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打胰島素控血糖 遠離併發症

2024/08/16 05:30

糖尿病控制不佳,恐引起包括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子源)

糖尿病控制不佳,恐引起包括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子源)

文/王子源

47歲鄭男去年查出糖尿病,但因身體無不適,所以沒有服藥治療,直到最近出現吃多、喝多、尿多以及暴瘦10公斤等症狀,看診後,證實血糖值飆高,經給予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治療,但血糖數值仍居高不下,於是建議改打胰島素,3個月後血糖總算控制在標準範圍內,改為口服藥幾個月後,血糖也持續穩定,讓他遠離高血糖併發症的危害。

患者來診時的抽血結果,飯前血糖高達251mg/dL(成人糖尿病空腹血糖目標80-130),而糖化血色素(HbA1c)飆高至12.7%(成人糖尿病控制目標〈7%),建議直接打胰島素,但他害怕打針及擔心有副作用而不願意注射,只好先給予服用口服藥物。

經過2週治療,血糖依舊在200mg/dL左右,因此同意施打胰島素,經過3個月注射,糖化血色素降到6.5%,於是改為口服藥物,一年多來糖化血色素都保持〈6.5%,是大家口中的乖寶寶病患。

若胰臟功能持續退化,導致控糖不佳,建議要及時補充胰島素,避免病情惡化。(照片提供/王子源)

若胰臟功能持續退化,導致控糖不佳,建議要及時補充胰島素,避免病情惡化。(照片提供/王子源)

坊間謠傳會失明、洗腎 倒因為果說法

早期糖尿病患多數沒有明顯症狀,等時間一久,才會造成急慢性併發症,例如各種感染症、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周邊動脈阻塞疾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腎病變等,因此糖尿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5名及造成尿毒症的主因,號稱隱形殺手,只是病人往往一聽到打胰島素治療時都很排斥,因為聽信坊間謠傳「打了胰島素眼睛會瞎、腎臟會壞、必須洗腎」等。

其實上述說法都是倒因為果,是因為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才會導致視網膜病變及腎病變,最後造成失明及洗腎,這是病情惡化過程,而非施打胰島素的結果。

胰島素自1922年由加拿大醫師班廷所發現,隔年即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肯定;胰島素是由蛋白質組成,會被胃酸破壞,因此不能口服,目前只能皮下注射,由於科技進步,注射針頭越做越細,扎在皮下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同時也有筆型注射器,使用與攜帶都十分方便。

提醒糖友們,胰島素就像是全能投手,當病患血糖很高時,可以上場先發,讓胰島細胞得到適當休息,之後再改成口服藥物;若糖尿病時間較久,除了口服藥外,也可再加上長效的基礎胰島素,當作是後援登場加強治療。

若胰臟功能持續退化,導致控糖不佳,建議要及時補充胰島素,避免病情惡化;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子源)

若胰臟功能持續退化,導致控糖不佳,建議要及時補充胰島素,避免病情惡化;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子源)

血糖飆高或口服藥無效 針劑才是王道

然而遺憾的是,許多患者在糖尿病初期或中期時拒絕暫時打針,堅持服藥而一直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這樣會導致體內胰島素耗盡,即使後來願意打針,也常需一天打4次,甚至永遠無法改為口服藥物治療。

口服抗血糖藥和胰島素都是可以降低血糖的藥物,當血糖值飆高或口服藥物無法達到療效時,此時唯有選擇施打胰島素才是正確有效的方法,等到血糖改善後,仍有很大的機會換回口服藥,遠離高血糖併發症風險,過著健康的生活。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中國附醫內分泌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