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30 06:32
健康網》控制好糖尿病 中醫:多吃清熱生津的高纖食材
現代人飲食精緻化,加上活動量少,不僅變胖,還會提升糖尿病風險。中醫師王大元表示,想控制糖尿病,飲食建議可多吃清熱生津的高纖食材,如蘿蔔、苦瓜等,要少吃高醣食物,而進食順序則先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有飽足感的堅果類,再吃肉豆類等蛋白質,最後以全穀雜糧類為底,避免血糖波動過大。
-
2023-11-28 17:36
健康網》豆製品會導致性早熟? 營養師:適量攝取安全沒問題
網傳常吃黃豆及其製品容易導致性早熟,這是真的嗎?營養師黃淑惠說明,天然的黃豆及其製品含有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與動物雌激素不同,且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大豆異黃酮會促進性早熟,因此適量攝取(每天2-3份大豆製品)是安全的。此外,若想避免性早熟,應規律作息、健康飲食、減少暴露環境荷爾蒙才是關鍵。
-
2023-11-28 12:09
健康網》天冷必備6種護體素! 營養師:多吃「它」助心臟健康
天氣轉涼,不少人都喜歡吃薑母鴨、羊肉爐或麻油雞暖身。營養師彭逸珊表示,除了冬天必備的進補食材外,日常也可以多吃「薑」提升免疫力;「檸檬」具抗氧化;「大蒜」幫助抗發炎;「辣椒」能刺激血液循環;「綠茶」具抗氧化;「鯖魚」有助心臟健康。彭逸珊在臉書專頁「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發文指出,冬天到肯定直覺想到要吃
-
2023-11-28 09:20
健康網》Q彈茶凍食譜大公開! 農糧署:水與果凍粉「這比例」
茶有百百種,除能直接飲用外,也可作成Q彈茶凍當成點心吃。對此,農糧署分享,若想製作茶凍可選擇喜歡的茶種,將水(500ml)煮滾後關火,放入茶包浸泡5分鐘再撈起,接著將果凍粉(30g)和砂糖混合後,再開火倒入鍋中攪拌至溶解,最後倒入耐熱容器中,待降溫後冷藏就完成。
-
2023-11-28 06:30
健康網》「維生素D」14項功能大公開 營養師:不僅護腦又顧眼
維生素D是維持人體正常生長及健康的重要營養素。營養師張語希就分享維生素D的14項功用,包含:可治失眠困擾、對記憶有幫助、避免壓力掉髮、防止關節僵硬,也能避免乾眼症及青光眼等,除可從食物中(如:蛋黃及鮭魚等)攝取外,曬太陽也是一種方式,但建議避開11點至下午2點紫外線最強的時段。
-
2023-11-27 12:01
健康網》喝酒後竟胃口大開? 營養師揭1原因所致
無論是狂歡派對,或是下班後的聚餐,怎麼幾杯黃湯下肚後,就想大吃特吃?營養師劉雅惠表示,「其實不是自己想吃,是酒叫你吃」,因為酒精會刺激皮質醇,還有快樂多巴胺分泌,導致特別想吃高油、高鹽、高碳水的東西,而且一吃就上癮。劉雅惠在臉書專頁「營養師Emma」發影片指出,空腹喝酒會出現低血糖,而低血糖會產生一
-
2023-11-27 09:36
健康網》2招削芋頭不手癢! 農糧署:千萬別直接碰水洗
不少民眾喜愛吃芋頭,不論加入火鍋或製成甜點都好吃,但是削皮過程,卻容易引起過敏導致手癢,對此,農糧署就傳授2招輕鬆解決,首先手部應保持乾燥,再來帶上布手套或塑膠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引起過敏,若不慎觸碰,也可用較高溫水沖洗,或以鹽巴沖洗舒緩。你愛吃芋頭嗎?農糧署在臉書「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指出,
-
2023-11-27 08:36
健康網》罹癌就不能碰紅肉與牛奶? 營養師:掌握3點安心吃
罹患癌症,就盡量不吃紅肉與牛奶?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表示,以乳癌患者來看,每天適量吃紅肉相當於2兩(約2份)是沒問題,但要注意烹調方式,建議不要用油煎、油炸等;至於牛奶要控制總熱量、控制脂肪含量過高的乳製品攝取,以免肥胖,若每日均衡飲食控制總油脂攝取量的狀況下,適量喝牛乳或吃些乳製品(每日1-2份)是
-
2023-11-27 07:34
健康網》「這飲食法」能改善腸胃不適 中醫:避免豆漿推調製豆奶
腸胃不適是許多現代人的困擾,如腹痛、腹脹及胃食道逆流等。中醫師邵禹豪表示,「低-發酵性碳水化合物(Low-FODMAP)」飲食被證實可改善腸躁症的腹痛、腹脹與排便習慣(腹瀉、便秘),應避免花椰菜與豆漿等,因為以整顆大豆製作的豆漿,較易引起脹氣,建議改攝取調製過的豆漿製品(如豆奶),可能有較少纖維量降
-
2023-11-26 08:32
健康網》植物界紅寶石! 農糧署教新鮮、乾燥洛神花「這樣挑」
如紅寶石般的洛神花,無論製成茶或是果醬,都受大眾喜愛,尤其是女性。對此,農糧署表示,想挑新鮮的洛神花,建議選顏色鮮豔、碩大飽滿完整、新鮮不萎凋、聞起來有自然的酸味;而乾燥洛神花則建議選顏色自然暗色、果萼完整、破碎少、聞起來略有酸味等。農糧署在臉書「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指出,洛神葵又稱洛神花,
-
2023-11-26 06:32
健康網》冬天吃最讚!高麗菜解毒又抗癌 營養師點1族群別生吃
被稱之為「國民蔬菜」的高麗菜,是許多民眾的最愛,時序漸漸進入冬天,屬盛產期的它,不僅新鮮且爽脆清甜,非常適合此時食用。營養師張語希表示,高麗菜有助於心臟健康、骨骼強度、保護視力、肝臟解毒及抗癌等功效,但她強調,有甲狀腺低下問題者不應生吃過多十字花科蔬菜,因含有硫氰酸鹽(Thiocyanate),會抑
-
2023-11-26 05:30
擁抱健康生活 遠離鬱鬱寡歡
憂鬱症是很常見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悶悶不樂,凡事都提不起勁來,嚴重時還會出現妄想、幻覺,甚至有自傷行為,對社會職業功能傷害大。如何有效預防,始終是學界關注的焦點。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自然—精神衛生》(Nature Mental health)的報告就指出,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遠離憂鬱纏
-
2023-11-25 18:19
健康網》四神湯虛寒、燥熱者都能喝 國健署授食譜:蓮子、薏仁是寶
天氣轉冷喝熱湯是暖身的一種方式,不少民眾會選擇四神湯。國健署分享食譜並提到,四神湯屬性平和、虛寒/燥熱體質者都可食用,建議進補時可試試,而四神中的蓮子、薏仁都是很好的全穀雜糧,富含有維生素B1、鉀等營養素,可替代糙米飯的量。國健署在臉書專頁「食在好健康」發文分享,準備蓮子及薏仁各25g、芡實及茯苓各
-
2023-11-25 16:43
健康網》胺基酸營養液適合5族群 藥師:可助長者遠離肌少症
到醫院探病或到長輩家拜訪,通常會準備營養補充品做為伴手禮,藥師廖偉呈分享,若是這5族群建議補充胺基酸營養液,藉此讓營養效益更高,包含:癌友化療、洗腎者、術後修復、想防營養不良的年長者及體重管理者(運動、健身)。他提到,不少年長者正常飲食,但事實上營養是補充不足的,造成60歲後患有肌少症,除定期運動預
-
2023-11-25 08:36
健康網》吃蝦防腎虛又增免疫力 中醫點4種人攝取要注意
蝦子香Q味美,是不少人愛吃的海鮮之一。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張凱傑表示,蝦的營養價值極高,富含蛋白質及omega-3脂肪酸,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性功能,常吃鮮蝦可預防腎虛陽痿、畏寒、體倦及腰膝痠痛等病症,雖蝦類熱量低、營養價值高,但膽固醇卻偏高,痛風、慢性腎臟病、高血脂症及食物過敏者,都需留意攝取量或
-
2023-11-25 06:31
健康網》拒當藥罐子! 營養師揭9狀況「這樣吃」對症補營養
有些人只要一落枕就會吃止痛藥,出現濕疹就吃類固醇止癢,睡不著就吞安眠藥舒緩不適感,一不小心就成了「藥罐子」。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指出,建議先對症補營養,或許就能有效解決身體小病不斷。高敏敏整理出9大症狀的營養補充撇步,提醒如果長期出現症狀,還是要盡快就醫,以免錯過治療時間。
-
2023-11-24 08:30
健康網》看似養生素食卻藏「陷阱」 醫驚血糖飆到180喊:下次不敢了
不少民眾為了減少身體負擔或減脂等因素,而吃看起來健康的素食。近期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李晨瑜就戴連續血糖監測儀,並詳細觀察每餐的血糖波動,但看似非常健康養生的素食餐點卻讓她感到意外,在用完餐後血糖竟飆升到180,她強調,有控制進食順序(先菜後飯)且五穀飯也沒吃完,血糖升高幅度竟超出預期,推測應是調味
-
2023-11-24 07:30
健康網》她靠蛋白質輕斷食成功減重!半年甩18.8公斤 醫揭4好處
1名50歲女子為了減重,找上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醫師建議她可嘗試蛋白質輕斷食,經過半年不到,體重從81.6至62.8公斤,減了18.8公斤,且體脂肪也減去12.6%。對此,醫師表示,蛋白質輕斷食不僅能促進脂肪燃燒,還具有抗發炎、啟動自噬作用和延緩衰老的好處。
-
2023-11-23 18:50
健康網》吃鍋不胖10原則 中醫教DIY「1茶飲」利水消腫又解膩
冬天吃鍋是很多人的最愛,既保暖又有飽足感,但要吃出健康,不發胖是有竅門的,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張文馨在臉書「臻觀 / 澄觀中醫診所」發文分享吃鍋不胖10大守則,除了低鹽、多運動外,建議飯後可自製「山楂油切茶」去油解膩、暢通腸道、利水消腫;或是飯前喝1杯無糖豆漿,增加飽足感。
-
2023-11-23 08:32
健康網》進補過頭小心血壓飆! 營養師激推1暖湯:抗癌又護腦
深秋初冬日夜溫差變化大,不少人會透過藥膳食補來暖身,但營養師許睿涵提醒,冬天進補可先增加香料、辛香植物入菜,待溫度更加寒冷時,再慢慢過度到添加中藥材的料理,若吃太猛小心可能補過頭,引發便秘及血壓升高等上火副作用,推薦先以「蒜頭蛤蠣雞湯」來穩定身體的微循環,具有抗癌與護腦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