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攻大腸鏡檢查 即時揪出小瘜肉防病變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55歲劉姓男子參加國健署補助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因此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但他檢查當天腸道清得不夠乾淨,部分區域仍有液態狀糞便,影響醫師檢查。經醫師搭配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發現局部被糞便覆蓋的一顆約0.5公分的小瘜肉,經切除後病理化驗,證實為腺瘤性瘜肉,屬於大腸癌的前期型態,預防日後轉變為惡性腫瘤的健康威脅。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德福表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居高不下,大腸腺瘤早期發現與切除正是預防大腸直腸癌的關鍵,而大腸鏡一直是最準確的檢查方式之一,能即時觀察腸道內部並切除異常病灶。但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內視鏡醫師,也可能在檢查過程中遺漏約10至20%的腺瘤,特別是比較小或扁平的瘜肉。因此,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的導入,就能提升醫師發現大腸腺瘤的機率。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的優點包含,提升約20%的腺瘤偵測率;可降低55%的腺瘤遺漏率;即使是小於5mm的微小病灶,也能被系統及時提示;有效增加每次檢查中被發現的腺瘤數量。
林德福建議,50歲以上民眾,或家族有大腸癌病史者;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曾發現大腸瘜肉或腺瘤者;曾罹患大腸癌者;有下消化道出血,或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者;長期腹瀉、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者,可考慮接受AI系統輔助大腸鏡檢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