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18 07:30
健康網》代謝卡關4警訊! 起床臉腫、腦袋鈍快補水
沈莉馨/核稿編輯總是覺得睡不飽又水腫、頭腦混沌工作效率差?營養師黃品瑄於臉書粉專「營養師品瑄」發文說明,早上醒來常常疲累臉腫、怎麼運動都瘦不下來、老是嘴饞想吃東西、腦袋卡卡效率低等,這些大家以為很正常的身體反應,其實可能是被忽略的代謝卡關警訊,問題並不是身體代謝差,而是喝水太少導致。
-
2025-04-17 05:30
清晨血糖突竄高 小心「索莫奇效應」
60歲劉先生患有多年糖尿病,必須早晚固定注射混合型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日前早餐前的血糖飆高,雖增加晚上胰島素劑量,隔天血糖依舊高,經諮詢新陳代謝科醫師後,懷疑是「索莫奇效應」,建議改為減低晚上胰島素劑量,果然早餐前的血糖恢復正常,糖化血色素也降到正常值,找回控糖信心及健康。
-
2025-04-16 15:43
健康網》川普壞膽固醇控制得宜 營養師談控制9小事
相關新聞請見健康網》川普壞膽固醇僅51還吃藥 醫用一圖解答原因葉立斌/核稿編輯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進行健康檢查,並且由外媒披露其健康狀態。結果大家意外發現:熱愛吃速食,喝健怡可樂的他,比很多人還要健康!營養師老辜只看「壞膽固醇」就發現川普透過藥物控制,有效控制壞膽固醇。同時提供控制壞膽固醇的9件小事。
-
2025-04-16 05:30
糖友不自知 足底脫皮滲血險截肢
體重高達120多公斤的林姓男子,平時鮮少關心自身三高狀況,直到去年底出國洽公,隱約發現腳底痛,步行整天回到飯店才赫然發現鞋子「滲血」,脫襪後,嚇見腳底板整層皮幾乎脫落,返國就醫才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2%(正常值在6%以下),確診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引發的深層足部潰瘍,所幸經多管齊下治療,免於截肢。
-
2025-04-15 15:42
120公斤男足底脫皮滲血 竟是嚴重糖尿病足潰瘍險截肢
體重高達120多公斤的林姓男子,平時鮮少關心自身三高狀況,直到去年底出國洽公,隱約發現腳底痛,步行整天回到飯店才赫然發現鞋子「滲血」,脫襪後嚇見腳底板整層皮幾乎脫落,返國就醫才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2%(正常值在6%以下),確診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引發的深層足部潰瘍,所幸經多管齊下治療免於截肢。
-
2025-04-15 09:32
健康網》超慢跑燃脂效率是快走2倍! 還能強心、控糖防失智
羅碧/核稿編輯運動一定要跑得快、跑到喘,最好汗如雨下才夠燃燒脂肪?遺傳優生科醫師張家銘指出,醫學實驗顯示,其實用每小時約4到6公里速度,比快走稍快的速度慢慢跑,每公里燃燒熱量速度可達快走2倍。而且還能打開抗老基因「PGC-1α」,幫助強心、控糖,甚至有助對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與老化等,從專業運
-
2025-04-13 19:20
糖尿病家族添新成員!IDF正式認定「第5型」 專攻營養不良年輕族群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近日正式將一種長期被忽視、與營養不良相關的糖尿病命名為「第5型糖尿病」。此病主要影響中低收入國家中身形消瘦的青少年及年輕成人。這項重要醫學進展,主要歸功於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全球糖尿病研究所創始主任霍金斯(Meredith Hawkins)醫師及其團隊的深入研究與積極倡議。
-
2025-04-11 11:47
健康網》瘦瘦針、排糖藥不只降血糖 研究:還具防失智潛力
葉立斌/核稿編輯瘦瘦針(GLP-1RA)、排糖藥(SGLT2i)是常見治療糖尿病藥物,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引述1項國外研究發現,相比於其他降血糖藥物,瘦瘦針和排糖藥均與失智症風險降低有顯著相關性。顯示其藥理作用不只是降血糖,還包括抗發炎、抗粥狀動脈硬化、減重等尚未完全發現的機轉,期望隨著後續
-
2025-04-11 05:30
一葉草泡水降血糖? 中醫籲注意健康風險
1名網友日前分享在河濱公園慢跑遇到一名婦人在拔「一葉草」,並聲稱1斤可賣1000元,原來一葉草又稱為「草王」,外傳夏季甚至1斤上看4000元。不過,中醫師周宗翰提醒,「藥食同源」不代表所有草藥都適合日常大量攝取,有些民眾服用一葉草後出現腸胃不適,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藥物交互作用風險。
-
2025-04-10 20:32
健康網》輕熟女被釘書針刺手 傷口腫到2倍大揪「1疾病」
沈莉馨/核稿編輯1名30歲女子在使用釘書機時,不小心被釘書針刺到,掛號治療並且吃了2-3天消炎藥緩解後,便自行停藥。不料,停藥幾天後,竟發現手指又開始腫起來,甚至腫成2倍大,且有末端還有麻木的感覺,因而再次就醫。醫師檢查竟發現,女子患有中度糖尿病,但她卻不知道。
-
2025-04-10 05:30
泡泡尿全身水腫 排糖藥救援
80歲陳姓老翁有多年「三高」疾病,日前因全身水腫就醫,先安排抽血及小便檢查,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合併腎病變症侯群,評估後,給予排糖藥(SGLT2抑制劑)及利尿劑,2週後全身水腫消失,白蛋白尿指數也大幅下降,也遠離洗腎風險。患者自述有糖尿病30年,此外也有多年的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目前打胰島素控制血糖,
-
2025-04-09 16:58
健康網》高尿酸傷腎! 注意危害5因子 含糖飲料也上榜
黃宜靜/核稿編輯高尿酸血症通常症狀不明顯,但長期下來易形成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引起痛風或腎臟尿路結石。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發文表示,高尿酸血症可分為基因型與非基因型,基因型為先天體質所致,非基因型則與飲食習慣、生活型態密切相關,提醒喜好高普林食物、飲酒、高果糖食物與飲料、少喝水、體重過重或快速減重等
-
2025-04-08 18:19
健康網》蘿蔔硫素護肝穩糖 學者:「這款」食物打敗青花菜
黃宜靜/核稿編輯「爆炸頭」青花菜營養超豐富,清炒、煮湯都合宜!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青花菜富含蘿蔔硫素,其有助於改善空腹血糖、胰島素敏感性、抑制發炎反應、減少脂肪堆積,甚至能保護肝臟,可作為糖尿病前期的輔助療法。不只青花菜,青花菜芽亦富含蘿蔔硫素,甚至所含之含量更是青花菜的10-100倍,建議可透過生
-
2025-04-08 13:40
糖友胰島素注射傷腎、害變胖? 醫解「3大迷思」
糖尿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5名,全國約有超過200萬名糖友,且盛行率逐年攀升。常有患者在口服降血糖藥物療效不佳時,因擔心注射會造成洗腎等迷思而拒絕,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柏茵表示,胰島素不會引起成癮或傷害腎臟,該用則用,降低併發症風險。
-
2025-04-08 08:30
健康網》粥、白飯GI值誰更高? 醫「解答」3招穩糖
沈莉馨/核稿編輯許多人吃早餐時,會選擇吃粥飽腹!高雄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范亞萱提醒,米飯在煮成粥時,經過長時間加熱與吸水,澱粉會「糊化」,變得更容易被消化分解、吸收,因此相較於白飯,同樣份量的粥會讓血糖上升更快,升糖指數也更高。若想穩定血糖,建議優先選擇低GI的澱粉、減少糊化程度,並搭配蛋白
-
2025-04-08 05:30
壯男糖尿病控糖不佳 「連續血糖監測儀」立功
28歲的方姓男子國二時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因不願意量測指尖血,胰島素注射劑量只能概略估算,糖化血色素偏高,近來因血糖波動劇烈,常有手抖和飢餓感的低血糖不適症狀,醫生建議接受「連續血糖監測儀」監測,評估出血糖不良的因素對症下藥,訂出更適合的治療劑型組合,並調整飲食習慣,血糖獲得良好控制。
-
2025-04-07 18:22
健康網》逆轉糖尿病! 研究:減重1% 完全緩解機率增逾2%
沈莉馨/核稿編輯減重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尤為重要!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引述今年1篇研究分析減重多寡與糖尿病緩解成功率關係,再次證明,減重真的能緩解糖尿病,只要體重每下降1%,完全緩解機率就會增加2.17%,部分緩解機率則增加2.74%,因此呼籲各位糖友,若合併肥胖或過重困擾者,及早減重就對了
-
2025-04-07 17:33
健康網》糖友怎麼吃? 研究分析4飲食法 醫最推「它」
黃宜靜/核稿編輯血糖波動與飲食息息相關,尤其對於糖友而言,選擇正確食物是首要關鍵之一。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分享1項研究,分析地中海、植物性、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生酮飲食,在第2型糖尿病管理上的益處和潛在風險;對此,他會首推「地中海飲食」,不過仍建議根據自身需求、執行的難易度等,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
2025-04-07 16:10
健康網》隱形健康殺手! 國健署:預防三高3要訣 戒菸也入列
沈莉馨/核稿編輯三高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國民健康署表示,現代人飲食西化、久坐少動,三高問題越來越普遍,長期恐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衰竭等併發症。想要預防三高,建議民眾定期健檢、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管理體重,此外,戒菸也有助改善三高。
-
2025-04-07 15:33
壯男糖尿病血糖控制差 「連續血糖監測儀」揪出原因
28歲的方姓男子國二時就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因不願意量測指尖血,胰島素注射劑量只能概略估算,近3年來糖化血色素都偏高,近幾個月因血糖波動劇烈,常有手抖和飢餓感的低血糖不適症狀,就醫後醫生建議接受「連續血糖監測儀」監測,評估出血糖不良的因素對症下藥,訂出更適合的治療劑型組合,並調整飲食習慣,讓他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