以為萬無一失,真正有效控糖應該GI、GL一起看,才能兼顧飲食質與量,維持穩定血糖。
-
2025-05-05 16:22
健康網》糖尿病5大症狀! 視力模糊、疲勞、皮膚癢都中
黃宜靜/核稿編輯糖尿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列,除了測血糖外,還能透過哪些徵兆及早發現?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新陳代謝科醫師周建安在臉書專頁「初日診所」與Youtube頻道發影片指出,第2型糖尿病常見5症狀包括:頻尿與口渴、疲勞、皮膚變黑或搔癢、視力模糊,甚至是傷口不易癒合都要特別注意,尤其第2型糖尿病風
-
2025-05-05 10:59
部澎菊島糖友家族講習 帶領病友對抗「國病」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人10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5名,每6秒就有1人死亡,糖尿病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同時也影響糖友日常工作及生活品質。為了提供糖友對疾病的認知,協助糖友建立互助網絡,澎湖醫院於舉辦「菊島糖友家族講習」。
-
2025-05-03 22:01
健康網》 腎臟病第2階段 醫:治療黃金時期
相關報導:健康網》不是越來越低!醫授腎絲球過濾率數值這樣看林曉雲/核稿編輯腎絲球過濾率並非直線向下,反而是像雲霄飛車,先上升一陣子之後,在高點回落,最後因腎元不堪負荷,惡性循環下衰退,需要由洗腎來救援。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糖尿病腎臟病第2階段時,微量白蛋白尿伴正常腎功能階段被視
-
2025-05-01 21:54
健康網》糖尿病控管關鍵不只飲食! 營養師:5行為全影響
羅碧/核稿編輯糖尿病的控制不僅仰賴飲食與藥物,營養師楊斯涵在臉書專頁「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分享,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發表的照護標準第五篇〈促進正向健康行為與身心福祉,以改善健康結果〉中指出,一天24小時的身體行為型態,包括久坐、步行、睡眠品質、運動與身體功能,皆與第二型糖尿病的健康風險息
-
2025-05-01 12:55
健康網》糖尿病老藥降血糖 研究:或能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葉立斌/核稿編輯二甲雙胍(Metformin)類藥物是1款治療糖尿病的老藥,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引述1項最新臨床試驗顯示,二甲雙胍除了能幫助降血糖,還有機會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緩解疼痛不適。不過,他也提醒,目前針對二甲雙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還不夠多,不能視為正式治療方法,民眾千萬不要自行購
-
2025-05-01 10:49
健康網》不是越來越低!醫授腎絲球過濾率數值這樣看
葉立斌/核稿編輯人體的各個器官都是會隨著年齡退化的,而腎絲球過濾率也是隨著年齡逐步下降,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實際上腎絲球過濾率(GFR)並非「直直下降」,在糖尿病腎臟病最初5年,GFR會高於正常值,第5-15年從高點回落,第15-20年開始,每年衰退速度倍速增加,直至洗腎。
-
2025-05-01 06:30
健康網》中年男早餐天天吃「1物」 血糖、體重飆險患糖尿病
葉立斌/核稿編輯1名45歲男子,3年來早餐天天吃麵包,從簡單的吐司到甜麵包、肉鬆麵包樣樣不拒。長期下來,體重增10公斤,更在健檢中發現糖尿病指標異常。醫師建議調整飲食習慣,並將早餐改為無糖豆漿加水煮蛋,偶爾搭配1小顆雜糧饅頭,取代過度精製的麵包,且每天超慢跑50分鐘,3個月後,成功減重5公斤,血糖也
-
2025-04-30 12:07
健康網》代糖飲料不升糖?專家:小心影響胰島素又傷腸
葉立斌/核稿編輯有些人會用甜味劑(代糖)來替代糖,認為能減少熱量攝取外,還能兼顧甜蜜口感、不影響血糖。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舉例,蔗糖素(Sucralose)是1種代糖,但根據多項研究顯示,長期食用恐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加重高脂飲食下的胰島素阻抗,還會改變腸道菌相,引發低度發炎,因此代糖雖然是零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