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4 07:30
健康網》她靠蛋白質輕斷食成功減重!半年甩18.8公斤 醫揭4好處
1名50歲女子為了減重,找上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醫師建議她可嘗試蛋白質輕斷食,經過半年不到,體重從81.6至62.8公斤,減了18.8公斤,且體脂肪也減去12.6%。對此,醫師表示,蛋白質輕斷食不僅能促進脂肪燃燒,還具有抗發炎、啟動自噬作用和延緩衰老的好處。
-
2023-11-23 18:05
健康網》糖尿病與胖瘦無關! 營養師授3招逆轉前期
很多人以為身材肥胖者才會罹患糖尿病,但營養師沈宛徵指出,糖尿病與胖瘦沒有絕對關聯,當發現患有糖尿病前期時,應調整飲食方式,像是控制熱量、定時定量飲食、維持營養均衡,並優先選擇五穀米、糙米、根莖類食物等未精緻澱粉,降低升糖速度。3大指標判斷糖尿病前期
-
2023-11-22 19:41
健康網》冬天保護蛋蛋 醫:泡澡注意「這」件事
天冷很多人喜歡泡澡及泡溫泉暖和身體,不過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在臉書專頁「泌尿科 高銘鴻醫師」發文提醒,高溫可能會影響男性睪丸的功能,損害生精能力,想保護睪丸可避免長時間泡澡。保護睪丸4撇步保護睪丸的方式,高銘鴻列出以下4種:1.保持睪丸溫暖:穿著保暖的衣物,特別是保暖的內褲,有助於保護睪丸免受冷風的侵害
-
2023-11-22 05:30
不是腦袋壞了》婦語無倫次、亂打人 竟是胰島素瘤作祟
47歲黃姓婦人2年前開始出現語無倫次,甚至在地上翻滾等怪異行為,之後更變本加厲,莫名毆打同事,事後卻一問三不知,家人都以為她的「腦袋壞了」,一度到精神科治療,但症狀都沒改善,直到最近發現低血糖,醫師深入檢查後,才發現她的腹部長了1.4公分的胰島素瘤,安排手術切除,總算讓她恢復正常。
-
2023-11-19 12:31
健康網》天冷狂吃成腹惆者? 營養師推6招打擊內臟脂肪
天氣驟降,想要有效暖身、滿足口腹之慾,一定得承受變胖的後果嗎?對此,營養師張珮蓁在臉書粉專「Patty營養師 陪你一起吃」發文指出,想打擊腹惆者,建議日常多攝取足夠蛋白質、膳食纖維、沒事多喝水,盡量避免油炸物、精緻糖類,更重要的是,千萬別久坐不動,建議1小時起身活動,才能減少內臟脂肪堆積。
-
2023-11-18 09:32
健康網》李連杰受「甲亢」困擾 醫揭飲食NG榜單:含碘、咖啡因
近日李連杰因新書發表至台灣宣傳,受訪時提到目前仍因甲狀腺機能亢進服藥治療;對此,初日診所新陳代謝專科與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甲亢會讓新陳代謝異常,導致體重快速下降、嚴重心悸,及骨質疏鬆等問題。因此除了規律服藥習慣外,平時應避免食用食鹽、海帶、紫菜、甲殼類海鮮等含碘食物,以及含有咖啡因食品,避免刺激
-
2023-11-18 05:30
不是「搞出人命」》國二少女「分泌乳汁」甲狀腺低下惹禍
日前兩對母女到門診就醫,媽媽與就讀國中的女兒都十分緊張,詢問後才發現原來女孩們竟然都出現分泌乳汁症狀,原本以為是「搞出人命」,但確認後並非懷孕,由於一位曾動過甲狀腺手術,另一位則是脖子甲狀腺腫大,經安排抽血後,證實為「甲狀腺低下」惹禍,給予藥物治療後恢復正常,才讓媽媽們放下心中大石。
-
2023-11-16 20:31
健康網》胰島素阻抗5大癥兆 醫:生殖系統也中
基因、生活習慣及年紀3大因素都可能造成胰島素阻抗。對此,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李晨瑜在臉書粉專「李晨瑜醫師 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發文表示,胰島素阻抗恐造成身體5個系統的代謝異常和表現,如:血糖恆定、皮膚表現、脂質代謝、脂肪組織及與生殖系統息息相關(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無月經症或不孕症等),但對男性的生
-
2023-11-16 08:29
健康網》擺脫泡芙人! 營養師:把握2個燃脂黃金時間
減脂是泡芙人必須正視的首要課題,而說到減脂最重要的瘦身法則莫過於飲食控制!對此,營養師張珮蓁表示,想擺脫泡芙人,建議早上睡醒前不需要馬上進食,可先做一些有氧運動或體操等活動,以及晚上睡覺前4小時勿進食,都能使消耗脂肪的效率較佳;另,日常飲食可適量攝取咖啡、綠茶、辣椒、蛋與肉、番茄等有助於加速燃脂效果
-
2023-11-16 05:30
洗腎不可低蛋白飲食 營養師:健康食品吃錯恐傷身
我國每8位成人就有1人可能有慢性腎臟病,且有逾9萬洗腎人口,高居全球第一,針對慢性腎臟病友通常建議以低蛋白飲食為原則,然而當病程進入透析,不少病友仍延續低蛋白飲食,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蔡一賢直言,這是最常見的錯誤觀念,透析病友需要高量的蛋白質攝取,以補充流失的營養,否則恐讓併發症、死亡率風險攀
-
2023-11-15 14:43
健康網》腰圍越大壽命越短! 研究:每增5公分死亡率增7-9%
腰圍是衡量人體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標。不過,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引述國外研究表示,腰圍和壽命之間存在有密切的關係,當男性每增加5公分腰圍,死亡率增加7%;女性每增加5公分腰圍,死亡率增加9%。而造成壽命變短的主要因素有2個,也就是當腰圍越大,易使慢性病及代謝症候群風險增。
-
2023-11-15 11:40
健康網》嗜糖如命增洗腎風險! 醫:吃4食材控好血糖
台灣洗腎盛行率居於全球之冠,造成洗腎的原因就是糖尿病等三高沒控制好!義大醫院減重中心、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昱彰表示,想要控制好血糖,建議除了透過注射、口服藥物治療外,也要搭配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定期檢測血糖;另,也建議日常多選用天然食材中的甜份,來取代飲食中的精製糖,像是無糖優格、帶有甜味的紅
-
2023-11-15 07:30
健康網》入秋是養瘦好時機! 中醫教6招維持體重:別喝冷水
進入秋季後,少了酷暑的煎熬,人們食慾大增,不知不覺攝入的熱量也增加。澄觀中醫診所院長蕭善文表示,若想維持住夏天窈窕體態,建議掌握6大方法,讓體重持續下降,包括調節飲食,一日3餐晚餐低熱量;多做有氧運動;多喝熱開水;泡熱水澡;睡眠充足;多曬太陽等,順應季節的特性,就能讓減重、瘦身事半功倍。
-
2023-11-14 15:12
218萬台人有糖尿病!6旬男4症狀半年 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遠超標
今(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據衛福部調查,18歲以上糖尿病普及率11.1%,換算下來約218萬人。60歲林先生半年前開始頻渴、多尿、體重下降且易累,健檢發現空腹血糖261mg/dL、糖化血色素(HbA1c)11.8%,遠超標準值,台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醫師邱詮泰表示,透過飲食衛教、運動、自我
-
2023-11-13 20:38
健康網》月經不來、愛遲到? 醫教判斷:指標3中2即是「多囊」
如果常常發現月經不來或不規律,有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現象。苗栗為恭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柏廷分享,如果月經週期常不來、延遲;出現多毛、長痘、落髮,雄性素高的現象;或超音波下發現卵巢多囊的型態。3個項目內中2項即可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也強調,若確診多囊,一定要改變生活習慣並減
-
2023-11-13 19:39
健康網》糖尿病可執行「168」嗎? 營養師:空腹時小心這件事
「168斷食很夯,有人說可以減肥、降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執行嗎?」對此,營養師陳怡婷提醒,要小心空腹時間過久低血糖,尤其是有施打胰島素,或食用增加胰島素濃度藥物、排糖藥(SGLT-2抑制劑)都要注意,可能發生「酮酸中毒」!陳怡婷在部落格發文表示,「168間歇性斷食」原理是將飲食集中,其餘時間空腹禁食
-
2023-11-12 05:30
呼吸中止症睡不好 枕邊人也困擾
45歲陳先生職業為大貨車司機,身高173公分,體重92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30.7kg/m2,主訴白天總是精神不濟、夜晚睡眠品質差、被枕邊人抱怨鼾聲太大聲,到門診求治。於診間完成睡眠品質量表及嗜睡量表篩檢後,安排個案接受整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包括腦電圖、肌電圖、眼電圖,及打鼾、心跳、口鼻氣流、
-
2023-11-11 15:46
健康網》防青春期冒「痘花」! 醫:小一就要用洗面乳洗臉
約95%青少年或年輕成人有青春痘的問題,甚至有些孩子在學齡前就冒痘痘,對此,真心皮膚科診所院長周宛儀表示,若1到6歲大的兒童就出現痘痘粉刺,就需注意是否有性早熟等內分泌問題。而她也建議從小一開始,便要以洗面乳正確洗臉,並做好清潔、清潔、防曬,以及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形成痘痘、粉刺,慘留痘疤!
-
2023-11-11 11:06
健康網》甲狀腺健康先要顧好「腸」醫推纖維、發酵飲食
甲狀腺是人體非常重要的腺體,不論是亢進或低下,都可能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對此,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表示,腸道健康也與甲狀腺健康密切相關,甲狀腺素的合成有許多相關原料都要從腸道吸收,近年來有研究發現,腸道微菌叢的菌落分佈與甲狀腺疾病有相關聯,是近年較新的觀念,建議食用富含纖維和發酵食品的飲食,藉
-
2023-11-09 15:09
糖尿病患者慎防視網膜病變 醫籲定期檢查、監控血糖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據統計,18歲以上糖尿病患者約5%發生視網膜病變,但卻有超過5成民眾未執行眼底檢查,糖友失明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5倍;而新竹縣糖友的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執行率,全國排行倒數第4。天主教仁慈醫院表示,今年與亞東醫院眼科合作,增加兩位眼科主治醫師,每天均有門診服務,並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