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5-01 10:49

    健康網》不是越來越低!醫授腎絲球過濾率數值這樣看

    葉立斌/核稿編輯人體的各個器官都是會隨著年齡退化的,而腎絲球過濾率也是隨著年齡逐步下降,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實際上腎絲球過濾率(GFR)並非「直直下降」,在糖尿病腎臟病最初5年,GFR會高於正常值,第5-15年從高點回落,第15-20年開始,每年衰退速度倍速增加,直至洗腎。

  • 2025-04-25 20:08

    健康網》打「顯影劑」會傷腎? 食藥署:3-7天會漸漸回復

    羅碧/核稿編輯進行影像檢查時,為了讓畫面更清楚,可能會使用「顯影劑」來增加影像的對比度,讓影像變得更清晰,以協助醫師判斷。不過食藥署表示,以前曾把打了顯影劑後48小時內發生腎臟損傷,稱作「顯影劑腎病變(CIN)」,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血中肌肝酸,在48小時內爬升0.3mg/dL,或升高至基線值1.5倍以

  • 2025-02-12 05:30

    長期疲勞忽略血糖控制 糖尿病腎病變上身

    65歲退休員警阿成(化名),過去常有疲倦、飢餓感、小便混濁情形,原以為是因為執勤,三餐不定時及憋尿造成。但退休後,疲勞感加重,就醫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且因長年未控制血糖與重度蛋白尿,導致糖尿病腎病變,腎功能衰退為第4期。經中西醫合併針灸治療半年,症狀改善,腎功能也從第4期進步至第3A期。

  • 2025-01-18 11:07

    健康網》開瘦瘦針醫師沒醫德? 腎臟科醫師打臉

    葉立斌/核稿編輯最近醫界掀起瘦瘦針(筆)的熱議,有醫師認為幫病人打瘦瘦針的醫師沒醫德,對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以腎臟科的觀點來看,這完全是錯誤想法,據2024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發現,瘦瘦針可以助糖尿病腎病變的病人,延緩50%洗腎風險,希望別再以訛傳訛。

  • 2024-12-08 05:30

    中醫調理規律作息 延緩糖尿病腎病變

    77歲汪女士罹患糖尿病已經超過10年,過去只用飲食控制來處理糖尿病,沒有定期追蹤檢查。門診就醫後,經檢查發現,肌酐酸1.0、腎絲球過濾率50、糖化血色素7.0、沒有蛋白尿,屬於慢性腎臟病3a期。經過14週的中藥治療,複檢後發現肌酐酸0.81、腎絲球過濾率68、糖化血色素7.0,腎臟功能正常,暫時遠離

  • 2024-08-16 05:30

    打胰島素控血糖 遠離併發症

    47歲鄭男去年查出糖尿病,但因身體無不適,所以沒有服藥治療,直到最近出現吃多、喝多、尿多以及暴瘦10公斤等症狀,看診後,證實血糖值飆高,經給予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治療,但血糖數值仍居高不下,於是建議改打胰島素,3個月後血糖總算控制在標準範圍內,改為口服藥幾個月後,血糖也持續穩定,讓他遠離高血糖併發症的危

  • 2024-07-27 05:30

    慢性腎臟病友 中醫診療神助攻

    「醫師,謝謝你讓我的慢性腎臟病進步到第3期!」87歲的林先生長期受慢性病困擾,雖無高血壓、糖尿病,卻有慢性腎病、肺阻塞(COPD)、腦梗塞後遺症和高尿酸血症。除了鼻塞、晨起口乾、皮膚皮屑多和疲倦外,他還有每晚3-4次的夜尿困擾。林先生第1次求診時,肌酸酐值為1.9,腎絲球過濾率僅33。經過3個月的中

  • 2024-07-23 05:30

    是否罹高血壓 20-39歲僅3成自知

    高血壓不是老人病,衛福部國健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20至39歲高血壓自知率僅30.5%,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以「722」原則量1次血壓,以掌握血壓健康。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胡怡君也表示,去年與台灣高血壓學會、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合作為民眾量血壓,經過3個月追蹤顯

  • 2024-06-25 11:27

    健康網》血壓飆到247!他死不吃藥1理由曝 醫:中風不意外

    葉立斌/核稿編輯一名41歲男子因頭痛、頭暈、肩頸僵硬就醫,檢查時不論血壓、心跳「都高到非常扯的地步」,而後男子才坦言自己3年前就得知有高血壓,但隨著症狀改善,加上害怕「吃藥吃一輩子會洗腎」就沒繼續吃藥。不料,近期卻發現血壓持續飆升,且偶爾有麻痺感,嚇得急忙就醫。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一聽傻眼說,「這樣是

  • 2024-06-06 05:30

    糖尿病控制差 中西醫合療解洗腎危機

    68歲李姓婦人罹患糖尿病20年,定期就醫用藥,卻未忌口,血糖控制不佳,去年8月發現視力模糊,進一步檢查有視網膜病變,腎絲球過濾率也僅剩8分,進入慢性腎臟病第5期,再控制不好,恐3個月就要洗腎,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她也嚴格控制飲食,約半年後,腎功能明顯提升到12分,血糖控制正常,精神、體力都變好。

  • 2024-05-10 07:30

    健康網》全穀米、糙米5種人要慎食!農業部教挑米6招

    葉立斌/核稿編輯台灣身處熱帶、亞熱帶氣候區,溫暖、潮濕,非常適合稻作,米在台灣也是傳統的主食。農業部於臉書發文分享挑選食米6訣竅:可注意品質等級、標示內容、避免貯存時間過長、認明標章、一分錢即一分貨(好米貨真價實)、並可依照口感喜好及健康需求選擇食米型態,若有咀嚼功能不佳、高尿酸血症、缺鐵性貧血、腎

  • 2024-04-21 15:19

    健康網》膝蓋痛背後原因多! 醫:尤其「這」恐引腎病變、高血壓

    葉立斌/核稿編輯不少人都有過膝蓋痛的經驗,可能是跌到撞傷、天氣變化等,但其實膝蓋痛不一定是關節退化;對此,台中光田醫院骨科嚴可倫主治醫師表示,運動時過度使用膝蓋、韌帶肌腱軟骨損傷、退化性關節炎、痛風、肌少症等都可能是造成膝蓋痛的原因。其中痛風是一種急性關節炎,建議不要攝取過多糖分、飲酒,若沒控制好恐

  • 2024-04-09 16:59

    洗腎低血壓死亡率增3~5成 台南兩醫院智慧透析平台改善

    洗腎時發生低血壓患者總死亡率上升3至5成!郭綜合醫院與成大醫院合作開發智慧透析(洗腎)平台上線1年多,89歲蕭姓老翁糖尿病腎病變洗腎1年,近半年洗腎時常出現低血壓、抽筋、頭暈嘔吐,郭醫為蕭翁使用透析平台,透過AI快速風險預測與警示,能快速調整洗腎機參數,洗腎發生低血壓明顯減少;患者洗腎也覺得舒服多了

  • 2024-03-19 14:47

    糖尿病男泡泡尿、腳水腫 慢性腎病4期 醫警:5期須洗腎

    56歲楊先生患有糖尿病超過10年,長期以口服藥控制,在診所定期追蹤,最近出現排尿時泡泡增多與雙腳水腫,轉到成大醫院腎臟科就醫,經檢驗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合併慢性腎臟病第4期,藉由飲食調整、藥物治療及衛教,患者水腫情況逐漸改善,腎功能未持續惡化。

  • 2024-03-15 05:30

    5大生活壞習慣 洗腎提早上門

    糖尿病與洗腎有高度相關,長期的高血糖會損壞腎臟功能,嚴重時恐需洗腎,根據統計,台灣洗腎的患者有47%與糖尿病有關,醫師分享5項容易使血糖升高的壞習慣,提醒注意生活保健,一不小心就可能引起糖尿病或腎病變。恩主公醫院腎臟科醫師蔡友蓮指出,長期的高血糖會使腎臟的小血管和腎絲球受損,因而損壞腎功能,初期可能

  • 2024-03-14 11:42

    5大生活壞習慣釀血糖上升!醫:忽略恐提早洗腎

    糖尿病與洗腎息息相關,長期的高血糖會使腎臟功能受損,若控制不佳,未來恐要洗腎治療。根據統計,台灣需要洗腎的患者,有47%因糖尿病引起。醫師分享5項容易使血糖升高的壞習慣,若在生活中忽略,恐怕引發糖尿病腎病變,讓洗腎提早上門。恩主公醫院腎臟科醫師蔡友蓮表示,長期的高血糖會損壞腎功能,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

  • 2024-03-10 16:42

    每3位糖友就有1位腎病變! 醫:8風險族群別因無症狀而大意

    腎臟病別輕忽!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腎臟病會伴隨糖尿病、心衰竭等嚴重問題,據統計,每3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可能發生腎病變,若是中度腎臟病合併心衰竭,死亡風險更是常人的翻倍。因此呼籲高危險群,包含肥胖、糖尿病、65歲以上、高血壓、亂吃藥、痛風、腎臟病家族病史、抽菸,更不該應無明顯症狀而掉以輕

  • 2023-11-27 05:30

    糖化血色素小於7% 有效延緩加藥速度

    50多歲的林先生,剛診斷糖尿病時,糖化血色素為7.8%,醫病溝通後,使用基礎胰島素搭配2種口服藥治療,很快地糖化血色素變成6.0%,8年下來,每次回診糖化血色素都在5.7-6.8%之間,持續血糖達標(糖化血色素小於7%),同時這8年間,藥物完全沒有增加過。

  • 2023-10-09 05:30

    糖尿病6大併發症 器官受損難治癒

    自從確診糖尿病神經病變之後,罹患糖尿病8年、50多歲的朱先生,常常需忍受腳踝麻、刺痛等不適症狀,即使最近2年血糖值都達標,醫師開立神經病變的藥物給他,但都只能稍緩解他的一些不適症狀。不適症狀只能緩解不可逆40多歲的何先生罹患糖尿病10年未控制,因視力模糊被眼科醫師發現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不到0

  • 2023-09-05 11:10

    素食發現新好處! 北慈研究: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腎病變風險

    民眾若是尿酸代謝異常,除了會因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處而引致痛風,更可能導致腎臟損傷,是慢性腎臟疾病的已知危險因素,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帶領研究團隊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進行素食飲食後對慢性腎臟病發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發現素食能有效降低31%的併發風險,研究成果獲國外知名期刊《Nutr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