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28 05:30

    攝護腺癌化療 中醫輔助緩解不適

    攝護腺癌好發於60到80歲之間的男性,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民國111年的統計,在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統計中,原為第5位的攝護腺癌前移2個名次至第3位。好發60到80歲攝護腺癌早期症狀可能和良性攝護腺肥大類似,包括尿急、解尿不暢、尿流斷斷續續、餘尿感、夜尿等,部分病人發現不對勁時,癌細胞早已遠端轉移至骨頭,出

  • 2025-04-25 16:22

    NGS納健保逾2千件 基因資料建置指引5月出爐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是可評估癌症用藥或骨髓移植的檢測,去(2024)年5月納入健保以來,已申報2041件,給付3487萬元,以肺癌、攝護腺癌及卵巢癌等大宗,健保署進一步規劃NGS報告標準化作業,7家醫學中心測試中,預計5月底前指引出爐,下半年全面施行,可望成為有助藥品研發與臨床藥效評估的資料庫來

  • 2025-04-15 05:30

    攝護腺數據異常找不到病灶 正子攝影揪出癌細胞

    62歲江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又逐漸上升,即使加上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病情,進一步透過正子攝影檢查發現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病灶,所幸經放射治療後,PSA指數接近歸零,追蹤1年半未再復發。

  • 2025-04-14 16:34

    中年男攝護腺數據異常 正子攝影揪癌細胞藏身處

    62歲江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又逐漸上升,即使加上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病情,進一步透過正子攝影檢查,發現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病灶,所幸經放射治療後,PSA指數接近歸零,1年半追蹤未再復發。

  • 2025-04-10 21:47

    健康網》攝護腺癌術後「不性福」? 醫破解4大疑慮

    沈莉馨/核稿編輯對許多罹患攝護腺癌的男性而言,接受根治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最擔心的莫過於性生活是否從此畫下句點。好幸福泌尿科體系醫療長戴定恩在臉書專頁「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台北 文山 新店 泌尿科 疝氣 結石 攝護腺專業」發文破解術後男性常見的「性福」疑慮,包含乾性高潮、陰莖變短、性慾減退、高潮漏

  • 2025-03-30 05:30

    攝護腺健康指數 罹癌篩檢更精準

    58歲的陳先生,近期出現排尿困難和夜尿增多的情況。就醫接受PSA檢測,數值為7.2ng/mL,進一步接受攝護腺健康指數(PHI)檢測數值為28。醫師建議陳先生做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有無罹患攝護腺癌。攝護腺癌是全球男性常見癌症之一,根據衛福部國健署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台灣攝護腺癌發生率是男性癌症中

  • 2025-03-26 13:16

    攝護腺癌新曙光!新手術重拾性福 效果近傳統術式2倍

    一項最新臨床試驗顯示,名為「NeuroSafe」的精準攝護腺癌手術技術,能顯著提高男性術後勃起功能的保留率,效果接近傳統手術的兩倍。這項進展為深受攝護腺癌影響的患者及其伴侶帶來希望,有助重拾正常性生活。據《衛報》報導,英國五家醫院的醫師合作研究NeuroSafe技術,重點在於保留攝護腺外層與勃起功能

  • 2025-03-25 12:08

    男性注意!一個壞習慣 攝護腺癌死亡風險暴增45%

    攝護腺癌是男性中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全球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主因。一項由荷蘭伊拉斯謨醫療中心癌症研究所(Erasmus MC Cancer Institute)主導的研究發現,男性若習慣性忽略攝護腺癌篩檢,死於此病的風險將激增45%。專家呼籲,推行全國性篩檢計畫能幫助男性及早治療,提升治癒率,並降低

  • 2025-03-21 18:59

    健康網》預防攝護腺癌必補4營養 多酚、十字花科上榜

    羅碧/核稿編輯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有些患者可能因頻尿、小便卡卡,誤以為只是攝護腺肥大,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攝護腺癌。營養師高敏敏於臉書發文指出,預防攝護腺癌可以補充4大營養,包含:茄紅素食物(如番茄)、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鋅(如牡蠣)、多酚(如綠茶)等。平時也要少碰菸、高油食物、加工肉以及容易

  • 2025-03-12 20:12

    健康網》男子想自宮遭拒 醫:5情況迫不得已切蛋蛋

    沈莉馨/核稿編輯一名男子因為想變性,頻頻赴泌尿科詢問能否能做睪丸切除手術,因不符條件遭到拒絕。懿安泌尿科診所院長呂謹亨指出,睪丸切除術常見5類病因,包括:癌症、嚴重創傷、睪丸扭轉、嚴重感染及睪丸萎縮等。並提醒睪固酮缺乏,不僅影響性,還攸關代謝、生長,以及很多重要的生理機轉!

  • 2025-03-02 05:30

    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每年檢查卡安心

    66歲的鄧先生(化名)退休後為自己安排了一次全身健康檢查,意外發現攝護腺指數PSA升高,經後續切片化驗,證實攝護腺癌且影像顯示已浸潤至攝護腺外包膜,所幸尚未有骨轉移,於是在切片後4週即接受機械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術後住院1週,無術後併發症順利出院,術後病理檢查證實為第3期攝護腺癌。

  • 2025-02-28 05:30

    守護攝護腺健康 醫:50歲起定期PSA篩檢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堪稱年長男性健康的隱形殺手,半數患者出現症狀並就醫時,已經進入病程晚期。泌尿科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進行「PSA篩檢」,具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者,則提前至45歲開始,及早掌握自己的攝護腺癌風險,平時則要留意自己是否出現排尿習慣變化,並在發現異常時,及時就醫。

  • 2025-02-27 18:04

    6旬男骨痛竟攝護腺癌轉移! 泌尿醫籲定期驗「PSA」

    攝護腺癌堪稱年長男性健康的隱形殺手,我國半數患者就醫並確診時,已經進入病程晚期。泌尿科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可養成每年「PSA篩檢」的習慣,具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者則提前至45歲開始,平日也務必注意有無排尿習慣變化,並在發現異常時儘快就醫,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2025-02-11 05:30

    放射線治療攝護腺癌 水凝膠墊片護腸道

    攝護腺癌的治療除了手術外,放射線治療也是另一項治療選擇。近年來,隨著短療程與超短療程放射線治療的發展,在腫瘤控制與副作用方面有不錯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治療時間由原本的8週,縮短至僅需1週。治療時間縮短至1週然而,由於攝護腺緊鄰直腸前緣,在放射線治療的過程中,直腸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放射線毒性,使得患者

  • 2025-02-01 20:34

    健康網》攝護腺發炎還是癌症? 差別要到「此時」才凸顯

    葉立斌/核稿編輯中、老年男性常見攝護腺問題見,然而,慢性攝護腺炎與攝護腺癌的症狀常有重疊,以致容易被輕忽。三重好幸福泌尿科診所院長高銘鴻在臉書專頁「泌尿科 高銘鴻醫師」發文表示,兩者根本差別,可能要等到癌症進入第3期才會明顯。因此當發現排尿異常等症狀時,務必儘早就醫。透過肛門指診、經直腸超音波、及攝

  • 2024-12-27 11:14

    國家新創獎高醫大獲13獎 醫療研發實力受肯定

    2024年第21屆國家新創獎昨(26)日頒獎,高雄醫學大學共獲得5項「學研新創獎」、3項「臨床新創獎」、5項「新創精進獎」共13獎項,展現卓越的研發實力。高醫大指出,獲獎的學研新創獎包含教授陳立宗與國衛院洪文俊教授團隊「開發人源化CXCR2抗體治療實體癌並改善免疫微環境」,可顯著抑制胰臟癌細胞與血癌

  • 2024-12-19 16:58

    對付2期攝護腺癌靠無傷口海神刀 8旬翁硬挺展雄風

    據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在2022年成為男性癌症死亡率的第5名,部立台南醫院於今年11月收治1位8旬郭姓老翁,該翁罹患侷限性第2期攝護腺癌,考量患者年事高、有多重慢性病,傳統手術風險大,醫病討論後採取無創傷俗稱「海神刀」的影像導航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消融癌病灶,術後隔天就出院,沒有尿失禁與勃起障礙問題,讓

  • 2024-12-19 16:07

    一年罹癌人數破13萬 健保砸1億給付7癌單基因檢測

    衛福部國健署今(19日)公布「111年癌症登記報告」,國人新發癌症人數突破13萬大關,健保署本月起也新增修訂30項醫療服務診療項目納入給付,其中就包含7類癌症單基因檢測,有助於對症下藥,預估每年約1萬名癌症病人受惠,投入約1億元。健保署醫管組專門委員陳依婕表示,繼今(2024)年5月給付12種癌症的

  • 2024-12-19 13:18

    男人尿尿出問題未必只是「老了」 攝護腺癌躍升男癌第3位

    衛福部國健署今(19日)公布「111年癌症登記報告」,國人新發癌症人數突破13萬大關,其中,男性10大癌症中,攝護腺癌由第5位上升2個名次,擠進第3位,新增9062人。醫師表示,國內攝護腺癌高達3成診斷時已是晚期,主要與男性健康意識相對低落有關,健康教育需要再強化。

  • 2024-12-03 15:23

    攝護腺癌新療法「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高精準度、低副作用

    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十大癌症中排名第五,傳統治療常伴高風險與副作用,影響患者生活品質,68歲林先生透過「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僅5次療程即成功消除腫瘤,且未出現明顯副作用,健康與生活品質顯著改善,醫師指出,SBRT以高精準度、短療程與低副作用成為攝護腺癌治療新選擇,手術費用扣除健保後自付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