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10 17:45

    健康網》青光眼中斷定期檢查 5年後竟成視野缺損

    葉立斌/核稿編輯前幾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要「定期」追蹤的檢查可能先被迫延後,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分享,1名上班族5年前曾因有青光眼風險,接受視網膜與視神經的斷層掃描及視野檢查,當時一切正常,不過仍建議「每半年追蹤1次」,受疫情影響,追蹤中斷長達5年,直到近期因視力不適就診,才驚覺視野已出現缺損

  • 2025-03-05 05:30

    患青光眼、白內障「霧煞煞」 點藥水+雷射 恢復好視力

    66歲張姓婦人經營小吃攤,早年罹患青光眼,一直都有定期就醫,點眼藥水治療,但疫情期間只敢到藥局買藥,之後連藥水都忘記點,導致近1年多來視力嚴重退化,連菜單上的字都看不清楚,趕緊回診就醫,在接受自費的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後,視力及眼壓恢復正常,又可做生意。

  • 2025-03-04 16:04

    青光眼忘點藥水「霧煞煞」 飛秒雷射助恢復好眼力

    台中66歲張姓婦人經營小吃攤,早年就罹患青光眼,但都有定期就醫,點眼藥水治療。直到疫情期間只敢到藥局買藥,之後連藥水都忘記點,導致近1年多來視力嚴重退化,連菜單上的字都看不清楚,趕緊回診就醫。所幸醫師安排自費的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後,讓她視力及眼壓恢復正常,又可以快樂做生意。

  • 2025-02-22 18:32

    健康網》眼睛老化6前兆!醫:恐因「它」遠處看不清楚

    葉立斌/核稿編輯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都難免會有眼睛老化的狀況,但要怎麼知道呢?羅眼科診所總院長羅英源在臉書專頁「羅眼科睛采眼科-彰化白內障視力保健專家」發文分享,眼睛老化常見的前兆:看近處變得模糊(老花)、夜晚視力變差(視網膜或晶狀體退化)、眼睛乾澀刺癢、視野出現黑影(飛蚊症)、看遠處不清楚(白內障)

  • 2025-02-03 16:49

    春節期間用眼過度 中醫療法緩解眼部症狀

    許多人利用春節假期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或電視,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甚至出現畏光、怕風等不適症狀。苗栗縣為恭紀念醫院表示,除了西醫治療眼科疾病外,中醫也可針對部分眼睛症狀給予治療,特別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及乾眼症,透過內服藥物及針灸等綜合療法,達到症狀的緩解或改善。

  • 2025-01-17 20:05

    健康網》高度近視失明風險高! 醫:注意這4疾病

    羅碧/核稿編輯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和長時間用眼,越來越多人罹患近視,其中一部分可能發展為高度近視。羅眼科睛采眼科總院長羅英源表示,高度近視可能增加罹患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的風險,如果未被妥善管理,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造成失明。

  • 2024-12-15 16:09

    健康網》許聖梅青光眼急動刀 醫點7類人小心「視力小偷」

    沈莉馨/核稿編輯資深名嘴許聖梅昨(14)日透露自己罹患青光眼已達中度,且「情況不妙」,將安排手術。台北榮總眼科部醫師張毓帆提醒,初期的隅角開放型青光眼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視神經破壞,視野缺損範圍逐漸擴大,最後會造成失明。青光眼危險因子包括:眼內壓偏高、年紀增長、家族病史、高度近視、種族、糖尿病及心血

  • 2024-11-27 14:40

    兩年篩出1成異常3眼疾最嚴重! 彰化護眼計畫明年AI加持

    為了守護長者視力健康,彰化縣政府攜手國際扶輪社及專業團隊,持續推動護眼計畫,從基層醫療出發,全面提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防治能力。過去兩年來,已為1萬8千多位民眾進行視力篩檢,發現約1成異常個案,其中以白內障、青光眼及視網膜病變最常見,透過即時轉介到眼科院所診治,成功避免不少個案惡化至失明。

  • 2024-11-08 16:57

    健康網》40歲後雙眼衰弱風險增 常被絆倒是警訊

    葉立斌/核稿編輯雖說眼睛是靈魂之窗,然有時雙眼過勞甚至視力降低,很難及時察覺。因戶外紫外線以及室內空氣乾燥影響,不少人可能有眼睛疲勞的狀況,甚至感到眼花。日本眼科醫師提醒,40歲以上為「眼睛衰弱」高危險群,若察覺眼睛容易疲勞、晚上看東西較吃力,甚至走樓梯、出門時容易被地上東西(如門檻)絆倒,就要提高

  • 2024-10-31 05:30

    點眼藥水有撇步 助增藥效減少副作用

    ●案例1:張奶奶眼睛常乾澀、紅癢,醫師開立眼藥水要她早晚按時使用,但她每次點完藥水後不久,就會感覺到「嘴巴苦苦的」,她忍不住好奇問醫師:「這樣正常嗎?」醫師逗趣回覆:「這代表妳的鼻淚管很健康、通暢喔,但記得點完藥,要壓一下眼頭會比較好啦!」

  • 2024-10-29 05:30

    不是心臟病! 竟是「隅角閉鎖青光眼」

    張女士因有胸悶、頭痛情形,反覆求診胸腔科和神經科,但症狀始終無法緩解,經過1年才終於揪出病因,確診為青光眼。醫師提醒,隅角閉鎖會引發眼壓波動,造成的不適症狀常被誤認為是高血壓或心臟問題,若是「女性、身高低於160公分、年齡約50歲,且有100至300度遠視」,出現類似症狀時就要有所警覺。

  • 2024-10-28 16:57

    不是心臟病! 醫曝4條件當心「隅角閉鎖青光眼」

    張女士因有胸悶、頭痛情形,反覆求診胸腔科和腦科,症狀始終無法緩解,經過1年才終於揪出病因,確診為青光眼。醫師提醒,隅角閉鎖會引發眼壓波動,其造成的不適症狀,常被誤認為是高血壓或心臟問題,若是「女性、身高低於160公分、年齡約50歲,且有100至300度遠視」,出現類似症狀時,就要有所警覺。

  • 2024-10-23 14:16

    健康網》「鹽」多必失 研究:青光眼與高鹽有關

    葉立斌/核稿編輯現代人常吃太鹹、口味過重的食物。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表示,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疾病等與高鹽有關,有研究初步指出,降低食鹽攝取量對身體健康是有幫助,特別是有青光眼或家族史的朋友,注意自已的食鹽攝取量。王孟祺於臉書粉專「王孟祺醫師-眼科最前線」發文指出,食鹽攝取量過多已經被發現

  • 2024-10-10 05:30

    3C加速「惡視力」 白內障年輕化

    白內障是老年人視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國健署調查,65歲以上國人有28.4%罹患白內障,相當於每4人就有1人。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醫師提醒,若不及時治療,白內障可能引發青光眼等更嚴重的問題,影響日常生活也會帶來負面情緒。今天是「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昨發表了「國人眼睛老化疾病認知大調查」

  • 2024-10-09 21:08

    健康網》三高慢性病憂青光眼 中醫:日常按摩5穴位護眼

    沈莉馨/核稿編輯青光眼是因眼球內壓力過高,進而壓迫視神經,導致血液循環不佳而使視神經受損的疾病。常見於高度近視、長期使用眼睛類固醇藥水、眼球受到外傷撞擊的人,或本身有長期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甚至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中醫師彭溫雅建議,青光眼患者每天按揉眼周穴位:睛明穴、攢竹穴、瞳子髎

  • 2024-10-09 16:53

    高齡化、3C加速「惡視力」 65歲以上每4人就有1人白內障

    白內障是老年人視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國健署調查,65歲以上國人有28.4%罹患白內障,相當於每4人就有1人。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醫師提醒,若不及時治療,白內障可能引發青光眼等更嚴重的問題,視力下降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和獨立性,也會帶來情緒上的負面影響。

  • 2024-10-05 15:46

    健康網》眼睛需呵護!醫:5個習慣別一直做

    葉立斌/核稿編輯現在人多數時間都在看3C,甚至躲在棉被裡看手機;不僅造成眼睛乾澀等不適,長期也可能引發黃斑部病變、白內障與青光眼等疾病。醫師表示,部分不良用眼習慣,不僅在短期內增加不適,更可能增加罹患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等風險。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說明許

  • 2024-09-30 19:08

    健康網》小時候近視別輕忽!「高度近視」小心3疾病上門

    沈莉馨/核稿編輯千萬別抱持著小時候近視,長大後做雷射手術的想法!彰化羅眼科診所總院長羅英源表示,若孩子已高度近視時,不僅影響視力,還可能面臨視網膜剝離、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眼疾,況且近視雷射並非萬能,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進行,且無法治療併發症,還可能在術後出現視力回退,千萬別輕忽近視帶來的危害。

  • 2024-09-17 11:50

    青光眼治療革命性突破!科學家研發基因療法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影響全球約8000萬人,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失明。目前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眼藥水、手術或雷射治療,但效果有限,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副作用。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研究團隊基於其在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

  • 2024-09-12 12:08

    健康網》眼睛發炎與關節炎有關? 醫:虹彩炎需重視

    葉立斌/核稿編輯眼睛發炎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感染、過敏和刺激等。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在臉書發文點出,虹彩炎(前葡萄膜炎)是一種常見的眼睛發炎問題,常與免疫系統疾病有關,包括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乾癬性關節炎等,若伴有此類不適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