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22 11:01

    AI助攻大腸鏡檢查 即時揪出小瘜肉防病變

    55歲劉姓男子參加國健署補助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因此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但他檢查當天腸道清得不夠乾淨,部分區域仍有液態狀糞便,影響醫師檢查。經醫師搭配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發現局部被糞便覆蓋的一顆約0.5公分的小瘜肉,經切除後病理化驗,證實為腺瘤性瘜肉,屬於大腸癌的前期型

  • 2025-04-16 22:41

    6旬婦3期低位直腸癌 醫採「完全術前放化療」保住肛門

    67歲林女士之前接受癌篩時,發現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因無症狀未留意,直到近1年前出現血便才就醫,大腸鏡檢查確診是3期「低位直腸癌」,腫瘤距離肛門僅3公分,傳統手術常會切除肛門、做人工肛門造口,會永久失禁。成大醫院醫師評估做「完全術前放化療」,有機會保留肛門,林婦決定接受此術式,治療後已歷16個月,未

  • 2025-04-04 17:25

    健康網》葉欣眉健檢揪「神經內分泌瘤」 醫:通常無症狀

    葉立斌/核稿編輯藝人葉欣眉曾與胡瓜主持《百變智多星》以及不少節目,是胡瓜的子弟兵之一。然她在今(4)日於FB表示自己體內有「神經內分泌瘤」。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說明,神經內分泌瘤發生時通常無症狀,只要正確切除後定期追蹤即可;且切除後預後相當好。然因為容易與瘜肉混淆,若用息肉切除術經常切不完整,需

  • 2025-03-09 08:32

    健康網》子宮瘜肉飲食禁忌 油炸食品、咖啡都上榜

    葉立斌/核稿編輯子宮瘜肉是一種常見的婦科問題,它是由子宮內膜組織異常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腫瘤。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油炸食品、高脂肪食物、咖啡、濃茶,都可能會影響荷爾蒙平衡或增加發炎反應,間接影響子宮健康,所以最好少吃一點。張瑜芹在臉書專頁「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

  • 2025-03-04 14:17

    健康網》大腸癌多國病例上升 醫談預防:避後天因素

    相關新聞請見健康網》網紅超哥大腸癌第0期 定期做「這檢查」腸保健康健康網》口臭藏「大腸癌」風險! 醫:光刷牙還不夠葉立斌/核稿編輯最近新聞報導,年僅40多歲的台灣知名YouTuber罹患大腸癌的消息,讓大腸癌這議題再度浮現檯面,而許多民眾也深怕自己有相關風險;同時世界多國都有大腸癌患者增加的問題。肝

  • 2025-02-04 09:57

    南投縣民福音 全額補助無痛大腸鏡檢查

    南投縣政府為維護縣民健康,今(2025)年起50歲(含)以上縣民接受公費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個案者,即全額補助至縣內醫療院所進行無痛大腸鏡檢查,已編列約1200人額度的檢查預算,盼藉此鼓勵民眾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確保健康。南投縣衛生局表示,今天(2月4日)為國際抗癌聯盟訂定的世界癌症日,2025

  • 2024-12-04 14:29

    「麻辣鮮師」林利霏罹大腸癌 醫示警5症狀要注意

    葉立斌/核稿編輯47歲女星林利霏曾靠《麻辣鮮師》打開知名度,昨(3)日在社群媒體自曝罹患大腸癌一期。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提醒,排便出血、體重異常減輕、排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感及大便變細等症狀,可能警示著大腸出現腫瘤或瘜肉,建議就醫進行檢查、治療。

  • 2024-11-19 17:12

    胃瘜肉要切除嗎?醫:2類瘜肉癌化風險高應早處理

    1名46歲男性因上腹脹痛、體重減輕到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求診,醫師做胃鏡檢查發現除了胃發炎外,還有1個1.3公分大的胃瘜肉,切片顯示是「增生性瘜肉」,因有變成胃癌的風險,建議切除。由於此胃瘜肉的底部相當「寬大」,安南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醫師許秉毅認為,如果直接電燒切除,恐有燒破胃的風險,為避免併

  • 2024-11-12 14:52

    健康網》遺傳性大腸癌分2大類 篩檢趁年輕「腸」保健康

    葉立斌/核稿編輯拜生物學進展所賜,目前醫界對大腸癌的生成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典威診所醫師陳志典指出,遺傳性大腸癌患者,主要可分為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 (FAP)、遺傳性非瘜肉肉性大腸癌(HNPCC)。兩者因特定基因變異,罹癌風險大幅提高。建議家族有遺傳性大腸癌病史者應該進行早期腸鏡篩檢,以利早期發現

  • 2024-10-31 21:21

    健康網》少見「食道鱗狀乳突瘤」多屬良性 醫:與它有關

    黃宜靜/核稿編輯大家常聽說腸胃道內有瘜肉,實際上,食道也可能有!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朱家聲談到近期發現一例少見的食道瘜肉:「食道鱗狀乳突瘤」(Esophageal squamous papilloma),雖屬良性,仍有零星報告指出可能會癌化。朱家聲在臉書「朱家聲醫師」說明,食道鱗狀乳突瘤很少產生症狀,通

  • 2024-09-27 17:31

    7旬男糞便潛血 大腸鏡揪出盲腸4公分大瘜肉

    烏日區73歲羅先生患有三高病史,平常注意飲食且每天走一萬步,今年初收到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趕緊至烏日林新醫院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在深處盲腸有一顆4公分大瘜肉,經病理化驗為腺瘤性瘜肉,醫療團隊採取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順利切除,主治醫師林裕鈞表示,若延誤處理恐有大腸癌癌變風險。

  • 2024-09-14 21:56

    健康網》看出大腸腺瘤? 醫歸納6類人的「瘜肉臉」

    吳亮儀/核稿編輯後頸「黑黑的」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而大腸瘜肉也能不照內視鏡「直接看」?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腸胃科醫師葉秉威以他做過約5萬到6萬支大腸鏡的經驗,歸納容易有大腸腺瘤的外表特徵:●中年,年齡約45歲-50歲以上。●首次做大腸鏡。●男性多於女性。●身形通常肥胖,尤其是胖在肚子上的中央型肥胖。●言行

  • 2024-09-12 20:05

    健康網》年過50定期大腸癌篩保平安 國健署:早期無明顯症狀

    羅碧/核稿編輯大腸癌是可預防的癌症之一,國民健康署指出,大腸癌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且近9成的個案是發生在50歲以上。許多民眾誤以為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用做大腸癌篩檢,然而早期大腸癌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因此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大腸癌篩檢,為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

  • 2024-09-05 20:10

    健康網》3種腸瘜肉癌變風險高 醫:50歲以上特別注意

    沈莉馨/核稿編輯衛福部公布2023年國人10大癌症死亡率,結腸、直腸和肛門癌排名第三。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表示,在所有類型的腸瘜肉中,以下3種需要特別注意,包括:絨毛腺瘤、管狀絨毛腺瘤、無蒂鋸齒狀瘜肉,建議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等,恐是腸道健康的警

  • 2024-09-01 05:30

    婆媽姊妹解尿不順 記得看泌尿婦科

    1名38歲女病患每年都做健檢,每次的尿液常規檢查都顯示有血尿,因此詢問是否能做膀胱鏡?在膀胱鏡下,發現病人的尿道有20-30個瘜肉,這些瘜肉可能就是患者血尿的原因。進一步詢問病人日常有沒有解尿的問題時,她說尿尿並不順暢、尿流速度很慢、無法一氣呵成,有尿不乾淨和解尿困難!

  • 2024-08-27 19:52

    健康網》大腸水療能排毒? 隨意「腸」試當心破裂感染

    羅碧/核稿編輯有一些人想要利用「大腸水療」達到排毒通便的效果。不過,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直言,大腸水療沒有幫忙排毒的醫學實證,頂多只能刺激腸胃道以及肛門,幫忙排出「一部分的糞便」。美國知名醫院也指出,大腸水療施行中可能會出現大腸破裂、發炎、感染、電解質失調等風險,並未建議在任何醫療狀況下使用。

  • 2024-08-19 12:16

    6旬翁遊日小腿冒詭異瘜肉 吸血蜱蟲寄生回台

    高雄60多歲吳姓老翁日前到日本旅遊,返台前,發現左小腿長出一塊小瘜肉,而且有刺痛感,返國後連忙就醫,結果醫師用鑷子一夾,這塊「瘜肉」是1隻活生生的吸血蜱蟲寄生在皮膚上,幸好吳翁未染上萊姆病,經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數日後傷口已癒合康復。博田國際醫院皮膚科醫生郭怡彣指出,蜱蟲又俗稱壁蝨,主要棲息於草地等

  • 2024-08-18 05:30

    異常出血 門診子宮鏡檢查可快速評估

    子宮異常出血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種症狀,通常原因分成外因性以及內因性。外因性代表的為結構上的異常,舉凡子宮內有長瘜肉、肌瘤、內膜異常增生乃至惡性腫瘤都是可能造成異常出血的原因之一;內因性則包括有荷爾蒙失調、凝血功能異常,或是其他原因所導致。一般來說,多數的子宮異常出血都是由外因性所導致,最基本的病史詢

  • 2024-08-13 18:11

    健康網》上腹痛又貧血 照胃鏡發現大腫瘤! 好險是「它」

    葉立斌/核稿編輯一名59歲的女性上腹痛又貧血,去就診後,照胃鏡發現一個大腫瘤。醫師安排切除手術後,病理科醫師給的答案是,發炎性類纖維瘜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簡稱IFP),幸好這種瘜肉是良性腫瘤,能讓病患順利下庄。

  • 2024-08-09 05:30

    見肉想吐 67歲婦照胃鏡發現30顆瘜肉

    1名67歲婦人上腹不舒服1個多月,看到肉就想吐,胃口不好,1個月掉了3公斤,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缺鐵性貧血合併維他命B12缺乏的惡性貧血,胃鏡發現胃裡面有20多顆大小不一的瘜肉,有些長條狀的瘜肉甚至大於6公分,胃的大部分黏膜也呈現萎縮性胃炎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