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9 11:31
健康網》經常外食小心健康拉警報 醫:慎防「7大隱形疾病」風險
羅碧/核稿編輯根據調查,台灣有超過60%的上班族每週至少5天以上外食,午餐便當、晚餐燒烤、深夜炸物。然而,看似方便的飲食選擇,卻隱藏著健康風險。醫師指出,外食雖方便,但潛藏高鈉高油、精緻澱粉、缺乏纖維與蔬果,以及過多加工食品與食品添加物等問題,長期下來,可能有高血壓、脂肪肝,甚至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
2025-04-08 18:19
健康網》蘿蔔硫素護肝穩糖 學者:「這款」食物打敗青花菜
黃宜靜/核稿編輯「爆炸頭」青花菜營養超豐富,清炒、煮湯都合宜!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青花菜富含蘿蔔硫素,其有助於改善空腹血糖、胰島素敏感性、抑制發炎反應、減少脂肪堆積,甚至能保護肝臟,可作為糖尿病前期的輔助療法。不只青花菜,青花菜芽亦富含蘿蔔硫素,甚至所含之含量更是青花菜的10-100倍,建議可透過生
-
2025-04-08 13:40
糖友胰島素注射傷腎、害變胖? 醫解「3大迷思」
糖尿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5名,全國約有超過200萬名糖友,且盛行率逐年攀升。常有患者在口服降血糖藥物療效不佳時,因擔心注射會造成洗腎等迷思而拒絕,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柏茵表示,胰島素不會引起成癮或傷害腎臟,該用則用,降低併發症風險。
-
2025-04-08 08:30
健康網》粥、白飯GI值誰更高? 醫「解答」3招穩糖
沈莉馨/核稿編輯許多人吃早餐時,會選擇吃粥飽腹!高雄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范亞萱提醒,米飯在煮成粥時,經過長時間加熱與吸水,澱粉會「糊化」,變得更容易被消化分解、吸收,因此相較於白飯,同樣份量的粥會讓血糖上升更快,升糖指數也更高。若想穩定血糖,建議優先選擇低GI的澱粉、減少糊化程度,並搭配蛋白
-
2025-04-07 18:22
健康網》逆轉糖尿病! 研究:減重1% 完全緩解機率增逾2%
沈莉馨/核稿編輯減重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尤為重要!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引述今年1篇研究分析減重多寡與糖尿病緩解成功率關係,再次證明,減重真的能緩解糖尿病,只要體重每下降1%,完全緩解機率就會增加2.17%,部分緩解機率則增加2.74%,因此呼籲各位糖友,若合併肥胖或過重困擾者,及早減重就對了
-
2025-04-07 17:33
健康網》糖友怎麼吃? 研究分析4飲食法 醫最推「它」
黃宜靜/核稿編輯血糖波動與飲食息息相關,尤其對於糖友而言,選擇正確食物是首要關鍵之一。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分享1項研究,分析地中海、植物性、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生酮飲食,在第2型糖尿病管理上的益處和潛在風險;對此,他會首推「地中海飲食」,不過仍建議根據自身需求、執行的難易度等,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
2025-04-07 15:33
壯男糖尿病血糖控制差 「連續血糖監測儀」揪出原因
28歲的方姓男子國二時就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因不願意量測指尖血,胰島素注射劑量只能概略估算,近3年來糖化血色素都偏高,近幾個月因血糖波動劇烈,常有手抖和飢餓感的低血糖不適症狀,就醫後醫生建議接受「連續血糖監測儀」監測,評估出血糖不良的因素對症下藥,訂出更適合的治療劑型組合,並調整飲食習慣,讓他血糖
-
2025-04-07 13:59
糖尿病併發症多 中藥針灸、搭配飲控運動防作祟
隨著現代飲食文化演變,國人肥胖問題日益嚴重,糖尿病人口隨之增加。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病友,其中9成以上為第二型糖尿病。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提醒,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能導致腦部、心臟、腎臟、眼睛與足部等多處產生併發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
2025-04-07 08:30
健康網》不吃甜食仍罹糖尿病? 醫:這類型食物也要小心
沈莉馨/核稿編輯明明不碰手搖飲料、點心,卻還是罹患糖尿病?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其實我們每天吃的澱粉類食物如麵包、饅頭、白飯也有很多醣分。吃多容易導致血糖上升,久而久之變成胰島素阻抗,最後累積成內臟脂肪。除了少碰甜食與點心,記得主食也要控制澱粉攝取,並要吃足夠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以利增肌。
-
2025-04-05 07:30
健康網》早餐吃好活力一天! 營養學者揭「黃金早餐公式」
葉立斌/核稿編輯俗話說:「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發文指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影響著人體的專注力、記憶力與整體工作學習效率,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忽略早餐的營養搭配;應遵循2-3份魚肉蛋奶豆類、3-4份主食、至少1份之蔬菜水果。
-
2025-04-04 12:34
健康網》胖小腹恐害全身痠痛! 醫:多運動是改善關鍵
葉立斌/核稿編輯腰圍越來越寬小心了!肚子裡的脂肪不只會讓褲頭變緊,還可能和你身上的慢性痠痛有關!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發文指出,有研究發現,人體腹部脂肪越多,身上慢性痠痛的部位就越多。應該循序漸進地運動,從輕鬆溫和的運動,慢慢推進到高強度大重量的訓練,才能從痠痛的惡性循環中跳脫出來。
-
2025-04-02 18:42
健康網》3個月無醣類澱粉 學者:糖尿病、自律神經失調有望治癒
羅碧/核稿編輯無論是要減重、治療糖尿病、自律神經失調,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指出,正確的飮食療法不可少,倘若3個月暫時不均衡飲食不吃醣類澱粉(包括牛奶等),可讓自律神經失調回到正常運作的軌道,而腎上腺素分泌(荷爾蒙),正常不再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不再失序,憂鬱症、恐慌症、躁鬱症、過動症等
-
2025-04-02 15:58
代糖飲料讓你更餓? 研究:三氯蔗糖恐「騙」大腦刺激食慾
常為了減重或控糖而選擇代糖飲料嗎?美國南加州大學(USC)最新研究警示,常見的無熱量甜味劑「三氯蔗糖」(sucralose)或許會「欺騙」大腦,活化腦部飢餓中樞,其程度甚至超過真糖,卻無法提供飽足感,反而可能刺激食慾。此發現已發表於《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
-
2025-04-02 11:48
AI助攻!史丹佛發現「天然類瘦瘦筆」胜肽 減重潛力大、副作用更少
美國史丹佛醫學院(Stanford Medicine)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AI),發現一種天然存在的胜肽分子「BRP」,在動物實驗中展現與「瘦瘦筆」主要成分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商品名Ozempic)相似的抑制食慾與減重效果,且未見噁心、便秘或肌肉流失等常見副作用。這項研究近日刊登於
-
2025-04-01 17:30
健康網》30分鐘內吃完飯是「吃太快」 專家:恐腹脹
葉立斌/核稿編輯不少人關心怎麼吃最健康,但吃的速度也尤其重要。專家提醒,若你是吃飯速度很快的人,恐導致腹脹或消化不良。至於減緩吃飯速度,首要之務當然是關閉電視與手機。接著增加嚼食次數並認真享受味道,便能降低進食速度。外媒《My journal courier》報導,美國克里夫蘭行為健康中心醫師雷斯里
-
2025-03-31 14:43
「瘦胖子」這數值超標 心血管死亡風險高於肥胖者
羅碧/核稿編輯體重正常不代表健康,醫師提醒,研究顯示,體脂率過高、肌肉量不足的「瘦胖子」若男性體脂率>25%、女性>30%,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者高出52%,且年紀愈大,風險愈高。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指出,4月7日是世界健康日,全球約有45%的人屬於所謂的「瘦胖子」(M
-
2025-03-31 11:51
6旬糖友血糖控制不佳 確診糖尿病腎病變
66歲林先生有超過10年的糖尿病病史,控制不甚理想,某次例行健康檢查發現有蛋白尿,經診所建議轉診至衛福部新營醫院腎臟科進一步評估,腎臟內科醫師羅翊中為林先生開立檢查後,確診為糖尿病腎病變,屬慢性腎臟病3a期。因此醫師針對糖尿病、蛋白尿以及慢性腎病進行治療,經妥善治療及生活習慣改變,林先生近1年來病況
-
2025-03-31 11:40
健康網》糖友飲食6關鍵! 營養師:澱粉選「這類」
黃宜靜/核稿編輯糖尿病的形成跟遺傳家族史、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營養師劉怡里在臉書專頁發文表示,由於食物對血糖的變化是立即性的,所以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血糖,就要先從控制飲食著手,比如澱粉選擇全穀類、一餐1碗蔬菜、蛋白質選魚類、水果飯後2小時吃,烹調選用植物油,其中的多酚可以保護血管。
-
2025-03-30 19:30
健康網》5症狀恐「糖胖症」上身! 嗜甜、鮪魚肚都中
沈莉馨/核稿編輯糖友常有肥胖問題,而肥胖者也較容易罹患糖尿病。書心健康管理診所院長許書華在臉書專頁「書心健康管理診所」指出,體脂過多時,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使得血糖調控變得困難,增加糖尿病風險,或是因為糖尿病加劇體重增加,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應注意糖胖症常見症狀,包括:腰圍不明變粗、疲倦、食慾難
-
2025-03-30 18:00
健康網》它天然「瘦瘦菜」 醫:啟動代謝開關控糖又護心
沈莉馨/核稿編輯俗稱瘦瘦針(筆)的GLP-1受體促效劑(腸泌素),因為有控血糖幫助瘦身效果,風靡全球。不過遺傳優生科醫師張家銘指出,這種方式雖然效果快,但也容易伴隨肌肉流失、一停藥就復胖等副作用。而有研究指出,吃地瓜葉也能促進身體分泌GLP-1,啟動代謝,是比瘦瘦針溫和的「瘦瘦菜」,可長期食用;而且