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心臟病! 竟是「隅角閉鎖青光眼」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張女士因有胸悶、頭痛情形,反覆求診胸腔科和神經科,但症狀始終無法緩解,經過1年才終於揪出病因,確診為青光眼。醫師提醒,隅角閉鎖會引發眼壓波動,造成的不適症狀常被誤認為是高血壓或心臟問題,若是「女性、身高低於160公分、年齡約50歲,且有100至300度遠視」,出現類似症狀時就要有所警覺。
喘不過氣、頭痛等症狀
「青光眼一定會瞎,但要讓它進棺材再瞎!」75歲的張女士回憶,當初因為頭痛和呼吸困難,以為是心臟問題,經腦波和心臟檢查卻找不出原因,症狀還加劇到嘔吐,最後在心臟科醫師的建議下進行眼底檢查,才發現眼壓異常偏高,確診為青光眼,醫師提醒若再延誤治療恐會失明,她不僅定期到醫院檢查眼壓,也使用家用簡易儀器掌握眼壓變化,並配合醫囑用藥,確診至今20多年,病況持續穩定控制。
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隅角閉鎖型青光眼占比10至15%,發作時常以心慌、喘不過氣、頭痛等症狀表現,常被誤診為心臟疾病,「女性、身高160公分以下、50歲以上、遠視100至300度」是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的高危險群,需特別注意,張女士就是典型例子。
呂大文表示,控制青光眼的關鍵在於定期監測眼壓,目前台灣青光眼的盛行率約為3%,且患者人數逐年增加,許多患者忽視定期檢測,導致無法及時控制病情,增加惡化風險。
定期監測眼壓 最關鍵
三總眼科部醫師宗大欣提醒,短時間大量喝水、倒立、重訓和仰臥起坐等活動都可能會讓眼壓升高,青光眼患者應盡量避免;40歲以上者、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視者和有家族病史者都是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年甚至每半年進行青光眼篩檢。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